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娜娜挺獨?後真相時代荒謬與諷刺
◆ 今年,實在太不中秋了
◆ 250天凌遲 換來的中秋團圓…
◆ 張瑞雄/統籌數位發展 別呷緊弄破碗
◆ 漫畫/不忍直視
◆ 謾罵滿天飛 一場民主的羞恥秀
◆ 仇恨螺旋:最髒的美國大選辯論會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張瑞雄/統籌數位發展 別呷緊弄破碗
2020-09-30 23:50 聯合報 / 張瑞雄(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未來行政院組織改革「數位發展部」的架構方案之一,可能會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為主體,再納入資安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成立「數位發展部」是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的重要政見之一,行政院為落實蔡英文總統的競選政見,規畫新設二級機關「數位發展部」,但這涉及行政院組織工程的大改造,而且未來「數位發展部」與通傳會(NCC)以及其他部會的關係和業務如何釐清和分割,將會是成立「數位發展部」的最大障礙。
況且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各個國家和所有產業都在做數位轉型,5G、人工智慧、物聯網深深影響到產業和生活各層面,國家每個部會現在的業務都和數位轉型息息相關,難道未來這些工作統統都要推給「數位發展部」?
為何要成立「數位發展部」?除了上面的國家數位轉型,還有就是數位經濟已經是全世界最重要、規模最大的經濟活動,蘋果、臉書、微軟、亞馬遜、特斯拉等大公司都是和數位相關,傳統銀行已逐漸數位化網路化,即使傳統零售巨擘 Walmart,現在也說自己是數位科技公司。所以如何促進國內數位經濟體系的健全發展,就是未來「數位發展部」的重責大任,但這又和經濟部、財政部、金管會等脫不了關係。
可是如果要等到「數位發展部」的功能任務完全清楚,跟其他部會業務切割完全後再來設立,絕對是曠日廢時,也會讓台灣的數位轉型持續落後。所以唯一之計是採取漸行漸進的作法,不要直接就成立部,先採下列漸進的做法。
首先各部會和縣市政府都設立一位專任的資訊長(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這位 CIO 就是主管的資訊幕僚和統籌負責單位內的資訊相關業務,地位要等同於副主管(副院長、副部長、副市長等),資訊業務牽涉到跨單位的就由這些 CIO 們溝通解決。
等到各單位都有 CIO 了,處理跨部會的資訊業務也都大致順暢,就正式在行政院底下成立「數位發展委員會」,行政院的 CIO 為主任委員,其他各部會的 CIO 和直轄市與縣市的 CIO 為其委員。國家有任何跨部會的資訊建設或業務,透過這個委員會就可以很快溝通後實施。
先讓「數位發展委員會」運作個幾年,就會了解整個國家的數位發展會碰到什麼問題,國家的數位建設有那些重點,屆時委員會改制為部也就水到渠成,也才能知道部下面要設立那些次一級單位。
在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影響和遍布各行各業的時代,成立數位發展相關部會刻不容緩,但「呷緊弄破碗」,漸進的做法還是保證成功的不二法門。
蔡政府喊護漁富漁 卻逢日必軟
2020-09-30 23:54 聯合報 /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蘇澳籍新凌波二三六號漁船在釣魚台十二浬海域作業與日本保安廳公務船擦撞,漁船指控日方船艇仍持續緊追。記者戴永華/翻攝
蘇澳籍漁船「新凌波二三六號」廿七日在釣魚台十二浬內遭日本公務船衝撞,事故原因雙方各執一詞,有關漁船作業安全及釣魚台主權問題再度受到關注。蔡政府官員對此事的軟弱回應,也引發漁民強烈不滿!只是這樣的事件不會是最後一次,台日官方應盡快召開「台日漁業委員會」,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包括糾紛爭端仲裁機制),避免擦槍走火。
