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有趣的事到處都是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472/web/ 

◆  環環相扣的健保危機
◆  社會救助制度 福利應重於防弊
◆  自駕科技 善用不濫用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有趣的事到處都是
◆  語言文字像風,土豆必也正名乎?
◆  孫運璿和那輛大型凱迪拉克轎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有趣的事到處都是


2023-04-19 04:07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蘇斯博士(Dr. Seuss)。林一平/繪


最近我受邀參加新竹縣舉辦的智慧城市諮詢委員會新竹縣有很多智慧應用,產生許多數據,分散於各局處。我建議,縣政府應建置全縣的 DataLake,將散於各局處的數據化零為整,予以集中,勾稽運用。

早於八年前,我就感受到這種做法的迫切性。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美國國務院經濟暨商業事務局助理國務卿芮福金(Charles Rivkin訪華六月二日晚上美國在台協會宴請芮福金,我代表科技部作陪。席間芮福金提到他在台兩天,看到台灣年輕人有許多創意,令他印象深刻。我笑著回答,蘇斯博士Dr. Seuss)說過:「有趣的事到處都是」。只要有趣的事到處都是創意就會到處都是。芮福金深以為然。

接下來轉變話題,他說美國未來的發展很清楚,例如,能源是美國重點之一,有很清楚的藍圖。請教廿年後,台灣的發展重點為何?這是大哉問,也不是單獨由科技部能單獨回答的。我想了一下,很謹慎地說,台灣的天然資源匱乏開發腦力唯一出路。因此「有創意的想法」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例如早期李國鼎加工出口區創新想法,後來晶圓代工的想法,以及聯發科早期白牌手機」的創意。行政院推動「創新創業」,真正的重點應該在於創新而非創業。未來創新的產生不可能憑空而來,而是需要大量背景資訊。換言之,在台灣建設「大數據環境成為必要條件。這件工作在行政院主導下,各部會正持續開放其掌握的大數據,而國科會也扮演大數據分析技術支援角色。近幾年我協助農委會科技部國網中心合作,將農業數據存於國網中心進行智慧農業應用。行政院邀請我參與智慧國家推動小組民間諮詢委員會,我希望能藉此推動一貫的理念,能應用各式各樣的數據,才是台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資源

台灣雖然沒有足夠大的市場,其規模卻是創新想法的絕佳商轉試煉場(Service Trial)。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六月一日我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拉爾森教授Kent Larson晚餐,談到當時台灣科學園區正在推動智慧交通。我們能掌握汽、機車的大數據,我們也能掌握電信數據,雖然各類型的單一數據不多,但予以結合,化零為整,很多有趣的事就發生了。拉爾森教授聽了相當感興趣,主動提出希望能參與研究合作。科技部科學園區智慧交通的「創新研發」有極佳的成果,參加民國一六年(二○一七)亞太經濟合作(APEC)能源智慧社區倡議最佳案例評選,在廿一個經濟體一九七件案例參賽,榮獲金獎。我們的案例交叉運用有限資源,讓有趣的事發生,產生亮點。過去辦得到,未來我們一定也辦得到。

過去有縣市政府的長官們問我如何發展智慧城市。我回答,城市的智慧在於有用的數據。每一座城市每天都會產生該城市獨特的數據。能有效應用這些數據,予以放大,就會變成有特色的智慧城市。我們不應妄自菲薄,「有趣的事到處都是」,台灣遍地有數據的黃金,在政府努力開放下,一定有機會讓台灣的創意充分發揮。 










環環相扣的健保危機


2023-04-19 04:07  聯合報/ 施壽全/前馬偕醫院院長(台北市)


台灣自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開辦全民健保,迄今仍是民眾對政府滿意度最高的一項;但問醫療人員對健保是否滿意,卻幾乎一面倒抱怨連連。如此極端的反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健保絕對是「價廉物美」,不僅保費「親民」,可近性也極高。病人就醫沒有限制,想到什麼醫院就都可去;雖有部分負擔,但顯然對民眾就醫考量並無影響,所以醫療資源耗用就不斷高度成長。

健保可謂「海量」,但並不影響品質,因為除健保的「胡蘿蔔」外,當局還有評鑑的「棒子」,用來督促醫院不可懈怠。儘管仍有人對台灣醫療不滿,但有些國家,病人須被篩選才得見專科醫師,預約常長達數週或數月;排檢查也不遑多讓,非攸關性命的狀況送到急診,得等數小時才可處理。想想這些,就知台灣病人有多「幸福」?但若說這一切是建立在壓榨醫療人員權益的基礎上,絕不為過。

