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府防疫不力 找教師出氣
◆ 疫情爆發 黃偉哲應先自請處分
◆ 台史邦交 多重威脅
◆ 大學退場前必經之路:減薪、少課、裁員
◆ 擺平G20 印度站穩大國地位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樹木與樹人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樹木與樹人
2023-09-11 04:40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我們的傳統文化裡十分重視教育,因此《管子.權修》提到:「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俗語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比喻教育對於個人一生與國家興衰的重要。「教育」一詞出自於孟子,「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將教育優秀人才視為三種樂趣之一。但是,西方學校制度引入東方之後,的確與昔日傳統教育方法不同。傳統科舉制度透過經典學習,接受層層考試,學優則仕,位居廟堂治理國家,從經典學習到治國,一脈相承。
西方「教育」的原意如何呢?英語education,出自於法語éducation,其根源則是拉丁文的educare,本意為從內而外引發受教者的內在能力。英文的education一詞,除了運用於教育小孩、年輕人之外,也適用於養蠶、飼養動物,十分廣泛。
我們尊稱孔子為萬世師表,漢代獨尊儒學,經典學習成為教育核心。但我們卻忽略《論語》這部經典著作,出自於孔子一生的知識傳承、轉化與運用的直接經驗所得。孔門弟子接受教育的歲月十分漫長,孔子早年講學、中年仕魯治國有成,隨後不得志而周遊六國,弟子大多隨侍在側。特別是十餘年的流浪生涯,孔子與弟子共同體驗現實生活,在顛沛流離、理想與現實的拉扯當中傳授知識與淬煉人格,過宋國遇見桓魋險遭加害,在鄭國走失如「喪家之犬」,受困於陳蔡絕糧七日依然「弦歌不衰」。孔子指出:「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乃是他周遊列國所得感悟,教育所得與現實印證的智慧結晶。孔子以春秋的文化傳統、國情、時局作為教育素材,帶領三千弟子周遊各國。這種壯舉與佛陀率領僧團雲遊各國宏傳教義,耶穌帶著使徒到各地傳布福音,三者皆蔚為人類教育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觀。
我們現實的學校教育,是以固定場所為施教範圍。古代則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識人、識事方為教育之根本。歐洲所說的「教育」主體除了教師、師傅,還包括著「世間」(world)、環境(circumstance)。「世間」看似簡單語彙,其實廣泛地指人的存在、生活的事物。世間、環境作為「老師」來教育學子,現代學校教育普遍缺乏。這兩種教育涉及人際關係、大自然、社會制度、人文風俗、政治現況以及國際局勢,這些都是教育場域裡的「教師」。法國學者涂爾幹認為教育必須要有其方法,也就是「作為實踐的教育」(pédagogie),亦即教育學,很顯然地我們的學校教育在於後者。
日前在校園散步,落葉滿地,昂揚挺立的樹木偉然成林。忽覺古人以樹人比喻教育其來有自,用心呵護,終須經歷狂風驟雨、酷暑嚴冬、晝夜溫差,一棵巨樹必經大自然不斷淬煉方能成材。每一個國家有其教育的基本方針,終不離培育獨立個體成為完整社會人的教育基礎。
少子化是台灣教育的一大危機,嚴重到被視為國安問題,少子化浪潮改變了既有教育生態,至於教育本質的深化呢?或許是我們應該深刻反省的地方。
市府防疫不力 找教師出氣
2023-09-11 04:37 聯合報/ 許凱恩/教師(台南市)
台南市本土登革熱已破五千例,教育局發函各國中小學,若在校內查獲陽性孳生源,或有教職員在校內感染登革熱,相關人員將被懲處,引發熱議。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今年台南市本土登革熱疫情嚴峻,在暑假前就有好幾波疫情接連爆發,暑假後疫情更沒有趨緩。本土登革熱疫情愈演愈烈,從原本只有永康、東區、仁德是疫情熱區,現在已擴散到整個台南市都是疫情重災區,確診病例不斷上升,一發不可收拾。教育局日前通令各國中小學,若校內一查獲陽性孳生源,或教職員在校內感染登革熱,將懲處相關人員,如此荒謬的政策,讓人瞠目結舌。
過去教師們的工作,不外乎課堂教學、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然而在疫情期間,教師們的工作多了每日量兩次學生體溫、學生體溫記錄、學生確診通報、學生家人確診通報、學生或家人接觸確診者調查與通報、漂白水消毒課桌椅、酒精購置與補充;更不用說還要處理反反覆覆的停課與復課、線上課與實體課的轉換、線上授課設備的維護等,工作量大幅增加,還要處理排山倒海而來的家長疑問、學生學習狀況及各界質疑聲浪,造成校內教師們疲於奔命、心力交瘁。雖然大家早已身心俱疲,卻仍願意持續配合政府防疫政策,齊心防疫,守護家園。
然而,教師對政府的信賴關係,現在卻被台南市政府踩在腳下。台南市府彷彿把學校教職員工看作防疫破口,直接祭出處罰手段。雖然政府馬上出來說明不會重懲,且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重點不是「懲罰嚴不嚴厲」的問題,而是「憑什麼懲處教職員工」?
