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水 謙虛面對自然法則
◆ 防災 提升坡地社區水保刻不容緩
◆ 共軍恐奇襲 別等狼來了
◆ 執政者埋地雷 卻要少年拆?
◆ 從前有個省府發言人 記性好又用心
◆ 一連串錯誤政策 特拉斯失民心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育界應該向工業界學習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教育界應該向工業界學習
2022-10-21 04:52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我一直注意我國的工業界,我發現工業界的進步實在是非常值得注意而且驕傲的。當大陸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的工廠有外移的現象。很多人認為台灣的工業可能會垮台,但是沒有。原因很簡單,工業界開始注意產品的品質,他們知道,必須提高產品的品質才能生存。電子業、機械業、化工業等等,都有這種想法。也多虧我國的工業界有這種想法,否則我們是無法和其他國家競爭的。
可是我感覺到,我國的教育界卻似乎一直不注意學生的學業程度。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看到教育上的種種改革,這些改革全部集中在升學制度上。我可以說,我從未在任何場合看到教育部長或者大學教授談到學生的程度問題。
我們的確也有相當不錯的學生,可是大家採取鴕鳥心態,不注意我國有眾多學生在學業程度上是相當落後的。自從政府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以後,就廢除了留級制度。所有的孩子不論學到了什麼程度,一概可以升級。我們都知道,學生在某一科的基礎沒有打好,後來的上課完全是鴨子聽雷,不可能吸收老師的教學。但是學生程度再差,也可以升入國中、高中,甚至大學。
我國廣設大學,又面臨少子化的現象,以至於很多大學生的程度非常之差。就以英文來說,很多大學生看不懂英文教科書,卻又毫無困難的進入研究所,很多教授發現學生因為英文不好而誤解了英文論文的內容。雖然很多大學生英文程度不好,教育部卻大力推行雙語教學。其結果是,不僅英文沒有進步,專科也因此沒有學好。
工業界注意產品的品質並非一件易事,因為好的工業產品不是只要購買昂貴儀器就可以成功的。一家公司之所以能夠有很好的產品,都是因為這家公司的管理階層肯投入經費,讓工程師潛心做研究。這些研究也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效果,我國有很多科技公司很有耐心,也有遠見,如果他們只知道急功近利,是不可能有好的產品的。還有一點,現在所有的科技公司都有良好的品質管控機制,要做到這一點,也不是容易的事。
如果要提高我國學生的學業程度,首先教育界必須重視學生的學業程度。我們不能只有百萬大軍,應該要有百萬雄軍。要提高全體學生的程度,國家應該大量投資,建立品質管控的制度,而且要將眼光放遠,因為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依靠呼口號而達成這個目標的。
治水 謙虛面對自然法則
2022-10-21 06:21 聯合報/ 詹明勇/水利技師(台南市)
一場十月颱,雨大風不大。北台灣又淹水了,宜蘭因為閘門啟閉時機是否允當,引發各界的討論。內水、外水話題成了新聞,名嘴變身水利專家,大談治水之道。中央災防辦急著發新聞稿澄清(撇清)閘門管理的權責,卻忘記告訴大家淹水、積水的原因。