台灣健保是由內環與外環組成,內環包括非營利的保險人(政府)、被保險人(病人)與醫療提供者(醫院),然後串接到許多外環的「營利事業」,包括藥品、試劑、儀器及資通科技等廠商。若內環出問題而需調整力道,就會先讓外環承受,如今的缺藥現象,就是一例。但外環雖先承受,內外環卻因彼此互依,內環終究也會受影響,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營利與非營利共事不算少見,但台灣醫療太過僵化於非營利定位,有時搭配營利的異業,就會因價值觀不同而出現違和現象。而內環中,滿意的病人與對處境大都不以為然的醫療人員,也顯然存在著矛盾。

所以,整個醫療可謂環環相扣,但因「鍵結」不夠牢靠,環扣鬆脫的現象終將發生。為何會如此呢?追根究柢,就是因為健保被扭曲了。

健保長久以來就是「假健保之名,行福利之實」。不需付費太多即可獲高品質服務,誰不喜歡好好利用?執政者牢牢掌控這種廣獲支持的架構,該提高保費、增加部分負擔的「保險概念」,屢屢遭民粹阻擋,健保怎能有長遠未來?

台灣健保除高貴新藥與重裝治療外,幾乎無所不包,所以資源消耗很快。能延緩健保崩盤的解方之一,或許就是該讓醫療及長照「產業化」。產業化可以輸注更多資源,讓健康維護與疾病處理更加活絡,並非只為了營利。現階段一些有效工具欲導入醫療,最關鍵考量就是「健保給不給付」;其實有些選擇具有彈性,不需健保全包。

台灣醫療水準極高,也可服務國際人士,許多國家都這樣做,只有台灣醫療,對外人仍始終抱持「照顧弱勢」的態勢,這當然沒錯,但也不是全對。

對於真正的弱勢,政府可建立合宜的費用補助方式,但不需把全民都置放在福利的平台上。遺憾的是,台灣有一些自命清高的衛道者,對「膽敢」提出自費項目者,就都批鬥成唯利是圖;人數少卻聲音大,無限上綱的道德要求,讓人無法抵擋。然而,任令醫療一直價廉物美,凡事都賴給健保,脆弱的健保豈能不鬆脫?










社會救助制度 福利應重於防弊


2023-04-19 04:07  聯合報/ 陳劍賢/美和科大社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台東市)


聯合報日前報導台灣仍有二百二十萬貧民被拒於社福外,主因是社會救助法十三年未修,相關規定不合時宜,致台灣的貧窮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五、僅約為美日韓貧窮率的十分之一。比較各國 GDP,我國的貧窮率是離譜的偏低,其癥結在於我國當前的社會救助制度是防弊重於福利。

民間團體的修法建議,正是針對政府社會救助防弊的措施提出修正意見。十三年前的社會救助法是消極限制人民申請低收入戶的權利,致社福界人士咸認為台灣低收入戶審核是全世界最嚴格的制度,期望政府早日修正不合理的規定,以積極性思維協助貧窮線下的貧戶早日脫貧。

面對當前社會福利諸多問題,無論是政府或民間多慣用除弊的思維及事後補助的態度,來詮釋及處理,這背後透露的是除弊大於興利的傳統文化,需要徹底檢討行政思維與方法,並建構福利的文化,才能帶領台灣的社會福利走出困局。

另外,我們的政治體制也多從防弊出發,防範公務員圖利及貪瀆行為,目標對準公務員,以致公職人員寧可「依法行事」,也不願勇於任事、提出各種創意及興利構想。以低收入戶案送件審核為例,一般需兩個月才能完成,行政效率可見一斑;立法院也不遑多讓,立委以揭弊作為問政主訴求,很少主動提出具體建設性及前瞻性法案。以這次民團提出社會救助法的修正案,適逢明年元月總統及立委選舉,何時完成修法,仍有很大變數。

社會救助具有保障國民的生存權、維持社會秩序的安定、補充社會保險不足、財富重分配等功能,因此社會救助是補充國民日常生活的不足,以縮短與他人經濟生活的差異。目前政府以資產調查審核方式,提供家戶達到最低生活水準或貧窮線水準以上的現金給付,但因為以家戶為單位,以致衍生出戶籍及家庭總收入的問題。企盼早日修法,並加強社工人員的訪視評估,縮短審核時間,讓真正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國人,因社會救助早日脫貧。

社會救助係無因性的社會政策,亦即通過資產調查即可領取給付,並不探究領取人貧窮的原因或身分背景,因此社會救助是政府的福利措施,過多的防弊措施讓民眾有為德不卒的感受。筆者誠摯建議只要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就應給予社會救助的給付,何必要再加上動產或不動產等其他防弊措施。











自駕科技 善用不濫用


2023-04-19 04:07  聯合報/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台北市)