教師多年來都配合政府防疫,更是防疫政策向下扎根的重要推手;不只新冠肺炎,甚至流感、腸病毒以及現在的登革熱,教師無不努力推動防疫,在環境清潔、衛教宣導等方面不遺餘力。再回過頭來說,學校是教職員的工作場所,有誰會不願意配合校園清潔?有誰會比教職員更希望校園能夠清潔?
台南市政府自己防疫不力,不重視市政衛教宣導,卻亂噴政治口水、抹黑敵對陣營。現在台南不只治安敗壞、交通混亂、人心不安,再加上沒有使用有效策略圍堵登革熱疫情,是造成今年台南登革熱大爆發的主因。現在反倒過來歸責於學校教師防疫不力,企圖透過懲處基層員工來轉移焦點,根本就是掩耳盜鈴、欲蓋彌彰。
一紙公文就抹滅了所有教師防疫的努力,把學校教職員工看作是登革熱的破口。而與此同時,市長卻還置身事外,買廣告、大型看板,台南隨處可見市長的Q版頭像,企圖用一些花花綠綠的觀光行銷或泛娛樂化的政治口號,來包裝執政不力的事實,不僅讓人不勝唏噓,更讓人看破手腳。原來最大的防疫破口從來都不是學校教師,而是政府那輕忽又傲慢的態度!
疫情爆發 黃偉哲應先自請處分
2023-09-11 04:41 聯合報/ 羅德水/全教總文宣部主任(台北市)
本土登革熱疫情爆發,西部縣市悉數淪陷,疫情為八年來之最,台南疫情尤其嚴峻。地方政府希望控制疫情的心態不難理解,但為了防止登革熱疫情擴散,卻祭出懲處基層人員的手段,恐怕就適得其反、淪為作秀了。
近日台南市政府宣布,只要校內查獲陽性孳生源被舉發,或經疫調認定教職員在校內感染,就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消息一出,府城校園咸認此一怪招決策粗糙、徒增校園困擾,且完全無助於滅蚊工作;對於這種絲毫不體恤基層人員、迷信威權與高壓管理的官員,莫不嗤之以鼻。面對反彈,市府教育局竟還振振有詞稱「這是手段不是目的」,能落實孳清就不會被罰;與其擔心被罰,不如認真去做云云,儼然官老爺說了算。
學校就是教職員工的工作場所,學校同仁、全體師生到底有誰不願意配合校園清潔?台灣公衛與防疫體系堪稱健全優質,自新冠肺炎以來,國民公衛知能與素養更持續提升;面對來勢洶洶的登革熱疫情,絕大多數國民都願意配合進行居家環境清消,機關學校更是不待多言。台南市政府要做的,究竟是提供各種資源當學校後盾?或是煞有其事的威脅懲處?
