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投資口罩產線 做對了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狠話嚇不死病毒,官威無助校園防疫
◆  聯合報黑白集/瘟疫引發的醜惡歧視
◆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投資口罩產線 做對了嗎?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投資口罩產線 做對了嗎?


2020-02-22 23:4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益愈嚴峻,台灣迄今雖然尚未有任何社區傳播,但民眾似乎仍有憂慮與恐慌,瘋狂搶購口罩等防疫器具的行為,即為一例。為因應此一變局,政府快速推出一連串緊急措施,從禁止口罩出口、定量限價配售口罩、統一口罩徵用調度、到憑健保卡單雙日分流配售口罩,以及政府投資1.8億建置新生產線等。整個應變過程中,表露出政府不但誤判事態的嚴重性,又因決策思慮雜亂無章,徒增社會恐慌。已經實施的方案,追究業已不及,就只能當做一場教訓。但正推出的口罩新生產線計畫,則絕對不可再任其重蹈覆轍,造成社會或產業動盪不安。

這場疫情造成口罩之亂」,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恐慌性需求增加,其次是供應產能不足,最後是配售制度設計不良。在正常情況下,供不應求問題的解決,靠的是市場價格調整機制。但由於這次口罩搶購事件的發生,純係傳染性病毒快速蔓延所引起,事涉公眾基本健康,價格機制在此已完全不適用。然而,以政府公權力取代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來配售囗罩,其成功的要件首重資訊公開透明以及有效禁絕重複或特權不公;可惜政府一開始即倉促上路,限量配售的過程中,不但售價引發爭議,民眾到處排隊重複搶購,惶惶不可終日,反而造成更多的恐慌與民怨。

恐慌性需求居高不下,國內產能相對不足,加以疫情擴大,其他國家亦自顧不暇,無法以輸入應急,進而更惡化了供需失衡的缺口。所幸政府即時採用了實名制的限量配售機制,總算暫時把失序亂象給控制住。但由於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力強,疫情走勢尚不知伊于胡底,民眾的恐慌性需求短期難降,故口罩之亂問題仍然未解。

據報導,經濟部已花1.8億購買60座機台委託口罩業者生產。在工具機業者的全力配合下,預計在3月初,全部60條生產線皆將順利建置完成。經濟部規劃每台機器每日生產10萬片口罩,總共一天就可以增加600萬片,再加上現有產能即可達到1,000萬片,將大大紓解目前口罩荒的壓力。政府並與廠商約定,每台機器至少須生產500萬片口罩給政府;前面120萬片為無償提供,其餘380萬片,由政府以每片2.5元收購。達此標準後,機台就「送給」廠商。

這種政府出資為廠商添購機器設備直接生產的模式,乃政策首創,未有先例。在疫情危急的情況下,政府採取強制性經濟干預措施,事屬萬不得已,似應無可厚非。惟這筆廠商「同意」政府為其增購機台並「強迫」生產的投資,到底應該算是政府的或是民間的投資?這個會牽涉到未來疫情過後,過剩產能處理的責任問題,應事先予以釐清。

其實,這項投資本質上比較類似民間投資,只是政府以防疫特殊情況為由,自行幫廠商買設備並要求廠商增產。錢先由政府「墊付」,廠商生產後再以7,200萬片口罩(一片2.5元)償還政府。因此,廠商對機台所有權的取得不能說是來自政府的「贈送」,而是以物(口罩)易物(機台)取得。但由於這是非常時期的政策手段,既由政府主導發起,自然就應將之視為政府投資,由政府承擔所有的風險。政府萬不可假借「善意的」將機台送給廠商,反而把疫災過後產能過剩的問題丟給廠商自行解決,導致廠商蒙受損失。

據此,我們建議這個新產線計畫的內容應做幾項修正:一、此一投資明確定位為政府救急投資,民間純係配合角色;二、每一機台生產的口罩,政府全數定價(2.5元)採購並統一配售(5元);三、口罩價差或產生盈餘,支應紓困使用;四、防疫過後,機台由政府視市場狀況租售或出口等方式處理。如此,或許才能發揮這項創意投資最大的效益。












聯合報黑白集/瘟疫引發的醜惡歧視


2020-02-22 23:5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華航專機接回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我國旅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專機赴日接回鑽石公主號國人,駐日代表謝長廷形容過程「懸疑、驚險、恐怖,最後大團圓收場」。鑽石公主號已有六百多人確診新冠肺炎,可說「比武漢還武漢」,日本也被美國CDC列為具明顯社區傳播。對比武漢撤台胞的一波數折,「大團圓」儼然成為「日本限定」。

武漢台胞後續包機卡住,原因之一是首批返台者有一人確診,進而傳出「故意放毒的陰謀論。但不僅台灣都出現初採陰性、四採確診的本土案例,以色列一名鑽石公主號乘客,也在返國後再次檢驗才呈陽性反應,難道以色列也要質疑日本故意放毒

