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4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有如兒戲的憲政\星期透視/美國為何不介入台海危機?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韓逆差新高 台應謹慎面對
◆  水泥叢林裡行走的玉蘭花
◆  名家縱論/有如兒戲的憲政
◆  危機當轉機 設海水淡化廠
◆  正視基隆漏水老問題
◆  星期透視/美國為何不介入台海危機?
◆  戈巴契夫與經國先生的夢想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有如兒戲的憲政


2022-09-04 04:13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大陸學者林來梵在這個世紀初寫的《從憲法規範到規範憲法》,道盡了所有憲法發展必經過程。所謂規範憲法,就是有實際規範力的憲法,也就是憲法每個字都說了算。

這個最高法的規範力,因為需要跨過比正常多數高的門檻才能改變,甚至可以長期抑制多數人信仰的付諸實現,一直到依規定完成修改為止。廢死問題就是很好的例子,受到歐洲人權公約議定書影響多數歐洲國家憲法都明文廢除死刑,這完全不妨礙民意的流動,有時候某國又會因某事件回到支持死刑的高峰,但沒有任何政府部門會在完成修憲前做出法律、政策的調整。

日本憲法第二章以第九條為核心形成所謂非戰憲法,許多右派人士畢生努力就在修改這部分,在前首相安倍奔走下,國會和民意對於修憲都已有接受可能,但政府在行動上還是再三斟酌,對於憲政的戒慎,令人印象深刻。

參與民主憲改的我們這代人,多樂觀以為我們應該也到了這個境界,但就在這幾年,大家都看到蔡政府公然違反憲法有關國家定位的規定,一如我曾在本專欄指出的,按照憲法我們是只在台灣地區行使統治權的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的領土和人民主權範圍都涵蓋全中國,因此中國始終只能有一個,政府必須盡一切力量保護台灣地區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但沒有任何空間把台灣排除在中國之外,去「抗中保台」。

也許有人會說,這畢竟只是形式的問題,不能和廢死、非戰相提並論,我卻認為有關國家定位的「我們」、「他們」,是非常實質的問題,是一切內政、外交行動的起始思考,當初在修憲時,大家花了多少力氣相互說服才得到這樣的結果,在規範意義上一點不小於廢死或非戰。為什麼二○一六年以後,別說修憲,連普通多數就可修改的兩岸條例,有關台灣地區、大陸地區的界定都沒有修改,國會殿堂和政府公文,就公然轉變為我們台灣、他們中國的定位,憲法已經完全視而不見。

國家定位在憲法學上肯定不是最受重視的部分,但國家如何「自我表述」,仍是非常嚴肅的問題,即使在分裂時期的德國,西德固然不會容許政府言行有任何偏離,連東德政府後來決定改變一個德國的定位時,都知道先重修憲法。形式怎能說不重要?而且誰說國家定位沒有實質意義!最近從網路看到一些街訪,駭然發現多數年輕人已經不確定「我們」是誰,不知道台灣在憲法上是地區,台灣人指的是我們的戶籍,國籍則是涵蓋全中國的中華民國。現階段這種淆亂國家定位的作法,未必會增加他們對腳下土地的認同,或者仇中的情緒,我看到更多的是卡謬筆下充滿疏離感的異鄉人。

公部門還跟著憲法走的大概只剩兩個領域,一個是司法,從大法官到每年產出三百萬司法決定的法官,因為專業的執著,他們會擔心如果連這麼清楚的憲法規定都可視而不見,誰還會相信他們的判決是依法裁判。八月八日我聽了國防部有關中共軍演的記者會,發現在最接近對抗的時刻,這些軍事將領還是都能精準的定位國家中的你我關係。其他部門則多已不堪聞問,包括仇中仇到堅持把世衛組織定名的新冠肺炎說成武漢肺炎的前指揮官。

我當然知道,扭曲國家定位的主要藉口,就是防衛民主憲政體制應優先於防衛國名,弔詭的是,當我們完全無視憲法的國家定位時,最先受害的正是我們的憲政體制,還不是國家。我也知道很多人是從戰略的角度看這樣的改變,認為可以爭取比較多的國際同情。但請教各位戰略專家,如果我們的外交人員仍像過去一樣,老老實實的告訴國際,我們台灣人依自由意志修改的憲法,是要在中華民國的領土上,堅守台灣地區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真的會有友台國家因此離我們而去?中共政權叫囂武統的正當性真的會變得更高(不論國內或國際)?究竟是守憲引戰,還是去中國化引戰?










