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實現「開放銀行」仍待努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739/web/ 

◆  聯合報社論/柯P蹭遍歷史人物,哪個人設能政黨輪替?
◆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沒事顧違建
◆  經濟日報社論/實現「開放銀行」仍待努力







經濟日報社論/實現開放銀行」仍待努力


2023-12-21 03:44  經濟日報/ 社論
金管會。聯合報系資料照


為順應金融科技創新潮流,金管會在民國一O八(2019年)起推動三階段的「開放銀行」業務,今年底在核備第三方服務業者TSP)涉及客戶資金進出的自律規範後,預計明年消費者便可透過授權,整合個人在各銀行帳戶的金融交易。不過,金管會最近在立法院的報告與立委質詢,讓人懷疑「開放銀行」是否真能如期上路。

開放銀行」源起於民國一O四年(2015年)歐盟修正通過「支付服務指令」(PSD2);允許 TSP 加入金融業的電子支付體系,提供消費者在銀行帳戶的資金移轉服務。而英國為提升金融產業創新能量,根據歐盟支付指令原則,於民國一O六年(2017年)政策指導推動「開放銀行」;希望藉由導入 TSP,顛覆其國內消費金融市場寡頭壟斷的局面,提升金融產業的競爭力。據研究指出,今年6月英國已有151家全執照的 TSP,而且高達九分之一的英國人是「開放銀行」的活躍用戶

台灣並未採取英國以政策主導「開放銀行」業務,而是選擇新加坡與香港的自願與自律模式。不過,在金管會推動「開放銀行」三階段──「公開資料查詢」、「消費者資訊查詢」與「交易面資訊」過程中,我們發現隨著開放程度深化,參與的業者卻變得愈來愈少,而第二階段的 TSP 竟然只剩下集保與遠傳電信兩家公司。台灣金融科技發展似乎遇到瓶頸,政府有必要重新評估推動「開放銀行」業務的策略。

立委關切「開放銀行」主要是從保護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結果財委會做出決議,要求金管會研議「跨部會監管開放銀行 TSP,制定完整金融爭議解決機制,確保金融消費權益」。金管會主委也給出承諾,「一定會準備好才上路,不會為了要上路而上路」。立委的要求顯然已經超越金管會的管轄權限,提升至行政院層級,而這似乎是替「開放銀行」掛上了「免戰牌」。

「開放銀行」為 TSP 開發金融創新業務空間,更有助於消費者的財務規劃與管理,不過連帶地也可能造成銀行核心客戶流失。「開放銀行」因此是傳統銀行的嚴峻挑戰,國內銀行業者缺乏興趣自然不意外。不過,網路銀行與 TSP 未積極表態支持「開放銀行」卻值得關切。前者或許囿於獲利不佳,後者則可能受到台灣金融市場規模制約,不敷開發成本效益躊躇不決

面對「開放銀行」進展困局,政府應思考是否要更積極指引 TSP 的加入。亦即,國內已具高度競爭的金融市場,有無必要導入 TSP 的鯰魚效應激勵銀行業者提升客戶跨平台金融交易服務品質。如果金管會認為金融產業政策提升消費者金融福祉優先,那麼在網路與金融科技愈益進步時代,「順時者昌」的答案其實至為明顯。

再進一步說,縱使對「開放銀行」採取自願模式,金管會也應參考新加坡金管局的做法,拿出督導銀行開放 API 的魄力。政府推動「開放銀行」所面對的問題,不僅是個資保護與化解消費者爭議,而是台灣以「機構為主體金融監理,終究要決定 TSP 進入體系後落實監督應有作為

金管會或可修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擴大電子支付機構功能,使其成為金融支付與資訊平台。這樣從事第三階段「開放銀行」業務的 TSP 便可順理成章地被納入管理。相較於金管會目前對業者採取不具約束力自律規範管理,我們的建議不僅能監督 TSP 的資訊安全、個資保護、與防制洗錢等基本要求,而且透過「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也能合理化解業者與消費者的可能糾紛。

「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金管會推動「開放銀行」第三階段,才是科技顛覆金融產業開始。在我們尚未建立「行為與消費者保護」的監理制度前,現在只能以機構監理作為替代,而修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主動納入 TSP 監理,應能有效化解立委疑慮,「開放銀行」也才有機會在台灣落地生根。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沒事顧違建


2023-12-21 03:27  聯合報/ 黑白集
副總統賴清德萬里老家為副元首住所規格,國安局設有崗哨,警方也有定時巡邏。本報資料照


賴清德萬里老家違建因遲不處理,遭網友譏稱「賴皮寮」,近期竟成民眾打卡景點。大家才發現,這老家不僅是工寮變透天厝,旁邊還闢出偌大的花園綠地造景。更令人驚訝的是,現場還有國安特勤看守,不時驅趕或喝斥民眾。

這就奇怪了!賴清德既然說這是「親戚的房子」,他自己也不曾住過此處,那為何需要派特勤人員駐守?更何況,這房子是地方政府認定違建目前亦無人居住政府派憲警看守簽到到底在保護什麼

