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8110/web/◆ 聯合報社論/經濟情勢險惡,蔡政府卻為選舉粉飾太平
◆ 聯合報黑白集/對無良建商須用鐵腕
◆ 經濟日報社論/加速開放碳權價格風險管理商品
經濟日報社論/加速開放碳權價格風險管理商品
2023-09-11 03:30 經濟日報/ 社論
臺灣碳權交易所於2023年8月7日正式成立,這是政府在因應氣候變遷挑戰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我國接軌國際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關鍵具體作為。 記者蘇健忠/攝影
臺灣碳權交易所於2023年8月7日正式成立,這是政府在因應氣候變遷挑戰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我國接軌國際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關鍵具體作為。成立碳權交易所之所以重要,乃因舉凡碳盤查、減少碳排放量以及碳抵銷都和碳定價環環相扣,而最終要實現淨零碳排,還是要透過以市場機制為本的碳交易制度。
據環境部日前證實,因臺灣碳權交易所預設買賣的碳權屬「自願」市場之碳信用,無法抵減歐盟邊境碳關稅調整機制(CBAM);然而,CBAM將於今年10月試行,企業界嚴陣以待,因此國內工商團體疾呼,台灣碳權交易應儘速規劃與國際接軌的配套措施,以免產業界面對「全球淨零碳排」之艱鉅挑戰時,陷入無足夠管理碳權價格相關風險的焦慮不安中。
為了讓企業得以因應CBAM施行後之碳價風險,除了環境部應以前瞻方式規劃課徵碳費之外,近期亦可先加速開放管理碳權價格風險的國際金融商品。目前,在國際上已有多家交易所推出碳權期貨或選擇權,例如洲際交易所、歐洲能源交易所、那斯達克以及紐約商品交易所等,其中又以洲際交易所以歐盟碳排放配額(EUA)為標的資產的期貨合約及期貨選擇權合約,交易最為熱絡,統計今年上半年EUA期貨合約的日均量約2萬口,頗適合做為管理碳權價格風險的工具。
準此,建議主管機關在我國尚未建置本土碳權期貨之前,應加速規劃開放如洲際交易所以及歐洲能源交易所之EUA期貨,為國內期貨商得受託從事之期貨交易契約,一方面有利於交易人從事碳權期貨之交易或避險,尤其是有需要的業者可透過交易,來因應並管理公司面臨的碳權價格風險;另一方面也能減少業者只能於海外開戶從事碳權價格風險管理的複雜度及額外風險,亦可提升業者使用該類型合約避險的便利性,如此我國監理機關也才得以監管。
再者,借鏡國外碳權相關商品發展經驗,正一(原型)及反一碳權期貨ETF也是主管機關可以考慮開放的碳權價格風險管理商品,投信業者可以透過國外碳權交易所發行的碳權期貨追蹤標的指數來設計ETF,供國內有需要的交易人來交易。目前全球碳權期貨ETF商品已有所發展,其中美國及韓國各發行四檔、澳洲兩檔,香港及加拿大各一檔,且規模亦大幅度成長,可見在企業管理碳權價格風險的殷切需求之下,該種商品也極具潛力,值得主管機關考慮開放。
就長期而言,臺灣期貨交易所應預先研擬發展本土碳權期貨,然而前提為:碳權現貨市場必須具有足夠規模。職是之故,主管機關環境部應及早訂出碳排之總量管制目標值,並決定配額核發方式,同時也須建置總量管制下之排放額度之碳權現貨交易平台,增加市場參與者並提高市場流動性;政府須逐步擴大原納管業者(目前共計288家),訂定更積極之減量目標,促進減量力度,提升整體市場之減碳需求,並創造碳權現貨市場之交易誘因。如此,才可以讓碳權現貨市場具備足夠規模,未來要推出本土碳權期貨,便也就水到渠成了。
總而言之,臺灣碳權交易所的成立,是接軌國際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新里程碑,但後續配套仍欠缺。所以,為了讓業者有足夠管理碳權價格相關風險的工具,短期內主管機關應積極考慮先開放期貨,讓國內期貨商得受託從事之期貨交易契約,也可考慮開放投信業者發行碳權期貨ETF商品。長期則應建立總量管制下之排放額度的碳權現貨交易平台,及本土碳權期貨商品,準此,方能使台灣在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遂。
聯合報黑白集/對無良建商須用鐵腕
2023-09-11 04:32 聯合報/ 黑白集
台北市「基泰大直」施工不當導致附近民宅受損或傾斜。圖/報系資料照
無風無雨無地震,只因住家旁在建大樓挖地基,附近七棟民宅就轟地一聲同時樓歪了。基泰建設以少挖五公分規避審查在先,面對居民不斷申訴損害卻不改善,終因施工不良導致連續壁斷裂。這種以鄰為壑的無良建商,北市府絕對要究責到底。
基泰這起大直建案是「海砂屋」都更案,其對面另一個建案正在施工,湊巧也是海砂屋都更。兩件老海砂屋已害了一代人住得不安寧,如今都更又害得鄰里家破心驚,好諷刺!這反映的,正是台灣無良建商始終不改的偷工減料及利益掛帥,卻不把住戶安全放在心上。
