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縱論/中國大陸停、限電對台灣的警示
◆ 星期透視/政美經中 兩岸如何「有意義對話」?
◆ 大屋頂下/為保衛中華民國而軍備 蔡英文真要「以武謀獨」嗎?
◆ 謙卑,體諒 然後呢?
◆ 藉鄰里力量 補長照破網
◆ 「英意」孤行 哪來橄欖枝
名家縱論/中國大陸停、限電對台灣的警示
2021-01-03 03:16 聯合報 / 梁啟源(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大陸南方數省近來陸續展開限電措施,與目前的電煤供應緊張有關。圖/取自中國天氣網
中國大陸湖南、江西及浙江等省,近月發生停、限電現象,影響各業生產及居民取暖。主要原因包括:一、疫後經濟迅速復甦;二、冬季異常低溫;三、煤炭供應不足;四、輸電網滿載及發電機組故障;五、地方配合中央因應氣候變遷政策。大陸停、限電及其因應,或能作為台灣借鏡。
疫後,工業生產復甦拉動用電增長。去年湖南營收超過二千萬元人民幣企業十一月工業產值年增七點四%,一至十一月增長四點三%,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兩個百分點。江西十一月同樣規模企業工業產值年增七點九%,一至十一月增長四%,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一點七個百分點。浙江十一月同樣規模企業工業產值年增十一點九%,位居全國第五;一至十一月增長四點八%,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二倍多。
冬季異常低溫,增加用電負荷。去年十二月以來,湖南、江西氣溫偏低,取暖以電力為主,加劇電力短缺。
影響煤炭供應因素,包括煤礦管理反腐行動、新的環境法規、最近廣受關注的礦災,及禁止進口澳洲煤炭。
輸電網滿載及發電機組故障,更使電力供應不足。透過輸電網輸配的電,湖南有六百萬千瓦、江西有二百六十萬千瓦,目前已滿載。燒煤的火力發電,因長期高負荷運行故障風險增加,湖南岳陽電廠、寶慶電廠機組近日相繼故障停運,電力供應減少一百零二萬千瓦。
地方配合中央氣候變遷政策,是習近平去年九月在聯合國大會上提「民國 119 年(二○三○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民國 149 年(二○六○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碳中和是指透過完全停止碳排放或配合採取碳捕捉及封存方法或外購碳排權抵消排放,以實現二氧化碳的「淨零排放」。
燒煤的火力發電,占電源供應六十八%,減碳首在減煤,地方全力配合。以浙江為例,去年煤消費總量比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下降五%以上,並控制在一點三一億噸內,影響供電。
改善停、限電做法為︰一、提高煤生產及發電能力;二、改善電網輸電能力;三、合理調度電力;四、拉開尖離峰差價,以削峰(尖峰)填谷(離峰);五、發展分散式燃氣發電及抽蓄發電。以上作法是一般電業及管制機構會努力方向,仍值台灣參考。
大陸限電作法,另包括限制尖峰用電、管制空調取暖、通知停工或直接斷電。但作法在台灣將造成民怨,實施困難度高,對以高科技為主台灣經濟,缺電衝擊更是深遠。
根據我政府能源政策規畫,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核能電源歸零、再生能源廿%、燃氣五十%、燃煤廿八%。但現有核二及核三四部核能占比為十二%,至民國 114 年(二五年)除役。同時,燃煤占比亦將減少十八個百分點,替代的再生能源去年實際只達六%,一至十月太陽光電年度執行率僅四十九%,風電○點七%,如何達到二五年廿%占比目標?燃氣機組方面,桃園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藻礁問題因環團持續抗爭,民國 114 年(二五年)燃氣占比很難達標。在電力需求持續成長,勢將造成缺電。
我國為避免缺電,燃煤火力勢將全開,空汙及碳排會更惡化。今日大陸缺電重要原因之一是為達到減碳目標,顯示其對參與國際減碳決心。一個月後,美國將重返巴黎協定,加入歐盟減碳行列。我國民國 114 年(二○五○年)比民國 94 年(○五年)碳排減半目標,原已不如大陸、歐美,未來碳排失控,勢必遭課徵碳關稅等貿易制裁。
發展無碳能源,除再生能源外,核二、核三宜予延役。燃料棒核廢料處理問題,約卅至四十年中期之內,可採用符合美國核安標準並為多數先進國家採用的乾式儲存處理,長期則以無人離島作最終處理場址。政府如能及時調整能源政策,將有助長期發展。
星期透視/政美經中 兩岸如何「有意義對話」?