這些年漁民日子並不好過。自蔡總統執政以來,不僅連丟屬於我國遠洋漁業重要漁場的索羅門群島及吉里巴斯;對於沖之鳥傳統漁場遭日本強行畫入該國經濟領域,禁止我國漁民進入捕魚的爭議,經過多次台日漁業談判,迄今仍沒有進展,漁民只能忍氣吞聲。
釣魚台列嶼則被日本自行納為十二浬領海,石垣市亦將於十月一日將釣魚台更名為「登野城尖閣」,漁民前往傳統海域捕魚經常遭驅離;沿近海漁業與其他行業如:觀光潛水,海上垂釣,離岸風電等時有衝突,且許多原本屬傳統捕魚區,也被畫入海洋保護區或禁漁區;經濟魚種資源日漸枯竭。如何守住傳統漁場及既有的合法漁業配額,並透過積極對外投資及國際合作來開拓新漁場,需要政府拿出具體作為。
台灣漁業不能再落入追求全球捕撈數量排名的迷思,應將重心放在沿近海漁業資源的增值暨養護,讓漁民朋友能在自家門口安心捕魚;尤其面對兩百海浬經濟海域的畫設,漁業管理趨向配額制,漁民急需政府部門協助洽簽雙邊或多邊的入漁、漁業投資、外籍漁工僱用、漁業科技、漁業貿易、優惠關稅等合作協定,為他們爭取更大的作業空間,並透過 AI 等科技運用有效提高生產技術及管理效能,提高國際競爭力,然而進展有限,無論政策、人才及經費均遠遠不足。
同樣看天吃飯,蔡政府對待農漁民差別相當大,不僅漁業部門經費預算差農業一大截(漁業預算為卅八.二八億元,只占農業總預算一,二七八.七五億元的三趴),對漁業的人事任用也未能適才適所(漁業署長並非熟稔漁業事務之漁業專才),如何知悉漁民疾苦,幫漁民解決困難?
漁民捕魚相當辛苦,只盼望能有足夠且可安全、安心捕魚的作業環境,讓他們可養家糊口,光給他們魚吃(大補貼)時代已過去了,漁民要的是漁場,是市場。照顧漁民,蔡政府請拿出具體的「護漁」及「富漁」政策來,別光說不練!
歐陽娜娜挺獨?後真相時代荒謬與諷刺
2020-09-30 23:53 聯合報 / 朱立安/教(嘉義市)
藝人歐陽娜娜登上央視「十一」晚會獻唱,陸委會表示傷害國人感情。圖/取自央視
真相就像三隻小豬寓言的磚頭,大野狼無法吹倒堅固磚房子,可是當磚頭不小心落下來砸到我們自己的腳,還是會痛。美國大選辯論前夕傳出川普逃稅的消息,那不是新聞,對於選情的殺傷力不比蔡英文「論文門」多到哪裡。美國早就有媒體訪問川普支持者,也都指出,無論多麼荒腔走板,「川粉」仍把川普的謊言奉為圭臬。
海那邊有川普,海這邊有川普同路人。川普世界裡,連密西西比河與俄亥俄河究竟哪條主流哪條支流,簡單明確的事實,都扯上種族、投票。借用學界新語彙,「後真相」世界,什麼話是真的似乎不再重要。海這邊的台灣,指鹿為馬以論證主旨的情況也愈來愈普遍。
最近因歐陽娜娜等藝人將在大陸唱《我的祖國》,政論節目連番議論。有謂,《我的祖國》是一首捷克民族主義交響詩,獻唱那首是「為台獨的未來盡心力!」我聯想到,四年前蔡英文當選總統,剛巧高雄上演《茶花女》,也有人撰文倡議「女總統時代應拒看茶花女!」卻張冠李戴,把蕭伯納話劇當威爾第歌劇,最後是媒體編輯道歉。一個月前,美國官員來台致詞失誤,大學教授跑出來護航,硬想把黑的辯成白的。
現在,新聞沸沸揚揚那首《我的祖國》,不是史麥塔納的交響詩。雖然藝人要唱別的歌曲,退幾步想,這闕交響詩確實如《湯姆叔叔的小屋》講美國黑奴史、《推銷員之死》批判資本主義,在大陸中小學是常被提及的作品,而其中所謂「民族主義」,並非聽到獨立兩字就高潮那樣膚淺。
幾千年來,歐陸統治者曾流行把子女遠嫁外鄉,一方面讓權力開枝散葉,另方面避免近親通婚,所以很多統治者和民間語言不同,這其實是帝國主義,好比日本殖民者與台灣之不同(當然也有把日本當祖國,日語當母語者)。十九世紀中期,德文區涵蓋奧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亞、摩拉維亞等,每個小地區由說德語的貴族統治。隨著工業發展帶起經濟繁榮,民間興起以民族、語言「同種同文」整合的文化內聚、自我表述。若我們以同文同種整合去類比,更適切的是,等不到日本敗亡就貧病而死的《望春風》作者鄧雨賢。
民族主義比字面複雜,足以連篇累牘,此處僅補充那首交響詩的小軼事。史麥塔納音樂特色是抄借民謠,佐上德式技法譜成宏大樂曲。然而即使爭取政治獨立者,也往往難在藝術文化裡蒸餾出高純度的民族意識。《我的祖國》裡最有名的旋律,像極了以色列國歌,但那段旋律可溯源至文藝復興後期的義大利,而且在中歐傳唱各語言版本。如果史麥塔納真的小鼻小眼,那他的音樂早就跟著在一八四八年他參加的失敗的軍事起義一起消失了。
