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別太樂觀看待美中協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131/web/

◆  聯合報社論/勿讓全民淪為5G競標囚徒困境的受害者
◆  聯合報黑白集/十萬橫磨劍?
◆  經濟日報社論/別太樂觀看待美中協議







經濟日報社論/別太樂觀看待美中協議


2020-01-19 23: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談判歷經23個月、13輪磋商,終於今年1月15日正式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但金融市場反應相對平淡,一來是樂觀情緒已於先前陸續反映,二來是正式的協議內容與預期相去不遠。
本次協議共計有八個章節,其中有明確的品項、執行細節及時間點規範者,僅有第3章食品和農產品貿易、第6章擴大貿易。例如協議內容指出,今、明兩年中國對美的進口金額將再擴增2,000億美元(以2017年為基礎計算),年增率分別達88.1%、53.2%,達成難度明顯偏高。再者,協議中也列出不少但書,像是若遇不可抗拒因素或是可歸咎於美方的問題,將造成中方購買量不足等情形。也就是說,當市場狀況或天氣等因素有變化時,農產品實際採購量將難以達標;又或是隱含當美中科技戰升溫,美國對華為的出口禁令將成為中方未達成協議購買金額的藉口。
至於,造成去年4月美中協商破裂癥結──中國政府對國有企業的補貼與立法落實結構性改革方面,皆未在此正式協議中提及,對智慧財產權與強制技術轉讓雖有些許亮點,如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上將採取條件式的有罪推定,以及中方不可再以中國市場為誘因進行正式或非正式的技術轉移,但均缺乏明確的執行細節、認定標準及時間點,僅有方向性的共識,預估這將會是後續第二階段談判的重點
就協議內容文本來看,有高達九成以上是美方對中方的要求,以及中方對美方的承諾,也就是中方的退讓遠大於美方,還有金融服務開放幅度優於預期的意外成果(大部分的金融產業外資持股限制最遲將在五個月內開放;在一個月內要接受萬事達卡、Visa卡和美國運通的牌照申請),有利美方在中國市場擴大服務貿易範圍。再加上現行關稅並未隨之調整,中國仍有許多對美出口商品被課徵懲罰性關稅,而美國總統川普更公開表示,關稅手段仍是後續對中談判的重要籌碼等,都似乎符合白宮宣稱第一階段協議是美方「巨大勝利」之說。
惟就政治面細究去年4月至今的談判角力可發現,第一階段協議雖看似對美國經濟有利,但從中國在結構改革方面並沒有作出明顯退讓,且成功將談判範圍限縮、本次協議又處處留有下台階等情形看來,這場交鋒是美方贏了面子,而中國對美立場鷹派的官員以時間換得空間。
此一情勢極可能讓中國在未來談判時,採取以拖待變策略迫使有選舉與政績壓力的川普妥協,甚至持續拖延到美國總統大選,以換取新政府會有轉趨鴿派的可能。更何況,貿易戰開打一年多來,中國已陸續降低對美出口的比重,使美國從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國,退居東協、歐洲之後,多少降低川普調升關稅所帶來的壓力,也避免被迫做出不必要的讓步,例如結構性改革涉及中國國內法律修訂,中方必將以維持國家主權為由,拒絕配合美方要求。
同理,在美國經濟持續擴張,未出現因中國進口商品關稅調升,所造成的消費動能減損,美國股市對貿易戰的起伏也似乎更有韌性,使川普面對中方不願在結構性改革上讓步時,可以放膽地調升關稅。尤其華府政治圈內的國家安全務實者(national-security realists)仍強烈堅持,美國絕不應為了發展經濟而放棄對國家安全的固守,而這種觀點將與崇尚自由市場經濟的保守主義(conservatism)傳統互相衝突,也使貿易爭端不休將成為美中經貿關係的常態。
如此一來,在雙方未來皆可能傾向強硬立場的局面下,準備處理結構性議題的第二階段貿易協商將更為棘手。而當前第一階段協議之所以能簽署,也只是去年中國面臨經濟低迷不振、川普飽受農業州選民不滿政治壓力,才促成了這場雙方各退一步的機緣












聯合報黑白集/十萬橫磨劍?