星期透視/美國為何不介入台海危機?


2022-09-04 04:13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中共解放軍為展示全面封鎖台灣的能力,由東部戰區部隊8月4日在台灣海峽進行遠程實彈演習,曾有四枚飛彈飛越台灣上空。(路透)




月前解放軍圍島軍事演習,徹底改變台海現狀。除了過去兩岸賴以維持和平的台海中線消失外,另一個常態,便是美中以台海為主戰場的新地緣政治傾斜。對中共而言,與其說軍演針對台獨,不如說以兵諫的形式,警告美國干涉及違反一中承諾。作為當事人的台灣,卻低調異常,連對方飛到外島前線的無人機,都延宕近月,才由總統下令適時反制!

八月二日裴洛西到訪前,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警告美國挑釁,要求勿一意孤行,否則後果自負。三天後,中國宣布八項措施反制美國。八月廿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公開批評美國國會領導人跑到台灣支持台獨活動,行政部門未加勸阻,背棄一中承諾。

面對鋪天壓力,拜登政府渾身解數,企圖修補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護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和國防部長奧斯丁在第一波軍演後,數度聯繫解放軍對手未果。八月十二日,印太事務協調官坎伯重申恪守一中政策,反對台海任何一方改變現狀,不支持台獨。八月十七日,東亞助卿康達稱,美國已公開和私下向中方說明,何謂變與不變,美國一中未變,反對台獨,也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八月廿四日,副國務卿雪蔓召見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討論台海問題;八月廿九日,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強調,美國不接受中國在台海企圖建立的新常態;次日,白宮宣布國安顧問蘇利文在夏威夷會見日韓國安官員,台海安全為內容之一;卅一日,美國空軍部長肯達爾批評軍演危險無必要。

最令人矚目的,是美國終於在事件平息後,於八月廿九日派遣軍艦通過台海,但卻非傳聞的雷根號航母,而是兩艘巡洋艦。令人好奇的,不是軍艦噸位,而是通過台海所傳遞的微妙訊息!

解放軍東部戰區宣稱全程跟監美艦,「隨時做好挫敗任何挑釁準備」。白宮則表示,這是很久以前就計畫好的任務,第七艦隊當天發布聲明更妙,稱「自由航行公海海域,航經的台海海域不屬於任何國家的領海」,拒絕和這次危機掛勾。

事實上,危機期間雷根號航母的路線,也傳遞了類似訊息!

為因應裴洛西的訪台,七月卅日雷根號自菲律賓西部的南海,開始向東轉進,穿越菲律賓群島後向北移動,於八月二日裴洛西抵台時,抵達台灣東部海域約三百浬的位置,次日裴洛西離台後,開始向北航至沖繩外海,遠離台海暴風圈,令人好奇的是,雷根號為何在緊要關頭掉頭北返?又因解放軍接著演練,雷根號再次南下,十四日抵達台灣東北角東方海域,翌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宣布,再次在台海周邊海域組織軍事演習。根據第七艦隊在十四日發布的消息,雷根號前一天在菲律賓海域執行任務,支持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台灣海峽提都不提!

這次美國對台海危機的處理方式,和一九九六年大異其趣。根據當時擔任國防部長裴利的描述,當年三月共軍對鄰近台灣海域試射飛彈,白宮只花十五分鐘,就決定派遣兩艘航母戰鬥群直奔台海,活生生的中斷試射!

這次軍演第一波結束後,媒體報導中方準備習近平在年底的 G20 或 APEC 峰會,和拜登舉行實體會;八月廿六日,美中簽署審計合作協議,解決中國公司在美上市所面臨的主要障礙。美國海軍不直接應對台海危機,理由已呼之欲出了!

從美國軍艦穿越台海的時機與方式,到美中協議再到實體峰會,在在說明美國對中的深沉戰略。大國權力遊戲虛虛實實,弱小的台灣不著邊際,是地緣宿命?