各國自武漢或鑽石公主號撤僑,多包括具永久居留權者,這才是國際通例。反觀武漢後續包機與陸配子女入境,蔡政府竟屈從民粹壓力而改以國籍為標準,也讓陸委會宣稱的「基於家庭團聚及人道考量」淪為笑話。

更禁不起檢驗的是防疫量能有限論調。自武漢或公主號包機返台者,經過檢疫程序,絕大多數是未被感染者,需要的是隔離場所而非負壓病房,豈會無法收容

烏克蘭專機從武漢撤回八十二人,其中包括卅七名外國公民,車隊遭到憤怒鄉民暴力攻擊國際輿論視為瘟疫引發的醜惡歧視」;烏克蘭總統提醒他的國人別忘記我們都是人類」,包括那些在武漢的人。可以確定,台灣人民不會出現如此離譜行徑,因為有政府帶頭示範以醜惡歧視將之阻絕境外,無需鄉民代勞














聯合報社論/狠話嚇不死病毒,官威無助校園防疫


2020-02-22 23:4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左)與教育部長潘文忠(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防堵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級學校的師生和家長們共同經歷了一個台灣教育史上最長的寒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二日決定中小學延後二周開學時,台灣只有十例確診個案,現在暴增到廿六例,還引發是否進入社區傳播階段的爭論,但疫情指揮中心評估不必再度延後開學了。各校繃緊神經,加強防疫準備,但上學在即,孩子口罩還沒備齊,讓許多家長心焦不已。

開學前夕,教育部邀集各縣市教育局處首長討論中小學因應校園防疫準備事宜,又分區辦理大專校院防疫工作說明會與輔導訪視。教育部長潘文忠不但趕場親自出席這些會議,更強調防疫視同作戰,盼各校師生共體時艱,學校防疫相關措施衍生費用,將盡力協助及補助,但學校師生若未確實做好防疫工作,造成防疫破口,將追究相關行政及法律責任

潘文忠的口氣,幾乎就是行政院長蘇貞昌撂狠話的翻版;上月底,蘇貞昌視察疫情指揮中心時,就向各相關部會強調: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如有破口,絕對嚴辦

不過,蘇貞昌可以向相關部會擺官威、撂狠話,潘文忠也能在學校師生面前擺官威、撂狠話嗎?防疫作戰的效率與紀律,固然有助於達成防疫目標、鞏固防疫成果,但是狠話嚇不死病毒,官威凌駕專業,更可能造成疫情大災難。何況在防疫戰場上對紀律與效率的要求,也很難完全搬進各級教育現場。

光是那片口罩,蘇貞昌擺了多少官威、撂下多少狠話、講過多少大話,卻不曾真正解決問題。最初,他一方面禁止口罩出口,一方面重申「口罩一定夠」,還請民眾「勤洗手、戴口罩」,結果引發「口罩之亂」。接著,他要求嚴管嚴辦,若有藉機要發災難財,要買口罩去送,相關海關、公平會、消保會等要立刻拿出辦法,「不然我們像個政府嗎?」然後,當人們排隊的長龍,從口罩工廠移到超商再轉向藥局時,他還能得意揚揚誇稱台灣口罩實名制「全世界唯一最成功!」

蘇貞昌應該問問那些直到開學前夕還在為孩子口罩煩心的家長們,這樣「像個政府嗎?」潘文忠也應該知道,在師生面前,官威不會讓這個政府看起來比較「像個政府」,狠話則可能導致隱匿,專業才能落實校園防疫

事實上,寒假延長,配套不備,就曾引發「開學之亂」;陸港澳生從限制到禁止入境,讓許多學校折騰瞎忙;而延後開學對考招、國考等造成連鎖影響,也漸次浮現。但不可否認,多出的二周,至少讓疫情指揮中心較能掌握病毒傳播與疫情狀況,也為學校爭取更多時間做好防疫準備。

然而隨著開學日近,學校雖對防疫準備戰戰兢兢,家長仍有疑慮,地方也有不同聲音。目前各校對教職員生已完成旅遊史調查,但誰能排除學生或家長的隱瞞?教育部統籌整備的六百四十五萬片備用口罩,對家長而言卻是望梅止不了渴;二萬五千支額溫槍將發到各級學校,各界也擔心可能因操作、誤差與判定等問題,上演「體溫之亂」;更別說要求家長在學生上學之前先幫小孩量體溫,對許多功能不健全的家庭恐怕有點困難。至於中央發布的校園停課標準,地方仍有疑義;而停課後的配套措施,也可能還要再想想。

寒假延長,學校準備許多網路課程,鼓勵學生停課不停學;開學後,各大學將用各種遠距教學方式,不放棄任何一個來不了教室的學生。而除了各項防疫措施,學校也應在防疫公衛上積極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教導正確防疫觀念,培養良好衛生習慣,辨識正確防疫資訊,提升文明禮節、公共道德與社會責任,重建人與動物、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等等。尤其在疫情蔓延時被當掉的學分,包括失落的人性、遮蔽的人道與遺忘的人權,更亟待補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