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專家之眼】中共20大前後美國對中政策

◆  【專家之眼】中共20大前後美國對中政策
◆  【專家之眼】20大後的美中戰略競爭 關係全球經濟榮枯

◆  【專家之眼】台版一滴血-高端案 將讓民進黨選情崩盤
◆  【專家之眼】三國寶打破事件 是所謂文化人的照妖鏡
◆  【專家之眼】台中美情報戰 高下立判







【專家之眼】中共20大前後美國對中政策


2022-11-02 09:05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在中共召開20大之前,美國頒布對中出口管制措施,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晶片製造商銷售和提供服務。示意圖。路透



就在中共召開20大的前一周,美國頒布了新的對中出口管制措施,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晶片製造商銷售和提供服務,雖無制裁之名,但行制裁之實。在20大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更是大聲疾呼,極度強化中國的威脅,再加上美方提出的國防戰略報告,都明確劍指中國

由於中國晶片製造技術日益與美國接近,其中尤以超級電腦與軍武製造為甚。一般估計,中方還落後美國10到15 年,但根據過去的經驗,北京早已開始因應這些類型的制裁,雙方的差距將可縮所短至兩至三年。故美方必須超前部屬,因為誰首先佔領了這個市場,誰就可能操縱全球事務戰勝對手,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該禁令無疑會減緩中國晶片技術方面發展,尤其在矽片蝕刻精確圖案方面,中國仍然高度依賴進口設備。此前,美國還結合荷蘭、日本、南韓、以色列和英國等盟友,想要建立防中連線,起初盟友的反應消極,但近日荷蘭與日本有意跟進。在這種情況下,美方必須擴大中國的威脅,這不但可以分化 RECP 並助益 CPTPP,更可以打台灣牌牽制北京

雖然如此,在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鏈方面,還需要相關的礦物原料,但美國在這方面必須依賴進口澳洲是主要供應國,而日本和韓國也有其中的一些儲備。這就是美國如此加碼涉足東亞的重要原因,為了在半導體和科技大戰中保持領先,就必須拉攏這些國家。然而,與美國關係明顯不佳的幾個國家,中國、俄羅斯和土耳其,再加上中俄全球能源佔據有利地位,這使得美國必須非常謹慎地維繫其供應鏈。

此外,由於習近平在20大政治報告中提及,北京不排除使用武力統一台灣的可能性,致使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近日接連三次發出警告稱,北京方面希望加快統一進程,必要時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包括脅迫、施壓甚至使用武力,且北京已決定不再接受現狀。布林肯重申,美國將竭盡全力確保台灣防禦能力,在習近平進入第三個任期之際,過去建立的現狀將遭致破壞。近日,美國國防部新公佈的國防戰略NDS報告指出,雖然俄羅斯發動了烏克蘭戰爭,但中國是唯一既有意圖重塑國際秩序,又日益有實力做到這一點競爭對手,故仍然認定中國是美國最大安全挑戰

其實,這都是美國為保持其世界唯一超強地位結果。面對中國的強大,從川普的對中貿易戰開始,如今拜登更是變本加厲拉幫結派圍堵中國。但在所有抗中手段中,打台灣牌確實是成本最低且最為有效方式,如今最重要的就正在制定的「台灣政策法」,而該法極可能在明年上半年通過並由拜登簽署後立法。這都將進一步激化美中之間的爭鬥,面對這些挑戰,自然亦可解釋習近平在20大權力集中主要原因

目前在美中之間雖已爭鬥為主軸,但雙方還可能在某些領域越過台北而達成與台灣有關的協議。以往中方伊朗核協議以及朝核問題上,超前部屬並都與美方達成諒解,而美方也都在台灣問題上做出回報,在這部分台灣根本沒有主動的機會。如今,美方也有聯中抗俄戰略企圖,是否因此犧牲台灣利益來拉攏北京?難道台灣不用警惕?










【專家之眼】20大後的美中戰略競爭 關係全球經濟榮枯


2022-11-02 08:28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白宮上月發布最新國家安全戰略文件,將中國列為第一個有意也有能力影響國際秩序者。美聯社



前總書記胡錦濤在閉幕前的會場離席事件,一時間沸沸揚揚、傳聞不斷;究竟只是健康因素使然的突發意外?抑或是有部分西方媒體所泡製成是奪權大戲底定之下的意志展現呢?

