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7日 星期五

聯合筆記/甘蔗易嚼 夜店難進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1997/web/

◆  漫畫/只顧聚焦改名
◆  台灣與你同在
◆  禁足令 隱隱催動美國金融危機
◆  替川普搖旗吶喊 恰當嗎?
◆  韓國國會選舉 金錢與眼淚的對決
◆  海歸用健保 費率應個別檢討
◆  單日零確診…何時恢復正常生活
◆  教部「時鐘」 能否撥快幾分鐘
◆  聯合筆記/甘蔗易嚼 夜店難進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甘蔗易嚼 夜店難進


2020-04-17 00:07 聯合報 /   李春
中國大陸運用AI過濾網路關鍵字,有時也會鬧出笑話。圖為示意,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短影音平台TikTok(抖音國際版)進行國安審查。 (路透資料照片)


連日北窗熱著兩個段子即笑料,一個講甘蔗,一個講夜總會。人們講來講去,段子後面,卻有新產業,有新行當,有黑科技,老友娓娓道來,笑掉下巴,砸痛了腳面。

先說甘蔗。據說高端的人民網,想團結網民,活躍氣氛,在官微上了張甘蔗圖,再提一問:「在你們那,這叫什麼?」網友迅即回應,依序是「不知道,一切以新華社通稿為準」、「嗯,不敢妄議」、「不信謠,不傳謠」、「領導說叫什麼就是什麼」、「不管牠是什麼,你們說是鹿,我們決不說是馬」、「坐等通稿」、「通稿說它是小麥我也信」…然後,人民網微博果斷地把這條微博悄悄刪除,卻留下了一個可以咀嚼的甘蔗故事。

再說那夜總會段子,新鮮熱辣來自廣州羊城網。是晚其編輯部發了篇文,文中引了詩人顧城一句「黑夜總會過去,光明才是永恆」。誰料文章無論如何上不了線,於是編輯部跟「客戶端對接人員」交涉,對方明說其文章觸動了「過濾機制」。再追問是那個關鍵詞,對方回了三個字「夜總會」。

就這兩個段子,引來些嚴肅提問,如這是真的嗎、怎麼會這樣之類。然而也有了各路回應,其中一種,揭示出黑科技、新行當、大產業。

先說黑科技,原來現在人工智能已高飛猛進,有輿論審查應用軟件,已不只是預設關鍵詞、敏感數,而有了主動檢索功能,比人還有智能看出種種敏感和可能敏感,比如知道字與字組合成詞或成語或固定詞組。但人工智能跟人不同,天然缺陷如串出個「夜總會」來。

再說新行當,名叫「審核員」。這是一批吃草擠奶之人,據說月入四五千人民幣,但審篇千字文只用廿秒,還能保證無漏網之魚。他們也辛苦、工時長、收入低,還要分散在二線城市,不能進北京上海,所以他們來得快,走得也快。

最後說大產業。黑科技應用,大批「審核員」加入,於是產生了個大產業叫「內容風控」,意思大致是控制內容風險

因為黑科技要跟人類搏鬥,得不停研發,「審核員」隊伍不斷擴大,有說人數已夠一城,還因為業務需求擴張,於是這產業雖低調,卻掙著大錢,還有無限發展可能,那怕肺炎病毒,只會「不斷前進」。於是真的甘蔗比較容易嚼,但夜總會只能更難進。










台灣與你同在


2020-04-17 00:56 聯合報 /   黃慶祥/退休教師(屏縣東港)
蔡英文日前舉行敞廳談話表示:Taiwan is helping,捐1千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國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繼「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助;捐贈歐美)之後,我國在捐贈太平洋四友邦口罩的箱子大剌剌地貼上「Taiwan is helping.」(台灣正在幫忙)的英文字樣。如果說前者對自己善行的居功心態,還有所節制,後者則連同外交部所舉行的捐贈儀式,施恩心態更是表露無遺,令人不敢恭維;相信受捐贈的太平洋四友邦表面感謝之餘,內心滋味…;難怪有識之士稱此舉為「高傲的口罩捐贈者」。

雖然口罩捐贈,適度宣揚台灣存在,似也無可厚非。據此,若再有口罩捐贈,建議改貼「Taiwan is with you.」(台灣與你同在)字樣,雖然不能跟「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媲美,但至少也表達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同理心。









禁足令 隱隱催動美國金融危機


2020-04-17 00:52 聯合報 /   汪哲仁/研究人員
美國3月零售額創下史上最大跌幅,原因是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先後宣布停工、封城與禁足等措施,抑制了消費者對一些商品的需求,導致消費支出銳減。 (美聯社資料照片)


