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平權 錢花在刀口?
◆ 錢撒對地方才是德政
◆ 補助私大恐排擠技職
◆ 侯拚逆轉 要感恩自省
◆ 星期透視/金、侯互補 重製勝利方程式
◆ 理性論述打選戰 藍應帶頭
◆ 名家縱論/抗地緣政治 「李強經濟學」能成功?
◆ 跳脫兩岸 大戰略格局 思辨服貿利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抗地緣政治 「李強經濟學」能成功?
2023-07-02 03:39 聯合報/ 楊永明(作者為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路透資料照)
日前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演講,再次提出他上任時設定的全年經濟百分之五增長目標,同時也強調自由貿易、分工合作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也提到多邊主義、團結合作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必然選擇,指出「有沒有風險應由行業自行判斷,不該由政府主導」。
在美國持續加大遏制中國的科技與貿易發展之際,地緣政治已成為影響全球化與世界經濟的重要因素,供應鏈韌性、經濟脫鉤、去風險化,驟然成為耳熟能詳卻語意不清的詞彙。美國最近打算對中國大陸出售人工智慧 AI 晶片實施新的限制,更進一步限制西方企業在關鍵供應鏈上與中國的連結。對此,李強在論壇中也批評「降依賴」、「降風險」的說法,認為這是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地緣政治化。
世界銀行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仍預估中國今年的 GDP 能增長百分之五點六,但也提醒中國經濟復甦勢頭仍面臨下行風險,出口仍受全球增長乏力的影響。
今年初花旗集團針對中國經濟的分析報告中認為,「李強經濟學」的三支箭:發展民營經濟、開放招商引資、促進產業升級,將為五年任期建立良好的開端,不難看出各界對李強經濟學的期待。
李強在擔任上海市長期間,就被認為具有「民企基因」,全力引進特斯拉設廠上海,擔任總理後更直接在記者會上,發言緩和中國大陸民營企業對「國進民退」的憂慮。因此在達沃斯論壇,看到親商、重民企的李強向世界發出反對貿易脫鉤、維護全球供應鏈安全的信號,也不讓人意外。
在達沃斯論壇前的德法行中,李強與德國總理蕭茲及九名部長一同會面時,蕭茲即強調「德國拒絕一切形式的脫鈎」,不過,蕭茲也指出「德國主張『去風險化』而非『去中國化』」;「去風險化」也成為這兩天歐盟峰會的對華政策用語,亦即歐盟將支持繼續保持同中國的經貿關系,同時減少歐洲對中國的的經濟依賴。
此外,北京最近也連續針對國際民間社會、知名企業與企業家,提出訴求重視投資中國大陸並扮演「負責任利益攸關方」。從習近平與比爾蓋茲的會面、大型國際企業負責人陸續訪華、夏季達沃斯會議舉辦、到駐美大使謝鋒在美出席企業早餐會演講,期許美國工商界做中美關係的「負責任利益攸關方」,以理性務實的實際行動,維護市場經濟與自由貿易,推動中美關係止跌回穩。
拜登政府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競爭戰略,在關鍵科技、關鍵產業、關鍵礦產、關鍵供應鏈層面,設下嚴密管制與制裁。但是這些都開始影響與中國雙邊貿易,特別是歐洲國家對此漸表不滿,影響美國與西方企業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與收益,擔憂永久失去世界數一數二市場的龐大商機。
大國對抗下的地緣政治,正改變全球貿易與科技發展的秩序觀,國家與企業都在因應與調適。李強經濟學高舉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反對經濟脫鉤與去風險化,就是希望能抗拒地緣政治、擺脫以美國為首施加全球各國的貿易障礙,讓經濟發展回歸經濟。
耐人尋味的是,台灣最近服貿與貨貿議題重回檯面,儘管兩岸貿易可謂是台灣的生命線,有些人卻因為選舉與意識形態,再次勾引出太陽花的反中情緒。台灣已不在包含東協與中國大陸的 RCEP 框架內,同時中國大陸加入 CPTPP 也正加速進行中,我們真要與中國大陸的市場和供應鏈切割,讓自己成為「斷鏈」的一環!