韓逆差新高 台應謹慎面對


2022-09-04 04:45  聯合報/   吳芳銘/自由撰稿者(嘉縣太保)
全球經濟「金絲雀」韓國已連續5個月陷入貿易逆差窘境;然而,同樣承受進口能源、原物料價格高漲壓力的台灣,前7月仍能穩守327億美元出超。(歐新社)



全球經濟和貿易的「金絲雀」韓國,出口持續貿易逆差,警示全球經濟露疲態。今年至八月底的貿易逆差達二四七億美元,預計全年將高達五百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經濟學的「金絲雀」概念,代表對經濟前景的預警指標,且具有未來風向指引的意義。在全球貿易經濟上,韓國即被視為「金絲雀」,原因在於韓國產業集中在產業上游,出口總量為全球第七,出口產品多元化,包括半導體、面板、無線電通訊裝置、船舶、汽車、鋼鐵,以及石油化工產品等,作為全球經濟景氣的樣本有其代表性;而且,韓國的貿易夥伴美、中、日、歐盟等世界重量級國家,彼此貿易往來緊密。所以,一旦韓國經濟下滑,即意味著全球可能面臨一場衰退甚至危機。再者,檢視過去廿餘年,韓國出口成長率也總能精準預測全球經濟和貿易的消長。

今年八月韓國貿易赤字達九四點七億美元,創下連五個月的貿易逆差,這是自二○○七年底至○八年四月全球金融海嘯以來的首見,也刷新六十六年來的紀錄,令人擔憂。

過去韓國鮮少出現貿易逆差,但只要一出現都讓經濟倒退。如最嚴重的一九九六年至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及全球金融海嘯時期,一九九八年的經濟成長率急遽衰退為負六點九%,而二○○九年經濟成長率○點二%,但風暴中的二○○八第四季到○九上半年的三季中,經濟成長率平均為負三點二七%。

如今在韓國半導體及通訊産業産品出口受挫,及進口能源價格上漲,一減一增的作用力下,貿易赤字已令韓國作為全球「出口強國」的地位正在動搖。同時,韓國與美、日、歐盟的貿易收支也呈現逆差。

韓國經濟目前除正處於高物價、高匯率、高利率的「三高」危機中,也可能繼一九九七年後再次陷入雙赤字危機。「雙赤字」是財政赤字和經常收支赤字,它們常一同出現,被稱為「雙胞胎赤字」。一旦貿易赤字持續擴大,導致商品和服務交易、收入轉移收支合計的經常收支出現赤字。剛公布的四月經常收支已經出現八千億美元赤字,還有危機時作為緩衝作用的管理財政收支,預計今年將達八○七億元財政赤字。

再從韓元兌美元匯率看,今年已下跌十一%,持續刷新十三年來新低,觸及曾經遙不可及的一四○○韓元大關,甚至一度跌至一美元兌一三五五點五二韓元,創下二○○九年四月廿九日以來的最低水準,已進入空頭攻擊目標範圍內,足以顯示當前的韓國經濟不太妙,也暗示全球景氣存在風險。

另外,韓國經濟研究院甫修正預測今年韓國經濟成長率為二點四%,較去年的四點○二%明顯下滑。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飆至六點三%,創下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新高。

借鑒韓國當前的經濟情勢,以及對全球經濟貿易的預警,也在提醒產業結構和出口導向與韓國雷同的台灣,應小心面對為宜。










水泥叢林裡行走的玉蘭花


2022-09-04 04:45  聯合報/   許政熊/農(新北市)



住家前往菜園的路上,沿途是蓋滿嶄新大樓的水泥叢林。許多人烈日下,依靠著一塊塊售屋看板,賺取微薄日薪…這條路上最大、最危險的十字路口,以前常有幾位老人在車陣中穿梭,對著看不清的車窗內點頭、遞上預售屋廣告單。

瘟疫,讓這些傳單成為燙手山芋,人們害怕各種方式連結,緊閉車窗,讓那些以此為生老人感到徬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該前往何方?最終消失得無影無蹤。