全球新冠疫情延燒,全球數十億人都壟罩在禁足令與隔離政策下,經濟活動幾乎停擺。受疫情影響,全球有一半國家向國際貨幣基金尋求援助,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也受創嚴重。

以最嚴重的紐約市為例,其製造活動第一季下滑了近八成,而全美失業率本月有可能將飆升至兩成。目前產業面衝擊已顯現,白宮在紓困方面也積極應對,但金融面危機正在醞釀。

首先,產業面上,受傷慘重的航空業已獲二百五十億美元紓困外,還有其他產業也面臨困境,如石油、汽車等。

聯準會兩度降息,且大量買進債券,試圖減緩對抵押市場的衝擊,避免引發類似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但失業潮將迫使資金短缺的美國人拋售房屋,供過於求將造成房價大跌。房價大跌不會因聯準會的政策操作而有所緩和。

個人信貸也岌岌可危。由於失業數大增,即使拿到印有川普名字的紓困支票,消費者在過後也只能選擇增加個人信貸度日,造成銀行背負極大違約風險。以摩根大通銀行為例,該銀行第一季增加了六十八億美元信貸準備金,其中卅八億美元是分配給信用卡部門。

以上跡象顯示,美國金融部門,特別是各種債務市場,背負的風險已遠遠高出○八年僅僅次貸市場所暴露的風險。然而,與上次金融危機不同的是,本次是實體經濟危機,而非僅僅金融市場波動。○八年金融危機時,所有經濟活動照常運作。此外,QE只能照顧到中大型企業,並無法協助無力發行債券的中小公司。因此在債券市場與信貸市場違約風險劇增下,聯準會的無限QE政策能否讓美國安然度過危機,仍待持續關注。










替川普搖旗吶喊 恰當嗎?


2020-04-17 00:45 聯合報 /   樂為良/專欄作家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已經指示政府停止資助世界衛生組織。 (路透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決定不再資助世界衛生組織,不論說得多麼理直氣壯,都是一種弱者的表現;相較雷根總統當年縱橫國際舞台的強勢,真乃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雷根以太空武器競賽,促成蘇聯瓦解,使美國成為世上唯一超強,而他與英相柴契爾前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堅強聯盟,決定了全球大事

不過卅多年時間,美國現下或許依舊軍事強大,但在國際政治上已淪為無足輕重的「小咖」。彼時與此時,相去何只千里。

川普勝選口號是「美國優先」與「美國再度偉大」,據此推出的連串經濟、內政、外交與軍事「政策」,除經濟領域尚可圈點,其他一事無成。

與北韓和解無疾而終、終止與俄的「中程飛彈條約」、退出六國與伊朗核協議、挑起美中貿易戰、向韓日索求高價軍費、單邊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欲圖推倒委內瑞拉政權、阻止歐盟與俄國興建直通油管、炸死伊朗將領蘇萊曼尼。除了炸死人成功,無一使美國偉大,無一獲得國際社會認可。

現又拿世衛開刀,看似讓秘書長譚德塞一時下不了台,其實是拿刀刺了自己或美國的心臟,丟盡大國顏面。

反觀川普的共和黨前輩雷根,他直接支持戈巴契夫「改革開放」,間接促成龐大共產帝國瓦解,不但推倒柏林圍牆,也成功阻退蘇聯七十年代在第三世界取得的進展。

八十年代日本經濟崛起,當時的氛圍是「日本能,為什麼美國不能?」雷根成功防止日本的超越,也與日相中曾根康弘私交甚篤,兩人友誼傳為佳話。 雷根在一九八五年日記直述:「中曾根是歷來最優秀的日本首相」。

他倆加上柴契爾和戈巴契夫四人,決定全球主要事務。除軍事介入中南美洲事務,雷根並未發動戰爭搶奪資源。

在與中國的關係上,雷根也得心應手。他兩屆任期與中共總書記趙紫陽重疊。一九八四年,兩人撐著傘,手挽手穿過白宮草坪的照片,流傳至今。

簡言之,雷根替全球打造了和平局勢,也不忘拉一把即將崛起的中國大陸,替兩國關係注入新活力。

相較之下,現在的美國在聯合國提案無人呼應,國際行動無人配合。就像美將駐以使館遷至耶路撒冷,遭百餘國反對,在聯合國提案要求美國撤該使館,一百七十二票,只有九票反對。川普的反應是:「就讓他們投票反對我們吧,不必在乎。我們反可省下很多錢。」意味不支持美國就無美援。

