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野火警惕 今年極端氣候 戒慎恐懼
◆ PPT世代的選舉攻略 易被帶風向
◆ 臉書假消息 選舉「非死不可」
◆ 聯合筆記/中華民國離中國愈來愈遠
◆ 反滲透法 毒樹結毒果能算數?
◆ 漫畫/選後真和解?
◆ 私校「苟延殘喘」 教師怎安心
◆ 私校減薪潮 廣設大學反噬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中華民國離中國愈來愈遠
2020-01-19 23:55 聯合報 陳言喬
國民黨輸掉總統大選,黨內出現檢討「九二共識」的聲浪。圖為一九九三年「辜汪會談」歷史性的一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華民國能否簡稱或代表中國,過去可以,現在大概沒幾人會信。網路有一段話:「中華民國說:我是中國;中共說:你不是中國,我才是中國。中華民國說:好吧,那我是台灣;中共說:不對,你是中國」。這段話悲愴無奈又矛盾可笑,但深刻描述七十年來的兩岸關係。
說「悲愴無奈」是指七十年前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自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以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維繫中華民國國祚。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與中共在聯合國爭奪中國代表權;七十年代後加緊維繫邦交國;九十年代後兩岸開始和解,但在台灣民主化、政權交替後,台灣與中國的連結反愈來愈遠,新一代台灣人不再稱自己是中國人。
退居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棄守對中國的主張和詮釋,最早從九十年代初李登輝全面掌權之際,最明顯的例子是,原本國軍的軍服是「中國陸軍」、「中國海軍」、「中國空軍」,隨後中國兩字不見,中華民國不再簡稱「中國」;過了幾年,中華民國的護照,國名後再加了(台灣),以示與對岸區別。
說「矛盾可笑」是指中共自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奪取政權後,一是聲稱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二是全力圍剿台灣的國民黨政權,中共花了廿二年取代中華民國進入聯合國,自稱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為削弱中華民國主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更在海外扶持資助台獨人士對抗國民黨政府。
九十年代起,台獨勢力逐漸成形,他們原本打著獨立建國的旗號,但面臨更改國號的現實困難,發現以借中華民國外殼推進台獨更為有效。於是,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中華民國台灣,執政者對國家定位逐漸推移。
近年來,民進黨從國民黨手中拿到早年「反共」的詮釋權與話語權,爭取到更多年輕選民的支持。多數台灣人一再用選票否定大陸,並與大陸疏離感愈來愈重,中共再三提醒九二共識是符合兩岸各自雙方的規定(暗指台灣要遵守自己的一中憲法),似已時不我予。
多年來,中華民國無法走入國際社會,邦交國一再被中共拔除。為了生存,中華民國(台灣)只能被逼得走另一條道路。
台灣與大陸,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為了主權的競合,七十年來雙方的對抗從沒少過,只是在硬對抗與軟對抗之間來回。即使是兩岸關係最融洽的馬政府時期,馬政府的「九二共識」也是以「一中各表」為基礎與大陸展開交流;同時藉著外交休兵,厚植經濟實力,突破中共封鎖走出自我。
這次民進黨再次勝選,九二共識路線被藍營拿出來檢討。其後大陸國台辦說出了十餘次的「九二共識」,並提到「撼山易、撼九二共識難」的大陸決心。但大陸重申的「九二共識」若只能是一中原則或兩岸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不容有「一中各表」的空間,不僅國民黨沒有能力捍衛九二共識,更無助改善兩岸關係,今後台灣操控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只會在民進黨手上,兩岸也將重新走上硬對抗的道路。
