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國際經貿應變 需要全新思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920/web/ 

◆  經濟日報社論/國際經貿應變 需要全新思維
◆  聯合報社論/下雨天也缺電:看台灣電力的危弱景象
◆  聯合報黑白集/賣掉孫中山






經濟日報社論/國際經貿應變 需要全新思維


2022-07-01 01: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國際經貿情勢詭譎多變,對台灣有衝擊也有機會,需要以新的全球經貿戰略思維、決策架構及指導方針因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國際經貿情勢詭譎多變,對台灣有衝擊也有機會,需要以新的全球經貿戰略思維、決策架構及指導方針因應。

先看變局。首先西方國家調整與中國大陸的經濟互動模式,大局已經確定;疫情與俄烏戰爭更促使各國加速盤點供應鏈自主,提升經濟安全布局。台灣在半導體、電子業位居供應鏈的關鍵地位,一時門庭若市,成為各國競相爭取合作的對象。然而興奮之餘,作為滿足他國提高經濟自主的夥伴,其實也伴隨著資金分散、技術外移及人才流失的各種風險。台灣除了配合以外,應如何確保我們的經濟自主、經濟安全?

再者,歐美先進科技領域追求淡化中國大陸的角色與連結,但是台灣的高科技業在對岸的投資生產連結程度,雖然有調整,但仍居高不下;經濟部2020年的調查顯示,仍有八成的資通訊及電子企業,繼續以中國大陸作為主要生產基地。對於西方的對抗脫鉤,北京當然會有所回應。西方力道增強,作為「夾心餅乾」的台商風險就愈高;近年各種農漁產品出口遭禁,製造業台商遭查廠開罰,看似跟高科技無關,也可能是更深層制裁的序曲。

在企業層次上,除了加速分散布局外,在兩岸政策上與政府意見不同的頻率也可能持續增加。在台灣尋求新經濟結盟之際,這個結構也將成為西方盟友對是否存在技術、人才後門的質疑所在。簡言之,這樣的結構背後包含了企業經營、經濟政策、國內政治甚至於國際合作的風險。

第三,參與經濟整合也有很多變數。從美國為了顧及東協國家態度而未邀請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一事,大概已可嗅出申請加入CPTPP的前景變數。因為只是參加美國主導的IPEF都能如此猶豫,兩岸同時申請加入CPTPP的「直球對決」,應該更會嚇壞東協國家而不願表態。

新情勢當然也包含對台灣有利的面向。首先經過30年努力,台灣在全球高科技不可或缺的地位,已經是各國認證的事實。幾經考驗的技術、人才、Know-how等真功夫,他國很難取代。因而在世界經貿新局中,已經留好台灣的座位。第二,世界新局使得西方主要國家不再忌諱北京,與台灣的互動持續升級。台美21世紀倡議啟動多年來不可得的雙邊協定談判、歐盟的印太視野不再將台灣視為對中政策的一部分,成員國更是積極建立與台灣關係,乃至於與日本、澳洲的經濟結盟新發展,都是拜各國「思維脫中」所帶來的新局面。

歸納以上,西方經濟及科技脫中,台灣的受害與受益程度都很高。如何控制損害、擴大利益,就是我國下世代經貿政策的基本目標。例如各國爭取半導體前往落地一事若無法說不,也應該加入確保我國科技競爭力、創造外交經貿互動新局的思維。面對陸方的壓力及制裁,也須提出對策提早因應。CPTPP若有困難,如何擴大台美合作模式至其他夥伴,以雙邊新局參加區域整合,也須積極思考規劃,更重要的是要強化不同個別事件彼此截長補短、相互支援的能量,擺脫目前限於個案回應,欠缺總體方向感的限制。

最後,這些新局面影響及意義的研判,至少包含國內政治、兩岸關係、科技發展、經貿規則及地緣衝突,已經超越單一部會能量,需要新的決策架構及方針。日本在去年新設「經濟安保大臣」主導跨部會整合,更用立法方式於今年5月制訂「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針對日本政府認定的重要物資及基礎設施服務,要求協助民營企業確保供應安全、分散來源、強化管理的義務。對於尖端重要科技,政府要積極投入並支援民間研發,更要導入專利不公開制度予以保護,是值得參考的作法。









聯合報黑白集/賣掉孫中山


2022-07-01 00:5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圖/蔡易餘服務處提供



綠委蔡易餘曾說,他老爸蔡啟芳是「幹話之王」;其實,他早就青出於藍。立法院議場內的國父遺像因破了個洞必須修補,這老兄竟去函立院秘書處建議拿去拍賣,說孫中山是國民黨總理,卻被其徒孫以水杯當武器攻擊而破損;如此駭人聽聞,定可賣出高價。這不是幹話,什麼是幹話?

照這邏輯,蔡易餘當初公開稱自己的老爸是幹話王,倒該去申請一下金氏世界紀錄,畢竟羞辱父親更驚世駭俗多了!蔡啟芳如今只剩幹話王的封號供世人瞻仰,蔡易餘也算惠爹良多!