2021-01-03 03:11 聯合報 / 趙建民(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蔡英文總統元旦文告的兩岸談話,被質疑內容幾乎是去年雙十國慶談話的「複製貼上」。 記者林澔一/攝影
由於新冠狀病毒肆虐,全球經濟出現百年罕見蕭條,加上美中強權之爭,催化國際政經秩序轉型,已有人稱二○二○年為「亞洲世紀元年」。過去一年,兩個因素帶動國際秩序轉型:
首先,中國政府對新冠狀病毒的處理方式,對香港頒布國安法,對新疆維族的強勢措施,及台海地區的軍事威嚇,導致國際聲望下挫,尤其當澳洲呼應美國,要求對疫病進行獨立調查時,北京立刻關稅報復,負面影響尤大。根據 Pew 的調查,國際上對中國負面印象創歷史新高,其中日澳超過八成,美英南韓都超過七成。
另方面,受到中美貿易戰刺激,北京決定加大經濟合作力度,先後完成和歐亞兩洲的經濟合作,先和亞太十四國簽署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並於日前完成和歐盟談判七年的投資協定,儼然成全球經貿秩序的關鍵力量。
以上兩事例說明,許多國家雖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戰狼外交不盡滿意,但經濟上卻必須和中國合作,展現「政美經中」特殊格局。
以印度洋為例,馬六甲海峽是中國貿易生命線,且是中國海權向西延伸的戰略水域,但也是最薄弱環節,胡錦濤在民國 92 年(二○○三年)就有「馬六甲困境」說法。這些年中國在非洲闢建吉布地海軍基地、投資四百六十億美元開通長達三千公里的中巴經濟走廊,租借斯里蘭卡南部漢班托塔深水港,試圖打通「海上新絲路」航道。其中最重要環節,便是泰國南部克拉地峽,鑿開運河。
克拉運河構想由來已久,一旦開通,中國海上貿易通道,可縮短一千兩百浬,實現走向印度洋、銜接吉布地的戰略構想。
然而,此重大工程不僅牽涉星馬兩國利害,牽動美國全球戰略,還涉及泰國外交走向和內政問題,極為複雜。然而,美國對二○一四年泰國軍事政變冷目以對,予中國可乘之機,去年泰國政治菁英開始轉變態度,對和中國合作開通運河構想,正向以對。
以上背景,可知去年八月中印兩次邊界爭鋒,乃是印度對中國新戰略包圍的反制,印度參加美國主導四邊戰略對話,不令人意外;但中印紛爭,並不妨礙印度積極參與中國主導的 RCEP 談判,雖然暫時選擇缺席,未來加入可能性高。
中國崛起牽動國際現狀改變,是國際社會成員必須面對的課題。目前中澳紛擾不已,中國對十三項澳洲進口貨品制裁,單紅酒一項,每年便是四百億美元商機,背後其實是中國勢力進入南太平洋,壓迫澳洲支配地位的顧慮。去年七月美澳二加二戰略對話,雙方順勢簽署對中防禦合作計畫;日本防長去年七月表示:「中國企圖改變釣島現狀,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自衛隊軍機緊急升空六七五次,期待加入五眼聯盟,希望建立自由開放的印太。」
雖然如此,澳洲外長公開稱不傷害和中國的重要關係,中澳在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簽訂自貿協定,日澳積極加入 RCEP,中日韓自貿協議也加速進行。
情勢非常明顯,面對美中爭霸,其他國家無不採取政經雙聯盟的避險策略:和美國形成價值和戰略聯盟,但卻和中國建立經濟聯盟,台灣是唯一例外,不管大陸經濟影響力,一面倒向美國!
蔡總統元旦講話不改文青浮誇,主張兩岸「有意義的對話」,但卻將對話的政治、文化基礎剷除殆盡,將川普反中的選戰策略,視為國際冷戰圍中常態,只顧政治不顧經濟,道路日狹實屬必然。
大屋頂下/為保衛中華民國而軍備 蔡英文真要「以武謀獨」嗎?