台北市長蔣萬安已勒令基泰北市建案全面停工,並向法院聲請假扣押,首波包括安置費用為六千多萬元。但後續受損房舍的修復整建金額勢必更龐大,蔣萬安須確保基泰負起一切責任,絕不能手軟。
基泰事後的表現,讓人不敢恭維。副市長李四川和基泰總經理約好要談安置和賠償,對方竟未現身,態度惡劣。不僅如此,基泰致送受災戶慰問金時,竟拿著「合建意向書」要求住戶簽名。搞壞人家的房子,還未道歉,就說讓我幫你改建。這種霸王硬上弓的作法,不僅毫無悔意,還想趁人之危。
當初基泰的建案文宣說,「戶戶濃蔭藏深,窗窗樹海映綠」,一副美好景象。而今放眼只見斷垣殘壁,好景僅存在廣告詞。
聯合報社論/經濟情勢險惡,蔡政府卻為選舉粉飾太平
2023-09-11 04:32 聯合報/ 社論
主計總處8月底再度下調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至1.61%,經濟成長主要驅動力的出口已連續衰退近一年。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政府日前公布八月我國出口年減七・三%,這是連十二個月衰退,凸顯國內外經濟情勢險惡,但蔡政府官員卻輕描淡寫稱八月出口衰退幅度是近十個月最小,十一月就會出現拐點,暗示年底前出口就可能轉好。類似樂觀預期並非近期才有,國發會官員在上半年就聲稱今年四月很可能是谷底,但事實上到七月最新的景氣對策信號仍是處於低迷的藍燈,蔡政府只好再改口,稱第四季景氣燈號才有機會變燈。
當前美國尚難確認脫離經濟硬著陸風險,中國大陸經濟處於廿年來最逆風的時刻,日本與德國也有各自的經濟挑戰,台灣出口在此環境下必定難有出色表現。原本應慎重以對的總經課題,卻因為總統大選的因素報喜不報憂,沒能正視問題,又怎能期望蔡政府拿出有效的振興經濟方案?
今年我國出口表現、外銷訂單與經濟成長率預期,均是蔡總統執政以來最糟,部分外資如惠譽更預期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僅有百分之一,如果最終真的是這個數字,將比馬政府時最低的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一點四七還差,這讓蔡政府號稱的「經濟廿年最好」牛皮,還沒卸任就確定消風。為了粉飾經濟變差,蔡政府透過各種大撒幣以降低國人不安,從房貸補助、凍漲電價到調漲基本工資,都是一時的安慰劑。當房貸補助沒了,電價不能繼續凍漲,國人終究得面臨景氣不佳的考驗。
除了用拚選舉手段來掩蓋拚經濟不力,蔡政府另兩個讓產業界憂心的事情,分別是輕忽了中國大陸經濟下行的衝擊與未能落實讓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的政見。今年以來,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已成全球關注的焦點。蔡政府不少官員跟隨附和美國的觀點,認為大陸經濟往下,對美國影響有限,進一步淡化對我衝擊,卻不知台、美經濟條件迥異。
近年大陸是我國最大出超地區,從二○一六年以來我對大陸順差年年破千億美元。今年前七月我國順差三四九億美元,對大陸出超四五九億美元,換言之,若少了大陸出口這一塊,我國貿易就會出現赤字。大陸景氣轉壞,部分西方媒體評論認為是金磚變破銅,不少綠營政治人物見獵心喜,認為此時正是台灣與大陸經濟脫鉤的好時機,殊不知金磚若真變破銅,台灣處於景氣海嘯的第一排,不但產業難逃厄運,國內就業市場也必受衝擊。
除了錯估國際經濟情勢,蔡政府執政之初承諾要讓台灣加速融入區域經貿整合,目前看來進展有限,對我出口的不利影響正逐年提升。台灣出口連十二黑,除因歐美日終端市場表現不佳,近年台灣主要出口競爭對手紛紛加入區域經貿體,像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去年生效後,貿易轉移效應已出現。
對於國際經貿的新局,國內業者憂心忡忡,但蔡政府卻嘴硬,稱台灣因加入資訊科技協定(ITA),出口到RCEP市場僅三成產品受到影響。這三成產品看似少數,但其實是台灣許多傳統產業賴以為生的市場,這些業者在國內聘僱了大量勞工,若RCEP等區域經貿整合的效應繼續擴大,國內傳產業者考量關稅轉移生產基地或因此停業,難以計數的勞工生計將立刻不保。
施政最怕誤判形勢與選錯藥方,台灣經濟處於近八年來最嚴峻的時刻,蔡政府一邊低估外部環境,特別是中國大陸對我經濟的影響;另一邊則是以拚選舉的思維來拚經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病痛之處若有選票,還不忘撒幣固樁。光靠報喜不能幫產業解憂,正視問題並提出對策,才能讓台灣平穩度過這一波景氣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