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0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中美大國對決 正式展開\星期透視/期待政策論辯成為選戰主軸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大直樓塌 缺安全思維
◆  返家路迢迢 安頓受災戶為最優先
◆  大屋頂下/藍白激盪 台灣新生 新典範比新總統更重要
◆  名家縱論/中美大國對決 正式展開
◆  星期透視/期待政策論辯成為選戰主軸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中美大國對決 正式展開


2023-09-10 05:07  聯合報/ 楊永明(作者為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


八月起迄今,連續幾個重大事件揭示中美經政對抗關係進入新階段,中國開始回擊,從科技戰、地緣政治、到金融秩序,表現出敢怒敢言敢反制,而且還招招擊中,讓美國與西方措手不及,一改美國單方遏制,但也正式展開兩大強國相互出手對抗的大戲。

自二○一九年以來不斷升級的科技戰,主要是美國利用實體名單和出口管制,切斷中國大陸對關鍵技術零組件和半導體的供應,藉以遏制中國科技與國力發展。

到今年初,中國仍未採取太多報復措施,但在五月先是將美國晶片公司美光科技列為「重大安全風險」,只是初試啼聲。真正開始的反制是北京政府宣布自八月一日起實施稀有金屬鎵、鍺出口管制,以中國大陸自身優勢的領域做出反擊,這是中國採行反擊行動的關鍵一步。鎵和鍺是用於電子和半導體的重要金屬和材料,中國大陸在儲藏與生產都居主導地位。

同樣在科技戰層面,華為的Mate 60 pro手機八月二十九日上市,搭載的中芯國際七奈米晶片的5G手機,可以打衛星電話,供應鏈幾乎都是中國廠商。這款手機上市代表中國對美國科技圍堵的強力反擊,僅僅四年華為重回5G手機市場,雖不代表美國制裁失敗,但顯示中美科技戰將進入第二回合,勝負言之過早。

至於北京政府此時規定公務人員不得使用蘋果手機,此舉既是助攻華為回歸市場,也是重點反制美國科技業,回敬美國不斷制裁中國科技公司。

同時,北京在地緣政治層面也出大招,八月底金磚國家組織決議增加六個新會員國,這是中國強力推動金磚國家組織會員擴大,從投資概念的金磚五國到集結全球南方站隊的十一國成員,後續應該還會有第二波新會員;此舉意義重大,可謂開啟全球南方與西方集團對抗的新世紀對抗,也是中美各自呼朋引伴集團板塊的地緣對抗。

此外,這次金磚國家會議也開啟中國和全球南方挑戰美國與西方金融秩序的序幕。在約翰尼斯堡宣言中,要求改革布列敦森林體系機構(世界銀行與IMF等),也要求會員國研究「金磚國家本幣合作、支付工具和平台,於下次領導人會晤前提交報告」,意謂金磚十一國家將可能在明年提出SWIFT的替代方案。美元霸權短期雖難以撼動,但挑戰與替代選項即將出爐。

美國與西方政府近來言必稱「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其實就是以維護美國與西方利益的規則秩序,且由美國與西方定義規則內涵與執行標準;因此國家安全、強迫勞工、長臂管轄、科學標準等用語,用於出口管制、禁止進口、核汙水排海等的藉口理由,我稱之為「規則霸權」,特別在遏制中國發展,美國對中貿易戰與科技戰都是所謂基於規則的強勢作為。

針對華為手機技術突圍,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強調要加強「小院高牆」的管制路線,美國商務部表示將更新管制措施。另外,面對中國和全球南方挑戰國際金融秩序,拜登政府宣布將擴大世界銀行等的貸款能力與增加氣候與基建資金。

兩強競爭對抗是國際體系結構使然,中國不是傳統西方國家,這讓西方菁英更戒慎恐懼,不惜腰斬全球化發展,高舉保護主義與出口管制;現在中國開始全面反制,中美對抗將愈演愈烈,台灣在科技、地緣與軍事層面都是關鍵前沿,怎能不更加謹慎以對。












