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339/web/
◆ 聯合報社論/注意!新興毒品的危害不亞於武漢肺炎
◆ 聯合報黑白集/撤台商的三步驟
◆ 經濟日報社論/武漢疫情對經濟財政的影響
經濟日報社論/武漢疫情對經濟財政的影響
2020-01-30 23: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武漢肺炎自去年12月初爆發以來,已經產生全球性的衝擊。目前台灣在疫情管控上尚稱穩定,但經濟已經受到負面影響,包括大陸台商的年假被迫延長,導致供應鏈出貨減少,營收、獲利衰退,以及各國管制人員的跨國移動,經濟動能趨弱,勢必衝擊我國今年前兩季的出口,尤其對大陸、香港的出口比重超過四成,影響不容輕忽。
在內需方面,旅遊觀光業首當其衝,至少有三方面的衝擊:對陸客限制入境、赴陸旅行團無法成行、秋冬國民旅遊補助將截止等。疫情帶來的恐慌心理,也導致民眾消費降溫,衝擊百貨、零售、餐飲等產業。此外,疫情也導致美股1月底重挫,開紅盤的港股大跌,台股更刷新最高跌點紀錄,上市櫃公司總市值一天就蒸發超過2兆元,影響企業籌資能力和投資意願,也會進一步衝擊消費。
唯一能彌補內需和出口衝擊的,大概就是因疫情引發的「宅經濟」商機,包括電子商務、線上遊戲、居家健身、外送平台或物流業,以及屬於正面但影響不大的生醫產業。初估對經濟的衝擊,至少要到疫情明顯緩和或第2季後天氣轉暖才能稍歇。
疫情除了衝擊經濟之外,也導致財政面臨嚴峻的挑戰。首先是企業的投資趨緩,營收、獲利衰退以及消費減弱,導致最主要的所得稅和關稅、營業稅、貨物稅等銷售稅的稅收減少。雖然去年是連續第六年稅收超徵,但超徵數已降至600億,今年超徵數勢必銳減,甚至不能排除稅收短徵的可能。
在財政支出方面,由於諸多產業受到嚴重衝擊,尤其受創最重的旅遊觀光業亟待政府紓困;製造業、零售業的中小企業也有賴政府伸出援手,各部會勢必提出減稅、融資、補貼受疫情影響等方案,都將增加鉅額的公共支出。
勞動基金(包括勞退、勞保)方面,勞保基金早已潛藏負債高達9.81兆元,精算報告指出將提早至民國115年(2026年)破產,蔡政府至今仍因政治考量而憚於改革,雖然去年投資好不容易才轉虧為盈,此次台股因疫情而重挫,極可能將去年的投資收益吐回,如果疫情持續,台股反彈無力,則不止影響勞動基金今年的投資收益,甚至使勞保破產更早於民國115年(2026年)之前發生。同樣的問題,也會發生在公教的退撫基金,都會對財政產生負面的影響。
此外,去年選前蔡政府灑錢5,000多億元,以及戰機採購有2,500多億、前瞻建設計畫未動用部分仍有7,000多億等特別預算,合計新增舉債超過兆元,當時有專家曾建議蔡政府不能因為連續六年稅收超徵而「借好借滿」,以免發生天災事變等緊急事故而需增加鉅額支出時,恐怕沒有舉債空間。蔡政府還曾以去年「總預算」出現剩餘,用於還債額度增加,仍有相當舉債空間回應。未料武漢肺炎旋即發生,可能導致稅收減少、支出和舉債增加。因此,建議蔡政府盤點選前開出的支票,如果無必要性、緊迫性,即應刪節。
在稅務方面,財政部也要密切注意疫情發展,如果本土的肺炎失控而導致許多納稅人無法如期申報、繳納稅款的情形,即應啟動稅捐稽徵法第10條「因天災、事變而遲誤依法所定繳納稅捐期間者,稅捐稽徵機關得視實際情形,延長其繳納期間」,或第26條「納稅義務人因天災、事變、不可抗力之事由或為經濟弱勢者,不能於法定期間內繳清稅捐者,得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的機制,以免民眾恐慌。
總之,我們殷切期盼武漢肺炎疫情能在短期內獲得緩解,但政府和民間仍須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面對疫情可能對經濟、財政的衝擊,及早做好風險管控和行為調適,才能將損害降至最低。
聯合報黑白集/撤台商的三步驟
2020-01-31 00:3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日本撤僑專機準備啟航。 (法新社)
隨著美、日、韓從武漢的撤僑行動,台灣也透過海基會向海協會探詢以包機接運台胞的可能性,但迄未接獲正面回覆。對此,大陸國台辦除強調「在湖北台灣民眾都得到良好照顧」,並指海基會稱「已就各種管道與對岸協調」,與事實不符。
滯留武漢的台灣民眾有數百人,不少人因擔心疫情及物資供應,表達返台的意願,政府自應積極協助。至於國台辦所稱「與事實不符」的部分,應是指海基會並未認真與海協會溝通協商,只是去函「告知」罷了;因此,對岸冷眼以對。