叱吒風雲的雷根無法想像會有美國總統說出如此自貶的話,當然他也無法預料,美國會走到現在這一步。

不過民主政治不是在比誰會當「大哥」,而是選票決定成敗與是非。不論川普如何不如雷根,支持選民的眾寡才說了算。這也現代民主政治的真實寫照。

樂於替川普搖旗吶喊的台灣當局,最好看清何為真正的國家利益。立足國際社會的首要條件,就是廣結善緣與結交盟友,而非僅謀一黨或一己之私,開罪多國。川普再挺台灣,也是為了自己和美國利益,我們且莫誤判國際形勢至此。












韓國國會選舉 金錢與眼淚的對決


2020-04-17 00:41 聯合報 /   劉順達/教(台北市)
南韓總統文在寅所屬「共同民主黨」獲國會過半席次。 (美聯社資料照片)


十五日南韓國會議員選舉結果出爐,原看好的反對黨未來統合黨慘輸,支持的選民覺得不可思議。

這場被視為審判文在寅執政三年政績的選舉,被新冠疫情淹沒。起初文在寅未能嚴格把關,尤其未禁止陸客,加上大邱新天地教會教友群體感染擴大,不僅讓南韓選民極度不安,並成為反對黨攻擊執政民主黨的題材。

然而,自新任國務總理丁世均親駐大邱,負責指揮疫情控管後,疫情逐漸緩和下來。其間,民間醫療界生產快篩器材等,文在寅接獲歐美各國總統及比爾蓋茨的電話請益和讚美不斷,反為選舉加分。

尤其,文在寅「順水推舟」,宣布發放「緊急災難支援金」政策,不必通過國會批准,將現金送到人民口袋裡,反對黨雖批評是「政策買票」,卻也似乎無力阻止;反對黨代表黃教安在街頭又磕頭又掉眼淚,呼籲選民不要被文在寅欺騙。

針對選舉結果,文在寅總統透過發言人姜民錫發表談話稱:「對於偉大國民的選擇,在喜悅之前,先感到莫大責任」。
聽起來似乎很謙虛,但就反對黨來看,擺在文在寅眼前的「重大弊案」,勢必要與檢察總長尹錫悅展開一番激烈「鬥爭」。

現階段只能樂觀說,文在寅安然逃過了反對黨準備在國會彈劾總統的計畫,保住持續執政剩下的兩年。然而,文在寅如何維持與圍繞朝鮮半島的美、中、俄及日四強關係,仍是一項變數。










海歸用健保 費率應個別檢討


2020-04-17 00:37 聯合報 /   陳承勤/家醫科醫師(高雄市)
有民眾好奇詢問「為何歐美回國確診人數多於台商」,貼文引發網友熱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值新冠疫情高峰期,台灣似乎有守住第二波清明返鄉人潮,但近期從歐美回國台灣民眾確診,其中有人因長期未繳納健保費用,隔離費及醫療費用卻由納稅人埋單,造成熱議。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不管有沒有健保,只要在台確診就不需負擔醫藥費。傳染病防治重要性,在於遏止疾病傳播,若因費用造成延誤治療,將造成更大社會損失。但若是跟傳染病無關的其他疾病呢? 一樣全民埋單?是值得探討問題。

許多旅居國外出現疑似症狀才返台,返國後確診,確診後治療社會成本(每人二一○萬元新台幣),皆由納稅人埋單,讓人質疑是否刻意帶病回台治療。珊瑚公主號有三人採檢陰性,採檢和集中檢疫所費用,估計每人五萬一,卻得自己支付,也是有爭議。

為何台灣在地人對於長期不住台灣,卻緊急時返國使用醫療資源的人如此忿怒,最主要在於「社會保險的公平正義」。健保一直是台灣自豪的,然而這是建立在「醫療共產」制度。

台灣人民,包含醫療人員,長期在台灣生活、工作、消費、繳稅,接受同一套法律制度規範、一起面對外來武力威脅,這些都是長年旅居國外者無法感受的身心靈風險、壓力、共業。

健保,既然是醫療保險,不該是齊頭式平等地繳納制式保費;長年旅居國外的人,其食衣住行育樂、生活環境風險、致病因子,皆明顯不同於台灣,豈能以相同保費納保,卻享有相同的健保福利呢?

健保保費規範應有很大討論空間,台灣籍、非台灣籍、一年內居住台灣時間,針對各國籍區域及居住台灣期間長短,應個別討論應負擔之健保費率,不能以台灣人民繳納之費率概括之,才能達成社會醫療保險的公正性及合理性。











單日零確診…何時恢復正常生活


2020-04-17 00:32 聯合報 /   莊凱全/醫師(嘉義市)
台灣昨天再傳出零確診,高雄漢來飯店晚間再以「+0」的亮燈圖案向國人報佳音。 圖/漢來飯店提供


零確診在清明假期後快兩周時出現,的確是台灣新冠病毒防治成功現象,但人民更關心的是,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就是不用乾洗手和維持社交距離呢?

