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洽簽CPTPP與台美FTA 機會來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1572/web/

◆  聯合報社論/每日一本土,還說是「零星」個案
◆  聯合報黑白集/不能只有口罩在進化
◆  經濟日報社論/洽簽CPTPP與台美FTA 機會來了





經濟日報社論/洽簽CPTPP與台美FTA 機會來了


2020-04-05 23:3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儘管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冷靜觀察近來國際局勢變化,會發現疫情為台灣的FTA布局,帶來有利的契機。東京奧運延期一年、川普總統簽署台北法案,是疫情期間台灣獲得的兩張好牌,值得我們重視。

民國109年(2020年)東京奧運將延後到明年7月,這對台灣加入CPTPP來說,是一個意想不到禮物。台灣要加入CPTPP的最大可能性,來自親台安倍政權的力挺,但是安倍政權的支持,不是沒條件的。

安倍的胞弟眾議員岸信夫,在過去幾年不論是率團訪台,或者是在日本會見台灣人,都一再強調,期待台灣對於福島五縣的食品管制,能夠根據科學證據做適時修改。這是安倍政權對台灣政府的誠懇請求。

然而民國107年(2018年)11月禁止日本核食進口公投結果,讓安倍政權對台灣非常失望。當時的外務大臣公開表示,台灣違反WTO法規,恣意限制日本食品進口,這會使得台灣無法加入CPTPP。根據公投法的兩年限制條款,民國107年(2018年)底的公投決議可在今年底解禁。

放寬日本食品進口禁令,是台灣獲得日本支持加入CPTPP的第一步。而奧運延後一年,將會使得台日之間更容易進行協商。去年底之後,安倍已經是日本憲政史在位最久的首相,按照日本傳統政治倫理,安倍差不多該交出首相之位。疫情之前,日本政壇與媒體的共識是,民國109年(2020年)奧運之後,安倍獲得舉辦奧運歷史定位,就會交棒。

若是奧運沒有延期,台灣就算在今年底解禁了日本食品,但日本政壇已經換上新首相,新首相是否力挺台灣加入CPTPP,還是未知數,這自然削弱台灣解禁的動力,台日之間恐怕陷入經貿僵局。但是奧運的延期,意味著挺台的安倍政權,若無意外將會延任到明年夏天。

奧運延後一年,為台灣加入CPTPP創造了半年的「台日談判黃金期」。從今年年底台灣法制上可以解禁日本食品開始,到明年奧運後安倍下台為止,台灣可與親台的安倍政權持續協商。由於台灣參與CPTPP,除了日本之外,也涉及到其他十個CPTPP創始國的意願,因此台灣要在明年上半年的短短半年內,直接拿到入場券,可能性應該不高,但可以在安倍政權的支持下,爭取到加入CPTPP的最佳入場位置。

此外,安倍政權的延長,也有利於台美FTA的進展。日前美國川普總統簽署了台北法案此法案前所未有的要求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必須在國會的督促下,進一步與台灣加強經貿合作這意味著美國國會以通過國內法的方式,將台美FTA談判,成為USTR的工作項目但台北法案也提出台灣必須更開放農產品市場附加條件。因此未來一兩年內,台美FTA若要達標,目前卡住的美豬進口問題,需要有讓美方滿意的解決。

解決美豬問題,台灣可以參考日本方式,化解消費者的擔憂。因為美國政府強硬要求必須讓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日本採取了美國進口豬肉設定標準值,而國產豬肉不准使用的雙重標準,並且在超市等終端市場,要求廠商標明產地,如此一來,既滿足了美國政府的要求,也保證了日本消費者有不吃到瘦肉精的權利。

至於生產端,儘管美國產豬肉較便宜,但是只要台灣重開豬肉出口,豬農還是可以有一個足以維持生計的規模市場。過去台灣的豬肉主要出口日本,因為民國85年(1996年)爆發口蹄疫而停止而今年5月台灣將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宣告為口蹄疫清淨區,理論上可以重開日本市場。然而台日之間的經貿關係,因為五縣食品公投而低迷。今年5月之後,台灣對日本提出豬肉重新出口談判,日本是否真心回應,恐怕還是未知數。

東京奧運的延後,讓親台的安倍政權也將延期到明年夏天,這對台灣加入CPTPP的準備,以及台灣豬肉重新出口日本,進而解決美豬進口僵局,促成台美FTA,帶來了有利環境,希望政府能夠好好把握這個機會。









聯合報黑白集/不能只有口罩在進化


2020-04-06 01:1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眾買口罩,可在網路預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自政府下達了口罩出口禁令後,兩個多月來,台灣的防疫主軸一直圍著口罩打轉。從出口禁令,到政府統包統發增產,到實名制發放,到2.0版和3.0的網購,再到蔡英文捐一千萬片口罩「打國際盃」,一路都是口罩。

但口罩只是防疫戰的一環,我們一直耽溺於口罩議題,會不會忽略了更重要的事?疫苗及快篩技術研發為例中研院團隊上月即研發成功十五分鐘的快篩試劑,台大後來推出一款卅秒的快篩儀,工研院則設計出迷你手持型「核酸快篩」,國衛院也推出十分鐘快篩試劑。既有這麼多厲害的成果,為何疫情中心不能用來提升我們的檢測量能,甚至連每日千人入境普篩都做不到

