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降低中共經濟封鎖的風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9150/web/ 

◆  聯合報社論/無人機國家隊橫柴入灶,蔡政府把國家當自家
◆  聯合報黑白集/海峽需要一條心靈絲路
◆  經濟日報社論/降低中共經濟封鎖的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降低中共經濟封鎖風險


2023-10-20 04:26  經濟日報/ 社論
台海危機也是全球關注的焦點。路透社


民國一一○年(2021年)4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故事,曾經以「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做為標題,之後的兩年半,國外重要媒體與政經智庫大多支持此一觀點,隨著俄烏戰事興起,此一聲浪益發興盛,台海危機已經成為全球注目焦點,包括歐洲與亞洲主要國家領袖,均公開呼籲降低此一影響世界甚鉅之重大風險。

當然,台灣多數戰略專家認為,中國目前正面對內部整頓的嚴峻階段,軍委會副主席、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均銷聲匿跡,短期武力犯台的可能性很低。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42.8%台灣民眾認為必要時美國將會派兵保護台灣,於是台灣社會呈現「馬照跑,舞照跳」昇平景象,幾乎沒有人擔心戰爭的威脅。然而國安專家指出,未來四年內,中共在主客觀條件均不具備的狀況下,不會採取武力犯台,但極可能以封鎖海空航運,企圖癱瘓台灣經濟,瓦解民眾信心,造成股、匯、房市崩盤,大量資金外流之經濟危機。

依據國內外智庫研判:民國一一六年(2027年)前,兩岸有可能出現所謂「非戰爭的軍事行動」(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譬如海空航運封鎖,關鍵原物料進不來、製造商品出不去,海底電纜、通訊網路、發電及供水設備遭受惡意破壞等。

當原物料進不來、生產貨品出不去,台灣經濟到底可以支撐多久?

本報曾建議政府國安單位立即採取必要因應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吸引主要關鍵原物料供應商來台設廠、增加台灣晶圓製造在海外產能、釋出更多公共資源與利多政策,穩定人心、與國內各大科技公司協商,編造關鍵人才名冊,必要時除我軍警情治單位外,或可請美國給予特別保護與安全撤離,以維繫狀況解除後產業重建能力。民間企業更應針對重要客戶,如蘋果、輝達、超微、特斯拉等,擬訂緊急情況下,短/中期因應措施,務必對其供應不斷,訂單不至於移轉至韓國生產。這些廠商屆時便將對中國政府施壓,縮短台灣遭受封鎖時間。

台灣現階段經濟發展,由於內需消費市場有限,主要仰賴出口、外資投資與觀光消費收入可是今年8月之前,台灣出口呈現連續11個月下滑,創14年來新低紀錄,國外來台觀光人數,除韓國之外,均遠低於業者期待,連日客來台人數都創新低,對於國內旅館、餐飲與零售服務業,並未產生預期之加乘效果。

在國際大廠考慮台海可能出現風險,主張「Taiwan+1多元供應鏈策略下,台灣生產製造業被迫出走,紛紛在越南、印度、印尼、泰國等地設立工廠,分散製造產能,造成本土生產、出口、就業,三緯度減少,實為台灣經濟發展最大危機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台灣社會與經濟真的承受不了戰爭,甚或海空運封鎖的隱患。重新開啟兩岸溝通對話,降低彼此誤判危機,實在是現任與未來政府不可逃避與推諉的重責大任。我們需要的不是高調與口號,以務實行動照顧2,300萬人民安全與福祉,才是中央政府必須面對的情勢與處理態度。

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根本的基礎,外交、內政、教育、醫療保健、勞工保障、社會福利、國防建設等,均須建立在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之上,除此別無他途。如果兩岸問題是妨礙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鍵,我們便應謹慎且徐圖為之,否則其他理想與奢談,均是不切實際的鏡花水月。

過去八年,兩岸關係與信任倒退,確確實實影響台灣經濟發展與產業出路,我們期盼明年初選舉出的下一任元首,能夠重新檢討情勢,開啟新途徑,改善兩岸緊張與互相猜疑的不良關係,將台海發生戰爭與遭受中共經濟封鎖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則國家是幸、百姓是幸。














聯合報黑白集/海峽需要一條心靈絲路


2023-10-20 04:20  聯合報/ 黑白集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率與會的各國元首與代表入場。(新華社)


都說「十年磨一劍」,習近平磨的是一帶一路。但帶太遠、路太長,倡議十年下來,只通了幾條鐵路。習近平承認,之前只是「大寫意」,今後才是「工筆畫」。

遇上動盪的時代,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內涵與嚮往,或許正是當前世界所需。習近平在這次峰會演講中重提六年前的話,即「古絲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