澳洲野火警惕 今年極端氣候 戒慎恐懼
2020-01-20 00:16 聯合報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澳洲野火肆虐導致雪梨籠罩在濃厚的霧霾之下。(路透)
美國太空總署日前發布,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廿世紀平均水平高零點九五攝氏度,僅比民國105年(一六年)的紀錄低零點零四攝氏度,為歷史第二最熱年分,但後者係受到聖嬰現象加持的影響。
英國基督徒互援會於民國108年(一九年)十二月底發表報告指出,該年全球至少發生十五次造成超過十億美元損失的氣候變遷相關災害,其中七次甚至造成至少一百億美元的損失,包括肆虐印度北部的洪災、中國的利奇馬颱風、美國的多利安颶風、中國洪災、美國中西部和南部洪災、日本超級颶風哈吉貝,以及美國加州野火等,其中加州野火造成的損失高達二百五十億美元。
顯示在氣候變遷助長下,民國108年(一九年)極端天氣衝擊全球每個角落。從非洲南部到北美洲,從亞洲到歐洲,洪水、暴風雨和火災造成各種破壞損失。但該報告沒有將澳洲自去年九月(冬季)起發生的野火列入。
民國108年(一九年),澳大利亞的年均氣溫比歷年高一點五二攝氏度,是自一九一○年有氣溫紀錄以來的最高值,同時年降雨量只有二七七毫米,是自一九○○年有降雨紀錄以來的最低值。由於高溫、乾旱,造成澳洲四個月前發生的零星山火,逐漸失控,火苗隨著強風在全國蜿蜒燃燒,演變成目前噩夢。
澳洲東海岸受到的打擊最大,已燒毀逾六百萬公頃土地,是澳洲有史以來最致命的叢林大火災難,造成數十人死亡,千人受傷。大火並對自然生態帶來毀滅性破壞,已有數億動物燒死。林火產生的有毒煙霧籠罩沿海各大都市。根據衛星監測,澳洲野火煙霧在十天內即傳遍世界,影響全球懸浮微粒水平。估計澳洲叢林大火已向大氣排放約四億噸二氧化碳。
儘管澳洲遭遇三年乾旱及空前野火災難,澳洲總理莫里森及能源部長泰勒日前仍堅持澳洲不需要為了抑制全球暖化而採取更積極的減排作為,引發民怨。
因此今年一月十三日澳洲Newspoll民調顯示,莫里森的支持率從百分之四十五下滑至百分之卅七,大跌八個百分點,係自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八月接任自由黨黨魁以來最低者,支持率也被工黨領導人安東尼.阿爾巴尼斯所超越。迫使莫里森終於在十五日承認氣候變遷是真實的,改變以往否認野火跟氣候變遷有所關聯的立場,試圖緩和災民的不滿情緒。
俄羅斯專家預測全球暖化將決定民國109年(二○二○年)的天氣,世界各地將出現更多自然災害,而亞洲地區遭受的損失將超過其他地區。
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強烈颱風多從台灣南北擦邊略過,除了淹水外並未有重大災情。因此在總統大選期間,兩黨總統候選人均未對氣候暖化的因應有所表述,令人遺憾。預計民國109年(二○二○年)暖化衝擊將愈凶險,建議連任之蔡政府應以澳洲大火為殷鑑,除了加強民眾對氣候變遷的教育宣導外,相關部門更應以戒慎恐懼的態度面對今年梅雨、高溫、颱風等極端天氣的考驗,做好充分準備,以減少災害損失。
PPT世代的選舉攻略 易被帶風向
2020-01-20 00:16 聯合報 李念晨/勤益科技大學教師會理事長(台中市)
蔡英文能連任成功,年輕選票是關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輕人接收資訊的方式,迥異於他們父母一代。對於四十歲以上的人而言,許多人會看報紙,看評論文章,以及看候選人政見,最後做出決定。但年輕人多半不看報紙,也無法理解太複雜的論述,他們只能接受一些簡單的概念作為判斷依據。
現在大學生很多不喜歡閱讀,也不買課本,他們覺得這些都太麻煩也沒必要。取而代之的是看上課的PTT簡報檔和做考古題應付考試。很多重要觀念必須反覆論證而得到結論,這些必須藉由認真閱讀文章才能深刻體會。而現在學生只看PTT,只想要得到答案,缺乏思辨的過程,這樣得到的答案往往禁不起考驗,稍加詰問就站不住腳。
在這樣習慣下,年輕人不會去看候選人的政見,那太枯燥也太繁瑣。他們容易理解的是二手訊息,經過剪輯或是重製的短片,常常是過度美化或是醜化的影片,尤其是嘲笑對方的影片特別對年輕人的口味。很多抹黑醜化的影片,只要稍加求證就可以得到澄清,但年輕人習慣於被動接收訊息,缺乏主動探求真相的動力。這種情形,提供了極大的網路操作空間,利用網軍攻擊對手,不斷抹黑打負面選戰,只要能帶風向就能贏得選戰。
由於不喜歡閱讀文章,缺乏深刻與抽象思考的訓練,很容易人云亦云被帶風向,受到感官情緒的鼓動,而非理性思考做出判斷。這將是這一代年輕人最大的危機!