2020-01-19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總統接受外媒訪問表示,「對中國來說,侵略台灣的代價將非常巨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晉有十萬橫磨劍,翁若要戰則早來」,這話出於五代後晉宰相景延廣他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有種就來一決雌雄,輸了遭天下恥笑可別後悔。耶律德光大怒揮兵南侵,後晉無力招架,迅速被滅。
百年前的庚子,慈禧太后不滿洋人欺凌,向列強宣戰。面對聯軍槍砲,太后才發現自己寄予厚望的「神功護體完全是騙局,首都失陷,還簽下天價賠償辛丑和約
景延廣不願臣服契丹,慈禧太后對抗帝國主義,固表現民族精神,卻「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招致敗績甚至喪國
回到當今政壇,蔡總統接受外媒訪問,批馬政府模糊化的兩岸定位已不適用,「中國需要向台灣表示尊重」;尤其台灣軍力相當不錯,「對中國來說,侵略台灣的代價將非常巨大」。支持者雖叫好,但蔡政府叫戰未必明智
舉一個簡單的想像:蔡政府規畫核電歸零,未來半數電力來自船運天然氣;夏季用電高峰,存量可能低到一星期。兩岸一旦開戰,不僅天然氣儲槽易受攻擊,海峽一被封鎖,台灣即電力不繼。
許多決策,都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選擇。「抗中」是蔡總統的優先價值,她也說「無法排除戰爭可能」;但為確保防衛台海的能力,能源戰略就不該冒進廢核,否則便自曝弱點。何況,兩岸量體大小懸殊,讓定位問題模糊化才不會製造與中共「直球對決」機會,才符合我方最大戰略利益否則,就只是景延廣與慈禧的翻版而已











聯合報社論/勿讓全民淪為5G競標囚徒困境的受害者


2020-01-19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5G第一階段頻譜競標結束,得標金達1380億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第五代行動通訊(5G)第一階段頻譜競標結束,寫下了另類的「台灣之光」,因為得標金一,三八○億元寫下台灣頻譜競標新紀錄,超越了4G時代的一,一八六億元。其中,最熱門的頻段三點五GHz,每單位得標金五○.七五億元,在目前全球已招標的5G國家中,台灣超越南韓、德國與義大利等國,居世界第一
面對這樣的「世界第一」,除了政府以外,從電信業者、5G應用開發商到一般的國人,都未見喜色。然而,失控的競標金額讓電信業者經營5G的成本壓力大增,意味著5G開台後,國人要用更高的資費才能使用5G服務。若5G使用者增加速度不如預期,必然拖累我國5G產業的發展。連日來企業領袖已提出警告,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就說,台灣5G頻譜價格成為世界最貴的頻段,以後誰來埋單?
政府把5G的底價設為三百億元,國庫和立法院分別將5G標金收入設定為四百億與四百四十億元,但最後的開標金額,竟超出政府原訂目標的千億以上。如此大的落差,一則凸顯政府事前對預算與產業的評估失準,二則是競標制度設計不佳,釋出的頻寬又偏少,讓競標落入了「囚徒困境」。電信業者為了爭搶有限的頻寬,只能不斷的加碼,造成競標金額失控。
企業界批評,政府設計5G競標規則「聰明過頭」,凸顯政府的競標設計「大智若愚」。競標制度讓決標金額飆高,國庫因此多了千億進帳,最大獲益者就是政府。相對的,電信業者未來端出的5G資費方案也必然飆高,超過現在的4G資費;這除了會加重民眾的負擔,更將壓縮4G用戶升級5G的意願。如果5G的普及速度因此而落後其他國家,我國5G相關產業的發展速度將因此受到拖累,這才是業者最擔憂的事。政府還未孵出5G應用產業的金蛋,就可能因5G的天價標金,害死了金雞母。
5G天價標金的另一後遺症,是將加深城鄉的5G落差。5G架構跟4G架構一個重要的差異,是前者的基地台密度需遠高於後者,業者若要達到一定的5G服務水準,必須架設比以往更密集的基地台。電信業者為追求效益,架設5G基地台時必然以城市為優先;但偏鄉民眾繳交的電信資費跟都會民眾相同,卻得不到相同的服務。政府有責任避免這種問題發生
在各界的質疑聲浪下,行政院對外表示會善用5G標金,將多出的標金用在資費、基礎建設及服務等三大方向。但從蔡政府過去的表現看,這筆天上掉下的禮物未必能用於回饋電信用戶,而會被當成政府小金庫運用。舉例來說,《電業法》規定台電的超額獲利須納入「電價穩定基金」,但過去兩年,電價穩定基金變成政府凍漲電價避免影響選情的工具,原本近千億元的基金已消耗過半。政府過去對類似的基金一再上下其手,未來5G超額標金也可能歷史重演,變成蔡政府為自己拚政績的最佳金庫
去年此時,當蔡總統還卡在九合一選舉後的政治低潮時,一度喊出要把四百億元的超徵稅收以發紅包的方式回饋全民,以拉抬她低迷的民意支持度;最後在各界的反對聲中,蔡政府才緊急煞車。即使如此,去年蔡政府到處撒幣,從高鐵南延到農具補助無所不包,濫用民脂民膏莫此為甚
對於木已成舟的5G天價標金,我們呼籲立法院必須從嚴把關,確保5G標金超收金額能正確用在行政院當前宣稱的資費、基礎建設及服務三領域上。一則不能讓5G資費失控,二則應適時支持5G相關應用產業的發展,三則必須兼顧城鄉電信建設的落差。這些亡羊補牢的措施,必須立刻啟動且接受嚴謹的監督,絕對不能讓全民成為5G競標囚徒困境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