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黑白集/朱主席,學學阿燦
◆ 聯合報社論/政府自己理屈,卻好意思強迫國民除籍?
◆ 經濟日報社論/歐洲商會建言需高度重視
經濟日報社論/歐洲商會建言需高度重視
2021-12-01 02:08 經濟日報 / 社論
歐洲商會最近向政府提出年度建議書。記者賴昭穎/攝影
歐洲商會最近向政府提出年度建議書,要求政府針對170項議題改善,其中118項是曾經提出的問題,52項則是新提出的議題。我們建議政府應高度重視這些建議,當成吸引外來投資的策略性關鍵作為,方能在此關鍵時刻深化和全球先進國家的鏈結,分散經濟風險並強化政治保障。
歐洲商會的建議之所以如此重要,因它是台灣最大的外僑商會,包含 400 家企業和 860 位個人會員、30 個產業和倡議委員會。歐洲雖和美、日同列為台灣三大外資(直接外來投資)來源,但台灣外來投資的首要來源,並非許多人想當然耳的美國或日本,而是歐洲。
以經濟部投資統計觀察,歐洲來台投資共有607億美元,遠超過美國的240億美元和日本的232億美元。若只看過去五年(民國 105-109 年(2016-2020))的年平均投資,歐洲也以51億美元遠勝日本的9.4億美元和美國的2.5億美元-美國對台友好的「口惠」,並未像歐洲國家一樣落實在投資「行動」。
而歐洲國家對台灣的巨額投資,也出乎許多人意料地,不是以德、英、法這些大國領先,而是由荷蘭領軍。荷蘭在台投資了近800件,金額達363億美元,占全歐來台投資過半。這當然和荷蘭是歐洲電子業相對最盛的國家有密切關係,如荷蘭飛利浦就是台積電設立時的最大民間原始股東,迄今仍是台灣外資的領頭羊。
而台積電關鍵設備供應商-荷蘭的艾斯摩爾(ASML)去年也在台灣擴大投資,已僱用超過3,000名員工。歐洲居次的德國雖有近千件投資,但總金額不過44億美元,只是荷蘭的12%;法國的700案只帶來13億美元投資,反而是盧森堡(30億)和丹麥(33億)超前,這應和它們在金融和風電的全球化有關。這也意味著對德、英、法等大國的引資尚有極大潛力,有待政府和企業界共同努力。
以今年前十月的歐洲來台投資而言,主要分布在電子零件業的2.7億美元、金融保險業的2.5億美元和批發零售業的2.4億美元。其他行業的投資就相當有限,如排名第四的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投資額就大降為0.8億美元,再次之的資訊及通訊傳播業只有0.2億美元,其他行業更都是寥寥可數,充分顯示歐洲一般企業對台灣的瞭解非常不夠,乃至於多數行業對台灣都幾乎沒有投資,值得政府加大力道,促進歐商對台灣的瞭解,以發展針對歐洲的招商引資。
針對歐洲商會的建議,媒體的關注焦點,僅放在其建議台灣防疫邊境管制應逐步廢止,為關鍵業務職位提供入境管道,讓企業得以維持業務營運和人才流通。
的確,台灣的疫情管制目前過於嚴苛,因管制機構不必承擔任何管制成本,導致企業付出了額外代價;應更細緻地進行管制,避免耽誤商機。特別是台灣今年高科技製造業的景氣特好,讓這種成本不會反映在成長率上,但從許許多多倒閉的服務業案例,卻可以看出這種額外代價。
歐洲商會提出的建議書中,相當公平地羅列了去年提出、政府已經解決的議題、已有充分進展者、已局部解決但仍存在問題者、未獲得解決而再度提出者、今年提出的新議題,可以讓政府了解其輕重緩急。議題範圍則廣泛包含了台灣沒有和國際接軌的規範或執行、外商進出台灣的方便性和居留面對的困難、外商在台生活面對的困擾或阻礙,若能務實回應其要求,不僅可因良好口碑吸引更多歐商前來投資,更可因高度的國際接軌,獲得歐洲以外的國際投資,以及更多國際菁英願意在優良的環境中生活,而帶來更好的效果;甚至可以讓本國居民搭便車獲得更先進妥適的生活。
行政院務必重視歐洲商會的建議,雖不可能全部照辦,但必可讓台灣投資環境脫胎換骨、更上層樓。
聯合報黑白集/朱主席,學學阿燦
2021-12-01 05:34 聯合報 / 黑白集
民進黨執政縣市雖然只有7個,各縣市首長在臉書力挺黨中央「4個不同意」的卻較國民黨縣市首長積極得多。其中以藻礁所在地的桃園市長鄭文燦態度最積極。記者曾吉松/攝影
蔡總統防跛有術,將黨內天王送上反公投戰場,要他們槍口向藍競逐接班。賴蘇全台征戰,鄭文燦更是以總統級規格南北趕場。燦哥不斷劍指藍營,左批蔣萬安是意識形態俘虜,右踢老縣長朱立倫立場反覆,譏國民黨被極端勢力綁架,說公投沒過才是好事。
燦哥精心單挑倫哥,政治聲量仍輸賴蘇一大截。但他奮力從諾富特事件脫身,一心拚大位,反公投之餘,還與美日駐台代表搏感情。這番拚勁,朱立倫相形見絀。
鄭市長和朱主席其實都不務正業。阿燦忙反公投,無暇顧治安;朱主席扮文青看金馬,或推「同舟計畫」撈回政治更生人,都給黨惹一身腥。阿燦不畏譏䜛,笑陪總統敕令藻礁永存,桃園百官無不學樣指鹿為馬。倫哥避戰公投,放年輕黨員獨撐戰局,藍營竟有群龍「不見首」之感。
國民黨家底難敵國家機器,但朱立倫能奪主席,多少有根基。蔡政府反公投抹紅國民黨反美,虧得朱曾與在台協會坦率溝通,關鍵時刻卻忘了說明「反萊不反美」。尤其,他打算公投前夕「領睡」自由廣場,和蔡總統「不在局外,就在收割」的風格倒頗神似。
蔡英文就要謝幕,輪到愛將對付昔日手下敗將。朱立倫且慎思量這歷史反諷:若連阿燦那般「力爭上游不計毀譽」的勇氣都沒有,你怎麼領軍在野?