臉書假消息 選舉「非死不可」
2020-01-19 23:55 聯合報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台北市)
臉書對假消息的管理,並不積極,造成很多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臉書粉絲專頁台北惡棍去年貼文攻擊韓國瑜學歷造假,警方已經揪出幕後造謠的張姓男子,翟神翟本喬跳出來說,這個案件能夠偵破,是他提供資料給警方辦案。但這個只是眾多選舉期間的黑候選人粉專之一,沒有被告或沒有被抓的不知凡幾。
如果要區分民國105、109年(二○一六和二○二○)的大選有何不同,那就是社群網站大量用於選舉帶風向,加上手機和4G網路的普及,大選資訊於手機上隨手隨時可得,其中大部分還是錯誤的資訊,真正的民主就淹沒在網路的假訊息當中。
美國最有權力的女人,眾議院議長波洛西在最近的一場記者會中就嚴厲地批評臉書可恥、不負責任和是罪惡的共犯;只要有錢賺,臉書就不管廣告內容的真假,也不認真去做事實的查核,導致臉書變成抹黑和謠言的製作工廠,危害國家社會。
凡是政黨政治的民主國家都因臉書而在國內形成對立,如美國的民主和共和兩黨、英國的反脫歐和脫歐、台灣的反中和和中、德國的反移民和接納移民等。雖然對立本來就存在,但因為臉書的公開、匿名和快速傳遞的特性,使得尖酸惡毒的語言快速流竄,善良直接被淹沒。
臉書老是說它要維護言論自由,拿美國憲法的第一修正案來辯護。第一修正案主要是禁止美國國會制訂任何法律來剝奪言論自由或侵犯新聞自由與集會自由,其中並沒有提到對商業機構的任何限制,臉書對內容的放任,其實純粹是商業的考量而已。
臉書的特性讓錯誤資訊的傳遞更加難以預防,一個廣告客戶可以將完全不同的資訊定向到不同的接收群眾。這種有針對性的廣告很容易挑出易受攻擊的群體,將錯誤資訊直接指向他們,而幾乎沒有責任,因為其他公眾不會看到這個廣告,因此也就無法預防或引起公眾的憤慨。
臉書CEO祖克柏一再提到「給每個人一個聲音」的重要性,在某個演講中就用了卅一次這個詞。但這種廣告手法意味著某些聲音比其他聲音更重要,有錢人或政客可將他們的聲音傳遞給更多人,政客們要說的比我們其他人說的話更值得傾聽。以政治廣告來講,每年為臉書帶來約六億美元的收入,他哪會捨得這塊肥肉、哪管它資金來源為何、哪管資訊內容是否正確?
如果說很多國家因臉書而更加分裂也不為過,所以各國政府如果能夠禁止臉書在國內運作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政策。當然有人會說沒有臉書還是有其他的社群媒體,但其他的社群媒體沒有臉書的破壞力和特性,也通常比臉書更負責任地檢查假消息。
任何國家如果放任臉書繼續猖狂,在往後的任何選舉一定會搞得烏煙瘴氣「非死不可」。當然或許所有嘗到甜頭的執政黨不會悔改,但臉書可載舟亦可覆舟,時間終將證明臉書是一個毀害人類的發明。
反滲透法 毒樹結毒果能算數?
2020-01-19 23:55 聯合報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反滲透法已上路實施,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會盡快提出「參考案件類型」給社會各界參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反滲透法十五日公布施行,國民黨等立委即聲請釋憲,其欠缺主管機關與立法欠明,討論聲浪不斷;然滲透來源乃「境外」,自應探討反滲透法與境外證據之合法性。
舉十七世紀英國外交官兼詩人亨利.沃頓的名言:「所謂外交使節,就是派一名老實憨厚的人,去幫他的國家利益扯謊。」中國《韓非子》亦有一例:韓昭侯沐浴,卻發現浴缸裡有小石子,叫官員問責,有司無任何失職的動機;於是他問:「如果你去職,誰會接你的位置?」韓昭侯一查,該可能遞補之人俯首認罪,真相於是大白。
今反滲透法證據,不可能單由台灣本地取證,且被量身訂做的北京政府,不可能授柄以人,就只能靠西方或其他國家,由外交或情報為渠道,提供資訊。然遙想民國49年(一九六○年)代:美國高空偵察機U-2遭蘇聯擊落,二戰英雄艾森豪總統第一時間還必須公開說未派軍機偵查,他並非蓄意說謊,而係維護國家利益。然若用境外中台以外,第三地的人證或物證,能夠排除外交與情報的扯謊動機?
更甚者,反滲透法係針對非獨立的統派勢力,與前開韓昭侯小吏,為獲取官位而陷害人,假設執政者獲取自身利益,為圖永續執政,與第三地情報與外交單位「裡應外合」,又怎能不讓人膽寒呢?
如果有外交使節在國外取證,即可擔保反滲透法證據「真實無疑」?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一五九條,「傳聞證據法則」無證據能力,原因無他,只因其未經證人到公開法庭進行對質詰問,侵害被告憲法上對質權利。
此外,或認在「境外文書」的證據能力,除刑事訴訟法第一五九條之四規定,認為該駐外人員所做文書,依法院囑託,或依使館職權製作的外交文書,方屬「傳聞證據法則例外」有證據能力;然絕對不能於國外製作類似警詢筆錄,若為之仍屬違反傳聞法則,取證無證據能力。
例如「王立強共諜案」,人在國外,我國法院自不能傳訊,然若欲對台灣境內人士追訴,豈能逸脫「傳聞證據法則」?況且,即便假設我國外交人員在外願意擔保王立強所言無虛;然依學者意見:境外取證,應仿照美國法制,增訂「境外偽證罪」,且與對證人進行詰問時,可延聘該地律師行使在場權,然我國法制均付之闕如,對人權保障「大開天窗」。試想:若允許海外人士含沙射影,我使館照單全收,在未經我國法院對質詰問,逕作台灣境內人士「通敵」的「鐵證」,真可謂:無核實、無底限,被誣陷的無辜人民,能不坐穿牢底?
