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劉憶如/升息抗通膨的硬著陸風險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憶如/升息抗通膨的硬著陸風險
◆  楊志良/獨裁防疫,以萬民為芻狗
◆  方祖涵/蹭運動的藝術
◆  劉維公/當代「人設」奇觀
◆  趙春山/波洛西訪台風波:台灣「客廳」會成「戰場」?






劉憶如/升息抗通膨的硬著陸風險


2022-08-05 00:55  聯合報/   劉憶如(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升息太快或太強卻可能對民間消費與投資打擊太大,因而造成經濟衰退的風險。(本報系資料庫)
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劉憶如/提供)



「一段時期內,整體物價持續且大幅地上升」是普遍被接受的通膨定義。但所謂一段時期是多長,大幅上升又是多大幅度,都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因此即使已經發生通膨,卻常因不確定其是否已發生,因而無所作為,導致嚴重的傷害。四十年前呈現兩位數物價上漲的全球通膨,甚至停滯性通膨,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目前各國央行升息對抗通膨,亦是一種亡羊補牢的作為。

之所以說亡羊補牢,是因為其實去年(二○二一)歐美通膨的跡象已十分明顯,但卻長期被各國央行所否認。最近歐美通膨率已接近兩位數(今年六月美國百分之九點一、歐元區百分之八點六、英國百分之九點四),而這些並非突然發生的。例如美國已連續十四個月通膨率超過百分之五,遠高於設定目標(百分之二),歐洲亦然。

但去年幾乎一整年間,歐美央行一再宣稱此物價上漲僅為「暫時性」,因此不需採升息或緊縮貨幣去對抗通膨;這個態度到了今年三月才終於改變。美國聯準會今年三月至今四度升息,幅度達九碼(百分之二點二五),其他各國央行亦紛紛追隨,加碼升息並縮表(惟亞洲因通膨較低,升息幅度也較小)。

只是,亡羊補牢的政策雖方向正確,卻正面臨「升息力道難以拿捏」的挑戰。一方面,升息太慢或太少不足以遏止通膨;但另一方面,升息太快或太強卻可能對民間消費與投資打擊太大,因而造成經濟衰退的風險。

簡單來說,這本來也只是經濟學上所說的「犧牲比率」:就是需要付出多少經濟減緩的代價,以得到通膨下降的成果。最理想的當然是僅需付出一點點代價的「軟著陸」,即是成功地克服了通膨,但經濟仍維持正成長,失業率也僅小幅提高;相對地,「硬著陸」則雖對抗了通膨,卻付出經濟負成長及失業率飆升的昂貴代價。最糟的是雖付出高昂代價,通膨卻未得到抑制,形成通膨與衰退並存的「停滯性通膨」。

為期達成「軟著陸」,本應依當下的經濟情況去掌握升息力道,但現在的困難卻在於,作為全球龍頭的美國經濟是否已步入衰退,居然因為指標上出現諸多矛盾而沒有答案。

如果美國景氣尚佳,那麼即使升息造成經濟下滑,問題就也不大;這也是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及財政部長葉倫目前的傾向。他們的著眼點放在今日美國仍十分強勁的金融與勞動市場,包括每月新增就業人數維持高檔,以及過去五十年來幾乎最低的失業率(目前失業率百分之三點六,最低是兩年半前的百分之三點五),葉倫上周公開表示若現在這種經濟狀況日後被認定為「衰退」,她將會非常驚訝。基於這樣的信念,鮑爾也表示即使繼續升息,他認為經濟的軟著陸將「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許多人並無法如此樂觀。繼美國去年創下百分之五點七經濟成長率的佳績後,今年第一季和第二季皆顯示經濟負成長,而傳統上連續兩季負成長已可被定義為經濟衰退。此外,高科技及房地產業明顯受到利率調升的衝擊,裁員及利潤的下滑更擴散至其他關聯產業;尤其製造業在經歷去年供應鏈「斷鏈」瓶頸後大幅增加庫存,但現在卻又因市場需求下滑導致存貨過多。所有這些已出現的問題,都將更加提高通膨及升息的代價;經濟硬著陸的風險,著實不容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