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僅訴求去碳 請賴再想想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9150/web/ 

◆  僅訴求去碳 請賴再想想
◆  兼顧生態與發展 海洋遊憩才能永續
◆  不適任的學生與家長
◆  能源建設 賴清德是無知還是裝傻?
◆  毀林種電 環境不正義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僅訴求去碳 請賴再想想


2023-10-20 04:51  聯合報/ 謝英士、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副秘書長(台北市)
化石能源示意圖。(路透)


全球石油與天然氣巨頭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也是今年底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主席的賈柏Sultan Al Jaber),上周於沙烏地阿拉伯舉辦之中東北非氣候周直言:「不要過度『幻想』以清潔能源替代,世界需要化石能源」,強調使用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去碳,而不是淘汰開採、生產和使用化石燃料本身

九月加拿大舉辦之世界石油大會(WPC)情況如出一轍,面對國際能源總署加拿大聯邦能源自然資源部長威爾金森疾呼擺脫化石燃料,加大再生能源投資,石油和天然氣要在未來十年內達到峰值的論調;加拿大亞伯達省省長史密斯則懟以應加大投資 CCUS 去碳,而非拿石化業開刀。

無獨有偶,昨天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提出「淨零轉型五大策略」之第二次能源轉型,目標也放在電力「去碳化」,即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八成燃氣、燃煤發電,投資去碳技術;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再生能源占六十%至七十%、氫能源占九%至十二%、燃氣占廿%至廿七%。然而,賴副總統沒說,天然氣使用仍有碳排,氫能恐怕仍以天然氣為原料灰氫藍氫,與國際石化業同調,了無新意。

以賈柏為首的石油輸出國,正在形塑新的淨零話語權,台灣也齊聲附和。這樣去碳、持續使用化石燃料的論述,符合許多國家與企業利益,也就是現今化石能源所建構起的發展優勢,廣受既得利益者的歡迎;與之相對的是希望加大再生能源投資、關注自然資本與解方,以及缺少礦產希望扭轉能源不自主的國家。可預見去碳或去化石燃料路線之爭,將成為年底氣候大會核心課題。

據外媒披露,賈柏已邀請全球石油和天然氣、水泥、鋁和其他重工業的巨擘,籌組「全球去碳聯盟」,目標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實現企業直接排放和外購電力產生的排放(範疇一、二)淨零,但並不包含其他間接排放(範疇三),例如銷售加工、運輸配送、使用、廢棄處理等產品生命週期產生的碳排放、員工通勤等。

換言之,即使石化業本身淨零、去碳,其所生產之石油、天然氣使用仍將產生碳排,且無人為此負責。在沒有轉型期限的框架下,投資去碳技術是否符合 ESG、符合負責任投資?抑或只是飲鴆止渴,一味推遲真正淨零轉型的毒藥?與乾淨的煤、乾淨的天然氣、甚至是碳中和天然氣一般,充斥著謊言與話術。

聯合國一再表示,為了符合《巴黎協定》目標,到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世界需要將碳排減少四十五%,才有機會把氣溫控制在比工業化前高出一點五度C;然而,根據各國提交的「國家自訂貢獻」統計,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碳排將「增加」五十%,完全背離一點五度C路徑 。失控主因就是利益集團仍把持話語權,各國仍無法拋下其對於國家自然資源主權、所有權、財產權的固有見解。

無法從總量、從源頭解決碳排問題,缺少普及性,且為過渡的去碳技術,台灣又要投注多少資源,橋接到何時?淨零是否終將是一場夢?去化石燃料或僅訴求去碳?是各國氣候意志的靈魂試煉,台灣站在哪一邊?建議賴副總統再想一想。