星期透視/金、侯互補 重製勝利方程式
2023-07-02 03:41 聯合報/ 戴遐齡(作者為台北市立大學特聘教授、前體委會主委)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28日宣布競選辦公室重要幹部,國安會前秘書長金溥聰(右)擔任競辦執行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自年初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大選正式起跑,遲至五月中旬,侯友宜在千呼萬喚的聲浪中,終獲得國民黨的徵召。豈料並未見「提名行情」的起手式,反在一波波事件的挑戰每況愈下,至日前甚陷入只剩百分之十七的困境。「侯侯做代誌」似乎反成為調侃其個人形象,以及競選團隊危機處理效能的酸語。
近期各方民調,侯友宜都身陷「老三魔咒」。根據中廣與蓋洛普公司的民調,相對於其他政黨認同傾向民眾,分別有百分之八十九點六八和百分之七十八點三一支持自己認同政黨的參選人,政黨支持傾向國民黨的民眾,卻只有百分之六十一點四二支持侯友宜,此顯示黨內亦存在不少危機。
為了挽救頹勢,侯友宜力邀金溥聰加入團隊,冀借重以犀利聞名的「金小刀」,反轉那種衝不了,跑不快的無力感,產生根本性的變化!消息一出,熟悉金溥聰一貫作風的人,都相當清楚他絕對是可敬的對手!未來選情局勢或可有樂觀的期待!不少民眾也認為此將對侯選情有極大幫助,引發一波熱議。
總統選擇是民主的重要指標,決策稍有延遲或差錯,便難登民意頂峰,隨時可能翻盤。想想在民國九十七年、一○一年(二○○八)及(二○一二年)兩場總統大選中,即便是為當時氣勢如虹民之所向的馬英九總統操盤,金溥聰能運籌帷幄大展身手,贏得勝利,得到全面授權乃是重要關鍵!
雖然主客觀條件今非昔比,然據個人所知,金溥聰願意接受重出江湖的邀請,除了承繼父親金鑅先生愛國之志,對國民黨和中華民國有強烈的使命感之外,其本人和侯友宜理念一致,性格本質互補、默契十足,合作共事能產生極佳的化學效應,順利解決難題。短短幾日來,在侯友宜的充分授權下,已明快地處理了內部許多相當複雜的問題,逐漸形成具高度共識的團隊。相信不久之後,爾今超乎想像的頹勢,必有所改觀,可拭目以待!
台灣民主政治日漸成熟,尤其是年輕族群對國家社會充滿期待,民眾早已對執政黨公器私用、貪婪無厭的離譜作為,相當失望。而某種程度,這也促成了柯文哲語出驚人和直白批判的言論,能產生「大快人心」的共鳴作用,擄獲許多民眾,尤其是年輕人青睞的重要因素!
想為人民謀福祉的團隊,不僅要延攬各界優秀人才,網羅各方有志之士,更需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 CEO 統一發號施令,重製勝利方程式,眾志成城必成大局!目前看來,侯友宜要勝出並非勢不可為,若能針對許多爭議的問題,如:廢除 NCC、恢復特偵組、兵役問題等;以及攸關人民福祉的政策,如:最低工資、能源政策等等,研擬謀求利害關係族群福祉的政見,應該可以重拾人心,獲得肯定與支持。
不論愛深責切或各自盤算,甚似出現「換侯」的雜音。對國民黨而言,沒有失敗的任何空間。金小刀復出,責任重大!然情勢嚴峻,團結是唯一選項,莫再出現多頭馬車,爭先恐後、分裂內耗,即使是大羅神仙降臨,恐怕也莫可奈何啊!
高教平權 錢花在刀口?