我很慶幸能在所謂的民族主義音樂裡聽到更多大同世界,也很厭倦那些在媒體胡言亂蹭文化的網紅。如果那是反諷,顯然也只是自嗨。但「後真相時代」,網路連客觀事實都有假,人們還能相信什麼呢?
今年,實在太不中秋了
2020-09-30 23:51 聯合報 / 林興寧/公(彰化市)
交通部長臉書貼圖預告國5北上壅塞時段。圖/取自林佳龍臉書
台灣新冠疫情趨緩,加上出國旅遊限制,中秋四天連假的「報復性消費」會多可怕,從交通部一些前所未有的疏導措施,以及國道局官網「部分路段於尖峰時段車流早已超過可服務容量…發生壅塞在所難免」的預告,不難窺知一二。月圓時「像隻船的綠島在夜裡搖啊搖」,「歌聲微風、衷情流水、椰樹長影、明媚月光」,碰上塞啊塞的車陣,和車上因「小確幸」波折而生的埋怨與煩躁,想想何等諷刺。
對岸同樣抗疫有成,又逢國慶和台海兵凶戰危,加強力道的「大內宣」自然不缺。官媒央視舉辦慶祝晚會,集合兩岸三地藝人高唱「守護」、「我的祖國」,雖然歌詞「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暢,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他的有獵槍」,充分展現這次「中國夢、祖國頌」的主題精神,但濃濃政治意涵,在理應「明月千里寄相思」的秋節,聽起來怎麼也不對味。
所以政治、經濟、軍事各有專擅又如何?若兩岸觀念或制度的差異,惟「溫潤人性」與「和同文化」能破,那麼從我們這個崇尚人文精神並對月亮情有獨鍾的民族,虛度佳節的狀況來看,今年中秋還真是一點也不「中秋」!
250天凌遲 換來的中秋團圓…
2020-09-30 23:51 聯合報 / 王如玄/雍展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陳時中9月24日表示,經考量國內疫情防控能量,兼顧人道人倫需求,進一步開放國人持有團聚證的陸籍配偶可申請入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秋節前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總算宣布讓僅持有團聚證的陸籍配偶入境來台團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政府以防疫為由,對分離在海峽兩岸的陸籍配偶及子女而言,是用將近二五○個日子的煎熬、拆散,換來身心俱疲的中秋團圓。
今日的團聚,並非是政府的恩德,而是他們在大熱天下跪地懇求,用血淚爭取來的,他們的心痛與焦慮,早被無情政府傷害得體無完膚。連生離死別,見上病床榻的摯愛一面,都得一再跪求才能成行。
這是政府對人權的凌遲。在只有意識形態、存有偏見的執政者手裡,就連人民的基本權利都是如此刁難:
二月十一日下午,陸委會宣布基於家庭團聚及人道考量,開放持「社會考量專案長期居留證」或「長期探親證」之國人或陸配子女入境。隨即引來強烈反彈。晚間,指揮中心再度召開記者會,會中陸委會宣布國人或陸配子女不再一律准許入境,必須符合「未成年」且「在中國無人照顧」,才能申請專案審查回台。深夜,陸委會補充說明必須符合「未成年」、「在中國大陸親人無能力照顧」且「父母皆在台灣」三條件者,才允許向內政部移民署專案申請,經專案審查,再決定准駁,准予回台者須居家檢疫十四天。十二日,指揮中心宣布未來陸配子女若無中華民國國籍,一律暫緩來台。
七月十六日起,二歲以下小明可以入境。八月十三日起,六歲以下小明可以入境。八月十九日起,高中以下小明可以入境。八月廿四日起,開放陸生(含小明)入境。九月廿四日起,持團聚證陸籍配偶可以入境。
這不是歧視,什麼才是歧視?新冠肺炎衝擊全球,擴大種族歧視,台灣的小明與陸配更是赤裸裸的歧視。政府不但未能善意和社會溝通,一句自己選擇的國籍自己承擔,將兩岸政治問題丟給無辜的孩子承擔。這類煽動對立語言的政治操作,讓台灣社會陷入沒有是非正義的仇恨情緒中。
台灣號稱人權進步國家,又是以簽定「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及「兒童權利公約」而成亞洲國家的性別平權典範。但是對待台灣人之子、台灣人母親的權利都能強行剝奪,難道人權也分顏色?