聯合報社論/政府自己理屈,卻好意思強迫國民除籍?
2021-12-01 05:34 聯合報 / 社論
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有將近6.2萬旅居國外的台人遭到除籍,許多旅外人士擔心被除籍,明年底地方選舉無法投票,紛紛趕在明年春節返台。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受到連兩年疫情影響,許多旅居國外民眾因種種因素不便返鄉,依《戶籍法》規範,據傳將有廿萬人因此遭到「除籍」。不少朝野立委認為,民眾因疫情及隔離管制無法返國,屬於「不可抗力因素」,政府應該給予特別通融。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承諾,將請主管機關研議;未料內政部長徐國勇卻蠻悍地說,除非修法,沒有通融的餘地。
什麼樣的政府,會毫不在乎自己國民的權益,甚且刻意粗暴剝奪?去年很多台商和旅外國民沒有返台,主要是因旅居國疫情嚴重,加以每次出入境各要十四天隔離,一來一往就有將近一個月在隔離無法動彈,耗掉許多金錢和時間成本。今年的問題則更雪上加霜,是政府準備的防疫旅館數量嚴重不足,許多民眾即使想要返台過年團聚,卻因訂不到防疫旅館而被拒於國門之外。這種「有家歸不得」的焦慮,分明咎在政府,結果卻是旅外國民要受到除籍的懲罰,這公平嗎?
連蘇貞昌都承認,因疫情無法返台「不可歸責」於民眾,政府會請相關部門在兩周內研議出解決辦法。但這個「相關部門」,卻是一向與他意見相左的內政部長徐國勇,兩周過去了,徐國勇的答覆是「沒有裁量的餘地」,除非修《戶籍法》,兩年沒入境就會被除籍。內政部更狡辯說,其實只是「移籍」而非「除籍」,只要移籍未超過四年,民眾入境後重新申請,就能恢復健保;原領的國民年金和勞保若經審核通過,也能繼續領取。
這種狡詞,反映的就是一個無視民瘼的官僚政府心態。官員只要在電腦上按下一個鍵,廿萬人的資料就從戶政系統中除名,民眾的各種權益立刻歸零。把這麼多國民解除戶籍,政府官員到底有何快感?就算民眾可以申請恢復戶籍,但他們要跑遍不同公家機關遞送公文,看官員臉色等待批可核准,這會是什麼輕鬆愉快的事嗎?
試問,環顧全球,有什麼國家會以「防疫旅館不足」,擋住國民返鄉之路?更何況,這些時日政府放進來的東南亞外籍移工,數量其實不少。寧願把集中檢疫所和防疫旅館優先提供給移工,卻狠卡國民返台,讓他們遭到除籍;政府作為之本末倒置,也太匪夷所思了。
事實上,這些有家歸不得的旅外民眾,真正在意的除籍後果,未必只是健保或勞保年金之給付,而是他們「參政權」的喪失。一旦被強制移除戶籍而無法及時恢復,這些民眾即無法行使投票權,包括縣市長選舉乃至公民投票的權利都喪失。從民進黨的角度看,這或許正是徐國勇不留情面堅持要執行兩年除籍規定的原因所在。尤其,數量龐大的旅居大陸工作之台商台幹,在蔡政府眼中,可能均被視為非綠色陣營的支持者。因此,極力防堵只是剛好而已,就算可能「錯殺」也在所不惜。這點,從蔡政府遲遲不肯推動「不在籍投票」及「通訊投票」,以方便民眾在海外或異地行使投票權,其心態已昭然若揭。
民眾黨立委最近提議修法,要求在《紓困特別條例》增訂十七條之一,讓被除籍的海外公民可比照《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採取登記投票。但就算如此修法,民眾仍有不少權益橫遭剝奪;因此,朝野必須提出更合理有效的解決辦法。畢竟,疫情是全球共同被迫的障礙,台灣旅外國民「有鄉歸不得」並不是他們自願的選擇,而是蔡政府的防疫設施準備不足所致。無法讓國民自由返鄉的政府,是無能的;因此而粗暴剝奪他們公民權,則更是冷酷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