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台海版「北風與太陽」

◆  疫情社區傳播的政治術語
◆  政治掛帥 台灣防疫能量真的不足嗎?
◆  聯合筆記/台海版「北風與太陽」
◆  關鍵時刻 退燒止咳成藥應管制
◆  超前準備 應對社區感染/防疫順藤摸瓜 防不住恐慌
◆  超前準備 應對社區感染/人人「身體不適」 學校口罩怎麼發?
◆  超前準備 應對社區感染/開學量體溫 發燒沒標準
◆  畫中有話/今天你幾度?







聯合筆記/台海版「北風與太陽」


2020-02-22 00:11 聯合報 /   羅印冲
在武漢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江姓、金姓台商日前已痊癒出院。(新華社)


接返滯留湖北台胞的第二批包機遲無進展,日前卻傳來令人振奮好消息,兩名在大陸確診台商已痊癒出院,然而,其中一名台商直言:「是大陸給我第二次生命。」這話對於整天把人道掛嘴上的蔡政府官員,無疑是最大諷刺

在蔡政府堅持後續包機必須由我方派機、大陸也堅持由東航運送情況下,包機事宜前景不樂觀。所幸,日前確診兩名台商終獲痊癒出院。

其中金姓台商說:「過去我對大陸只有同文同種的認識。這次我患病後,對大陸有了更深的瞭解,是大陸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另一名確診台商得到當地安排「懂得閩南語福建醫療隊進行心理輔導,讓病情很快得到緩解

相關訊息見諸媒體後,網路上又出現惡意解讀的陰謀論,有人說這是大陸刻意製造的「樣板台胞」,目的是藉疫情對台統戰」。還有網友說,既然大陸能把人救活,其他台胞也不用回台了,回來只是徒增台灣防疫風險。

這些說法讀來令人心寒,這些冷血文字,劍指的是跟我們擁有相同國籍的台胞。對這些台胞來說,台灣也是養育他們的母親,如今疫情爆發,卻對他們避之唯恐不及,反由對岸給了他們「第二次生命」。

這些台胞也許會想問:母親看待和救援自己的孩子,難道會先區分孩子的所在地?為何僅僅因為在對岸發展,甚至短期到大陸探親或出差,就只能淪為「棄子」,等待他人的關愛和解救?

疫情爆發無情肆虐下,我們看不到「愛在瘟疫蔓延時」的動人故事,反而見到兩岸政府頻頻口水戰,致使台海緊張升級,人道成為廉價禁不起檢驗口號,背後是自私盲目政治考量

衛福部陳時中說,「既然選擇了國籍,就須自己承擔」,硬是撤回陸委會「有條件讓陸配子女來台」的政策。朝夕令改下,多少親人分離家庭在暗夜哭泣,多少孩子等待和父母重逢,等一個溫暖的擁抱,消除疫情下的慌亂緊張。

但他們何時才能與家人團聚呢?還滯留在湖北的近千名台胞,又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呢?

兩岸政府在爭取台胞民心的競逐中,似已出現結論,這是台海版的「北風與太陽」。












畫中有話/今天你幾度?


2020-02-21 23:52 聯合報 /   林澔一
 圖/林澔一


全民防疫,新北補教業者正為學生量體溫。

下周各校陸續開學,校園防疫如臨大敵,學生量體溫更是重中之重;然而,因各校發燒標準不一,是否會形成另一種混亂,事倍功半。更何況,美國CDC將台灣列為明顯社區傳播階段我政府雖否認,但學者仍建議超前部署,以免步當年抗煞後塵











關鍵時刻 退燒止咳成藥應管制


2020-02-21 23:54 聯合報 /   章貢/醫師(台北市)
圖為示意。民眾若有咳嗽、流鼻水等輕微感冒症狀,可能會選擇自行到藥局購買成藥,但可能延遲發現流感、新冠肺炎的時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月來台灣籠罩在新冠肺炎恐懼中,殊不知還有一個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也威脅國人健康(本季死亡已超過五十例);如果再加上「(一般)感冒」這個熟悉名詞,一般民眾絕對霧煞煞,搞不懂這三者臨床現象到底有什麼不同?