2023-07-02 03:47 聯合報/ 李允中/大學教授(台中市)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教育平權1+3方案,預計補助私立大專院校生學費1年約新台幣3.5萬元,較副總統賴清德日前提出的進一步加碼。示意圖,非當事人。聯合報記者/杜建重 攝影
行政院日昨通過教育平權「一加三」方案,減免私立大專院校學生學雜費每人每年三點五萬;搭配經濟弱勢學生加碼減免學雜費二點五萬、高中職免學費及放寬就學貸款申貸門檻與利息,總經費約新台幣二二○億。之後公立與私立大學的學費差距,每學期已減少到新台幣六千五百元,公立大學每學期學費平均約兩萬五,私立大學只要三萬二,私立大學學生即將享受「準國立大學」的學費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上述「德政」提出看法的專家學者們,有許多是私立大學的校長與高層;專家們並非反對政府體恤家長辛苦,大家憂慮的是「公帑沒有花在刀口上」,且有使大學辦學平庸化、弱化高等教育市場及退場機制之虞。
依目前教育部發放給各校補助款的規模:台大每年約廿億,私立大學約一億;若換個思路,將上述兩百億補助十間辦學績效良好、頗具口碑的私立大學,「拿補助台大的錢」來培養十間有發展潛力的私立大學,是否能讓我們的大學生更具備競爭力?值得研究討論。
類似的邏輯思考也常發生在各大學的獎學金發放方式。若學校編列兩百萬國際交流經費,究竟是發放給兩位經過競爭、雀屏中選的菁英學生,代表學校到歐美大學擔任交換生一年作深度學習,每人學費加生活費一百萬台幣;還是雨露均霑,將兩百萬發給廿個學生,利用寒暑假到國外遊學一周,體驗異國風情?何者更能發揮國際交流的學習效果?也值得悉心研究。
事實上,校長們認為對建立大學市場機制有幫助的「開放學雜費調整機制」,反而在來台就讀的大陸學生身上得以落實。依據民國一○四年公布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第十四條規定,大陸地區學生之學雜費收費基準,由就讀學校依教學成本訂定,學雜費收費基準之下限,由教育部參考國內同級私立學校前一學年度收費及當學年度學雜費調幅定之。申言之,陸生來台學費,比照外國學生,國立大學收費比照私立大學;就讀私立大學的收費不可低於本國學生。如果大學學術聲譽高,要收更高,教育部也不會干涉。
對陸生來說,即使有「三限六不」的重重限制,來台就讀大學,無論是將來返回大陸就業創業或是轉赴歐美留學深造,就讀過台灣學校的「品牌效應」,已成為陸生將來應付「內卷」的另類籌碼。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大陸研究所報名人數預計將超過五二○萬人,在一千多萬大學畢業生中,錄取者僅有一三○萬人。此外,由於中美關係惡化,目前陸生赴美留學獲得簽證及入學許可的機會已大為降低。由於台灣大學教師多是海歸博士,且具備台灣學歷對留學申請又較為有利,陸生選擇來台灣讀大學或研究所,不失為不錯的選擇,是某種程度彎道超車的捷徑,但仍必須台灣願意恢復到疫情前的開放狀態。
錢撒對地方才是德政
2023-07-02 03:47 聯合報/ 梁幼祥/孫文學校伊尹學院院長(台北市)
行政院會通過擴大私立大專校院學費補助方案,遭國民黨質疑大撒幣、政策買票。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杜建重攝影
賴清德喊出私校學費補助,柯侯都說是「撒錢」的騙票伎倆,但台中市長盧秀燕竟贊同!就有人說「政客」不分藍綠!
教育是百年樹人大業,讓努力的孩子免費讀書當然是德政,但事實是如此嗎?我每年在各校有多場演講,發現從高中到大學,常有學生在課堂上睡覺,尤其是私校,有些老師不僅不敢管、甚至怕學生報復,這些現象不是偶發而是普遍。許多學生一路從高中睡到大學畢業,補助這些人不是「撒錢」是什麼?
現在老師沒有壓制「壞學生」的能力,即便給他不及格,臉皮厚的學生背後還有無知的家長,根本無所謂!學生反而有評鑑老師、操縱老師能不能再獲續聘的法寶。教改後的各種荒腔走板,讓教育豈是一個「亂」字能形容!
民主思維寄望的是「公平」,但「假公平」只是埋下「不公正」的種子!執行社會公義一定要注意分配資源是否符合正義原則!否則不過就是政治詐術!
過去能當上老師是光耀門楣!曾幾何時,罵老師、打老師、吿老師等劣行已讓許多老師失去了初心與熱忱。許多私校面臨結束,台灣最該被照顧的是普遍低薪資的老師,而不是背著書包去睡覺的學生!
私校老師除了要認真備課外,還要更認真於「拉客」(招生);老師教得好不好已不重要,會不會拉客攸關老師的生死,這是教育多大的諷刺?
賴清德,如果真正關心教育,應該看到這些光怪陸離的現象。補助私校學費,國家只要有錢,我們當然不反對,但分配要公平。
如果訂一些標準給受補助的學生,學費全額貸款、國家先幫你墊付,但老師及學校可以考核,例如睡覺扣幾分、曠課扣幾分、不尊重老師扣幾分‧‧‧,成績操行都過關,自然不用負擔學費!但積分被扣光了,則須在未來以償還貸款的模式,繳交因不適用政府德政而要繳清的「貸款」。不適合讀書又繳不起學費的,趕快休學投入就業市場!國家、社會乃至個人,無一損失!而不適合讀書還硬要去讀書的學生「繳款」,就專款專用、補助獎勵認真授課的老師!