決策最怕本末倒置、化簡為繁,若真要懲處,恐怕還要勞師動眾、大費周章疫調。試問,已經疲於奔命的台南市府防疫人員,除了全力投入清消滅蚊,難道還要去釐清教職員究竟是在何處感染登革熱的嗎?懲處令已然妨礙正常防疫與滅蚊清消。
過去幾年,各級學校教育人員已經等同教育現場防疫人員,除了原本的教學與行政工作,防疫衍生的諸多配合事項成為中小學教職員的沉重負荷。台南市教育局再加碼要求學校配合,除教室固定清消、宣導登革熱防治等例行工作,老師還要核對確認每周二次的學生在家自檢表,並於每天早上八點通報班上發燒的學生名單,學生如確診登革熱請假,學校還要提供線上課程;各校學務主任與衛生組長更有填不完的報表、寫不完的報告,一有耽擱,動輒就被扣上不重視校園防疫的大帽子。
落實公衛應該是全民責任,學校已然承載過多任務,非必要的報表有助於消滅登革熱嗎?所謂的「在家自檢表」如改由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不正是落實家庭公衛教育嗎?再說,線上教學其實效果奇差,對學校、師生及家長來說就是一種折騰。孩子既然生病了,難道不能好好靜養、趕快康復重回校園?這些來自教學現場的真實心聲,為何教育官員就是不知道,官員到底離學校有多遙遠?
為博取維護師生健康、確保學生受教權的美名,民選首長、教育官員不愁沒有冠冕堂皇的說法,但對已經分身乏術的學校教育人員來說,著實無言以對。不鼓勵認真執行防疫任務的同仁也就算了,再怎樣也不至於下達「校園染疫就懲處教職員」的荒謬決策。按照這種決策思維,以台南市目前拉警報的疫情,黃偉哲市長以降的局處首長,怎麼還沒有人自請處分呢?
台史邦交 多重威脅
2023-09-11 04:41 聯合報/ 蕭世璋/前駐史瓦帝尼外交人員(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最近赴非洲友邦史瓦帝尼王國,進行任內第二次國是訪問,出席該國獨立紀念暨雙邊外交關係五十五周年慶典,並簽署雙方在史國建設戰略儲油槽備忘錄等三份重要合作文件。
史王恩史瓦帝三世曾於去年來台訪問,據說曾邀請蔡總統於今年四月史王華誕前後回訪;嗣因四月初應美方要求,配合執行過境美國任務而暫時取消。迨五月始因史國同意將與大陸國企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及第十一工程局海外子公司「黃河」的合資企業「薩卡利維」,共同在該國南部建造姆帕克尼水壩暨水力發電廠開發案,深恐危害台史邦誼,乃急忙赴史訪問。惟此行看似熱鬧風光,若與二○一八年初次訪史之行比較,卻已出現雙方合作交流稍呈遜色,略顯平淡敷衍之事態與挑戰。而下列幾項潛在威脅,深堪憂慮。
首先,史王近五年不斷求援我方,援助建造史國所需發電廠與戰略儲油槽等龐大經建項目。我方雖已進行各項評估作業,唯建發電廠一案已有大陸國企捷足先登,而戰略儲油槽援建案歷經多年評估,仍僅止於互簽諒解備忘錄階段,恐亦不甚樂觀。史方下步棋將如何落子?中共是否再度見縫插針?難以逆料。
其次,中共駐南非大使館,目前是擔綱攻堅史國外交關係的前哨站,威脅台史雙邊關係至鉅。其前任大使林松添在南非期間,力求表現,卻一直平平。迄於二○二○年初,獲悉即將奉調返陸,高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職位後,隨即發動包括拒發史國商人赴陸簽證、花錢買通史國雜誌社出版鼓吹建立雙方外交關係之專刊等強勢作為。隨後陳曉東接任該職位,接續採取各種攻堅作為;前述建造史方水壩暨發電廠案,恐怕是陳某的一項重大突破。
第三,中共長期以來借助史王胞兄囤布穆濟親王發展史國關係,該親王娶妻南非曼德拉之女潔娜妮王妃(一九九○年已離婚),長住南非,經營政治公開顧問公司,長袖善舞;在史國內與其他親王、王族長輩及重要政治人物關係頗佳,曾幕後協助中共駐南非大使達成諸多政治公關事宜,是中共倚重之攻堅助手。
第四,中共藉國企之便名正言順入駐史國,新設辦事處,滲透友邦,破壞台史外交關係,是未來重大挑戰與考驗。據估中水電為建造該大水壩,將從大陸調集近千人,預計開工後經五十一個月始建造完成。環顧中共在中南美洲滲透我友邦不遺餘力,再審視其當前攻堅作為,我方豈可等閒待之,而無任何反制部署?
