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疫情下的治安,社會安全網的大破口?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之光只能發綠光
◆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台美經貿協定 掌握新契機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台美經貿協定 掌握新契機
2020-04-18 23:2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目前雖然受新冠肺炎肆虐,對外經貿活動幾乎停擺。不過美國國內強化台美經貿關係,支持簽署台美經貿協定的聲音卻不曾間斷,加上川普總統對台灣防疫成果肯定,台美共同嗆聲WHO,雙方默契十足。雖然美國政府目前尚未明確表態,不過台灣仍然必須掌握此一契機。
美國目前是採取分階段的方式建構雙邊經貿協定,與日本及中國大陸第一階段的經貿協定均已生效,未來台美經貿協定也有可能會遵循此模式,並會直接套用部分內容。
美國是以美國利益為考量,直接要求對手國開放市埸及進行制度改革,即使如中國及日本經貿大國,在談判過程中也明顯居於被動劣勢,處於不對稱的談判地位,台灣未來也不例外。所以台灣必須先做足功課,才有可能承接美國壓力,在談判桌上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
美豬美牛問題是台灣必須克服的第一道天塹。台灣目前仍不開放美國30月齡以上牛隻的牛肉進口,以及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一直為美國所關切及抱怨。在美中經貿協定下中國大陸承諾將以國際標準進行風險評估,並以此做為開放的客觀根據,基本上中國大陸將會開放美豬及美牛進口。未來美方必然要求台灣以同樣的標準開放,我們將無所迴避。
過去台美經貿互動,台灣主要採防禦性,即在美國制定的範疇下,針對美方需求進行開放調整。未來美國可能會比照美日經貿協定模式,對台灣關稅偏高而且美國具有出口競爭力的產品,例如農業中的肉類、水果、小麥等,以及工業部門的車輛、食品、塑化及光學製品等,要求台灣立即開放。由於只針對少數項目,再加上台美經濟規模的懸殊,台灣將會承受很大的開放壓力。
除此之外,服務業的電信、教育、金融,以及政府採購也須進一步放寬管制。另外美國也會比照美中經貿協定,納入防止操縱匯率條款,要求台灣不能以競貶匯率和設定目標匯率方式,進行不公平競爭。
台灣除了因應美方需求外,對美方也要有所求,除了針對台灣在美國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要求美方對等降稅,以利拓展美國市場外;也要在與美國建立經貿夥伴關係的基礎下,推動產業合作。台美產業合作可以針對新興產業領域,例如在物聯網、智慧汽車及智慧機械等,雙方均有寬廣的合作空間。台灣要主動提出雙方合作策略及模式,除了建立生產供應鏈新的合作關係外,更可強化在人才及技術雙邊交流機制,此也有助於台灣產業轉型升級。而政府可在政策上提供更多協助,以加速促成台美關係產業新聯結。
除了新興領域外,由於台灣在防疫表現突出,未來美台在醫療領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由研發新疫苗、臨床實驗,相關醫療設備器材的生產,均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未來除了在研發及生產面合作外,台灣也可以善用美國企業的市場通路及服務平台,甚至應用共同實驗場域,以打造新的商業合作方式。
台灣更應該積極與美國建構資訊電子產業的「強強合作」模式。美中貿易戰中,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技術威脅感到不安,採取各種措施以限縮紅色供應鏈,形成美系與中系供應鏈的競爭。
台灣未來並不需要立即選邊站,但必須有完整的規劃,利用台美產業合作的機會,厚植技術能量,以鞏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最後提醒政府談判當局,即使在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氣勢,台灣談判籌碼又有限的情況下,也應據理力爭,不能只給不要,只守不攻而一面倒向美國,更不應將台美經貿協定當成制衡中國大陸的工具,而要以台灣的經濟利益為出發點,獲取有利資源。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之光只能發綠光
2020-04-19 00:1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陸委會擬罰大陸東方衛視記者張經義(右),雲林縣長張麗善(左)挺張。圖/張麗善提供
在蔡政府緊抱美國大腿的當今,號稱「見過川普總統最多次的台灣人」的張經義,也該稱得上台灣之光,卻因一句「我來自台灣」,瞬間成了網軍出征對象,更被推上陸委會開鍘的祭台。
張經義出生於台灣雲林,九年前成為第一位獲白宮官方和白宮記者協會雙重認證的華人白宮記者,且任白宮外國記者團副會長,如此傑出新聞資歷,套個網路鄉民常用的邏輯:想嘴他?你見過川普嗎?