星期透視/期待政策論辯成為選戰主軸


2023-09-10 05:07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退休教授)


英美式民主標榜「贏者全拿」,但激烈的選舉競爭卻未曾產生嚴重的社會對立。學者解讀,這是因為在言論自由與結社自由的基礎上,西方社會建構了堅實的多元利益體系,使得選舉獲勝的一方,事實上只是各個不同利益的「共主」。為了爭取這些不同利益的認同,選戰過程強調政策論辯,以與競爭對手產生差異,讓選民易於判斷抉擇。因當選者與支持者無封建社會的領袖隨附關係,政權形同利益聯盟,溫和妥協的施政滿足了各利益,也避免社會因選戰激烈而深化對立。故而,長久以來的理性政策論辯,被視為西方民主的重要表徵。

台灣民主發展於國家分裂的格局下,自有全國性選舉以來,國家認同的幽靈與因此衍生的省籍、語言、藍綠、南北等議題,便占據大部分的選戰話題。社會的兩極化,使西方民主所立基的多元競爭環境,在台灣只能出現於有限時空。缺乏多元的競爭環境,政策論辯在台灣選戰中無發揮空間,各參選人雖行禮如儀端出政策白皮書,但多是聊備一格,不僅選民不關注,參選人對內容也常一知半解。由於缺乏強勢團體監督,當選後政策承諾很少被認真執行,更使選民認知選戰談政策不必認真聽。反正選戰一到,國家認同又會被端上檯面,藍綠選民自然會各自歸隊。

然而,「談政策不重要」的設想,在這次總統選戰似乎出現了微妙變化。國民黨提名的侯友宜在接連提出放寬巴氏量表、老人健保免費、富人稅等政策主張後,支持度似乎些許提升,調查顯示已超前民眾黨柯文哲,且差距有擴大跡象。國民黨朱主席因此喜不自勝的說,侯因「具體政見,讓大家都有感」,而使得支持度提升。

若說「談政策不重要」的設想已然改變,似乎也言之過早。因為同一民調顯示,承接民進黨諸多失政責任的賴清德,並未因侯的提升而失分。但仔細觀察,不排除某些客觀條件的改變,有可能將政策討論逐漸推向舞台中心。

美中對抗的激烈化,預料讓不少台灣人民體會,大國博弈讓台灣很難掌握自主空間。故而,過往「抗中保台」的自信心,在這次選舉似乎只剩得過且過的心態。如果「芒果乾」不能為綠營凝聚選票,綠營的傳統支持者便可能轉向以「政策」為支持依據。當初韓國瑜以「人進來、貨出去、高雄發大財」成功插旗深綠選區,便已引起許多綠營人士警惕。

此外,郭台銘若真以獨立人士參選,在政策論辯上激起的波瀾將十分可觀。郭無政黨組織奧援,破毀承諾又將招致猛烈批判,且行事作風還有不少瑕疵,只能不斷丟出政策主張合理化參選動機。但郭無政黨包袱,也不必顧慮立委選情,提出的政策見解必然刀刀見骨。過往提出恢復核四發電與簽訂和平協議只是牛刀小試,未來若類似議題又不斷拋出,其他參選人很難迴避。尤其,在現今自媒體發達的網路時代,郭若真有二十家公關公司協作,何愁議題論辯不會成為選舉焦點? 














大屋頂下/藍白激盪 台灣新生 新典範比新總統更重要


2023-09-10 05:08  聯合報/黃年


上周《大屋頂下》說:這次總統大選可能是牽動台灣政治「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契機。

文章的結尾是:

「台灣政治久陷藍綠撕裂、統獨分歧的僵局困境,如今大選情勢成為催迫藍白融合的契機。藍保有穩重的傳統基因,白存有靈活的時代元素,正是促生台灣政治『典範轉移』的熔爐。藍白激盪,台灣新生,此一議題本身就蘊有超越總統大選的能量,亦必使大選更具高度與深度,值得珍惜與期待。」