一場長延時强降雨,累積雨量超過年平均雨量三分之一的事件,想當然爾應該是超出設計基準的情境。雨量强度超標,都市排水就來不及宣洩;長延時大雨主要河川水位漸次上漲。當河川的水位高於都市排水的出口高度,排水路若無水門管制就開始回堵,非但市區的水不能排出,上游山區的水量,甚或將排水路當成暫時的減洪空間,市區就積水不退。
當河川水位高於排水出口時,若有設置閘門,此時管理人會將閘門關閉防止洪水倒灌,但也造成市區排水無法適時流出,本來是「淹水」,閘門未開前就一直「積水」無法消散。為解決市區內的積、淹水,主管部門就興建許多滯洪池蓄積雨水,又用抽水站把積水抽到河道。問題還是河道排洪能力不足的話,就不能隨興的把內水抽到河道,此時只能坐困愁城了。
道理這麼簡單,主管部門可不可以大方直白的告訴民眾:「雨實在太大了,所以會淹水。然後要顧及水利建造物的安全,關閘門又形成積水。」當官不方便這麼坦率說這樣的話,但這就是台灣中下游段,都市排水和河道管理面臨的兩難決策。
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行政院推八年八百億治水方案,迄今已有十數年,不管專案名稱為何,每年上百億的水利建設經費挹注,確實有看到某些成果,但翻開媒體「淹水」、「缺水」、「水災」的頭版頭條,依舊如昔的年年出現。防禦性制災作為,確實發生某些功效,但民意不埋單就是對水利主管單位推動水利防災策略的警訊。
在「氣候變遷」名詞出現前,也有淹水、缺水的自然災害,但以前省府水利局就是乖乖的趕快去搶修、復舊,降低民眾受災的痛苦程度。可是八年八百億之後,就出現許多「治水理想國」的想像空間,民眾被洗腦成以後不會有缺水、淹水的妄想症。可是,大雨一來還是淹水啊!管他內水、外水,民眾不要理解這些,只求降低淹水的機會、減少積水的時間。
如果,水利主管單位願意坦誠向大家說明,只要雨量超標就要發生積淹水情形,政府部門除了防災之外,也有許多的救災、復原的能力。敬天愛人,是服公職者應有的胸懷,面對著破紀錄的降雨事件必會出現的自然法則,與其宣揚防災能力的雄偉,好高騖遠的推動與水共存、低地滯洪、韌性承洪等概念性的作為。不如務實的讓大家知曉工程的極限,讓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回歸到水利工程師的本分,審慎規畫設計,殷實按圖施工,謙虛的做好災後重建的準備。
防災 提升坡地社區水保刻不容緩
2022-10-21 06:21 聯合報/ 拱祥生/土木、大地、水保技師(台北市)
上周末大雨北台灣各地災情頻傳,其中汐止兩處台電鐵塔塔基附近土石崩滑至伯爵山莊,不僅造成民宅停電,新北市政府也緊急疏散周邊住戶。除了崩落土石畫面驚悚,這些早期開發的山坡地住宅安危更令人憂心,但台電鐵塔及其下邊坡人工邊坡若是真的安全無慮,為何會發生此次災害?根據現勘塔基周遭環境,水保設施仍有不足,亟需改善以確保坡地社區公共安全。
土石崩塌事件後隔日,台電和新北市府會同專家會勘,均認為台電塔基基座穩固及下擋土牆功能正常,初步研判無安全問題。事實上,其中一處台電鐵塔興建年代為民國六十六年八月,至今超過四十五年未有災害紀錄,伯爵山莊興建年代則在鐵塔之後。
台鐵鐵塔選址有專業地質師研判,雖然很多位於山坡上,大部分都能順利管養,最著名案例就是林肯大郡事件的上邊坡鐵塔,未因該事件倒塌,讓工程界對於台電鐵塔選址相對具有信心。本次兩處致災地點,地質都是位於南港層,南港層特性主要有顯著厚層塊狀砂岩,厚達五十餘公尺,常形成嶺線及峭壁懸崖,這也就解釋了此次崩塌台電下邊坡為何能夠垂直懸挑十幾公尺,矗立在坡地社區後方。
地質特性確認了台電鐵塔塔基穩固,但是其中一處台電鐵塔坡頂有約 ○.二公頃面積平台,平台上方還有另一處台電鐵塔及水塔,坡頂這樣的平台地形,會在大雨時產生極大地表逕流,造成往下邊坡沖刷,衝向致災坡頂部分鬆軟土石與植被,下邊坡高達十餘公尺且近乎九十度,讓沖刷土石威力驚人,連帶也讓部分下邊坡地社區建物毀損。顯然目前鐵塔平台截排水設施不足,部分鬆軟土石與植被也應該檢視做妥適處理。