2021-01-03 03:21 聯合報 / 黃年
蔡英文總統(左)與副總統賴清德(右)元旦出席總統府前升旗典禮,蔡英文發表新年談話,盼促成兩岸有意義對話。記者林澔一/攝影
這幾年,蔡英文政府兩岸操作出現兩個特徵。
一、政治面,在轉型正義煙幕下加強加深去中華民國化及去中國化,又順著總統大選、香港反送中事件及川普風潮與新冠疫情,製造仇中反中的氛圍。一下子說「要踏出關鍵的一步」,一下子又說「要走不同的路」。二、在軍事面的動作,更是炒作到數十年來的最高點。包括國艦國造、升高軍購、軍事演習頻頻、渲染美台軍事合作節目,又三不五時提「印太戰略」,更宣稱「不惜打到一兵一卒」、「就算只有一支掃帚,也要與敵人周旋到底」。
這兩個特徵是:一、政治上愈來愈獨。二、軍事姿態愈來愈高。北京國台辦多次指這是「以武謀獨」。
暫且不問中共給蔡英文貼這個標籤對不對。但國人可以問蔡英文,且蔡英文也應當回答國人:妳(我)是不是要以武謀獨?
以武謀獨,與為保衛中華民國而軍備,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戰略架構。
兩蔣時代兩岸角力不能細述,唯基本上朝「七分政治/三分軍事」軸線在推進。但是,一直到蔣經國解嚴,並開放兩岸交流,才算是真正搭起了「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戰略架構。那就是欲以一個民主自由的中華民國,用和平競合處理兩岸關係(七分政治)。同時,中華民國當然不會放棄軍備,但軍事不再是兩岸的中心項目(三分軍事)。
蔣經國留下的架構,凸出了台灣的強項,即「民主自由的中華民國」;也彌補了台灣的短版,即軍事上的弱勢。
但是,蔡英文的兩岸操作若真是「愈來愈獨/愈來愈武」,如果真是要「以武謀獨」,那就會完全走到了蔣經國的對立面。因為,台獨不是活得下去的政治路線,想用軍事來贏得台獨或支撐台獨更絕無可能。
盡人皆知,兩岸軍力懸殊,兩岸問題絕不能訴諸軍事。陳水扁時代有「決戰境外」之說,那是希望台灣不要成戰場。後來出現「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可知只要開戰,台灣必成戰場。現在則說,等造成六艘潛艇就能成為「航母殺手」,更將以「水泥叢林社區戰」對抗登陸的共軍,誓言打到一兵一卒,又說屆時共軍拿到的台灣只是一個廢墟。
這些戰略及戰爭推論,都指向一個結論,那就是台灣獲勝可能性極微。如果打到一兵一卒成了廢墟,那是台灣的勝利還是自殺?
兩岸開戰,有許多推演與想像。多數的看法是,北京將以導彈及虛實混編的無人機群揭開序幕,則若只要有五十枚左右重磅炸彈命中「心理目標」如總統府等,或「機能目標」如機場、港口、公路、鐵路、輸電設施、通訊樞紐、民生物資中心等,台灣就很難維持心理支撐。且在飛彈攻擊前後,中共在台的潛伏若再預謀擄殺數名台獨明星,更將加劇社會分裂及恐慌(因此有「台獨名單」)。等到出國客機爆滿,大局恐就難維持。
所以,兩岸開戰未必會用到航空母艦,甚至也不要認為共軍一定會有「登陸戰」。因為,二戰到最後,盟軍並未「登陸」日本,來的只是受降團隊。而導彈及無人機可能來自對岸九百五十九萬七千平方公里土地的四面八方,何必一定要來自航空母艦?
還有,美國來不來救?除非美國參戰,且決定攻擊大陸腹地(那才是戰爭的基地及庫藏),但美軍在韓戰也未渡鴨綠江;否則,若美國僅參與後勤(像八二三砲戰),則恐無濟於事。問題是:美國會用超越韓戰、越戰的規格來介入兩岸的殊死之戰嗎?恐較想像中的不可能更不可能。
倘是如此,像游錫堃曾說,如果中共打一百顆導彈,我們也可打他五十顆;他們打高雄,我們也可打上海。但是,毀了上海,只是斷條胳臂;毀了高雄,台灣就沒了。再者,你若打他五十顆,他會不會再打你一百顆?還說可打三峽大壩,請問你有幾個高雄?
如果開戰,台灣絕無「決戰境外」的能力。台灣更須知道,無腹地,無縱深,戰力弱,鬥志弱,也絕不可將戰爭引到台灣「決戰境內」。台灣唯有「止戰於境外」一途。
要「止戰於境外」,那就要走蔣經國路線,不能讓蔡英文路線就這樣糊里糊塗地走下去,這條路必定走到「決戰境內」。
所以,問題不在台灣要不要強化軍備,而是必須在台獨與中華民國間作選擇。蔣經國選的是中華民國,蔡英文是不是要選台獨?
