◆ 劉大年/善用貿易政策推動綠色經濟
劉大年/善用貿易政策推動綠色經濟
2023-12-21 04:47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最近舉行的聯合國第二十八屆氣候變化峰會(COP28),主要檢視目前推動低碳經濟概況,能源結構調整,以達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碳排的目標。
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是人類有紀錄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年,各式極端氣候層出不窮,更凸顯因應氣候變遷的急迫性。
此次會議也討論到如何利用貿易政策因應氣候變遷,因為目前貿易政策並未發揮應有功能,有些措施甚至還與減碳目標背道而馳。
以最常見的關稅而言,目前大多數國家的關稅結構並不利於營造低碳經濟環境。例如環保設備的關稅,遠高於原油、煤等天然資源。其次,有些國家不惜以高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來扶植電動車發展。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包括電動車及油氣混合車的低碳車輛,較傳統燃油車面臨較高關稅,也是對節能減碳不友善的貿易環境。
另外,近年來一些環保商品,例如太陽能產品,風力發電設備,以及生質柴油等,被課徵反傾銷稅及平衡稅案例大增。雖然主要目的是制裁傾銷及補貼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但未來如何在執行此制度下,可以兼顧維持綠色經濟,也非常重要。
補貼是另一關注重點。近年來補貼措施大幅增加,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全球補貼金額估算高達一點八兆美元,約占全球 GDP 百分之二。部分補貼措施不但無助打造永續發展環境,甚至形成障礙。此次雖有共識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但仍有不足。例如各國投入大量補貼於前瞻及關鍵性產業,其中不乏高耗能高汙染項目;另外對環境有傷害的農漁業補貼與價格支持措施,均需檢討改善。
台灣目前有「氣候變遷因應法」,主要是由環保政策推動減碳,以有效進行氣候治理,未來也應由貿易面來強化台灣推動節能減碳。
台灣應首先檢視目前關稅結構,雖然台灣正在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關稅調降需做為未來談判籌碼,現階段不宜大幅調整關稅;不過仍可考慮針對有助於推動節能減碳的特定產品,提供更多關稅優惠。
其次也應評估目前補貼政策,台灣目前補貼措施雖符合 WTO 規範。不過 WTO 補貼協定建構於上個世紀,主要是以公平並降低對貿易扭曲為原則。近年來要求改革 WTO 補貼規範聲浪高漲,其中一重點即是推動「綠色補貼」。基於此,台灣未來應降低對環境有潛在損害的補貼,並增加有助減碳效益的綠色補貼。
綜合而言,目前各國不少貿易政策背離綠色經濟,亟需進行結構性改革,更有建構國際規範的必要。不過以 WTO 目前氛圍及影響力,未來期待有全面進展並不切實際。但台灣應由更前瞻角度,由多層面推動「綠色貿易政策」,方有助於達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