在這種施捨正義下,仍然有哭泣的角落。日前遇見一位陸籍來台工作人士,當初他携家帶眷來台工作,過年期間全家返陸過年,春節過後他回台工作,妻女多留大陸幾天,卻因為政府措施,妻女至今無法回台,女兒就學中斷,夫妻無法團聚。
骨肉不分離、家庭團聚是普世價值。兒童權利公約第九條規範兒童不與雙親分離之原則及例外,指出締約國應確保不違背兒童父母的意願而使兒童與父母分離。政府恣意違背自己的公約施行法,下一次國家報告將面臨國際質疑。
這是一場政治防疫戰爭,陸配及子女,包括他們的台灣配偶及台灣父母,對抗的是政治病毒,而非新冠病毒。政府以施捨的態度開放他們入境,實為人權侵害,希望大張旗鼓成立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不會只是一塊掛在牆上的招牌。
縱然,中秋團圓了。但是,台灣人、陸配及其子女擔憂下一波疫情來時再被分離的心情,政府感受到了嗎?
謾罵滿天飛 一場民主的羞恥秀
2020-09-30 23:32 聯合報 / 張光球/致理科大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大選第一場總統辯論委員會登場,預定吸引上億觀眾。 (美聯社)
全球關注的第一場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辯論,世人只記得兩位老先生叫罵的嘴臉,彼此不斷打斷對方的發言,完全失去長者風範,更看不到美國要如何帶領國際走向未來的願景。世人不禁要問,民主是否真的生病了?
辯論會開始前,川普要求檢查拜登是否有戴耳機,這是諷刺後者有失言及記憶力差的問題。第一個提問是有關大法官人選的問題,結果卻意外導向美國健保的議題,川普利用歐巴馬的平價健保,直指拜登是社會主義者,意圖將他的思維和中共領導人的想法畫上等號。
其次,川普自認控制新冠疫情有功,重啟經濟活動,是為了降低影響人數,仍堅持疫苗即將問世,要美國人放心;同時反諷說如果是拜登主政,死亡人數會更高。問題是,所有證據都顯示,早在二月川普就已經知道新冠病毒的嚴重性,直到消息曝光後,他才辯解說當時未積極作為,是為了不引發人民的恐慌。但所有人的命都是命,何況身為一國總統,他的消極作為使許多美國人喪命,這也成拜登攻擊他不相信科學防疫的弱點。
對於自己的稅務問題,川普仍堅持年繳百萬美元稅金,但是從民國104年(二○一五年)就說會提出繳稅證明,卻至今仍未提出,拜登批評他是美國史上最糟糕的總統。
辯論開始僅廿分鐘,川普即用插嘴策略,成功造成雙方和主持人陷入混戰,以模糊問題的焦點,使他能避重就輕,展現出強勢的一面,卻也表現出他心虛的一面,因為他蓄意攻擊拜登兒子的藥物等問題,迫使拜登口出「小丑」二字。川普策略的奏效,顯露出他商場的歷練和談判的手段。
無庸置疑,川普是典型生意人,他將白宮企業化經營,但謀的是自家的私利,而非全民之利;所以他在回答取消環保問題時,強調的是對企業有利的部分。
辯論結束後,各方負面評價不斷,BBC 為主持人抱屈,CNN 則稱其為羞恥。對民主而言,這場辯論當然是場羞恥秀,卻又能吸引全球目光的主因,在於美國是世界超強,世人將其成功歸因於她的民主制度,尤其是總統制國家的典範,如今恐要重新定義美國的民主價值。