再強調一次:以武謀獨,與為保衛中華民國而軍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台獨不台獨是兩岸底線,中華民國就是兩岸底線。對中共言,台獨就是要他的命。台獨要他的命,他就要台獨的命。剛好而已。
兩岸情勢的主要依託是美中間「恐怖平衡」,這使兩強都不敢輕率實測對方的底線。台灣只要能協助維持此「恐怖平衡」的曖昧性,就有可能維持兩岸和平競合環境。若問如何做到?就是不搞台獨,就是站穩中華民國的立場,也就能使美中維持「恐怖平衡」的安定性。
如果台獨,北京必然動武,「恐怖平衡」面臨攤牌,台獨會要中共拚命,美國則不必硬扛,所以美國介入只是或然,不介入則是高概率,且美國一旦介入,中共必轉向台灣毀滅戰。因此,不能搞台獨。
不搞台獨,站穩中華民國的立場,就有可能使兩岸持續和平競合。因為,兩岸既曾在「一中各表」下實現馬習會,可見北京當然知道中華民國才是兩岸定海神針。
台灣人願為台獨而「二千三百萬人總玉碎」嗎?我不認為蔡英文真的敢搞法理台獨,但最惡劣現況是:不敢真搞台獨,卻是「愈來愈獨又愈來愈武」,表現出一副「以武謀獨」模樣,這只會不斷累積兩岸仇恨,完全失去和平競合機會,最後弄到台獨與中華民國兩頭落空。
如果真要「以武謀獨」,台灣就須有「決戰境內」的準備。倘若不是如此,就不必引人有此誤解。尤其在台美軍事關係出現微妙發展之際,蔡英文應使內外明白她並無「以武謀獨」的意圖,而是為了保衛中華民國而整飭軍備。
總之,台灣的兩岸軍事戰略,決戰境外不可能,重層嚇阻不容易,更不用想二千三百萬人總玉碎的決戰境內;而應當追求「止戰於境外」的境界,「七分政治/三分軍事」,與對岸共同維持一個和平競合的非戰環境。
民進黨應知:沒中華民國,就沒國防。這是政治根本覺悟,也是止戰於境外唯一路徑。
謙卑,體諒 然後呢?
2021-01-03 03:11 聯合報 /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政府開放萊豬進口,傳統攤商擔心買氣受影響,自力救濟掛上「肉品市場屠宰證明」。 報系資料照/記者周宗禎攝影
寒風中,我把資源回收物拿給樓下阿伯,他家門口堆了一堆。阿伯對每個來丟的人說:「那ㄟ遐爾好,給我送錢來。」我覺得不忍也汗顏。其實把回收物送給阿伯,很多是貪圖方便;阿伯如此卑微感謝,只為卑微的生存。
政府送給國人新年禮物,是進口萊豬。有便當業者已悄悄漲價,沒有漲的,恐怕量也縮水;業者表示因應成本升高。想必阿伯要撿更多的回收物才能換一個便當,底層人更辛酸了。對於開放萊豬,蔡總統新年談話喊謙卑,並「請國人同胞體諒」,然後呢?要體諒什麼?體諒台灣豬不吃瘦肉精,民眾卻要吞瘦肉精的荒謬?體諒豬肉漲價,健保勞保上漲,民眾必須勒緊褲帶生活的無奈?
多年前,逛街時不小心撞倒了一店家外面廣告看板,因看板有點髒,我猶豫著沒有把看板撿起來,一邊跟老闆說對不起,一邊急著走人;老闆不悅地說:「起碼要把看板撿起來,否則就沒有誠意。」並把看板撿起立好;我的臉刷地一下子紅了。
老闆那句話一直烙印在我心裡,每當想起,就感到羞愧不已。政府要謙卑請求國人體諒;多少底層人們,像回收阿伯一樣,為一口飯必須在寒風中卑微地生存,執政黨能否體諒?