疫情趨緩,十字路口又開始有人穿梭,手上傳單變成玉蘭花;現在,有些駕駛不但願意搖下車窗,甚至眼睛含笑、釋出善意,試著回到疫情前生活。鄉下玉蘭花開滿樹梢,任其生滅;城市玉蘭花,常開在弱勢者身上、捷運口、車站內…,那是弱勢者最後的救贖。玉蘭花的生命周期短,得趁著斑點出現前賣掉,否則努力可能成為負債。

十字路口行走的玉蘭花,有時是老人、有時是背著嬰孩的年輕媽媽…社會不景氣,願意搖下車窗的駕駛也越來越少;終於,無須警察取締,大自然淘汰了十字路口的玉蘭花。

日昨,頂著烈日騎車到淡水菜園時,又被這接近兩分鐘的紅綠燈攔下。對機車騎士來說:長達一百多秒的等待是種煎熬;對弱勢者來說:卻是他們為自己開闢的另類職場。

車陣裡,出現一位十歲左右男孩,戴著眼鏡、露出笑容、禮貌地在每個車窗前點頭。這男孩吸引了我的目光,因為他和之前的玉蘭花都不同!之前玉蘭花都一臉茫然,要不十分淒楚,可是這男孩,他的微笑讓人充滿希望,也不覺得被他人可憐勒索,很多駕駛一次都買兩串,連不需要提升車內空氣品質的機車駕駛也埋單。

觀察這個十字路口長達十多年,四千多個日子,見證一片片荒地、菜園長出一棟棟直入天際的水泥建物。也看到許多人如雜草般,卑微地在水泥建物縫隙中,試圖找到暫棲之地。

願意努力者,都應該得到鼓勵。

在城市遇到玉蘭花,只要價錢合理,我都會毫不猶豫掏出零錢,那些小人物堅韌的生命力,似乎也隨著玉蘭芬芳,感染了我。只是,城市裡的玉蘭花越開越多,總是低頭的行人,步伐也越來越快。










危機當轉機 設海水淡化廠


2022-09-04 04:13  聯合報/   周怡/海洋大學海洋法所兼任助理教授(基隆市)
颱風帶來上游豐沛雨量,林右昌:基隆缺水逐步解除警報。記者游明煌/翻攝



基隆每年下雨日數高達一五○天以上,但當梅雨季短,颱風所帶來雨量又不夠豐沛時,夏季供水就會出現捉襟見肘窘態,甚至必須使用海水淡化設備作為解方。

將海水淡化當成民生用水,許多國家如新加坡、澳洲都已是常態,為什麼我國卻不常見?其實受到地方政客心態影響非常大。首先,這類公共設備不會幫他們立即取得選票,還有可能被操作成嫌惡設施。其次,就算動工,若無法在任期內完成與剪綵,就會變成別人割稻尾的即時樂透。再者,經費問題,畢竟這類花費龐大的公共工程既不討好,難免成為政敵攻擊的破口。

古語有云: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一個偶然出現的危機,往往能奠定公共工程基礎。以這次缺水來說,若能將臨時應急措施,轉化成長期且有效的政策,或許可行。如地方在抗爭四接過程中,加入設置海水淡化廠議題,當成中央與地方平衡點,也許能為下一代樹立典範。










正視基隆漏水老問題


2022-09-04 04:13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教授(基隆市)
基隆全台漏水王,水公司8億改善啟用全市分106區抓漏。圖/水公司一區處提供



軒嵐諾颱風來襲,可謂基隆一大喜訊。颱風來襲前,雨都基隆成為全台缺水之首,八千戶市民沒自來水可用,台積電和國軍協助送水,市長帶領宗親向媽祖求雨。行政院蘇院長甚至指示經濟部水利署,在八斗子漁港設置海水淡化廠應急。

照過去經驗,颱風注滿水庫,旱象緩解;水,也就不會再被當一回事。缺水問題就真的解決了?