這話精準註解一帶一路的要義,聽在因俄烏戰爭流離失所的千萬烏克蘭難民,以及加薩走廊炮火下正批量殞命的巴勒斯坦人耳裡,該有多感慨?習近平當年還說,古絲路不是靠軍隊打出來的。但軍隊自古有之,張騫通西域走出曠古第一條絲路,為的還是聯繫大月氏合抗匈奴,背後還是為了軍事。

這是人類思維痼疾,認為憑暴力就算不能解決一切,也能解決大半。習近平算是超越了它,認識到絲路之美不是用暴戾的武力打下。問題在於,習近平能否將它用於兩岸?兩岸要有所進展,照樣得靠駝隊與寶船,而非機陣和航母。

話說回來,搞壞兩岸關係的,民進黨才居功厥偉整天否認九二共識,鼓吹兩岸仇恨,豈非在率人民奔向戰爭?台灣不該如詛咒般地變成加薩廢墟,這一灣海峽,需重建一條心靈絲路















聯合報社論/無人機國家隊橫柴入灶,蔡政府把國家當自家


2023-10-20 04:25  聯合報/ 社論
「無人機國家隊」是蔡政府口號之一。圖為9月15日蔡英文總統巡視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參觀無人機廠商攤位。圖/總統府提供


蔡政府標榜重點發展項目,經常冠上「國家隊」之名。七年多來蔡政府成立卅多個國家隊,卻不乏內容空洞、甚至掩護利益輸送之例。繼疫苗、打詐、雞蛋等國家隊「翻車」後,立法院將審查的下年度總預算,又看到「無人機國家隊」橫空出世,需求必要性編列合理性都有疑問的情況下,搶搭最後一年的資源列車上陣。

明年國防預算的無人機相關計畫,一口氣新增微型無人機、目獲無人機、監偵無人機、陸用監偵無人機、艦載監偵無人機等五項軍用商規」產品。再加上「無人機反制系統」,總計將向國內業者採購六十六億元產品。項目不僅全係臨時插隊,多數更將在明後兩年付款完畢

國防部原是最恪遵「設計計畫預算」原則的政府機關,從使用單位依作戰需求發動,經上級單位審核通過,再排定優先順位,過程極為嚴格。但「無人機國家隊」的採購,卻完全打破此一原則。蔡總統去年宣示成立無人機國家隊」,年底便由經濟部完成遴選,今年初由國防部宣布採購。問題是,這些無人機當時根本尚未打造出來,投資建案甚至八月才全部完成,已逾行政院審核預算期限,等於在預算書送交立院的最後一刻才將它填入。

尤有甚者,立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五款商規無人機中,三款到上月底尚未通過驗收。至於反制系統的研發,更要到十一月底才能完成。國軍引進武器裝備,性能表現仍無法確定,就急著埋單付錢,堪稱空前

就算這些產品最後能如期交付,光就已知資訊,其作戰價值也令人懷疑。這波「國家隊」產品,尺寸多為坊間空拍機或噴藥機水準,但這個領域已有中科院的數種產品;至於更大或更小的產品,則均付闕如。例如海軍採購「陸用監偵無人機」,稱將作為岸置反艦飛彈搜尋目標之用;但衡諸飛彈射程,偵巡半徑應在兩百公里以上,而其採購的無人機體大小與價位,顯不足以擔此任務。立委廖婉汝更質疑,所有無人機交貨到位後,將需四千名操作手但國軍官兵總數僅十六萬人,卻要有四千人負責無人機操作,豈非笑話

由此不難看出,政府宣傳為國防與產業盛事的「無人機大餐」,真正考量並非台海作戰需求,而是為拉抬「國家隊」不惜扭曲建軍方向,讓國防部掏腰包幫業者拉抬商機至於中選廠商與執政黨特定派系的人脈,乃至政策發布前後業者的股價起伏,都充滿令人遐想皮裏陽秋

政府挑選潛力產業刻意培養,實屬必要。撐住當今台灣在全球經濟地位的半導體產業,正是蔣經國時代大力扶持的「國家隊」。俄烏戰爭也說明,無人機當代軍事科技中,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但蔡政府卻打著國家隊旗號,無視技術層次與國內外客觀環境需求更將國家資源政黨或派系友好企業掛鉤一旦投資評估的考量點,變成如何優先照顧自己人,或如何吸引產業變成自己人,自然難以做出理性決策

對於「國家隊」響亮口號下的黑幕,民眾已大倒胃口,蔡政府應知之甚稔。因此每逢新國家隊出場,必然運用大內宣將願景無限放大,並大打忠誠牌與「芒果乾」把質疑聲音汙名化,以閃避論辯但此次無人機隊的採購,除嚴重破壞預算程序,更無助國軍實質防衛與作戰,寧非自欺欺人國防裝備務求縝密精實,不容濫竽充數;國家預算必須花在刀口,不容苟且徇私。蔡政府假國家隊之名國家目標當成政黨資源在用,只會徒增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