第五,我方因應史方援助援建需求,宜集中資源,採大開大闔態勢,發展史國經濟民生,有利穩固史國政權穩定與社會民生繁榮,維護王權存續;有別以往僅止於客卿相互對待,興衰良窳與我何有哉之態度,讓史方有所感動。
最後,史王此次提及諸多非洲元首「詢問台灣」一事,實不應對外透露,且可能解讀錯誤。來自塞內加爾、南非、尚比亞等元首,為中共拉攏說項或暗示之媒體報導不勝枚舉;而各國為中共拉線,亟欲為習近平送上其念茲在茲「非洲全家福照片」的最後一個國家者,不絕於途。我國在非洲唯一的支撐點雖小,卻是頂著大片天的柱子,豈可不慎乎?
大學退場前必經之路:減薪、少課、裁員
2023-09-11 04:41 聯合報/ 鄭龍溪/大學教師(台北市)
頃閱聯合報有關「某老私校規畫專任教師兼行政職抵基本鐘點」報導,深有所感。按該校招生已經連續兩年缺額全台第一,學生人數(含寄存教部名額)實已縮減四分之一,之後教師必面對「欠缺基本鐘點數」問題;且若比照其他學校連續兩學期(或學年)未達基本授課時數即自動解聘規定,則該校教師恐將面臨失業命運。
該校作法從欲保障教師工作之觀點或有正面利益,因若未達基本授課時數,最基本就是從教師薪水扣抵減少授課之鐘點費;該校欲提供多種補救管道予可能減少授課的老師,尚堪肯定。但該校為降低開課成本,「未達廿人不開課」的新規定才是雪上加霜的最後稻草,壓倒許多招生不理想科系。可預估將有選修課無法開成,老師在開學後才知未達基本時數,加重不安全感;而欠缺選修課則有可能讓學生畢業學分不夠,也影響學生多樣學習,降低學習品質。
報導指教職員反彈,質疑此舉形同讓教師幫處室「打零工」。台大前校長傅斯年曾說:大學之所以能稱之為大學,並非在於有形的建築、設備,而是在於構成大學的「人」。大學老師投身教職,沒有一位不是想把自身所學,傾囊相授給莘莘學子;誰願意任教需減授鐘點?誰是以「赴高中招生宣講、法律諮詢、文件翻譯等,完成一定庶務」當成投身教職初心?若「打零工」成為少子化、招生艱困大學老師的度小月工作方式,招生艱困院校教學品質低落已可預估;原因一則老師憂心忡忡不知明年是否仍有工作,無心教學;二則分心若干行政招生庶務,無法專心研究與備課。
教師基本鐘點不足,不論是兼任行政以符合減授鐘點、將教師安置到他系、教師轉任職員等,都是校方因應之道,但深思卻都有困難之處。每位教師各有專業,同樣是外語學院,英文系的老師豈能到日文系任教?而教師轉任職員是工作生涯轉換,教師意願必然不高。再者,教育部設有媒合平台(由學校協助轉介到他校任職),一旦關校少則三、四百位教師,官方真能讓這些失業教師順利轉職?眾多學有專精的教師、博士失業,政府是否重視可能造成之社會問題和教育資源浪費?