再從下邊坡檢視人工邊坡安全性,坡頂有部分岩釘(錨)也被沖刷下來,坡腳沒有岩釘(錨)部分也發現混凝土破裂,主要與高陡邊坡高應力有關,確切原因仍需要進一步檢視分析,並輔以適當補強作為。
一個人工邊坡或其周遭安全性,必須要整合土木、大地、地質、水土保持、水利及結構工程等多方面專業,才能夠考慮周全,台電鐵塔與伯爵山莊都在「水土保持法」實施前完工,若是以一個新的山坡地台電鐵塔或坡地社區申請案來審視,本次災變區域仍有諸多可改善或加強之處,建議中央水土保持主管機關應立即啟動水保法實施前,坡地社區水保設施加強計畫及補強作業。
當務之急,新北市政府水土保持服務團才剛連續兩年獲頒全國績優團隊,應能立即協助台電與坡地社區提升水土保持處裡與維護,結合專業提升坡地設施安全刻不容緩。
共軍恐奇襲 別等狼來了
2022-10-21 06:21 聯合報/ 胡瑞舟/英國皇家聯合國防研究所前客座研究員
習近平在中共廿大報告中重申,一定要實現完全統一,同時宣稱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評論指出,北京決心加快統一時間表,不惜訴諸武力。海軍軍令部長吉爾代上將更強調,不排除中共最快今年或明年就會展開攻台行動,可能性不能被排除,也非危言聳聽。
其實,美國官方對中國加強對台動武準備早有預判。印太司令部前後任司令認為,中國在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或之前就可成功武統台灣。縱使俄烏戰爭對中國有警示作用,美國情報總監仍判斷北京侵台威脅已然逼近,中央情報局長更認為「對習近平和中國領導層而言,問題不在於是否動武奪台,而是何時及如何動武」。
過往各界常以習近平要求共軍在建軍百年(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時完成攻台準備、北京規避歐美經濟制裁調整需時數年;尤其是,以諾曼第登陸實況比較共軍攻台能力,作為研判共軍動向基準。二戰時諾曼地登陸跨渡八十公里的英吉利海峽,運送十五萬六千兵力,盟軍動用近七千艘船艦。如今,台灣海峽平均寬度一八○公里,專家估算共軍攻台需動員四十至一二○萬兵力,武器裝備彈藥油糧補給更需大量機艦,以共軍兩棲登陸及空機降第一波僅具運送四至六萬人的能力,多數專家因此認定共軍難以遂行比諾曼地登陸更艱鉅任務。
共軍攻台行動必有徵候和預警?許多人認為,以武統戰爭人物力動員數量規模之龐大,極難躲過廿一世紀現代衛星通信科技和人員情報偵蒐,更難完全隱匿保密。然而,俄烏戰爭就是現代啟示錄,澤倫斯基在戰爭前夕才「比較」相信狼真的來了。俄烏戰爭就是一場奇襲。
吉爾迪上將不僅料敵從寬,更是認知「我們不可能期望中共會配合美國的時間表」,從中共作為做出北京已調快武統時鐘的判斷。其實,關於攻台武統戰爭的可能性與時間表,最大關鍵仍在中國是否相信自己能速戰速決成功武統台灣,而非各界是否相信他們能勝利達標。畢竟,真實戰爭不像電影情節有音樂提示。
有趣的是,美國對台海危機宛如急驚風,首當其衝的台灣卻好整以暇像極了慢郎中。國安局長先有「蔡英文任內中國不會發動對台武統」的大膽預言,這回又對北京發出「武力攻台沒有贏的可能,會斷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警語。只是,武統戰爭幾乎必然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奇襲,台灣思考判斷的盲點,或許恰為對岸可趁的最佳時機。
現今的台灣,國防部長夸夸而談「第一擊後就接續轉為戰爭」,這是國安團隊深思熟慮之後的共識嗎?三軍統帥期待「如果台灣能承受中共第一波攻擊,期待其他民主國家會以各種形式救援台灣」,上回發表類似看法的是古巴卡斯楚,飛彈危機時他建議赫魯雪夫以核彈攻擊美國,古巴可以為社會主義而壯烈犧牲。真難想像,國安團隊對戰爭的殘酷與人民的生死,竟如此輕率。
執政者埋地雷 卻要少年拆?
