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G7反制中國經濟脅迫 難度高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路線,是台灣要的戰略選擇嗎?
◆  聯合報黑白集/王美花、吳秀梅太失職
◆  經濟日報社論/G7反制中國經濟脅迫 難度高






經濟日報社論/G7反制中國經濟脅迫 難度高


2023-04-15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歐洲與美國組成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將進一步合作對應中國的經濟脅迫,圖為去年6月G7國家領袖在德國舉行高峰會。美聯社


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16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美國將在會中提議,各國應該聯合採取行動,以反制嚇阻中國經濟脅迫。這是否有效還是問題,但將對全球經濟秩序有顛覆性的影響。

所謂的中國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指的是中國對違背其利益的國家,採取貿易制裁或其他經濟性懲罰措施。自從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以來,已經有許多國家深受其害,包括與日本的釣魚台主權紛爭,中國禁止對日稀土出口;挪威因為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給劉曉波,鮭魚禁止進口;南韓因為部署美國薩德反飛彈系統,大陸觀光客止步;立陶宛由於台灣代表處改名,禁止從立陶宛進口,還有菲律賓、蒙古、澳洲與加拿大,因為各種不同的理由,被大陸經濟制裁。

中國大陸經濟規模已是全球數一數二,其懲罰措施會對任一國家產生致命的影響,美國因此正與日本、歐盟等展開協調,希望能夠列為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5月G7峰會的主要決議。

目前在歐盟、英國與美國都有類似的法律正在審議,基本上都是防範性嚇阻性質,希望通過事先的明示,讓中國打消採取經濟脅迫的念頭。

美國今年2月提出跨黨派法案《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反中國經濟脅迫法》,授權總統成立跨部門工作組以應對中國對政府、企業、組織及個人的經濟脅迫。美國的草案中除了自己將提高對中國關稅之外,還將向受到經濟壓力的國家提供資金援助金融支持,而且為了彌補因中國制裁而蒙受的損失,美國將降低從對象國進口關稅增加進口量

拜登政府藉此增強其經濟戰的威懾力,也能夠影響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因這些新興國家相較容易受北京施壓,譬如像巴拉圭因為擔心其牛肉與大豆市場,而考慮與台灣斷交,轉與中國大陸建交。

但這樣做,牽涉到許多問題。首先,目前各國都憑藉著自己的經濟實力,對於其他國家有不同程度經濟脅迫,美國是全球最強的經濟體,川普一上任,就對全世界加徵鋼鋁特別關稅,雖號稱國家安全,卻是脅迫的一種,而之前日本因為戰前勞工賠償問題,對南韓半導體材料禁運,也是經濟脅迫。既然大家都這樣做,為何中國大陸所做的,就特別邪惡,值得全球聯合起來對抗?G7國家當中也有部分與大陸經濟來往密切國家,如日本與德國,對此就頗不以為然。

其次,根據美國智庫 CSIS 的研究顯示,雖然中國的經貿報復造成某些國家的壓力,其實中國經濟威嚇的成效欠佳,不只無法迫使這些國家改變其政策,有時甚至還招致反效果,只會使得各國找到更強硬的政治藉口,甚至將那些國家進一步推向美國。

中國經濟施壓之所以無效,主要由於北京不願負擔成本太高的脅迫措施。譬如,北京禁止進口澳洲煤炭,但是才幾年就取消禁令,這是因為沒有更廉價的替代來源,煤炭價格高漲,影響能源供給,只好恢復澳洲煤炭進口。另外,有些商品被禁後,常常透過轉口的方式再進口,譬如原本因孟晚舟事件,大陸撤銷加拿大菜籽油進口許可,但加國菜籽油卻繞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照樣賣進中國,而澳洲龍蝦經過台灣轉進口大陸,更是眾所周知。

同理可知,若G7國家企圖「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恐怕也很難成功,更何況這不是美國一個國家可以掌控,需要各國聯合一致,很難避免國家偷跑破例。

目前在 WTO 有針對經濟脅迫的規範,但是申請協調仲裁,曠日廢時,美國之所以尋求與 G7展開合作,就是因為多邊合作效果更高,可是這意味著全球經濟秩序將進入冷戰對抗的局面,作為外貿依存度如此之高的台灣,必須警覺未來發展的方向。











聯合報黑白集/王美花、吳秀梅太失職


2023-04-15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經濟部長王美花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會前就大陸對台發起貿易壁壘調查時表示,貿易調查跟ECFA沒有直接關係。記者黃義書/攝影


大陸將針對台灣進行大規模貿易壁壘調查,讓產業界焦慮不已,擔心吹響中斷 ECFA 的前奏曲。面對此一經貿重大變數,經濟部長王美花以及食品主管機關食藥署長吳秀梅卻處於離線「登出」的狀況,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這幾年來,台灣經濟對大陸貿易依存度愈來愈高,民進黨官員卻只忙著嘴巴抗中,甚至還當成行政怠惰擋箭牌。陸方祭出貿易壁壘調查,面對立委詢問可能影響與後續措施,王美花卻一概說「還不知道」,像個局外人似的,也難怪立委看不下去。