兼顧生態與發展 海洋遊憩才能永續


2023-10-20 05:09  聯合報/ 康嘉隆/海洋大學潛藍社前社長、鍾蕙先/海洋大學助理教授
水上遊憩活動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民眾重新回到群體社會與自然環境,包含從事遊憩與觀光活動。四面環海的台灣,水上遊憩活動的熱門度可以預期。隔離結束的世界,民眾一波一波的出門,「報復式出遊」一詞因此出現,代表著不只是把過去疫情期間無法做的遊憩加倍補回來,更象徵著遊憩活動對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等的突然衝擊。美麗的海洋吸引著人們去親近,但在暴增的海洋遊憩人潮下,如何維持經濟發展與海洋生態的平衡,是重要課題。

大量海洋遊憩活動產生的汙染包含垃圾、汙水,海岸地區的基礎服務是否能處理與容納這些汙染?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為何?不論是從旅客體驗角度、環境保育角度、當地居民角度,皆不會是個大家所樂見的情況。自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疫情趨緩後,熱門的海洋活動地區如小琉球,面臨前所未有的遊客人潮;潮間帶和水上活動的遊客幾乎快把海填平了,更不用提對此區域海洋生物棲息地之影響。又如百萬遊客登島澎湖,已超出當地所能提供的用水量;大量遊客下水活動,卻未留意防曬乳或化妝品成分是否對海洋環境友善,及人潮導致更多踩踏珊瑚礁事件等。

根據綠色和平今年八月小琉球調查,發現小琉球周圍的珊瑚及其伴生的群族正逐漸衰退中。以老少皆宜的浮潛為例,遊客滿懷期待準備浮潛,但卻看到水面上滿滿的人潮。好不容易擠下水卻發現水中只看見其他遊客的手腳、垃圾與白化死掉的珊瑚;漂亮的珊瑚礁裡,魚卻沒有看見幾隻,會是甚麼心情呢?想必是一次不好的體驗。

即使人潮帶來錢潮是眾所樂見之美事,觀光活動也帶動一些海岸地區的繁榮,但曾經到小琉球旅遊的旅客,分享當地民宿老店主感慨道「小琉球從前人口外移嚴重,直到發展觀光後才逐漸繁榮」;除了為在地居民增加發展機會以外,也吸引外部投資,如企業集團規畫在小琉球興建國際旅社,但因占地未達需要環評的標準,引起當地居民抗議,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也存在隱憂。

為了兼顧海洋遊憩發展與海洋生態,在現有的海洋保護區或海洋遊憩景點,進行適當的政策規畫與落實管理措施有其必要。

基隆潮境公園為例,因遊憩人口遽增,於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開始管理海洋遊憩活動;譬如潛水需要國際證照且須事先申請才能下水,並有人流總量管制

未有明確管理範圍海域,可規畫設立海洋保護區及制訂相關規範措施,有效管理親海活動,避免遊客敗興而歸,並減少對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的破壞,使海洋生態系統得以永續。重要的是發展海洋教育,全民養成海洋友善觀念來親近海洋,以共同維護海洋生態環境。













不適任的學生與家長


2023-10-20 05:09  聯合報/ 許宥妮/教師(桃園市)
桃園有女老師多次遭學生暴力相向,教團疾呼市府和教育部要有積極作為。圖/桃園市教師會提供


日前桃園發生女老師多次遭學生施暴,家長不配合管教的事件,令人感慨萬千,老師之地位已淪落至此,我想孔子泉下有知也會潸然淚下吧!

大家只聽過「不適任教師」,但有聽過「不適任學生」與「不適任家長」嗎?

所謂的「不適任學生」,就是不斷擾亂上課秩序,不管老師怎麼講怎麼處罰都沒用,嚴重影響其他孩子受教權的學生。

而所謂的「不適任家長」,就是只會生不會教,當發現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後,又把責任推給社會及老師,反正千錯萬錯絕不是我的錯。萬一老師哪天受不了打了自家小孩,就開始敲詐勒索,沒個三、四十萬誓不罷休。

事實上,「不適任學生」及「不適任家長」的數量遠超「不適任教師」,但教育部拿他們束手無策,所以只好拿「不適任教師」開刀,殊不知很多「不適任教師」都是被前兩者逼出來的。

以我自己而言,打自小孩生下那天我就趕快搜尋各種育兒教養祕笈,結果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坊間充斥著各種理論,有狼爸虎媽派、親密育兒派、百歲千歲派、極端教養派…,每一派都有諸多擁護者,我一時竟無所適從,不知自己到底要選哪個?