2022-10-21 06:21 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周末大雨把我困住,不能去田裡工作,到圖書館租影片「拆彈少年」。
此片上架多年,也曾租回,卻因戰爭元素,使我消極地放到過期而直接歸還。這次拜大雨所賜,架上影片幾乎被看完,只好把該片再次攜回。
電影描述二戰期間,德軍誤判對手會從丹麥登陸,在海岸埋下二百四十萬顆地雷,數量比整個歐洲還多,德軍戰敗後,部分軍人被迫留下,拆除當初自己親手埋的地雷。
最近兩岸關係緊張,先有富商說要出錢訓練卅萬名平民神射手,看了直覺好笑!筆者民國七十九年入伍海軍陸戰隊,分發到射訓單位,整整半年時間,一天六小時,每節五十分鐘,或跪或臥射擊練習,為求精準,鋼盔掛在槍管,裡面還被放了一塊磚頭,班長喊休息,全身都麻到無法動彈,技能是這樣苦練出來的。
所以當兵役改成四個月時,想起當年光新兵訓練加銜接教育就花了三個月,四個月兵役,意義何在?即便現在可能又將延長為一年,剛熟悉戰技,大概要退伍。且役期在短短幾年內改來改去,幾家歡樂幾家愁!當年抽中海陸本應服役三年,因適逢刪減兵役,最後服了兩年又四十五天,那四十五天真是度日如年,卻仍被役期較長的學長瞋恨好久。
如今,兩岸關係緊張,若兵役延長,看看俄羅斯那些出國避難役男,就可預見台灣將出現什麼樣狀況。
面對強權,小國如我們本應謹慎面對、不亢不卑,但執政者是如此極端,難道沒有中庸之道嗎?仗著自己有點利用價值,不斷對強鄰挑釁;即便人家有意把你複製成烏克蘭,把福爾摩沙變成軍火庫,最後還可能摧毀你唯一的王牌,我們卻依然熱情搖尾。
看看西藏,達賴喇嘛流亡前向多少國家求救?結果有誰伸出援手?烏克蘭也是。如今,即便有印度當靠山,達賴仍如此謙虛,他知道領袖言行若有一絲偏差,即可能讓許多人喪命,因此致力追求和平。反觀台灣,不斷替自己埋下地雷,最後卻要年輕人用生命去拆。
「拆彈少年」個個年輕懵懂,卻背上國籍原罪,被迫替元首錯誤政策犧牲,台灣年輕人真可憐!除了高房價、高通膨、低薪資外,未來還可能上戰場。記得當年新兵訓練結束前,得通過震撼教育,要我們這些菜鳥穿越槍林彈雨實彈射擊,有人就不幸被照明彈殘燼焚傷臉。
自己武器都會傷害自己,何況殘酷的戰爭?我不願勾起軍中回憶,這次,依然沒看完「拆彈少年」。
從前有個省府發言人 記性好又用心
2022-10-21 06:21 聯合報/ 陳永豐/前省政府新聞處副處長(新北市)
黃義交兄匆促離世,個人想回顧一下與他在省政府新聞處共事歲月。
記得第一次出席省政會議及會後記者說明會,義交當時是新聞處長兼發言人。當天他把會議討論到中永和瓦窯溝整治工程、鐵路局業務報告,連同宋省長裁示,有條不紊轉述,媒體提問也對答如流,那一天對我是個震撼教育。
另有一次陪他接待來自台北的國際記者團,他用英文說明一氣呵成。我問他哪來功夫?他回答說:哪有那麼厲害,昨天準備一個晚上啦。
民國八十五年中央著手修憲廢省,宋省長請辭待命。當時義交的發言總能精準拿捏宋省長理念,但難免也有踰越授權或過火時。我問,宋省長有責怪嗎?義交答曰沒有,只是笑著說:我有這樣講過嗎?省長對義交的充分授權與信任,可見一斑。
當時的黃義交與人為善,對中部省政記者或台北的政治記者絕無大小咖之分,不但熟記記者大名,對媒體電話也有求必答,只差時間先後而已。由於義交手機每天至少有兩三百次通話,曾經被中華電信以「異常使用」停機多次。義交兄記性好又用心,每遇記者總會聽到他說:謝謝你某天某篇報導。但也偶會擦槍走火,激盪出不該有的火花。