國安特勤保護副總統或其家人,這點大家無話可說。但是,派訓練有素國安人員去看顧一棟無人居住違建還要兼做打掃清潔環境工作讓人無法理解這是哪門子「國安

賴皮寮已被認定既存違建,要不要拆,是賴清德自己的選擇。但他至少可以去把欠繳房屋稅繳清,把申請合法化手續辧完;那樣,從法制及正當性的角度都會比較好看。問題是,當人們都在談論「法理」的時候,賴清德卻拚命強調」,這就顯得難看了。

萬里違建爭議未了,賴清德的台南競總又被爆料是借用建商樣品屋」。依規定,樣品屋不能「移作他用」,所以又是非法借用當執政者的權力方便」到這種地步,國安人員被派去顧違建,樣品屋任意拿來當競選總部,你要民眾作何感想?
















聯合報社論/柯P蹭遍歷史人物,哪個人設能政黨輪替?


2023-12-21 03:35  聯合報/ 社論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記者葉信菉/攝影


柯文哲近來屢發狂語,忽而說自己作風像「蔣經國」,忽而稱自己是「進化版的陳定南」,又把民眾黨比喻為「耶穌會」,引發議論。柯文哲從政以來屢以歷史人物自況,連雍正和毛澤東他都蹭過,可見其自我「人設」高大而威武。在攀比歷史人物之餘,柯文哲更應思考的是:這些人物哪位才是當下人民所迫切需要的範式?

柯文哲自比的歷史人物,最早是雍正;後來,他也說自己「以毛澤東為師」。談到兩岸關係,他還曾說自己像清朝的努爾哈赤多爾袞。去年台北市長選舉,他為民眾黨候選人黃珊珊站台,則說自己像漢高祖劉邦打天下,黃珊珊則可創造「文景之治」。如此葷素不忌地以歷史偉人自喻,當今政壇少見。

柯文哲這些「攀比」,各有不同的目的。例如,說自己如「雍正」,是要強調自己勤政;稱以毛澤東為師,因當時他的主要政敵是國民黨。自稱像劉邦,是要強調自己是「開國之主」,黃珊珊則接棒傳承。類比陳定南,是要強調自己的「還債能力」和「反貪腐」。至於自比「蔣經國」,則是要誇耀自己認真勤政能夠兌現政治支票。他同時提到蔣經國和陳定南也是為了沾藍綠陣營醬油爭取兩邊支持者

這些誇口,固符合柯文哲「不斷創造話題」的特質,卻很難禁得起事實檢驗。這些攀比附會,都只是擷取柯文哲自己想要強調的正面印象,但對於這些歷史人物其他特質或負面爭議,他都略過不提顯示他對歷史一知半解,或斷章取義

由此看,這次柯文哲自比為蔣經國、陳定南,把民眾黨形容為「耶穌會」,即更荒謬。陳定南雖有「青天」形象,但他在法務部長任內,「酷吏」性格便表露無遺,這是柯文哲想學的嗎?蔣經國是懷抱大中國情懷領袖心心念念推動統一大業,而柯文哲呢?至於自比「耶穌會」,則顯示柯文哲把自己「神格化」的荒謬事實上,蔣經國、毛澤東、陳定南意識形態南轅北轍,哪個才是柯文哲的本色

在柯文哲攀比的諸多人物中,確不乏可堪比擬的事蹟。例如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國共簽訂雙十協定」後不久,毛澤東便撕毀協定展開全面叛亂國共內戰隨之爆發劉邦也曾撕毀鴻溝之約」,才簽盟約轉身就對項羽發動攻擊。這次選戰,本來民眾對「藍白合」期待殷切,但柯文哲簽了六項共識後隨即翻臉不認柯文哲的善變,已是全民認證

不同的是,毛澤東撕毀雙十協定及劉邦背棄鴻溝之約最後都奪取了天下。但柯文哲撕毀藍白合作,卻讓「在野聯盟挑戰民進黨的契機流逝,柯文哲和民眾黨非但未能因此獲益支持度反而掉到三黨之末民眾對他的失望,由此可見

以目前的民調看,藍營的「侯康配不斷追平綠營的「賴蕭配」,但仍有一步之遙;很顯然,柯文哲自行其是,讓「柯盈配選票分散,才是民眾期待的「政黨輪替」與「下架民進黨變得艱難主因柯文哲口口聲聲說要政黨輪替」,如今卻可能變成民進黨繼續執政推手;他再如何狂妄比附歷史人物,又有何用

如果柯文哲真的有心效法前人,若具有濟世救民宗教情懷,他更應檢視自己「政黨輪替」的目標,想想耶穌會為社會自我奉獻情懷,那才是他的初衷。如果他真以蔣經國的「勤政愛民為念,也該看看蔣經國晚年如何放下一黨之私權力掌控一心推動台灣民主改革。蹭遍歷史人物,若找不到正確的人設,終究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