它們的症狀確實類似:發燒、流鼻水、喉嚨痛、咳嗽、疲倦、肌肉痛、頭痛…,但是治療方式和預後、對社會的衝擊卻相差非常遠。

十九日有新聞報導,新冠肺炎重災區湖北省武漢市,「為了從源頭切斷傳染源,要求全面排查自一月廿日以來曾購買退燒止咳藥的人員」。筆者不清楚他們如何排查,不過非常認同這個想法;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醫界愈來愈了解,很多患者症狀很輕,和一般感冒的發燒、咳嗽很像,卻可能是凶猛的傳染源。

台灣平常電視台的「感冒藥」廣告就接近十種,有的還強調與醫師開立的成分一樣,廣告全年不斷洗腦「好騙」的觀眾,這些藥的共同成分就有退燒作用;現在是疫情社區化關鍵時刻,防疫人員剝絲抽繭、忙於人海中找出傳播者,感冒藥卻無意中大開防疫漏洞

居住過歐美地區的人都知道,他們少有感冒藥廣告,甚至求醫時,如果被鑑別診斷是一般感冒,醫師根本不開藥;而在台灣,患者可能會被給予三、四種藥(反正健保局會埋單)。其實醫師同業也有苦衷—老百姓實在「難教」,生意受影響事小,遭無知民眾的辱罵划不來,久而久之民眾在這個議題上愈來愈「弱智化」。

民眾教育防疫工作不可忽視的一環。筆者合理懷疑,自行去藥局買退燒止咳藥,和所謂「感冒藥」的民眾裡,可能藏有新冠肺炎的帶菌者、傳播源;建議(可能需要NCC公權力的介入)請藥商和電視台共體時艱,暫時停播感冒藥的廣告(至少疫情緩解前),藥局或可也配合拒售感冒藥,請購買者先尋求醫師診斷,相信醫師此時都會繃緊神經診斷,幫大家找出潛在傳播者。










政治掛帥 台灣防疫能量真的不足嗎?


2020-02-22 00:06 聯合報 /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
首批包機返台的隔離者已返家,仍有數十名台灣學童,因為沒搭上首批返台包機,現在仍被困在武漢;圖為十歲男童舉著自己寫給蔡總統的信。圖/湖北武漢台胞返鄉自救會提供





報載我受困武漢學童寫信求援,身為人父,基於同理心,對部分主張可能導致後續包機卡關的若干理由,忍不住投書質疑。

首先、眾所擔憂的「防疫能量不足」。筆者非相關專業,對於辛苦奉獻的前線防疫與醫療人員,亦不忍苛求。但若對照十六日媒體舉辦的抗疫世紀挑戰SARS新冠肺炎專家會議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座周志浩透露,感染檢驗量能,現提升至每日一千二百件疫情緊急時,部立醫院可增二千多病床如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全國將提供二萬多間隔離病房;此數字與先前認知落差不小,主管單位難道不該釐清釋疑?對陸方匯整的請求返鄉近千人,我們也非照單全收,何來「能量不足」問題?

其次、參照大陸國台辦馬曉光日前公開溝通過程,造成兩岸談判破局關鍵的「弱勢優先名單」,如陸方所述屬實,對其中所指「願運送包括一二一人優先名單在內的台胞盡快返回」,或「台方應當擴充防疫能量安置返鄉台胞」並「說明確切時間進度安排」等,迄今未見我方對等公布交涉詳情,具體回覆,也不見有力澄清或辯駁

尤其我方堅持「華航執行」。茍有政治疑慮,民間有人務實提出如華航、東航輪飛,或以私人名義包機運輸等解套。筆者更建議,倘不介意有損國際形象,能不能循過去無協議下遣返要犯模式,由華航、東航飛至第三地,再透過第三國或其他組織居中協助接返,化解「撤僑」爭議?

若無政治動機,出動國航係因不信賴陸方專業,與執行登機篩檢及機內防染等技術需求。則吾人想問:新冠肺炎查驗不易,無症狀帶原傳播早經證實。有我方人員伴行的華航班機,就能保證「滴水不漏」?美國兩架赴日撤僑包機,不也同載了十四名確診者?以兩岸主事者智慧,真沒辦法各讓一步,協商出類似「東航機組搭配台灣防疫人員」折衷方案?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看看國際間不分國界的積極施援,想想我當局所謂「承擔自己選擇的國籍」。姑不論其法律依據為何,有無違背人倫、犧牲當事人權益之虞,也不管此舉是否造成分化對立,不利族群融合或兩岸交流,我們是否該先自省:這樣的差別待遇,符不符合WHO組織法序言宣示的享受最高而能獲致之健康標準,為人人基本權利之一不因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情境各異,而分軒輊」?