藉鄰里力量 補長照破網
2021-01-03 03:09 聯合報 / 羅品善/私立長照機構督導(新北市)
元旦假期,氣溫冷颼颼,除外送員外,仍有一群人如常提供居家服務,為失能者家庭提供照顧服務。長照 2.0 號稱,要以公務預算提升長照服務量能,至今仍缺乏居家服務人力。現在因疫情鎖國,有照顧需求家庭連外籍看護的希望也破滅。
照顧者支持服務,一直是長照欠缺的一角,現在應是有照顧經驗者主動站出來的時候,除了協助指導失能者家庭的照顧者照顧技巧之外,更就近提供鄰里間失能者照顧與關懷活動,就近串起長照破網。
對於許多失能者家庭的照顧者,甚至失能者言,最無助的是,這些需要指導的專業照顧技巧無處可學,醫院因健保給付制度規畫不善,時間一到就催病患出院,缺乏足夠時間與人力,提供照顧技巧教學;長照 2.0 提供的銜接出院準備,僅能提供輔具硬體設備,即使出院後長照專業提供居家復能服務,卻苦無人力資源。
呼籲有照顧經驗的,組成照顧指導團隊,失能者出院前,提供照顧技巧指導,甚至主動出擊,從鄰里間尋找就近教導照顧者照顧技巧。
歷經多年仍無法提升居家照顧人員數量,與居家照顧服務品質,蔡政府應針對照顧者提供指導服務,訓練家庭照顧者技能,甚至放寬限制,讓鄰居間也可提供看視與關懷服務,讓照顧者有真正喘息空間。
「英意」孤行 哪來橄欖枝
2021-01-03 03:09 聯合報 / 鄭紹成/大學教師(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元旦發表談話,針對萊豬、兩岸對話等議題發表看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岸政治人物喜用詩句藉古「評」今,正確政策是政治人物發言有力前提,詩詞只是加分發言力道。立足點師出有名,詩詞能畫龍點睛;反之政策錯誤,引用詩詞適足授人以柄、反被譏評。
日前為聲援被港府收押的黎智英,蔡英文總統在臉書引「萬山不許一溪奔」,批「北京和香港戕害民主自由」一事;前日被前總統馬英九評論用詞不當。
亞洲週刊以民選獨裁形容蔡英文的領導風格,各級官員獨尊「英皇」一人意志,遂行「英意」下引發兩岸政壇和台灣反對民意沸騰。以兩岸關係為例,蔡英文在元旦談話老調重彈:「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大陸對台機構一向以「聽其言、觀其行」為準則,評定台灣領導人物對中態度與政策,後續再對等釋放利台實質善意。如果蔡英文的「不說統一、不搞台獨」隱形台獨基調不變,剩下三年任期沒有回到對岸主張「九二共識」對談基礎,大陸必然不會開展與台方任何官方正式接觸,童叟皆明。
近年,發言時最喜歡援引詩句的對岸領導人,首推前總理溫家寶,他的英文翻譯必須熟讀古文和詩詞,方能即席稱職翻譯。民國 92 年(二○○三年)十二月溫家寶訪美談及兩岸問題,引用余光中《鄉愁》詩句表示:「一灣淺淺的海峽,是我們最大的國殤,最大的鄉愁。」民國 96 年(○七年)兩岸關係出現停滯,溫家寶以劉禹錫的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暗喻堅持兩岸和平發展主軸不變,未來仍大有可為。
蔡英文強調兩岸對談前提是:「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殊不知近來兩岸對立,是由誰發起?對立非單方就可形成。蔡英文上台後,中方領導人物未變,兩岸關係卻與馬英九時期截然丕變,代表兩岸情勢惡化或由台方啟動,非大陸片面發動。蔡英文自詡多年國貿談判經驗和陸委會主政背景,操盤台灣外交與大陸政策,執行官員奉行英意,不論是對美進口萊豬、軍購;和日的未來可能核食進口;抗中的繼續以武漢肺炎稱呼,凡此台灣最重要的三邊對外關係,在蔡英文主政下就是走向兩岸對立一途。台灣要能與中國善意對談和溝通,最先應遞出橄欖枝的是小英,而非要求對岸先行。
民國 97 年(二○○八年)溫家寶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達兩岸加強合作、互利共贏是基本原則。兩岸是兄弟,抑或是一家親、一家人,這都是政治人物用語。但中台雙方體認,兩岸在「文化、歷史、地理、血緣」的共同性,兩岸就有不得不和(或合)的可能和必然。既然小英引用楊萬里的詩,原詩最後是「堂堂溪水出前村」,兩岸關係能否出前村、奔大海,也在領導人一念之間,否則凌空持續「平行線」式喊話,犧牲的只是台灣民眾福祉,損失的全是台灣長期利益。
經國先生甚喜明朝詩人余謙「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詩句,從政必須「粉身碎骨都不顧,留得清白在人間」,英意孤行的紛擾兩岸關係,是否能在新的一年有所瞬變,就先從真實謙卑為民眾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