這些話的意思是:由於情勢推移,出現了藍白激盪的氛圍,因而此次大選儼然已從只是如何選出一位新總統的層次,可能躍升為如何重塑「台灣政治典範」的層次。此即本文標題的旨意:新典範比新總統更重要。

為何「典範轉移」受到期待?上周《大屋頂下》分別引用了柯文哲及館長陳之漢的說法,呈現了現今「民進黨操作的台灣政治典範」的深層內涵。

柯文哲說:「民進黨不是搞台獨就能胡搞瞎搞。」陳之漢則說:「我們不是中共的同路人。」「我們都是正港的台灣人,不是只有民進黨才是台灣人。」

或許可另用十分複雜的思辨來探究解釋民進黨操作的「政治典範」,但最根本的疑問就是:民進黨究竟應不應該用「中共同路人/在地協力者」來對待民主制衡及政治異議者(包括王世堅與高嘉瑜)?這種操作,使持不同政見的台灣人如何彼此相待相處?又如何能夠實現真正相激相盪的民主政治?

此種「內殺型台獨的政治典範」,使台灣人無法跳脫相互敵視、相互仇恨的政治煉獄。因此,台灣面臨的問題不是只換一個新總統就能解決,必須打掉重練,追求政治基本典範的重塑與轉移。

所謂「政治典範」,最根本的意義即在引領人民之間如何相處。仇恨,或相互理解尊重?撕裂,或分歧但互補?

柯文哲重申他的一貫主張,希望將這場選舉當成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運動;他甚至說,先談雙方的理念與政策,「你不要一開始就來談立委你幾席、我幾席,這樣談下來就很Low。」

柯文哲說的「改變台灣政治文化」,應當就是本文說的「典範轉移」。而他說的「一開始就來談立委席次,很Low」,應當與本文說的「新典範比新總統更重要」同義。

上周《大屋頂下》說,朝此方向推移,本次大選應將「台灣政治的典範轉移/台灣人的內涵(定義)轉移」置於「上位思維」,亦即將「新典範/新文化/新台灣」的建構超越總統大選。那麼,這次大選就不只是選一個新總統,而是要建構一個不同於「內殺型台獨」的政治新典範,一個新台灣。

回頭略論民進黨操作的「內殺型台獨政治典範」。

例如:以轉型正義、不當黨產等不符比例原則甚至違憲違法的手段追殺國民黨。不只是要消滅一個敵黨,且根本企圖在滅絕政黨政治。NCC東廠化,不只是撤銷一個中天新聞台,其根本企圖在滅絕所有民主異議者賴以生存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卡管案,也不只是要強奪台大校長的位子,其根本企圖在否定學術自由與校園自治。學倫案,不只是陳明通與林智堅、鄭文燦等的勾結,而在居然出現了官學交易的產業鏈。高端事件,只因幻想創造一個科技與政治的奇蹟,竟以全民的生命安全為賭注。新竹與屏東兩個棒球場,充分演示了官商生態與預算政治化的黑不見底。陳吉仲、陳耀祥等明顯失職的官員,繼續留任,繼續惡整,完全沒有「責任政治」可言。綠能光電的驚人弊案、im.B、進口雞蛋,樁樁巨案,綠影幢幢,鬼影幢幢。案繁不及備載,紮紮實實可用得上「罄竹難書」四字。此即民進黨的「典範」。

這些巨案惡行,若換成出自國民黨執政所為,任何一件都可能演成民進黨的議場暴力及街頭流血,三秒膠、絕食,攻占立法院,社運抗議洶湧澎湃;但在民進黨執政,議場雲淡風輕,街頭波瀾不驚,過去動作激烈的社運團體似乎皆進入冬眠,媒體及側翼在標案操作下,更以攻擊在野反對力量及捍衛民進黨執政當局為「第四權」的榮耀。這正是民進黨的「典範」。