仇恨螺旋:最髒的美國大選辯論會
2020-09-30 23:31 聯合報 /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右)舉行首場電視辯論。 (美聯社)
美東時間九月廿九日的第一場美國總統電視辯論會,耐心看完的人真的會覺得整整兩個小時就是看到兩個七十幾歲老人在吵架。
川普一如預期不斷羞辱拜登,包括說他連自己讀什麼大學名字都記不住,成績也都是吊車尾的。最令拜登受不了的,是他誤認川普指控他其中一個兒子「博」是個「魯蛇」,但其實川普說的是拜登次子「杭特」,杭特因為吸食古柯鹼被軍隊踢出來,拜登激動辯護道杭特已經改過自新了。川普辯論風格一向如此,並不令人意外。
另一方面,這個川普口中不斷揶揄為「愛睡的喬」的拜登,反咬川普也不遑多讓,而且十句有八句也是人身攻擊,辯論一開始未久拜登就叫川普閉嘴。他除了稱川普為「種族歧視者」,甚至還多次用「騙子」來形容川普,要知道在西方基督教重誠信文明當中,指控對方是個「騙子」等於就是要公開決鬥了,程度絕不亞於在華人社會用三字經問候別人的媽媽。一八○四年時任財政部部長的漢彌爾頓與副總統伯爾,就是因為前者指控後者類似騙子的詞彙,導致雙方在紐澤西州決鬥,最後漢彌爾頓中槍身亡。
事實上,美國民眾對這種總統候選人之間赤裸裸的人身攻擊並不陌生。這種負面競選風格,最早源自於一八二八年民主黨傑克遜對上國民共和黨約翰.昆西.亞當斯之間的大選競爭。由於傑克遜在一七九一年娶了當時還未離婚成功的瑞秋,所以這段「姦情」就成為擁護亞當斯媒體的報導素材,亞當斯媒體大肆形容傑克遜只不過是一個不夠格的通姦候選人。激烈的選情伴隨著扒糞報導,最後傑克遜還是贏了,但瑞秋飽受流言蜚語陷入重度憂鬱,並在傑克遜當選後廿日抑鬱而終,傑克遜恨死了亞當斯,並在瑞秋的墓誌銘刻下「絕不原諒」幾字。
所以,在這場川普與拜登一開場連手都不握的辯論會中,我們不只看到了川拜兩人的恨意濃厚,更看到了美國社會極化撕裂。過去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再怎麼廝殺,都還是可以擁有一定程度的尊重與私誼。譬如甫逝世的自由派聯邦大法官金斯柏與保守派大法官史卡利亞,兩人之間的判決南轅北轍,但定期會私下約飯局,各自煮飯帶菜,也會相約一起看歌劇。
此外,民主黨總統歐巴馬退休時也自拍了一部短片,邀請當時擔任眾議院議長卻被教宗方濟各感召決定離職的共和黨人貝納,兩人在劇中最後一幕一起看電影,貝奈還問歐巴馬反正已不是總統了要不要呼一口菸?歐巴馬想抽又不敢的表情令人莞爾。川普時代後此情已成追憶。
對台灣人來說,如果要說川普與拜登這場辯論會有何實質政策啟示?大概就是雙方辯論的主題有哪些與順序為何?依序為:歐巴馬健保、新任大法官提名、新冠肺炎、減稅、非裔抗議、氣候變遷、郵寄投票。當中「中國」兩字出現在辯論新冠肺炎與減稅議題時多次,但並未提及台灣,暗示了中國在美國人眼裡是放在整體經濟復甦的框架下來談,美中台三邊關係老美不是最關心。而郵寄投票讓大選開票結果可能延後至選後七天才揭曉,等待過程中川普是否願意安撫支持者?若輸了是否願意認輸?都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