而台灣禁了大陸八三○項農漁產品,勢必是調查的重點項目,食藥署也一樣狀況外。先前大陸實施海外食品註冊新制,上路前八個月就向全球公告,食藥署不當回事,拖了大半年才在陸方提醒下,趕緊要求業者在七天內提出申請。面對業者抱怨,吳秀梅卻振振有詞地說,自己也只比大家早一天知道,把自身的失職推給大陸太晚通知,有夠賴皮。

沒想到後來食藥署還搞烏龍,把原可由企業自行送件低風險的「糕餅類」鳳梨酥,錯當成須由政府統包送件屬高風險的「包餡麵食」類,害大量鳳梨酥業者被退件。食藥署出包在先,蔡政府還帶風向,擺出受害者姿態怪罪大陸給台灣「穿小鞋」刁難。

有王美花跟吳秀梅這種官員,台灣企業與民眾真的有夠倒楣。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路線,是台灣要的戰略選擇嗎?


2023-04-15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中執會12日提名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參選總統,賴隨後發表發表談話,強調統獨不是議題,定義2024年選戰不是和平與戰爭的抉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馬英九前總統登陸祭祖,雙英出訪後的兩條路線之爭已經浮現。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接受提名後發表談話,明言雙英出訪呈現出對台灣不同的意義和價值,這也是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國家將面對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賴清德毫無疑問將承續蔡英文路線,但蔡英文主政帶來外交崩潰、台海危機與經濟孤立,這是台灣要的戰略選擇嗎?

賴清德的談話,以「民主」貫穿全文,並由「民主團結」、「民主治理」和「民主和平」三大民主行動構成,但每一項行動都全部或部分涉及兩岸關係。可以說,賴清德參選的起手式,既是一篇國家方向與對中政策選擇的聲明,也是「賴清德路線」的宣告

但賴清德路線卻很可能是一條通往兵凶戰危幽險道路。首先,賴清德不想甩、也甩不掉「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包袱。賴清德延續了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和蔡英文「四個堅持」的精神,也可說是台獨與兩國論綜合體。但台獨已是到處碰壁的假議題,而兩國論的操作則讓台灣外交潰堤,並引發台海危機;賴清德路線能夠走到什麼地步?

其次,賴清德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勾在一起,和蔡英文一樣以謊言對民眾進行認知戰。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蔡英文首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畫等號,成功汙名化九二共識。國民黨為九二共識的辯護蒼白無力,國台辦屢次澄清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是兩個不同概念,都難改變台灣民眾的認知。當馬訪陸返台高喊「九二共識活過來了」,賴清德則以「九二共識、一國兩制」,將兩個不同概念塞在同一個引號裡,混淆視聽

第三,賴清德強調,台灣沒有統獨的問題,事實是民進黨經常挑起統獨爭辯。多數民眾主張維持現狀,台灣的確沒有迫切統獨問題。但統獨問題仍會不斷出現,是因為民進黨對內進行去中國化、扣帽抹紅,挾抗中威權壓制民主;對外則充當抗中棋子,將台灣帶向戰爭邊緣,並因此引發撕裂社會的統獨爭辯。

第四,賴清德試圖翻轉對中論述主軸,奪回兩岸話語權。去年民進黨敗選後,賴清德已率先將蔡英文的「抗中保台」,轉向「和平保台」;獲提名後再次大翻轉,將「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變成「民主與專制」的抉擇。賴清德試圖重拾民主價值語言,卻再度把台灣鎖進美中對抗的戰略大框架裡。

另外,賴清德的台灣經濟版圖裡,也沒有中國大陸市場。不論他的經濟戰略如何宏偉,也許應先回答,中國大陸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的可能衝擊,如何因應?大陸主導的 RCEP 固然險阻,日本為首 CPTPP 也很困難,甚至連美國建立的印太經濟架構都排除台灣。賴清德要不要先問問蔡英文,執政七年來,台灣加入過什麼區域經濟、簽定過什麼貿易或投資保障協定

當然,賴清德也用了一些篇幅安撫藍營及中間選民,甚至試圖向對岸釋放一些善意。但賴清德否定馬英九訪陸帶來和平、交流、對話的意義,否定中華民國在兩岸的連結,更否定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兩岸定位,卻要中共和平吞下務實台獨工作者高喊的「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如何可能?

賴清德第一個跳出來打「疑美論」,表忠不遺餘力,能否消除美國的「疑賴論」,卻不無疑問。但賴清德誓言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選舉總目標,一是總統高票當選,二是國會單獨過半,以民進黨擅長選舉,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目標並非不可能實現;不過,兩岸關係更加動盪,台海形勢更加險峻,恐怕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