傳統的中國教育以嚴厲及打罵為主,很多人認為這早已過時了。於是在舊的體制崩塌,新的制度規範又尚未成型之際,我們成了失落迷茫的一代,反而不知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

身為教師的我都有如此困擾了,更何況是一般的父母。於是有些父母只能生搬硬套,也不知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有的是邊教邊改;有的是篤信其中一派走到黑…,於是孩子的狀況反而比以前更多了。

如今的學校,「尊師重道」四字早已蕩然無存。學生可以打老師、罵老師三字經,老師若打回去或罵回去就慘了。而教育部對學生及家長沒輒,只能拿老師開刀,說老師專業素養不足、班級經營不力,反正千錯萬錯都是老師的錯。

然而,我懷疑最上面那些做決策的人真的了解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嗎?真的了解老師的痛苦與無奈嗎?或許他們偶爾會來學校巡視,但校長只會呈現學校最光鮮亮麗的一面,黑暗而醜陋的一面他們永遠看不到。於是教育在錯誤的路上愈走愈遠,想當老師的人愈來愈少,想退休的老師愈來愈多。

就以我們學校為例,老師帶班只能靠自己,一旦我把學生送學務處,學務處只會怪我有問題,為何別人都沒送就你送?為何他們一來學務處就變乖了?你到底是怎麼帶班的?

搞到最後,全校的老師都不敢送學生去學務處了,請問這些事教育部知道嗎?各種奇葩的教育亂象充斥在台灣校園的各個角落,或許位高權重的你們永遠也不會知道。












能源建設 賴清德是無知還是裝傻?


2023-10-20 04:51  聯合報/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市)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天提出能源政見。記者潘俊宏/攝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昨天推出能源政見,他表示將透過「第二次能源轉型」、「數位與綠色的產業雙軸轉型」、「推動永續綠生活」、「政府做淨零轉型後盾」、「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等五大策略,達成二○五○淨零轉型的目標。

賴清德表示,能源政策首重穩定供電,很多人質疑台灣電力供應不穩,並指責馬英九任內電力建設嚴重遲滯,八年間電力系統增加之裝置容量只有二六八萬瓩。台灣歷史上,供電穩定度最危險的時候,就是馬英九剛把政權交給蔡英文總統之際,當時備轉容量率只剩一點六四%。他擔任行政院長時,每天起床第一個看的資料,就是今天備轉容量率是多少,今天電到底夠不夠。

個人看了賴清德的發言,真是啼笑皆非。沒錯,馬英九第一任內極少電力機組完工,第二任甚至沒有任何新機組完工商轉。表面上看來,馬英九怠忽職守。但真的是如此嗎?電力建設如同捷運建設,由規畫到興建時程極長,非十年不為功,多屬於前任動工,後任剪綵的基礎建設。

馬英九任內完工的大潭機組是李登輝時代即聘定工程顧問公司規畫設計。馬英九運氣很不好,因陳水扁時代中斷電力建設,使得馬任內完工的機組大幅下降,造成馬政府最後一年、蔡政府第一年缺電極嚴重。但這要怪在馬總統頭上嗎?

馬英九時代大力推動電力建設,在蔡政府第一任總共有八部馬英九時代動工的機組完工:林口電廠三部機組、大林電廠兩部機組及通霄電廠三部機組總共增加六六七萬瓩,備轉容量大幅上升,使缺電危機大幅改善。

到了蔡總統的第二任期,缺電危機再度浮現,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蔡總統死抱反核黨綱,民國一○七年至一一二年(二○一八年到二○二三年)間,核一及核二共四部運作良好機組未獲延役反遭強迫除役電力裝置容量頓時少了三二四萬瓩