補助私大恐排擠技職
2023-07-02 03:44 聯合報/ 呂光璧/法律顧問(台北市)
副總統賴清德20日宣布重大政策,稱公、私立大學1年學雜費落差約5萬元,教育部將至少補助2萬5000元以上。記者曾學仁/攝影
行政院日前通過教育平權三加一方案,將減輕學雜費負擔,對私大學生及家長是好消息。但建議應同時思考高等教育的資源統籌跟分配,以及大學及技職教育比例的結構性問題。
造成私立大學學生負擔大幅增加延續到今天的原因,筆者認為是卅年前教育部開始廣增大學的政策,短時間內許多專科學校都升格了,大專院校數量卅年內居然增加六倍之多,大考錄取率從原來的三成多,增加到八成以上,甚至最低錄取分數低至個位數,這些學生都適合念大學嗎?
私立大學數量及學生人數激增,而經費補助有限,造成對私立大學的補助銳減;於是各校只能調高學雜費,動輒引起私大學生抗議。雖然教育部透過各種評比,彈性調整補助私立大學,也曾約定學雜費上漲幅度以上年度的 CPI 指數為限,仍無法解決問題。
此次補貼,對學生與家長而言不無小補樂見其成,也將鼓勵更多學生進入大學。但勢必面臨另一個問題:這樣的教育體系真的符合學生需要?能滿足台灣未來的發展趨勢?
誠如許多工商界大老及產業界的反映,台灣大學生比例太高,具有專業技能的技術人員卻嚴重不足;大學生滿街都是、畢業即失業、無一技之長,已是民眾普遍的印象。
一○二學年報考大學學測人數,已超過四技二專的統測;從一百學年度到一一○學年度,因少子化影響,高中生人數減少約七萬人,而高職人數竟然減少了十八萬五千多人。如果以人頭方式補助私大學雜費,未來接受技職教育的學生,勢必將繼續遞減。
過去亦曾增加大學教育比例的德日,早就發現人才失衡問題,於是重新增加並強化技職教育。他們發現大學畢業生太多缺乏專業技術性人員,背離就業市場需求,且不符國家發展需要。
政府應適當的透過資源分配,調整人才培養的比例結構,協助私大轉換跑道,提供多元化的退場轉型機制,而不是任由學校財務惡化,草草收場。同時更能協助學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機會,完善教育的目的。
侯拚逆轉 要感恩自省
2023-07-02 03:42 聯合報/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中)、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左)昨天出席黃復興黨部六十七周年活動,眾人手牽著手高喊「國民黨加油」、「侯友宜凍蒜」。記者許正宏/攝影
侯友宜以自己的勇敢自豪,在某些競選場合中,他會強調自己過去在一些驚險的環境中不懼怕子彈的勇敢。的確,成功沒有偶然,侯友宜能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出類拔萃絕非運氣,一定是靠實力!而以努力跟勇敢自豪本來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少了感恩的心,自豪變質成為驕傲,那麼侯友宜就會反受其害。
可以看得出來,目前侯友宜所遭遇的困境,就是他過去在民意高、大順風時所種下的因,他沒有同理藍軍同志在努力對抗民進黨,沒有伸出援手,或許他對四大公投有不同的看法,這可以討論,但是的確對同志過於冷漠,這是他的高傲缺乏同理心。
這段時間許多人在見縫插針他過去如何惡待韓國瑜,韓國瑜參選總統當時讓民進黨撿到槍,郭台銘也說過韓選總統會「三殺」,還真的應驗!侯友宜或許有不同看法,所以當時沒有積極挺韓,但是過度放大、操縱侯韓恩怨也相當病態,只是為了特定目的還有小我的冤仇。
可是命運相當奇妙,當時韓國瑜需要侯友宜,侯友宜沒有伸出援手,現在卻換成侯需要韓,韓國瑜願意拋棄小我的私人恩怨,侯友宜需要有感恩的心,侯必須自省,才能脫胎換骨!侯不只是需要對韓國瑜感恩,而是需要為他的整個人生感恩。
因為只有感恩才能夠看得清楚自己,知道自己哪些地方不足需要幫忙,看清楚自己才能進一步看清楚大局,尋求逆轉勝!能力有限沒關係,或許侯不是一個亮眼的總統候選人,但是如果他有總統的格局,選民還是會給他機會。
什麼是格局?漢王劉邦是一個打仗二三流的領袖,他憑什麼擊敗打仗超一流的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因為他看清楚自己的限制,能夠務實的去尋找人才來幫助他;項羽故步自封,劉邦靠一流的團隊取勝。當侯友宜看得清楚自己,就能夠務實的尋求幫助,才有逆轉勝的可能。
侯友宜不要再強調自己不怕子彈了!侯的確勇敢,也很努力,但是不要忘了上天的庇佑。人是很脆弱的,隨時都可以死,侯的努力跟勇敢如果沒有上天的憐憫跟庇佑也不會有今天。學習對生命感恩,大家才會親近侯,冤仇才可能化解,侯友宜才有可能急起直追!
