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行一/你不會比父母差
◆ 盛治仁/我們就不能好好相處嗎?
◆ 楊渡/別說《教父》沒教過你
◆ 方祖涵/職棒熱潮退卻後的省思
◆ 黃介正/孤鷹.戰狼.香港
◆ 劉維公/閱讀提案力中心:敦南誠品書店
◆ 葉銀華/股市經營權爭奪的亂象
周行一/你不會比父母差
2020-06-07 00:00 聯合報 / 周行一(政治大學財管系教授)
主計總處公布三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調查結果,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住宿、餐飲業造成嚴重影響,預料後續疫情對弱勢者的傷害會更明顯。圖為示意,非新聞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民國108年(二○一九年)九月調查結果顯示,民國107年(一八年)台灣最高廿%家庭所得,比最低廿%高達六.○九倍,為近六年最高,顯示貧富差距正擴大中;研究也顯示,今年新冠病毒疫情對弱勢者傷害最大,經濟學人周刊引用世界銀行的估計,新冠病毒將迫使全球增加四千九百萬極度貧窮者(每天生活費用在一.九美元以下),造成近七億總赤貧人口。
在五月遠見雜誌訪問中,幾位台灣青年異口同聲擔心自己的經濟未來前景不佳。全世界都面臨實質薪資無法提高,貧富差距擴大的難題,新冠病毒肆虐後貧窮與低薪的困境,更為嚴重了。
許多年輕人對未來感到悲觀,相信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掙脫困境的束縛。房價高、薪資低、原生家庭的弱勢經常是媒體解釋社會流動性低,低所得者無法翻身的原因。美國黑人佛洛伊德於上月底被白人警察以膝蓋壓頸致死後,引起全國大規模抗議,數十城市宣布戒嚴,是民國49年(一九六○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抗議事件,凸顯的是美國四百年的種族歧視問題,黑人的經濟弱勢在新冠病毒下更為明顯,黑人致死率是白人的三倍。即使在美國這種開放的社會,黑人的權益仍受到許多無形的壓抑,的確會讓人灰心,是否弱勢者就無法翻身呢?
我們衷心祝願,美國將因這次事件正視和解決種族歧視問題,不過即使在美國,甚至在許多弱勢受到壓抑的地方(例如華人在馬來西亞),都有無數例子證明,環境強加在人們身上的禁錮無法阻止一個人力爭上游,只要找到興趣,符合天賦,努力不懈就能開花結果。
美國電視節目「成功了(Making it!)」專門播放少數族裔創業成功的故事,卅年多年來已經有超過千個動人典範,這些人身處環境和佛洛伊德一樣不公平。這個節目於民國78年(一九八九年)開播,第一集的主角是從台灣移民到美國勇敢創業的史姓姐弟(Helen and Marty Shih),他們用一千美金在洛杉磯街頭賣鮮花開始,經過多次失敗,後來做了幫助美國企業銷售商品給亞裔的生意,年營業額可以達到三億美元。他們的成功秘訣是,看到機會,熱情爭取,勇往直前。
儘管美國的種族問題持續存在,「成功了」節目卻有許多黑人創業家成功的例子,其實環顧四周,總有不少讓我們欽羨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努力在環境中辨識可以安身立命的機會,確定機會後盡力爭取,而且不怕失敗,不斷充實自己,勇敢地接受挑戰。
很幸運地,我因工作環境有機會觀察許多不同的人,但尚未看到努力工作最後空手而歸的人。社會不停的進步是因為許多人共同成就的結果,只要努力,沒有理由相信自己不會比上一代好,事實上,歷史的趨勢是一代比一代強,我們都在創造歷史!
(作者為政治大學財管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