義交經常會收到省民陳情書及民代、媒體請託案件。他的處理原則是:一、可酌予優先,但仍需依法處理;二、在規定時間內由他具名,將處理情形答覆。
任公職多年,甚至當上立委,義交對當年中央修憲精省始終耿耿於懷。因為太過匆促草率,配套不足,不但影響省府員工權益,中央與地方業務權責也長期處於真空狀態。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嘉義八掌溪暴漲,四位農民慘遭溺斃悲劇。記得義交憤慨地說:如果還有省政府,這悲劇絕對不會發生。因為省府時代有多元重疊式通報系統,不必層層請示,耽誤時機。
一連串錯誤政策 特拉斯失民心
2022-10-21 06:21 聯合報/ 徐勉生/退休大使(高雄市)
英國首相特拉斯九月十九日首次面對國會質詢,遭到在野工黨議員強烈抨擊。工黨領袖施凱爾質疑:為何一位首相的承諾甚至無法維持一周時間?施凱爾宣讀特拉斯一連串錯誤政策,並帶領議員們高喊「下台、下台」。
雖然特拉斯堅稱不會放棄,但是由於有大量同黨議員公開表示,不能再讓特拉斯擔任首相。甚至連美國總統拜登也表示,自己並非唯一認為特拉斯原始經濟計畫是錯誤的人。輿論認為,特拉斯恐怕難以撐到耶誕節,沒想到更快辭職了。
特拉斯九月六日甫獲已故女王正式任命,執政後執意提出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宣布大幅減稅,以增加數百億英鎊借款支應政府開支,結果導致市場恐慌,英鎊大跌,民眾擔心物價與通膨將進一步攀升,大舉反彈迫使特拉斯不得不收回成命。取消為最高所得者減稅和提升企業所得稅的計畫,並撤換財政大臣夸騰。
此項政策大轉彎使特拉斯灰頭土臉,包括同黨國會議員都懷疑她是否有能力繼續擔任領袖。英國每日電訊報在社論寫道:「很難想像近期內是否發生過比英國當下所面臨更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危機」。鏡報稱她的處境為「災難性屈辱」。太陽報則稱特拉斯為「幽靈首相」,認為新財相杭特已經是實質首相。
特拉斯困境,其實是主觀及客觀雙重因素造成的。主觀方面,特拉斯從政後仕途順遂,自主意識極強;出任首相後,更是意氣風發,很難接受不同意見。特拉斯與前財政大臣夸騰堅持提出減稅政策,全然未能顧及當前的實際環境與主流民意。此情況更凸顯特拉斯對於振興英國經濟無計可施,不是眾望所歸的英明領袖。
客觀因素方面,特拉斯就任首相時機不利。面對的是英國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包括通膨高漲、能源價格飆升,經濟衰退等問題。英國脫離歐盟,與歐盟有關的外資撤離,使英國經濟蒙受巨大損失。再加上前首相強生在俄烏戰爭扈從美國,對俄實施經濟制裁,導致俄國減低能源供應反制,英國經濟秩序大亂。偏偏特拉斯推出的減稅政策,有利富人,對於生活拮据的廣大民眾如同火上澆油,當然大失民心。
有批評者指出,特拉斯團隊在制定政策時展現的傲慢,且排除專業文官意見,終導致政策與現實格格不入,遭到反彈是意料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