漢代呂后逝世後,叮囑呂祿與呂產不可放棄長安南北軍兵權,未料,周勃與陳平綁架呂祿好友,酈寄的父親酈商,要脅酈寄勸說呂祿,騙得呂祿交出兵符,原因無他,就是說話的人「身不由己」。同理,國外媒體、智庫、人證,即便指證某人違反反滲透法,指證者或雜於自身利害,或遭監管保護,又怎能說自己非「受制於人」?毒樹結毒果,還能用,還敢用嗎?
私校「苟延殘喘」 教師怎安心
2020-01-20 00:01 聯合報 陳林生/廣告設計文案(高雄市)
嘉義市大同技術學院教授平均月薪大減,校方指全校專任教師皆同意減薪,共體時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內高等教育學校數的過度擴張,與人口出生率,恰恰背道而馳,更讓部分私立大學經營面臨「苟延殘喘」的窘境。媒體報導部分私立大學教師薪資大幅縮水,雖然校方稱教師都能與學校共體時艱,但是問題解決了嗎?大學教師都具有博士學位,如今薪資僅剩四、五萬出頭,情何以堪!
學校因經費拮据,減少教師薪資,這僅是問題的一環,教學設備更新、實驗器材添購等優化教學的必要開支,必定也受到相對的壓縮。教師的心理素質,能否坦然面對減薪或遭到資遣的壓力,他們還能安心於教學嗎?再加上教學設備器材缺缺或老舊,教學品質豈不更令人擔憂。
總統大選期間,政見發表會或辯論會,三位候選人在高等教育問題上,幾乎完全沒有觸及。忽視此項重大問題或刻意迴避,令人費解。也許高等教育的問題錯綜複雜,選民難以深入理解,更因不關切身之事,縱然花了時間闡述,也難引起共鳴,還不如開些華麗的空頭支票,有助於增加選票。
選舉結束了,國家高等教育所面臨的窘境,期盼主政者能真誠勇敢面對,並提出相對的因應之策,否則為數不少的大學,勢必呈現更勝於「苟延殘喘」的難堪局面。
私校減薪潮 廣設大學反噬
2020-01-20 00:01 聯合報 王釗洪/大學兼任教授(嘉縣民雄)
教育部證實,已收到東方設計大學一○八位專任教師調降研究費的同意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於全國一五○多所大學,後段的私校出現退場、砍薪的問題,教育當局總是歸咎於少子化;而它們不願面對的事實,卻是少子化也與廣設大學有關。自民國89年(二千年)起,台灣急遽快速下降的生育率,更在民國99年(二○一○年)達到全世界最低的水準,其下降的速度遠超過日、韓等也有少子化問題的國家。而此生育率由緩降到急降的轉捩點,正好就是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台灣正式實施廣設大學之後四年。
在台灣人人可以讀大學這個世界少有的事實,想必就是少子化的一個肇因,至少會是一個催化劑。此兩項數字的因果分析,佐以筆者在大學授課時的意見調查,得到大學生較注重個人休閒生活品質的注解,曾於民國102年(二○一三年)十二月投書,結語點出如果廣設大學的政策回不去,少子化的現象恐怕也回不去了的可能性。其後,有其他學者提出婚姻階梯論,認為女性較偏好找尋學歷較高的男性為配偶,人人可以讀大學之後機會就少多了,此也可以證諸內政部婚配資料呈現年年遞減的事實。
當今後段的私校出現財務惡化、退場、砍薪的問題,與其歸之於表面的少子化,勿寧說是廣設大學「反噬」的現象。可嘆的是教育部迄今仍不思尋找可行之策,協助過多的私校(甚至公校)安全而無憾地退場,只是一味地用「警告」、「懲處」等字眼來延宕問題。
回思當年政府廣設高中大學,除想提升國人的專業知識,供給更多就學機會,也是為了革除大學聯考一試定江山,學非所用之弊。然而,根據教育部統計,當今大學生因志趣不合而休、退學或轉系的比率仍與教改之前的情況相當,而且持續攀升。可見廣設高中大學的政策,仍逃不出「一個問題沒能解決,卻引發出更多問題」的決策陷阱,誠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