目前對新冠病毒的了解,研究發現潛伏期平均五到七天,但依照病毒數量,一天到十四天都有可能;最重要的是,在症狀出現前四十八小時內,就有傳染力,且研究發現受感染者,有一半左右是在前一個病人發生症狀前受感染。

台灣目前確定病例數不高,死亡率也不高,是很低度的社區傳播國家,但為什麼會有世界前段班的表現?疫情指揮中心沒有發布研究聲明,每日記者會仍是繞著幾個病例轉。

最近的一些防疫措施,如推廣戴口罩和拉長社交距離,減少群聚活動,跟台灣的新冠病毒疫情減緩有關;但是病人數在減少,反而管制措施越來越多,不禁讓人懷疑,是否指揮中心有其他資料,或者用沒有經過實證方式在進行防疫。

管制措施的緩和和降級,是跟新冠病毒流行下,台灣和世界各地流行病學獲得研究資料有很大關係,也跟疾病的嚴重度和醫療系統的整備有關。零確診給國人很大鼓勵,但前提是,必須要有非常強度系統發現新的感染者,追蹤接觸者和檢疫隔離,才有可能封鎖境外世界的流行。

台灣的疫情監視系統,目前也在摸索,因此也要加強發現新感染者的定點醫院系統,另外也要有民眾主動通報系統,防止醫療單位漏報。傳染病的流行,跟群體免疫力有很大關係,由於目前沒有可靠的各項檢驗方式,因此需要有以人口為基礎的保護性抗體和RT-PCR資料,來互相印證以得到可信賴的數據。接觸者追蹤是關鍵的封鎖病毒流行措施,且從這些資料蒐集和分析,可以知道台灣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做為隔離和減少傳播的科學根據,減少影響正常生活。

如果上述監測措施和本土的資料都有了,即使降低民眾的管制措施,也能在新冠病毒再起時,加強管制措施控制疫情。台灣經濟蕭條要自救,就是疫情指揮中心依科學資料逐步降級管制,才能活絡商機。










教部「時鐘」 能否撥快幾分鐘


2020-04-17 00:22 聯合報 /   趙自強/特教生家長、生技業(台北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中)等幾位大男生清一色戴粉紅色口罩,呼籲小男生也可以戴粉紅色口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寒假開始的防疫至今,回顧兒童口罩購買的「排隊史」,多數兒童家長可能都有相同經驗,從開學前買不到兒童口罩,至日前曾因開放大人可選購兒童口罩,及兒童口罩款式不一,導致買兒童口罩如同排百貨公司福袋教育部除了開學之初爭取到校內口罩由中央配發的安全庫存外,始終無法了解家長父母之心聲!

至今也無法爭取在校內統一購買口罩。不但讓家有就學孩童家長要苦於下班後找口罩買、假日勤跑藥局排隊等窘狀;加上,四月初搭乘交通工具與進入校園須全面戴口罩等防疫措施,讓兒童口罩購買取得不易!此外,學校教職員工一面協助防疫、同時也要為自己下班買口罩,校內防疫的「戰備口罩」是無法輕易啟用的。

試問:當憂心少子化造成人口負成長的同時,這些未來主人翁的健康,難道不是更該優先照顧對象嗎?同時要反問:在研究電鍋蒸口罩之科學根據時,難道沒有告訴指揮中心,兒童口罩款式分四大類嗎?

面對兒童口罩購買問題,現在家長群組中討論的不外乎是:「孩子小時要找托嬰、抽公幼、買奶粉與尿布、前陣子要了解十二年國教、現在是假日出門找藥局買兒童口罩,未來年輕人誰敢生呢?」等,教育部是否只能「錦上添花」角色,卻未能對家長及學生「雪中送炭」!

再舉親身實例,三月九日疫情指揮中心,同意讓長照機構、「特教生」撥補口罩,但國教署卻考量讓中、重度身心障礙或體弱生、因搭乘公車或復康巴士等因素,於一周三片兒童口罩階段時,只給「特教學校」內之學生統一取得一周五片口罩,但方案僅止於直屬國教署之「國立特教學校」,並納入地方政府特教學校(台北市有四所);然而,同是透過教育當局鑑定安置,分發一般學校「集中式特教班」、「分散式資源班」之身心障礙學生,也同樣都持有身心障礙手冊,卻無法相同對待,只能藥局排隊購買。為何同是身心障礙生,卻有如此差別待遇,試問官員們:「特教生」是否也有「國立」或「非國立」之分別?特教生之定義是一國兩制?
以上實例,更顯教育部的「時鐘」,未能與防疫中心同步。盼教育部的時鐘可否能「撥快幾分鐘?」超前部署,也就不用防疫指揮官戴「粉紅口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