但曾受台灣媒體追捧的張經義,卻因以上海東方衛視記者身分回應川普一句「我來自台灣」,讓川普無法再演出反詰華人記者「為中國工作」的政治秀,也為自己惹來不代表台灣、舔共親中等批判。網民看不到川普「教訓中國」脫口秀而失望,陸委會果然「順應民心」,以張任職媒體為大陸黨政直屬單位為由,認定他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擬開罰。
憲法保障人民選擇工作的自由,兩岸條例也只禁止於對岸黨政軍機構任職,陸委會並無可以擴張限制範圍的空間;更離譜的是,陸委會指以涉及國家認同或基本忠誠度、對台統戰工作、有妨害國家安全或利益之虞等三原則判斷有無違法,白話來說就是「我說你違法就違法」,毫無客觀標準可言。
從林書豪稱呼「新冠肺炎」被出征,到張經義連說來自台灣都不行,他們雖都為台灣發了光,卻只因領對岸企業薪水即被扣上大帽、送上祭台,顯然只有頭角發綠光,才配得上台灣之光啊!
聯合報社論/疫情下的治安,社會安全網的大破口?
2020-04-19 00:1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總統四年前就職演說曾作出治安承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籠罩,國人盯著確診數字,心情隨之起伏,生活也受影響,經濟更受衝擊。政府把心力都放在防疫部署和口罩產能上,朝野政黨也為經濟紓困與振興爭執不下,近來發生多起隨機殺人與搶劫等社會案件都被疫情淹沒。但治安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工程,疫情下的治安,儼然成為社會安全網的大破口。
這些治安事件,讓社會在疫情惶惶之外,更添幾許不安。三月十三日深夜,新北市發生街頭隨機殺人命案,林姓騎士突遭王姓凶嫌刺死,王男被逮後自稱患思覺失調症,因與妻子爭吵情緒失控而隨機刺人。三月廿八日清晨,桃園市無業的蘇姓男子向正要上班的劉姓網咖工讀生攀談借錢遭拒,竟持刀刺死劉姓工讀生。四月十三日深夜的台北萬華街頭,于姓房仲與素不相識的林姓計程車司機擦身而過,突持藍波刀猛砍林男,被捕後卻稱撿到這把刀「是上天給的禮物」。
街頭驚魂還有這一幕,三月卅日陳姓男子持衝鋒槍闖入北市板信商業銀行,射傷保全員並劫走七十八萬元,翌日在桃園被捕。更駭人聽聞的是四月二日高雄傳出桶屍案,死者六年前就被家人報案失蹤,期間無健保就醫、銀行提存等紀錄,形同「人間蒸發」。
台灣迄今對疫情控制得當,但治安則有浮動跡象,對民心的長遠影響恐怕不小於疫情。蔡英文總統四年前就職演說曾作出治安承諾,強調政府必須要承擔並強化社會安全網,「一個政府不能永遠在震驚,它必須要有同理心」。四年過去了,治安事件對蔡英文的承諾作了嚴酷檢驗,近期在疫情衝擊下頻傳驚悚的社會案件,政府似不震驚,倒是人民開始心驚了。
社會安全網必須從治安、教育、衛政、社政、勞政等各個面向齊頭並進,但蔡政府重心始終投注在警政,忽略其他面向。例如社安網計畫的人力一直是約聘制,連精神病監都蓋不起來,使得社安網始終存在大破口,少了教衛社勞協力,再強大的警力也防止不了隨機殺人。更遑論政治人物恣意把手伸進警察人事,把國家機器變成政黨打擊異己的工具,毋寧是對治安力量的最大侵蝕。
以內政部長徐國勇函送警政署長陳家欽的事件來說,行政院長蘇貞昌修理徐國勇「防疫還在亂」,看似熱鬧,實則是警政人事已成民進黨的禁臠,警界升官地圖則成黨內派系的戰場,民進黨政府對警界全力洗牌,想要往上爬的警官無心本務,學會看顏色做事,進化公關本領,把治安簡化成破案,屢傳搶功現象,是誰造就如此警界生態?
更可悲的是,執政黨刻意畫錯治安重點,把警察當作維護政權的利器。蘇貞昌去年底特別出席治安會報下達指示,要求警察打擊假訊息,並列為社安網的重點工作,各地警方全面開打,結果多數案件遭法院打臉。但蔡政府根本不在乎警力折騰虛耗,因為已經成功製造寒蟬效應,為民進黨鋪平勝選的道路。
司法機關也不遑多讓。以死刑執行為例,蔡政府想廢死卻不敢廢,反而充滿政治考量。四年來執行兩件死刑,第一件在九合一選前執行,被質疑用「人命換選票」;第二件曾被蘇揆為嚇阻港嫌陳同佳投案而指為「天地不容」,四月一日暗夜槍決也被批評用「疫情掩護死刑」。法務部本有意藉執行死刑遏止街頭隨機殺人,卻不敢光明正大宣告執行,執行後又秘而不宣,對明正典刑遮遮掩掩,不但漠視八成反對廢死的民意,更喪失國家執法正當性應有的態度。
疫情重創經濟,隔離人心,增加了社會不安,也提高了治安風險。防疫與經濟必須超前部署,治安也應超前部署。但如果檢警必須為政治服務,豈能做好治安?有防疫陳時中,面對疫情可以高唱「有政府,請安心」;但面對社會安全網大破口,治安陳時中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