智慧型運輸系統中的先進車輛控制及安全系統,是結合感測器、電腦、通訊、電機及控制等技術,應用在車輛及道路設施上,協助駕駛人自動輔助駕駛,以提高行車安全、增加道路容量、減少交通壅塞,汽車業預測二○三○年將會步入自動駕駛時代。但今年一至三月,國道就因車輛開啟自動輔助駕駛發生廿九起追撞施工車輛的事故。因此,必須檢視目前自動輔助駕駛與未來在使用上應注意的風險。

自動輔助駕駛包括三個層次:駕駛人警告、駕駛人輔助及自動駕駛系統。是從被動警告之減少碰撞傷亡,改進到主動避免車輛碰撞事故,最後就是自動駕駛。自動輔助駕駛的功能進階,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將其分成六個等級。其中○級代表無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第一至四級依據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的完整性循序分級,從第三級開始具備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第五級就是完全自動駕駛。

目前市售自動輔助駕駛車輛大都屬於第二或第三級,也就是至少具備單一車道自動跟車及車道置中功能,第三級還有自動變換車道超車功能。但使用自動輔助駕駛時,因為只有輔助功能,仍須保持清醒注意路況,並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以因應突發狀況。使用自動輔助駕駛要注意的重大風險,包括與前車車速差異過大、坡道彎道路段、前車未行駛在車道正中央、前車突切車道或突轉向、前有特殊型式車輛、機車及靜止行人、濃霧大雨強光影響等,都必須特別注意。

普受歡迎的特斯拉,一直致力研發自駕技術,其自動輔助駕駛及全自動輔助駕駛,具有第三級功能標準。但目前美國自動輔助駕駛有關事故中,特斯拉車輛約占七成,因此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認為特斯拉在自動駕駛的宣傳廣告具有嚴重誤導性,會讓使用者以為只要具備相關功能,就不須人工駕駛,因此建議必須調整其行銷作法,以導正用路人正確使用自動輔助駕駛。

未來當愈來愈多的自動輔助駕駛車輛上路,發生事故應如何界定責任歸屬及車主權益保障,目前仍沒有法律定論。因此如遇突發風險必須碰撞時,應以保障車主安全還是以整體傷害最小的方式?相關廠商都須釐清並說明清楚。有的法律專家認為在自駕時代,駕駛如遵守車廠的相關使用規範,一旦發生事故,自動駕駛系統的設計及營運管理的公司應要負起責任。因此未來還須建置合理制度定義判定自動(輔助)駕駛的所有功能及發生事故的責任歸屬。

當自動駕駛進階到第四級及第五級標準時,雖會有效減少人為因素的交通事故風險,但國內交通環境因混合人車流嚴重而複雜危險,自動駕駛還不完全適用,未來可預見許多挑戰與困難,包括自駕過程遇其他車輛違規之判斷運行的邏輯設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及保險理賠的合理制定、軟體控制的可靠安全性、資訊安全性的風險、自駕適用之法規架構等,都須相關單位未雨綢繆進行因應規畫管理。最重要的是自駕系統的設計須融入人性化之科技應用以達智慧自駕目標,而所有駕駛都要有善用科技而不濫用科技的安全至上觀念。










語言文字像風,土豆必也正名乎?


2023-04-19 04:06  聯合報/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醋溜土豆絲中的「土豆」非指花生,而是馬鈴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某立委問教育部長:「土豆是什麼?」一般認為是土生土長的花生,有何玄機?但問題來了,康軒版國一教科書寫著一道菜名,牽涉到「土豆」材料,並註明「土豆=馬鈴薯」。在我看來,兼顧兩岸生活習慣用語,並無不妥。

沒想到執政黨官員,一牽涉到對岸的人情世故就抓狂,把芝麻蒜皮小事視為國安危機要查辦;康軒負責人火速跳出來說明與道歉、表示會修正。怎麼修正?很簡單,把「土豆」改為「馬鈴薯」,但要註明「馬鈴薯等於土豆」,換湯不換藥。

自從兩岸通婚、通航、通商後,往來熱絡,語言文化自然像長著翅膀似的飛來飛去,讓彼此有互相欣賞與學習的機會,這不能說是「認知作戰」,畢竟多認識一種地方語言,就多一分理解與包容,不至困在小島上坐井觀天。因而,常在許多場合聽到主講者,開口跟大眾打招呼:「上午好!晚上好!」那是對岸問候語,取代我們慣用的早安!晚安!一點都不違和,反而更親近庶民語言。

現下台灣流行用「顏值」來形容人或物的美醜良窳,講久了,也成為我們生活用語,其實它原本是大陸流通的語言,被我們「剽竊」過來用。

語言文字是人們溝通的載體,像風吹一樣自然,一旦流行起來,想擋也擋不住;只要不是傷風敗俗或不堪入目的言語字眼,執政者又何必棄如敝屣?