這樣的倒行逆施,面對批評與異議,民進黨的血滴子就是將所有對於民主與正義的追求打成「中共同路人/在地協力者」。

且這不只是在兩岸議題如此,你若對卡管案、林智堅、高端案、NCC毀中天等事件未盡同意,你也是「中共同路人/在地協力者」。這就是你親眼目睹的民進黨的「典範」。

此一「典範」沒有底線。柯文哲說:「民進黨不是搞台獨就能胡搞瞎搞。」但問題在於,「台獨」本身就是「胡搞瞎搞」。民進黨其實是「用胡搞瞎搞的台獨,去胡搞瞎搞其他一切。」又「用胡搞瞎搞其他一切,來胡搞瞎搞台獨」。

事實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目前治權及於台澎金馬」。台獨卻是建立在「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亦即中華民國是脫胎自台灣國」這個謊言上。冒名頂替,這是不是胡搞瞎搞?

這整個巨大的體系,鋪天蓋地、全碗捧去、吃銅吃鐵,就是民進黨操作的「政治典範」,亦即「內殺型台獨的政治典範」。完全用來肢解台灣(內殺),而顯然連賴清德也不可能用它來「與中共做朋友」(「外擊型台獨」無效)。

藍白激盪,台灣新生。因此,此次大選出現的契機是,應以推翻民進黨的「內殺型台獨典範」為此次大選的上位思維及最高號召;若將此次大選當作「只是選一個新總統而已」,套柯文哲的話來說,「那就未免太Low了。」

當然,本文對民進黨仍寄期待。賴清德也應將「典範轉移」視為此次大選的最高宗旨。如果當選,他應當跳脫彼得原理,甩掉「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人設典範,並改變「內殺型台獨」的統治典範。這是自己救自己,更是救台灣。

眼前就有一個對照。賴清德是一種令人覺得「劍拔弩張/提心吊膽」的「典範」。訪滬歸來的蔣萬安則展現一種「包羅涵泳/激濁揚清」的「典範」。期待這次大選能夠成就賴清德的「自我典範轉移」。

賴清德說:「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叫中華民國。」他若當選,難道他也要說「我是台灣國的總統,現在叫中華民國總統」?

總統的「典範」不可建立在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謊言上,而必須建立在他據以宣誓的憲法上。

新典範比新總統更重要。














大直樓塌 缺安全思維


2023-09-10 05:09  聯合報/ 李信樟/工業安全技師(台東市)


前夜北市大直樓塌,初步研判是鄰近工地連續壁支撐出現問題,導致臨宅地基掏空而使建築物傾斜沉陷。

一般在都市密集區域的地下工程大多採用連續壁工法,主因是基地狹小,沒有空間做明挖邊坡。連續壁工法在國內已使用數十年,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但連續壁施工如果失敗往往會造成鄰房之損害,甚至影響整個建築工程的成敗。

本案造成爭議與矚目的焦點,不在技術問題,而是在建商與政府機關處理問題的態度與作法。民宅傾斜龜裂的發生已是警訊,建商卻絲毫不在意,台北市都發局在民眾陳情後,於七月六日發出「經建方會同監造方現場會勘標的無危害公共安全之虞,並認定非屬施工損害‧‧‧本局不予以列管」的公文,更凸顯政府機關缺乏「安全思維」。

民宅出現裂縫、滲水、位移等問題是事實,但都發局建管處卻因「地下工程尚未全面開挖」、「建方會同監造方現場會勘標的無危害公共安全之虞,並認定非屬施工損害」,並未找第三方公正機構勘查,就認定無安全危害之虞,這也未免太草率了,難怪樓塌後會造成民意沸騰。

最扯的是建商在事發後,居然拿不出觀測系統的資料(用來觀測地層位移與呈現地下水高度的資料),對比之前與民眾協商時,撇清責任的說法:科學的觀測資料都顯示無危害公共安全之虞,非屬施工損害,實在是一大諷刺。