事實上,基隆不僅先天擁有全台最豐沛的降水來源,原本也能供應最佳水質的自來水。如今年年全台帶頭缺水,實在怪不得媽祖、老天爺不幫忙。仰賴昂貴的海水淡化應急,更是大可不必。

若能認真面對所處現實,早日積極處理與部署,基隆供水不僅得以確保,必要時更可幫助相鄰縣市。

根據水公司統計資料,二○一八年基隆市已居全台漏水王,漏水率達廿五%。過了四年,基隆漏水率仍超過廿四%,蟬聯漏水寶座,且比全台各縣市平均漏水率高出近一成。換算成漏水量,每百公升淨化後送出的自來水當中,近廿四公升白白漏掉,共約相當於廿七萬人一整年的漏水量。只不過,此漏水狀態卻始終未能被當政者視為緊急。

天助自助者,解決基隆缺水問題,首在將防杜漏水,健全供水系統,列為施政重中之重、當務之急。

在水源方面,儘管基隆因幅員與地勢等地理條件限制,無法新建水庫,卻可一方面恢復既有新山、西勢水庫容量,擴大蓄積地面水能力,同時對具潛力的地下水資源進行全面盤查、管理及妥善利用。

地下水脈很有可能是基隆的最大淡水資源,首先必須慎防過度開發以致超過補注率。隨氣候變遷,各種類型對地下水構成的挑戰,也將更嚴峻。因此整體健全的地下水管理,實屬當務之急。如此透過掌握水量收支預算,在豐水期間可充分涵養一些主要補注區的地下水資源,到了枯水期便可用此地下水彌補地面水源的短缺,成為重要緩衝。

至於基隆一直存在的「高地用水」問題,也可透過在鄰近用戶高點設置蓄水槽,適時、適量抽取此地下水作為儲備。健全的地下水資源治理架構,包括收集監測數據及改進地下水源管理,實為預防水資源遭受汙染,及提升適應氣候變遷韌性所不可或缺。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這類應景話,即將隨著颱風遠颺、旱象緩解而被揚棄。事實是,極端氣候趨於頻繁,下次旱象恐怕只會更嚴重。真正愛台灣的執政者,實應以「雨都缺水」為戒,負責帶領面對。











戈巴契夫與經國先生的夢想


2022-09-04 04:13  聯合報/   樂為良/資深媒體工作者
俄國民眾三日大排長龍,要送戈巴契夫最後一程。(法新社)



半生波譎雲詭的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辭世,享年九十一歲。他個人對國家和世界的影響和功過,確難如司馬遷幾句般蓋棺論定。然,能在一場國家民族解體的暴亂中,安全回歸平常生活,直至夀終正寢,真乃中外歷史罕見,或許這正是對戈的最佳論斷了。

戈巴契夫事蹟,市井小民皆略有所聞;他以蘇共最高領袖推翻共產體制,帶來經濟活力還給百姓基本自由,由此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但也因改革瓦解了蘇聯而飽受批評。

這場地緣政治大災難,很長一段時間把整個國家和人民推入暴亂深淵。普亭曾說,廿多年來他主要時間都用在處理解體後遺留下來的問題

或許也因此,普亭不會出席戈的喪禮,但已於日前親赴靈前致意。從俄官方公布影片,可以看出困於俄烏戰事中的普亭,對於這位前輩,一臉深沉而哀傷之情。他輕撫棺木彎腰鞠了躬

普亭對戈的悼詞稱戈:「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政治家,帶領我們的國家度過複雜、激烈轉變時期做了許多外交政策、帶來社經挑戰」。

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播出的《冷戰諜夢》,當年被譽為美國最佳電視劇。除了一流的編、導、演,劇中全無刻板的反蘇論調與暗示,受到美國知識分子追捧。有段劇情闡述了戈巴契夫當時在蘇聯愛國者心中的地位。

男主角潛伏美國多年,但這名蘇聯間諜卻不惜冒生命之危刺殺赴美蘇聯反戈高官化解了刺戈計畫;而原本該逮捕這名間諜的聯邦調查局反情報小組幹員,也為了保護戈而放了間諜一馬。這段戲演得生動感人。劇情不是事實但相當程度反射了全球知識分子對戈巴契夫的評價。

經國先生在台推動改革比戈早幾年,但隨後野火般的反對運動,顯然受到戈引發的「蘇東波浪潮所激盪。中華民國當前在台灣的命運,與戈之後蘇聯的解體這樣的結果,都不是兩位誠心為國為民改革者可事前預知。經國先生做的是對的,戈巴契夫所為也是正確的,只是接班人想的要的不一樣。這樣的現狀豈不是天大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