孫運璿和那輛大型凱迪拉克轎車


2023-04-19 04:06  聯合報/張作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外觀。記者曹悅華/攝影


日前《聯合副刊》在「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辦一場文藝沙龍,我應邀參加。站在紀念館門前,我眼睛裡忽然浮現出一輛大型的凱迪拉克汽車,也牽引出一段往事。

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台灣經濟成長百業興旺,報業也不例外,《聯合報》時在台北市忠孝東路,每位主管都配給一輛裕隆公司二千CC的黑色轎車,在停車場一字排好,倒也相當壯觀。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初春,忽然有一輛黑色大型凱迪拉克轎車插隊進來。

「這是誰的車子?」我問同仁。「孫院長家裡送回來的。」
「哪個孫院長?」「孫運璿院長。」
「啊!」他剛剛過世沒有幾天。

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孫運璿,抗日勝利後被派來台灣任台電公司機電處長負責修復盟軍大轟炸後電力系統日本技術人員被遣返了,發電量不足正常十分之一,日本人認為很難完全修復。孫運璿率領同來的少數技師,帶著台北工職及省立工學院學生,一邊拼湊零件一邊趕工,五個月內就修復了百分之八十供電系統

以後廿年,孫運璿由機電處長總工程師總經理,他領導建了很多電廠,很多水庫,並執行「鄉村電氣化」,使台灣電氣普及率超越當時日本和韓國,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不論多麼偏遠的山野僻地都有光明。並為後來台灣的「經濟起飛」,插上動力翅膀

他在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任內受聘為「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後被調回國擔任交通部長。回來後住在窄小的公家宿舍,他夫人建議,趁在國外存了一點錢,買一棟小房子吧!但孫運璿說,剛回來接任部長就買房子,不宜。以後房價高飛,那點錢已不夠買房子了,他們就一直是「無產階級」。

孫運璿在交通部長任內推行村村有道路政策奠立台灣汽車交通基礎。政府的「十大建設」,其中新的鐵路公路機場和港口,都是他的責任區

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年)他轉任經濟部長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設立新竹科學園區」,使積體電路帶領台灣進入科技產業時代。日前積體電路業「龍頭人物」張忠謀公開表示:「台積電在成立時,政府只是扮演投資者,而且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投資」。這話讓「經建老兵葉萬安聽不下去。今年九十八歲高齡的葉先生,一輩子都在經建會工作,從尹仲容秘書做到經建會副主委,是台灣經濟建設一本活字典。他寫了一篇評論文章,歷數政府有關部會首長,當年帶著張忠謀等人挨家遊說大企業家投資,最後也動員了行政院長俞國華和孫運璿,他們積極促成台積電成立,政府並作大比例的投資,才有台灣後來的這座「護國神山」。政府這樣的盡力,怎麼會「心不甘、情不願」呢?

孫運璿無論在交通部長經濟部長還是行政院長任上,都充滿使命感,盡全力把工作做好,國人皆知他的辛勞。「積勞」往往「成疾」,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在行政院長任內,孫運璿中風病倒從此在輪椅上度過後半生。他像尹仲容李國鼎等人一樣,離職時上無片瓦下無寸土手無股票,靠總統府資政津貼養家

政府配給他的小座車,老舊了,也容不下他的輪椅,他就不能外出了。但他克己成性,不會要求換車。《聯合報董事長王惕吾知道這情形,買一輛大型的凱迪拉克送給他,以示民間的「崇功報德」。孫運璿堅決拒絕,表示自己還是公務員,不能接受這樣的饋贈。王惕吾妥協,改為「」給他,「你康復不用時就還回來」。孫院長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二月辭世,家人立即把車子送還。

別以為只有政府高級官員才這麼「公忠體國」,像這樣的基層人員多得很。齊邦媛教授六百頁的《巨流河》,就舉了一些例子。

畢業於河南大學專攻畜牧戈福江,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到台灣省農林處任職,他先後成立畜產公司、畜產實驗所、養豬科學研究所,育種來亨雞,研發酵母粉,要把生活在台灣的人都養得健健康康的。政府推動九年國教,民國五十九年-六十九年(一九七○到一九八○年)國中老師的薪水,全來自屠宰稅。

戈先生得了氣喘病,晚上睡不著,白天照舊奔波,到各地照顧他的「事業」。他終於不支,退休,不久即離世。

今天在台灣「安居樂業」的人,有否想到前人為我們的「安居樂業」提供了多少犧牲與奉獻?曾否有感恩之心,或者我們相反的,正在蔑視和揮霍那些人犧牲奉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