以現有資料來看,建商以開挖十一點九五公尺的方式避開結構審查(六都中,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均規定地下層開挖十二公尺須審查結構),在危險性工作場所審查及檢查辦法中,也規範的相關「丁類場所」營造工程,必須經過施工安全評估審查。「丁類場所」涵蓋建築物地下工程之施工(開挖深度達十八公尺以上,且開挖面積達五百平方公尺之工程),此案工地因為開挖深度與開挖面積均低於規範值,亦毋須經「丁類場所施工安全評估」。建商對法規的熟稔度,不亞於專業技師或顧問機構,相信在規畫設計上,亦有其專業度,所以應該不必去深究其是否專業技術不足,關鍵在於連續壁施工的安全計畫與執行的落實度。

針對連續壁施工,有幾項可以改進的作法:一、連續壁工程專業廠商制度的建立,因為目前並無任何規範,導致施工廠商良莠不齊,工程品質難以控制;二、連續壁施工機械駕駛與操作之證照制度必須落實(類似吊掛作業一機三證的制度);三、施工計畫書的製作與落實,建築工地的施工計畫幾乎是抄襲沿用其他類似的建案,且施工中工序步驟的落實又付之闕如,常是造成意外的主因。

連續壁施工不是高深的技術,但施工過程中,地質鑽探、施做導溝、鋪面打設、穩定液調配注入、開挖單元、吊置鋼筋籠、澆灌高抗滲混凝土、整周施作完成等,每道工序都必須穩當落實,不容投機取巧,而地下工程施工時,觀測系統所呈現的地層位移與地下水高度的資料,更必須每日檢查,若有異常須立即應變改善。營建工地「安全第一」的告示與招牌不只是用來宣告而已,必須落實到所有工作者的「安全思維」內,才能確保類似案件不再發生。














返家路迢迢 安頓受災戶為最優先


2023-09-10 05:09  聯合報/ 張瑞仁/大地技師、土木技師、工程顧問公司總經理(高雄市)


台北市大直街九十四巷因建案開挖擋土措施整體失敗,造成鄰近許多住戶建築明顯沉陷傾斜,釀成嚴重工安事故。影響住戶已撤離家園,後續返家之路迢迢。筆者參與過高雄市前金區類似案例,肇事建案旁七處建築被拆已逾一年,原承諾之重建期程、安置賠償均已跳票,住戶處境最是可憐。

大直街九十四巷災損後續處置應以安置住戶為最優先,這是市府與議員監督重點。幾個處置建議:

一、建商應成立處置小組,安排充足客服人員,分組與住戶密切聯繫。

二、開挖區已經多日回填,四周建物應可維持穩定,不致再發生瞬時結構變位。此時經工程師勘查後,應善用工程維護補強措施,陪同住戶分批安全進入屋內攜出貴重物品,這是他們多年感情和家產所在,應盡可能協助他們保留。

三、住戶應盡可能記錄家中動產,以作為後續處置依據。處理受災損失,肇事單位未來是否真願全程負責,沒有人有把握。公權力處理私權糾紛的作為有限,倘不得已進入訴訟,此時盡可能完整登載存證才是上策。

四、據報導,建商已經安置住戶。但接下去至少三年必然要讓受災戶租屋居住。短期與長期安置,都該與住戶盡快協議。此期間住戶開銷,建商要提出給付原則。那些費用採日額?那些支出需實支實付,兩造需溝通明說。

五、此案處理重建期程可能需三到四年,這期間費用如安置租屋、日用開銷、增購物品等等,長期下去金額可觀。此等開銷不是受災戶過失所致,更不是無理要求。這筆安置金額,市府應找出法源合理概算讓肇事單位預先提存。

六、做好安置,再談拆除、重建。若受災建物能維持穩定,且無緊急工安威脅,請勿藉故拆除。採用空拍、光達等測量作為,把受災現況記錄下來作為憑證。要拆除很容易,不必急於此時。

建築工程致使鄰房受損,住戶承受不便與煎熬非外人能體會。久居的家業何時能重建難以預期,生活起居衝擊更非一時能解。請市府、肇事單位多多為受災住戶考量,妥善地保障他們安頓穩定。其他的事再談都是有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