從美日韓的撤僑經驗看,武漢既已封城並封了機場,專機撤僑當然需要雙方更多的外交協調。諸如,民眾如何登記離境,要派什麼飛機來接多少人等等,都須事先確認。德國原計畫派「軍機」撤僑,中方以可能「引起民眾恐慌」為由拒絕,因此軍機不是選項。以兩岸關係的敏感,我方當然不能說「撤僑」,只能說「撤台胞」;而且也不可能指望發一張公文即有結果,須與對口單位反覆溝通協調。
其次,若獲准接運台胞,我專機須準備一組醫護人員隨行,對登機者進行初步篩檢隔離,以免健康者在途中遭到感染。日本的撤僑行動,首架即有三例確診者,第二架則有十三人送醫,情況不可小覷。
最後,是武漢台胞返台後的監控管理。是要先集中送至隔離處所觀察,或是讓他們返家自主管理,政府須有周全規劃。總之,絕不能把疫情引進台灣擴散。
聯合報社論/注意!新興毒品的危害不亞於武漢肺炎
2020-01-31 00:3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內毒咖啡包問題嚴重,有不肖毒販混入致死率高的PMMA,光上月就有28人服用致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當政府和民眾都為武漢肺炎肆虐而繃緊神經,另一個可怕的威脅正悄然掩襲,危害台灣年輕人。我高檢署最近發布統計,去年十二月即有廿八人因服用混有強力搖頭丸(PMMA)的毒咖啡包致死,其中年紀最輕的才十七歲。這款新興毒品的致死率幾乎百分之百,要說恐怖,強力搖頭丸勝過武漢肺炎何只百倍,但它受到的關注卻不成比例。
對於武漢肺炎的防疫,閣揆蘇貞昌第一時間就到機場視察,下令禁止口罩出口,並暫停出團到大陸。然而,對於高檢署春節前警示的PMMA危害,政府卻未提出明顯對策。蔡英文初任總統時,曾宣示反毒是第一要務,四年要投入一百億經費防治。但四年過去,民眾的感受卻是毒品愈見氾濫,撇開海洛因、安非他命不談,屬於三級毒品的強力搖頭丸在去年十月至十二月即奪去卅四條人命,極駭人聽聞。
三年多來,蔡英文多次宣示反毒有成,並稱施用新興毒品死亡的人數「獲得有效控制」,製毒工廠因承受不了打擊,開始消失云云。未料,繼此出現的「強力搖頭丸」竟改頭換面以咖啡包的形式問世,短短一季,即毒死了卅四人,且受害人數呈現逐月驟升曲線。
關鍵在,政府的反毒政策是否落實,尤其如何讓青少年遠離毒品危害才是重點。高雄市在陳菊市長任內率先成立「毒品防制局」,但中央並無專責對口單位;兩年前由法務部規劃設立「毒品防制基金」,業務才勉強有了交集。但在地方,依然只有高雄有毒品防制專責局處,中央地方有點有線卻構不成面,反毒便不成網。
去年底,立法院修訂《毒品防制條例》,朝野對於持有毒品的罰則展開一場攻防。藍營提出的版本,主張持有一公克毒品就要處罰;但民進黨堅持數量要在五公克以上,才需受罰。最後,藍營版本遭到封殺,綠營版本勝出。當時,主張對毒品應持「零容忍」原則的李佳芬之弟李明哲,因批評民進黨的版本是「吃毒無罪」,還被告造謠。事實上,蔡政府高舉反毒大旗,卻又在毒品數量上刻意放水,未免矛盾。更糟的是,反毒工作一旦畫錯重點,緝毒將淪為績效掛帥,反而忽視反毒的關鍵環節。
根據國衛院調查,國內未成年人口首次吸毒的平均年齡,目前已降至十二.五歲。這是個驚人的數字,顯示青少年在國中小階段,就可能跟著同學同儕吸食毒品。由此看,對毒品的「零容忍」,應該是許多家長們期待的心聲;但民進黨偏偏要訂在五公克,除摻雜政治口水,只會導致毒品工廠把毒品包裝越包越小,以逃避刑責。如此一來,對於防毒、緝毒、戒毒工作,形成更大的挑戰。就在修法之際,PMMA大舉掩至,不啻給了反毒工作出了大難題。
台灣在民國95年(二○○六年)首度發現PMMA蹤跡,基隆兩名少年因服用過量,送醫不治。其後,檢警在民國98年(二○○九年)曾查獲卅餘公克,民國104年(二○一五年)又查獲九六○公克,即未再發現其蹤影。誰料,去年底它再以「奪命藥丸」之姿重出江湖,來得又急又猛,極不尋常。
PMMA最可怕之處是,因為它的作用時間較慢,施用者常為求藥效,不知不覺接續服用導致過量而中毒身亡。由於它的製作成本低廉,檢警並未發現走私來台紀錄,極可能是國內製毒工廠提煉合成。亦即,當蔡總統宣稱製毒工廠被打得受不了之際,毒梟可能正在趕工提煉,並摻混其他毒品分裝到印有流行圖標的咖啡包、奶茶包之中,年輕人卻因好奇嘗鮮而賠上寶貴生命和健康。
以超級搖頭丸一個月奪去廿八條命的紀錄,它比起武漢肺炎其實更致命、危害更深。政府除要從上游截斷毒品源頭,也要動員相關部會結合民間力量建構反毒防線,並加強學校的反毒宣導,才能遏止這波新興毒品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