疫情社區傳播的政治術語


2020-02-22 00:09 聯合報 /   劉大智/微生物免疫學博士(新北市)
新北市政府成立「居家檢疫關懷中心」,新北市長侯友宜(右)呼籲衛福部長陳時中(左)應一級開設以應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疾控中心(CDC)廿日由台灣第十九例病患、一位白牌司機,將新冠肺炎傳染給多位親人,出現第廿到廿三病例,而認定台灣出現社區傳播疫情衛福部陳部長在記者會中否認表示,已查出感染源,所以不算社區傳播云云;蔡總統也公開反駁表示,台灣只有零星個案,未符社區傳播要件。是否不想被美國歸類於防疫破功的國家,為了面子,而玩起文字遊戲呢

其實,台灣醫界有很多人都認為,新冠病毒社區傳播無可避免,是遲早的事。世衛組織曾匯整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指出輕症者占八十二%,重症十五%,死亡三%,並表示確診病例中,有一成是無症狀感染者。除了春節從中國疫區返台的成千上萬人士外,嚴重社區傳播疫情的星、日、韓等國,至今每天還是有大量遊客來台趴趴走;若有感染帶原者入境,有多少會被海關發燒篩檢儀遺漏呢?防疫單位又如何去防堵,這些輕症或無症狀帶原者?會不會早已流竄潛伏在社區內?

廿一日陳部長中表示,第十九例的感染源浙江台商因抗體為弱陽性,所以未列入統計病例數中,此解釋有捉襟見肘之嫌。再則,陳部長又表示,追查這位浙江台商的家人,檢測都為陰性,那為何不像這位台商一樣再測抗體呢?本來可能是符合社區傳播的疫情,竟被防疫單位刻意淡化掉了。而像浙江台商一樣有抗體,曾感染痊癒的病患,在台灣究竟有多少人呢?

第廿四例感染者為六十歲北部婦女,沒有出國史,一月廿二日即發燒,感染兩名親人已列為第廿五、廿六例,至今仍查不出她的感染源;若照蔡總統與疫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的說法,此為零星個案,不構成社區傳播要件,不失為逃避被歸類為有社區傳播國家的政治術語」?

世衛組織至今仍認為新冠病毒未出現變異株病患顯現的臨床症狀有輕症、重症,甚至無症狀病毒專家認為應和病患個人體質有關,病毒毒力病原性都是一樣的

台灣防疫單位為防堵該病於境外,禁止中港澳人士來台,禁止兩岸某些航線,疫區入境人士強制隔離或居家檢疫,追蹤病例及其接觸者,做得有聲有色,令人佩服,無症狀帶原者恐成為防疫罩門,或將成為台灣社區傳播的源頭,防疫單位當戒慎恐懼有所因應












防疫順藤摸瓜 防不住恐慌


2020-02-21 23:55 聯合報 /   林法/公(彰化市)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確診的白牌車司機妹妹任職的工廠21日上午停工,附近工廠表示,停工的工廠僅留廠長與一名行政人員留守。(中央社)


日前火速公布第廿四例新冠肺炎確診的北部六十多歲婦女,由於是武漢未封城前發病,且兩年未出國,至今感染源不明的,頗令人憂心;昨天又公布她的兩名親人確診,確診病例更升至廿六人。就算美國CDC認定台灣出現明顯社區傳播有爭議,政府現行順藤摸瓜的防疫措施,顯然已不足應付當前疫病情勢

多天前,南韓第卅名確診病例後,南韓政府便決定將相關患者發病期間的外出路線和細節,記錄成數位日誌公布於官網,但至今仍無法阻擋該地爆增的病例。我們呢?