綜言之,聯合報報導為台灣媒體未曾提及的大學院校關校前之必經之路—「老師兼任行政、大學開課不足、學生無法多樣學習、影響學生受教品質、招生不佳科系關系併所、最後黯然退場」。
面對少子化風潮,二○一五年教育部前部長吳思華就任後,曾提出台灣只需一百所大學的主張;但過了八年教育部仍未有積極作法,只就退場院校善後問題解決。而私校倡議的「公立大學同步減招」、「開放陸生來台」等救急解方仍束諸高閣。
總統大選在即,相信能提出有效高教政策以搶救台灣高教的候選人,必能爭取到眾多招生艱困私校的教職員生選票,搶救台灣高教。
擺平G20 印度站穩大國地位
2023-09-11 04:41 聯合報/ 方天賜/清大通識中心副教授兼印度中心副主任(新竹市)
在中俄領導人缺席的陰影下,印度成功辦理廿國(G20)集團峰會,再度展現了它在國際社會中縱橫於不同集團間的能耐。特別是,印度成功讓中俄美歐各國在俄烏問題上達成論述的共識,堪稱不可能的外交任務。
印度作為此次峰會的主辦國,最大的成就是讓各國領導人同意發表聯合聲明。這份聯合聲明,主要歧見在於俄烏軍事衝突。因為美歐陣營跟中俄對於有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論述有所爭執,導致先前的G20財長會議跟外長會議都無法發表共同文件。直到峰會舉辦前,印度媒體仍在擔憂,這次峰會可能會以沒有聯合聲明收場;但在峰會舉辦前的最後一刻,印度終於讓各國達成共識,成為印度外交上的一大勝利。
事實上,這主要來自於美歐成員國的讓步,同意不納入上屆聲明中有關「多數會員國譴責在烏克蘭的戰爭」之用語,改以「回顧上屆在峇里島的討論」之說法模糊帶過。但印度也並非完全迎合中俄的立場,原先傳出中國反對在聲明中納入美國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接棒擔任G20主席國,但這項內容最後仍出現在聯合聲明中,可見印度也拆解了中國的反對態度。
此外,印度也與美國、法國、義大利、歐盟、沙烏地阿拉伯及阿聯共同宣布啟動「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這明顯是跟中國的「一帶一路」相抗衡。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與美歐領袖在宣布會上同框友好互動,也被認為是印度展現調和鼎鼐的功力。稍早,中國成功斡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和解,印度則藉此與之互別苗頭。
印度怎麼辦到的?莫迪總理的元首外交扮演很關鍵角色。莫迪今年已經走訪過日本、澳洲、美國、法國、南非、印尼等G20會員國,與各國領導人建立互動。他在上月底飛到南非參加金磚峰會,同意阿根廷、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等國入會,並與習近平非正式談話。就在G20會議前四天,他也親自到印尼出席東亞峰會。從拜登總統接連缺席亞太經合會及東亞峰會,卻親自出席G20峰會來分析,便不難看出今日印度在美國心中的分量。
另一個外界忽視的原因,是印度在俄烏衝突後的對外政策微調。印度在此次峰會上的另一個成就,是讓非洲聯盟成為G20的永久會員,彰顯印度有意扮演「全球南方」代言人;在中美兩大強權競爭及俄羅斯實力大幅衰弱的背景下,印度希望重新倚重開發中國家集團的力量作為外交籌碼,以追求符合其利益的多極化全球秩序。換言之,印度並非倒向歐美或俄羅斯陣營,而是要走出自己的路。
另一個讓印度得以遊走各陣營的原因,在於其增長的實力作為外交的後盾。印度人口已是全球第一,與會的英國首相蘇納克正是印度裔;印度今年的經濟表現也優於中國。莫迪甚至發下豪語,要在下個任期內超德趕日,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印度上個月成功完成登月任務,這項成就也被列入今年的聯合聲明中。
G20是一個非常鬆散的組織,也沒有常設秘書處,實際影響力有限。但印度利用主辦峰會的機會將冷灶熱燒,把它變成外交盛事,有助確立它在國際社會上的大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