疫情正在全球急速擴散,醫療、檢測設備的研發都是在跟時間賽跑,誰能更快速利用新科技新儀器,誰就能拯救更多人的生命。照理說,以台灣的防疫成績生技專業,應該能為全球盡一份貢獻,為何至今連國內確診者治癒率都還偏低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近日就感嘆,我們目前所謂的「國家隊」,口罩產業參與生技界卻看不到產業防疫鏈上的角色。這個問題,究竟是經濟部門領導人的眼光侷限所致,或是政府為防疫紓困忙到無暇顧及其他,令人好奇。

在這場全球疫病大流行中,台灣固成功地防守了城池,但如果我們只講究口罩分配產製的進化,可能會錯失科技抗疫戰進程








聯合報社論/每日一本土,還說是「零星」個案


2020-04-06 01:0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墾丁大街夜市在清明連假湧現人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清明連假國內不少景點人潮塞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緊急發布「國家級警報」,呼籲民眾進入墾丁和阿里山熱門景點須保持社交距離。如此重要的措施,陳時中不能在連假前及早做好管制部署,可見政府和民眾的警戒心理已趨於鬆懈。更嚴重的是,本土新冠肺炎案例近日來不斷遞增,陳時中卻不改老調推稱這些都只是「零星個案」;這會不會是自欺欺人

連假人潮塞爆景點,和感染源不明的本土案例持續累增,看似兩條不同的敘事,其實暗含相同的隱憂:那就是新冠病毒的刁鑽和弔詭當全球許多國家都在執行居家令」,台灣是極少數民眾還能自由作息、休閒的國家。由於台灣屢屢被國外媒體譽為防疫有成之典範,政府和國人沾沾自喜之餘,似乎渾然忘卻病毒的威脅仍未滅除,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在景點和夜市摩肩擦踵,不怕病毒藉此傳播。

更離譜的是,政府剛剛發布了「社交距離」的規定,人與人之間在室內要保持一・五公尺的距離,室外則是一公尺,卻無人認真看待此事。主要原因是,陳時中公布此令之次日,閣揆蘇貞昌率各部會首長說明重大決策,與會官員不僅未保持適當距離,且除林佳龍外,也均未戴口罩當媒體對此提出質疑,陳時中卻稱,該規定只是針對不特定對象」。這種信口推諉的態度,提供了最壞的示範,無異在自毀政策公信力。如果上位者虛與委蛇,民眾怎麼會覺得遊樂期間有必要認真保持距離?也難怪國內醫師怒批,新加坡都要半封城了,台灣人卻開心出遊人擠人,病毒傳播難道會挑國家?

對民眾連假出遊沒有預先做好人潮管制,未必全可歸責於陳時中;畢竟,蘇揆和交通、內政等部會都要負更大的責任

但回到防疫作戰的部署看,作為指揮官的陳時中最近接連出現決策邏輯前後矛盾遭到批評,是必須嚴肅看待的事。例如,近三周自歐美返國民眾造成確診病例暴增,不少專家建議應對這類入境者進行「普篩」,陳時中卻堅持沒有必要。再如,無國外旅遊史的本土民眾確診罹病者日多,陳時中卻堅稱這些只是「零星個案」,國內仍未到「社區感染」程度。如此不動如山的態度,究竟體現了什麼「超前部署」的瞻矚

觀察近期出現的「本土確診案例」,幾乎每日都新增一至兩例,其中多數從未真正追查出其感染源,這還不令人擔心嗎?尤其可憂的是,這些本土感染者的身分天南地北,例如,上周六公布的三五二例是一名商店店員,其店內顧客可能被他感染,而其感染源實踐大學兼任教師從發病到確診更長達廿四天。往前算,還有北部高級社區的女保全中鏢,和她接觸過的一名女性上班族也遭感染,該社區有住戶發燒亦可能確診。再往前,有住在宿舍的師大學生,有在金山、烏來趴趴走的個人工作室經營者;此外,還有觀光局機場服務人員及其五歲的兒子,以及多位因家人自歐美返國在居家隔離期間受到感染的民眾。這林林總總的漏洞若不及早設法填補搶修,一旦堤防潰決發生社區感染,政府還來得及搶救嗎?

陳時中拒絕對入境者進行普篩」,理由其實相當牽強,說是萬一篩檢出偽陰性,這些受檢者反而掉以輕心而形成疏漏。事實上,在目前不普篩的情況下,已經發生多起居家檢疫者傳染給家人的案例,這才是最不負責的疏漏。何況,目前台灣每日入境者已跌破一千人,而指揮中心宣稱我國每日的檢測量能達到三千件;那麼,對所有入境者進行普篩應綽綽有餘,為何卻不做?或者數字只是灌水?如果無法普篩,至少要要求集中隔離」,才可能確保安全

這次連假出遊人潮會不會引發境內感染危機,猶待觀察。每日一本土新增案例,實讓人心驚,唯恐政府和民眾鬆懈的心防將成為防疫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