彰化是這次疫情重災區,網路上瘋傳首例身亡的白牌司機及其染病家屬,曾經出入的餐廳、賣場或醫院,也是筆者全家常去之處,這讓遠在法國的兒子都來電關心,只是我的淡然讓他有點擔憂,還不忘傳些「疫情嚴重資訊提醒

說不緊張是騙人,不過鑑於SARS經驗和專家意見我一直相信保持良好的心情衛生習慣,並避免人多的公共場所,才是最佳防護

只是隨疫情加劇,身旁不安的眼神如同彰化入夜的街頭,總叫人覺得悲涼;既然大家都知「猜疑和懼怕」是降低「社群免疫力」的最大殺手,那麼公開更多讓民眾有所依循資訊,便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事。

社區感染不可避免,許多學者認為超前準備」,如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建議,防疫或民眾注意事項,都該公布標準流程以避免當年SARS時的混亂,而危機評估更應拉高到國安層級」。試問面對日漸焦慮的民眾,除一貫要求「科學根據」及「切勿聽信謠言」說詞,政府又作了什麼?

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在彰化生活超過半世紀,看著熟悉餐廳、賣場和醫院,裡面病毒再可怕,也抵不過我與家人曾留下的溫馨回憶。為減少不必要恐慌和風險,請政府能在兼顧隱私原則下染病路徑作必要示警畢竟隔離是最不得已卻也是最有效的防疫手段,不是嗎?










人人「身體不適」 學校口罩怎麼發?


2020-02-21 23:58 聯合報 /   余立龍/教(台北市)
藥局增加口罩數量,排隊人龍依然不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藥局增加口罩數量,排隊人龍依然不減。婆婆媽媽說,快開學了,不趕緊幫兒孫買口罩,到時上學怎麼辦?也的確,防疫莫如口罩急,這可說是舉國的大事,豈能輕忽?筆者以為,不如由政府統一免費供應,可省去麻煩與抱怨。

試想,學校是集體群聚的場所,校園內互動非常頻繁,萬一 ( 祈禱不要有萬一) 有學生確診,那全班全校,甚至周遭地區都曝感染危險。戴口罩不一定就能防毒,但沒有口罩就是大人的過錯和失職。

口罩已由政府完全控管,難道要出事了再來痛批、再來補救?有人說,免費供應花太多錢,這是察秋毫而不見輿薪,倘使有同學確診,那後續的醫治、隔離、補貼、請假…整個社會的「損失」,絕對不是口罩成本可彌補的!幾百億救產業了,花個幾億或十億保護孩子,捨不得嗎?更何況,或許一個月後疫情緩和消退,那就不用戴口罩了。

在此呼籲政府速備妥免費提供學生口罩的方案,什麼「身體有不適者可發給口罩」之規定,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什麼叫不適?人人都說自己不適怎麼辦?而且有不適就不要來學校了,還發什麼口罩?











開學量體溫 發燒沒標準


2020-02-21 23:51 聯合報 /   許慕平/高中生(高雄市)
開學在即,量體溫成了下個爭論議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開學在即,體溫監測標準儼然成了下個爭論議題。防疫指揮中心以額溫卅七.五度或耳溫卅八度發燒標準,而有些地區則把標準從嚴到卅七度,也有些說要看機器廠牌的設定,一時間,發燒成了大家關心話題。

遠在埃及古文明年代,發燒被視為惡靈象徵,因此常以巫術驅邪治療古羅馬時代也有供奉發燒之神信仰。十八世紀時,發燒才被視為是感染引起,因此從這時開始才逐漸導入了退燒藥的治療。

發燒從下視丘對體溫調節失控開始,那到底幾度算發燒?從谷哥大神搜尋,會發現根本沒有一致標準。若以醫學界奉為聖經的哈里遜內科學的發燒定義,早上口溫高於卅七.二度,下午高於卅七.七 度,一般訂平均卅七.五度,似乎合理耳溫於口溫○.五度,而額溫於口溫○.五度,如此都能換算出發燒體溫標準

日前報導,新冠肺炎病患兩成發燒體溫在卅八度以下,甚至有住院前沒有發燒的;由此看來,體溫從嚴,似乎有必要。

兒童口罩 再加一片


張添松社會志工台北市
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決定,開學在即,兒童口罩七天可以購買四片;這對全國學童家長來說,確實是個好消息,不過我個人覺得最好是每周五片。我想,先挪出一些成人口罩生產線改做兒童口罩,也是可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