活脫脫的胡總書記離場,其後現場做觀察報導的錄影帶不斷流出,有趣的是:BBC影帶主要收錄到的記者席上的對話,有人大喊怎麼了、有人回答,”I don’t know!”;至於澳洲 CAN 新聞網所提出影帶,則能做遠端收音,錄到習總提醒胡錦濤的貼身侍從,大致是:檔案夾的文件收好,不要對著記者席方向。

舉行投票前,候選名單的資訊不能外洩其理至明。若對照栗戰書在一開頭極力做安撫,終而不得不將文件一一收妥在紅色檔案夾下;並且在之後幫忙,將檔案夾直接轉交給胡總書記的貼身隨從,一起帶出場外。

健康因素,抑或奪權大戲?上述的錄像收音與相關人的動作,應能定奪。參考柏拉圖政治大寓言,清明思考唯其能走出洞穴後,方才明瞭陰影合音聲的束縛。在全球媒體的攝影機之前,居然還有在會議後的繪聲繪影!悉數變成是21世紀沒加上蓋的虛擬洞穴,不僅能框限大眾的思考判斷,更醞釀出在未來可以播散仇恨陰影綑綁

隨著20大第一次會議的召開與中央人事調整案的陸續發布後,往下即將開展的世局新頁就是:民族偉大復興2025造大國對決前總統歐巴馬科技顧問辦公室研擬,於川普繼任時做交接,從關稅戰到拜登政權所建構的民主同心圓,以及勢必發動的半導體和科技生產鏈的重組

在一方面,今年四月間由美國國會立法通過的“戰略競爭法案”,業已授權行政部門就世局變異,要開展美、中、俄三邊拉鋸的戰略競爭。另一方面,就在十月中旬,白宮發布拜登總統(Joe Biden)就任以來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美、中的世紀對峙,無論從戰略構想立法授權到往下你來我往的攻防布局,如今大抵已全面完成;剩下的拉幫結派成王敗寇甚殃及無辜,都只是歷史大循環裡的一幕。既然躲他不成、讓也不是,那麼在20大上頭號召群倫,在延安紀念堂,以共同誓言背水一戰,也都在情理之中的。

根據虛擬智庫平台China-US Focus,上頭的評論分析來自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趙明昊研究員,提到美國在中、美爭鬥的志在必得,未來十年最是關鍵;也因此,中國公、私部門勢需做好因應準備。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政策中心主任亞洲專家 David Shambaugh 教授,則直言不諱指出,拜登的戰略報告通篇充滿意識形態對抗。包括國務卿布林肯在內,雖然均反覆強調只要合乎美國利益,願意與中方進行合作,更不會發動新冷戰或讓中、美走向戰爭。但除了攻擊性言語不斷出現,卻絲毫看不出來:雙方如何能有往正向發展主張遑論世局安定所最需要共同願景

面對全球地緣政治的連番衝突,美國朝野少有的共識,即是將中國視為唯一有能力且有意願,要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者。對照來看,最近世界銀行提出經濟火車頭研究分析,卻顯示出過去十年以來,由中國成長動能所帶出的作用力,已是 G7 國家總合的再加一半高。

美國的自信與能耐,來自過往的一百年間於兩次大戰與冷戰連番勝利;但要贏得這場在21世紀的無煙硝戰爭,目前來看無論推動實施基礎建設全面現代化;或是以百分之三先進國家GDP共同支撐軍工產業大聯盟戰略,但這一系列的投資擴大,並無緣解決氣候暖化所得惡化普遍性問題

為了鞏固美國在高速運算、生技醫藥、人工智慧與清潔能源的技術領導地位,甚至全面嚴打來自中國大陸留學生的申請資格;更推動「印太經濟架構」等,一系列以民主同盟滿足純意識形態纏鬥上的拉幫結盟

英語俗諺說的好,"Enough is enough",可真是受夠了!往下要舉辦的 G20 印尼會議,且看中美兩強領袖會議,要給全球社會如何的願景與和平總分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