理性論述打選戰 藍應帶頭
2023-07-02 03:38 聯合報/ 徐揚/大學兼任副教授(新北市)
無視於外在環境的快速變遷、與台灣處境的危險,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總統選戰迄今仍流於各說各話與謠言炒作,媒體附和的淺碟式競選格局,既無意義,更缺理性,對於重大政策的全民共識,問題的解決方案,仍付之闕如。人民何其無辜,身處這樣無為的政治環境,望治心切而不可得。
多年來,為了反核、反服貿、台獨等影響台灣至鉅的議題,耗費了數不清的社會資源,於今不但無解,還要考慮重啟核能與服貿,真是情何以堪。為避免再浪費三十年的光陰與金錢,各黨何不利用此次大選,說個清楚、辯個明白,讓民智已開的台灣人民,好好思考台灣未來的正確道路。這種追求理性論述的選戰模式,需要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政黨主動開啟,不能再和稀泥了。
當前台灣社會的對立嚴重惡化,雖說民主,但理性討論的空間已等於零,這是全民的恥辱。作為帶領國家發展的政治團體,國民黨應該負起責任,以認真的態度,就兩岸關係、能源、服貿等重大議題,舉辦跨領域、跨世代、跨黨派的專家辯論或研討會,訴諸理性探討,帶動台灣正向討論的政治風氣。
治理台灣超過半世紀,國民黨對自己在經濟、電子工業、能源、健保、國防、教育等政策的推動成績,理應有自信。國民黨須勇於為台灣提出長治久安的主張,引領國家走向,而不是隨民意逐流;應透過理性辯論,取代淺碟式選戰。依論政結果,該堅持之處,勇往直前;該修改的政策,就從善如流,以台灣最大福祉為依歸,冷靜客觀地追求歷史正確的一方。
跳脫兩岸 大戰略格局 思辨服貿利弊
2023-07-02 03:38 聯合報/ 李斯民/前外領人員(新北市)
波波漫畫
兩岸是否應重啟服貿協議已成為各政黨總統攻防重要議題。任何雙或多邊經貿協議都利弊兼具,應以超越兩岸之大戰略格局思維進行思辨。
美歐日等大國在對中經貿策略上已避談「脫鉤」轉而強調「去風險」,美國在台協會亦支持兩岸交流對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上月全面生效,包括中國大陸在內十五個亞太國家將實施相互關稅減讓,對我國形成重大挑戰。目前兩岸經貿有下滑趨勢,藉由服貿協議等互惠互利議題重啟交流合作,以服貿帶動兩岸經貿成長並有助兩岸長遠和平發展,此其時也。
政府於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與中國大陸簽署 ECFA,成效良好,累計節省逾九十億美元關稅,我並享順差。藍綠曾為此較勁,近則多表肯定,綠營並盼對岸不要中止。但 ECFA 僅為架構協議,後續服貿協議及貨貿協議效果預期將更顯著。
反對「服貿協議」主要有二大顧慮,一是被鎖入中國大陸市場,另為開放大陸勞工致搶台人飯碗。對於前者,我國自須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並努力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經貿協定及爭取加入RCEP 或「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區域經濟整合機制,增強連結與韌性,以解對中國大陸市場依賴加深之困境。至於後者,實則服貿協議並未開放大陸勞工來台工作,只開放投資人和管理人員來台,只要我方在條件與數量上嚴格把關,當不至於有衍生之問題。
另為化解有關我方被鎖入中國大陸市場等疑慮,呼籲陸方應從中華民族整體長遠利益著眼,展現誠意與格局,助台加入 RCEP,對於台加入 CPTPP 等機制至少不反對或阻撓,以利「服貿協議」成案,增進兩岸互信。
台灣進而可運用與美中均有特殊關係之角色,在美中間扮演關鍵平衡者,催化或引導美中良性戰略競爭,避免相關各方因惡性戰略競爭引爆大戰。台灣有機會讓一盤零和遊戲的死棋走向各方皆贏的活棋,端視各方智慧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