孫中山是做大事的人,豈會為區區畫像破損而惱怒?他真要惱怒,也是惱怒他肇建的中華民國已成了掩護台獨的空殼;他真要忿恨,也是忿恨他五權構建的立法院,已沉淪到修法幫一名貪腐總統脫罪的地步!

蔡易餘這個動作,當然不是為孫中山伸冤,反倒是故意要羞辱國父,一併否定中華民國。就這點言,蔡易餘倒繼承了蔡啟芳的志向。但兩年前,他提案要刪除憲法的統一條文,最後卻龜縮了,首鼠兩端只夠跑龍套!

民進黨最卑劣的,就是愛消費前人,忽而拆蔣廟,忽而賣孫像。蔡易餘要賣孫中山畫像,不過是換回一些孫中山鈔票花花;同樣的,民進黨成天罵中華民國,卻躲在中華民國的餘蔭下吃香喝辣!國父十次革命,好歹想著百姓;而民進黨在想什麼?












聯合報社論/下雨天也缺電:看台灣電力的危弱景象


2022-07-01 01: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近日全台用電迭創新高,一場大雨,讓台電備轉容量在午後降至三・三七%的紅色警戒,距停電僅一步之遙。記者黃仲裕/攝影



北台灣周三天氣酷熱,中南部卻降下豪雨,中嘉投等地都出現馬路水淹成河的景象。一般人或以為,大雨有助降溫,民眾不必大開冷氣解暑,至少能舒緩供電不足問題。誰料,正是那場大雨,讓台電備轉容量在午後降至三・三七%的紅色警戒,距停電僅一步之遙。原因很離奇:因太陽能電廠多設在中南部,下雨造成光電板無法發電,形成嚴重電力缺口。諷刺的是,在電力告急時,經濟部長王美花正在一場記者會上大談強化「電網韌性」。

王美花當然知道我國的電網韌性問題很大。當一個系統出現供電破洞,其他系統卻無法上陣救援替補,近年多次跳電即因此發生。以周三為例,太陽能發電失效,原應立即用火力發電支應;但當天大林二號機組正因「破管」維修,中火五部燃煤機組「熱中暑」無法火力全開,就連抽蓄水力也無法上陣。這就是台灣電網韌性的真相:因破漏處處,電網已潰不成網。

由於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太陽能光電,使我國電力更趨多元,這是正向發展。但伴隨太陽光電的擴大,也使台灣電力結構平添了極高的不穩定因素。原因就在,太陽能是「看天吃飯」的電力,不像火力或核能發電那麼穩定。近兩年,我國用電尖峰從午後逐漸移至傍晚及夜間,主要原因就是光電在太陽下山後「歸零」,瞬間造成電力大缺口。為此,台電只好提出新的「時間電價」,要求用電大戶改變尖峰用電時間。

周三發生的雨天缺電,又進一步印證了太陽光電之不可靠。原來,不必等到太陽下山,光是白天的一場豪雨,就足以使太陽能電板全部失效,造成供電緊俏。如此一來,光電的脆弱本質,也就無所遁形了。天黑無法發電,雨天也無法發電,光電比重愈高,台電的調度即愈是警報頻傳。民進黨在野時常指控台電「藏電」,彷彿電力調度不需要留些餘裕;如今全台每天大小停電從未間斷,蔡政府何不找出台電私藏的電力來補充?

事實上,經過蔡政府六年的壓榨,台電就算真有「藏電」也早已被榨乾。包括四年八次電價凍漲,除榨乾了台電財務,也把原本五百億元的電價穩定基金榨到所剩無幾。比起這些有形的剝削,台電這些年更被壓榨到乾扁的,是它的營運誠信。在瀕臨滅頂的周三午後,台電以三・三七%的備轉容量逃過一場大停電劫難,並不是什麼「上帝的手指」幫了它一個忙。真相是,由於連日來用電告急,台電從廿八日即開始實施「減壓供電」,對工廠及用戶的電力減壓三%。若非如此,全台電力早就爆表跳電了。

台電利用減壓供電,固使自己逃過停電及限電之劫;但這樣的手法,已對用戶端的生產及電器暗暗造成損傷。更糟的是,如此做法一再幫蔡政府遮掩電力不足的窘境,卻使得供電缺口的膿瘡愈陷愈深,就是沒有人想要誠實地解決問題。但不誠實面對,問題不會自動解決;六月沒停電,能保證七月不停電嗎?就像八次凍漲電價之後,突然對大戶大漲十五%;這種「震盪治療」,誰消受得了?

近兩年,台電發明了形形色色的跳電藉口,在饋線老舊的理由用濫之後,轉而把禍首歸咎於各種鳥獸爬蟲。如今,光電的侷限性,已從日落怪罪到雨天,接下來會是什麼?歸根究柢,台灣的電力問題根源於蔡總統以「反核」為基礎的能源轉型政見,在現實窒礙難行時不反省調整,在時空環境改變時仍一味固執己見。最近當核電又在全球重新流行,台灣人難道只配等待限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