要知道的是,國際能源總署(IEA)上月發布的「淨零排放路徑圖明確指出核能為減碳重要手段。IEA指出,要達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目標,全球核能裝置容量應由今日四一七GW(百萬瓩)倍增九一六GW並強調核電延役是不可或缺手段。台灣每年電力需求穩定增長,一來一往,近年缺電危機再現,蔡總統及民進黨政府只能怪自己。

以上電力供需過程均為公開資訊,民眾不免納悶賴清德的嚴重誤導,到底是無知還是裝傻













毀林種電 環境不正義


2023-10-20 04:51  聯合報/ 李桃生/林務局長退休 (新北市)
印尼蘇拉威西島盛產鎳,已吸引許多中國公司在當地設加工精煉廠。圖為當地莫羅瓦利工業園區, 占地約1萬英畝,區內設有50個廠。圖/紐約時報


《金融時報》報導,印尼自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以來結合美國、中國、巴西及香港的跨國企業,為了採鎳已毀壞二點三萬公頃森林,其中有些特許礦區的森林,生物多樣性極高,是碰不得的。

問題是,是電動車及其電池關鍵材料,而印尼想成為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強國;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印尼的鎳產量幾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發展電動車不是淨零減碳的重要策略?然而,毀林採鎳造成的高碳排、廢棄物汙染、村莊的遷移及生物多樣性的衰減。這一進一出之間,帳要怎麼算?

若說重新造林就是生態恢復,恐怕是文字遊戲復育生態學是非常複雜的科學,且非數十年不能竟其功。從究明土壤性質、選對樹種、培育健壯苗、細緻栽植、落實撫育以致成林,是一條漫長的路;最終結果,不可能恢復原來的植物社會,能夠恢復原有的生態功能已是萬幸。

台灣本沒有大面積毀林的情況,但不久前《聯合報》報導「光電砍鳳林」,近千公頃的鳳林森林即將消失,住民憂心;而一部分土地是台糖所有,台糖勇於拔得頭籌。台糖的說詞是「那些都是『林相不佳』的森林」,何謂林相不佳

民國五十四年至六十五年(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六年),台灣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支持下執行林相變更」,針對每公頃蓄積量五十立方公尺的「林相窳劣」濶葉樹森林,進行大規模的砍伐並復育造林,重建具有木材經濟價值的森林。前輩們囿於當時情境,無從虞及原有的森林蘊藏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甚至是遺傳性資源,而這可貴的資源是上蒼賦予吾人者,失而不可復得。

今天生態知識已經普及化,為了光電,有何道理可以重蹈覆轍?造平地森林是行政院於民國九十年(二○○一年)八月卅一日核定之「平地景觀造林及綠美化方案」,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由林務局大力營造者。據悉,台糖也有計畫保留一部分林地後,陸續規畫砍樹種電,至於當初平地造林宗旨「增加平原地區之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活與旅遊品質;生產用材,提升木材自給潛力;增加碳素吸存,並淨化空氣」等事項,早就拋諸腦後!

走筆至此,不禁慶幸行政院農委會於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政策決定,由林務局遴選匡定三處各有近千公頃平地森林向台糖營造平地森林園區。如今花蓮大農大富,已是花東縱谷的壯麗地景;屏東林後四林為屏東人的後花園,假日車位難求:嘉義鰲鼓則是候鳥的天堂,黑面琵鷺在台灣的據點之一。三大平地森林園區,給人們帶來知性與靈性的感受,如非當年超前部署,今天三大平地森林恐怕會遭台糖砍光種(電)光,變成一大片光電板!

台糖千萬別說,農牧用地造林,接受林務局補助廿年已完成了義務;行政法律關係消滅,改為光電基地,完全合法。事情的根本是要不要維護環境正義?砍了具有美學氣息的森林,是名副其實的「環境不正義」!

不要忘了,台糖是國營事業社會責任應藏於心中,造林是長期志業,廿年僅是萬古長河一瞬間而已!砍樹種電方興未艾,仍僅為短期利益思考,一失足豈僅是千古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