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9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告別民粹,深化民主\星期透視/芒果乾勝選 然後呢?

◆  大屋頂下/尚未重開機 竟然已當機?九二共識的活化優化進化
◆  星期透視/芒果乾勝選 然後呢?
◆  名家縱論/告別民粹,深化民主
◆  一個中國,幾個台灣?
◆  新年新希望:把握每一天 努力前行
◆  期盼總統 帶台灣突破困局
◆  罷韓是公民權利 但勿激化衝突對立
◆  長輩「踩煞車」 放手不是放棄
◆  藍營唯一出路:世代交替 重建核心價值
◆  畫中有話/畢業,望向何方?
◆  漫畫/來討人情了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告別民粹,深化民主


2020-01-18 23:30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蔡英文總統連任成功,當晚在競選總部舉行國際記者會,BBC(英國廣播公司)提問對於這個選舉結果是否會想要感謝習近平?但翻譯沒有翻成中文,蔡英文也未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十一日的投票,實際上是兩種民粹主義對決。結果保護主權民粹主義徹底擊潰庶民經濟民粹主義,人民應該多少都看出兩位候選人和兩大黨主張的空洞,只能憑感覺去做抉擇。BBC記者在國際記者會尖銳提問:「您是不是要感謝習近平主席送來的大禮?」和蔡英文總統的笑而不答,其實說明了一切
民粹主義即使在成熟民主國家也有氾濫趨勢,但像我們這樣用公費養網軍,為求網路聲量不惜玩網紅撩總統程度,大概還不多見吧。民主向來就是成本極大的社會動員,但民眾似乎已習慣了不對民主抱任何期待,選完的意義不過是混亂結束。會有幾天大家忙著分析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民主應有的最起碼效益,比如某些重大政策轉變,則完全看不見,也沒人在乎
如果說民主已被化約為選舉,選舉則化約為選票,可抽掉本來應該有的實質內容,就是民粹主義,我們的問題已非常清楚。民主形式化、空洞化,也充分表現在其基本制度的一一破毀,多數人無動於衷從總統介入司法、考試兩權運作,到憲法或法律保障的獨立機關被快速而結構性消蝕其獨立性。這些曾經是我們在民主化建制過程中非常強調環節,現在都淪為「遺老」的嘮叨。
最讓人駭異的,則是民主預設的某些基本權落實,也在護主權民粹主義號角遭扭曲。以禁止散佈謠言的社維法處理假新聞還只是第一步,立法院強行通過反滲透法,則是藉由滲透的貶抑,把人民行使各種參政權需要取得足夠資訊過程,全面排除兩岸因素。但因為不論何者最後都要經過法院把關,我估計人民基本權最終因裁判而真正受侵害的案例不會很多,這整套選戰布署真正意義,更接近組織一個捍衛主權十字軍,重點只在敵我意識凝聚,撒旦既在選完後退場,很可能就又備而不用
在我看來,大家熱中議論大敗的國民黨何去何從,努力的方向還是在重建彼可取而代之的兩黨格局,但民粹主義的兩黨輪替究竟有何實益?如果不能改善民主政治體質,從一批人換一批人,人民得到的,最多只是執政者謙遜假面政策不被檢驗,基本制度崩壞日復一日,台灣前途到底在哪裡?何況以過去形成的鐘擺模式看,民進黨這次也不過是在較高明的民粹操作下維持兩任慣例,民眾早看清楚,在民主其實不會造成什麼實質改變情形下,不讓執政者驕縱已是我們唯一武器。從這角度看,國民黨固然是非改不可,但怎麼改造,好像也不是需要大家關注的當急之務。
我倒覺得,現在值得大大改的,就是我們民主制度本身,而真正掌握改革之鑰的,還是拿八百多萬選票,又不再有連任壓力的蔡總統。改革方向,簡單說,就是修補這幾年被民進黨毀損的民主制度諸環節,並在不需要動到修憲前提下,以最大魄力改造這個半總統制基礎結構,包括政黨、選舉、國會和總統行政院分權改革指導精神則是重建真正民主價值通過人才和政策競爭,展現真正民意通過分權和制衡的實踐,使政府能夠負責。蔡總統願不願意走出民粹主義舒適圈,有沒有推動這大格局改革決心,我們不知道。前面講的修補,就是最好的試金石,陳師孟案果斷處理,還是繼續用大內高手自行了斷招數,反滲透法由行政部門提案大幅修改或廢止,還是任其生效,把違憲問題丟給大法官,大家都可一起來判斷
往長遠看,蔡總統應該比誰都清楚兩岸對立本質就是制度之爭,特別是當大陸已發展出舉世矚目市場經濟體制,人均所得突破一萬美元後,如何選擇更有未來性的制度,已不能排除各種可能性,關鍵未必永遠操在當前掌權者手上,更重要的是看卅歲到五十歲這些世代的基本價值觀。而他們也都在看我們的作為,民粹主義把戲絕對不足以啟動對岸任何改變,只有當深化民主改革取得成效後,我們才有可能把兩岸帶往良性競爭道路













星期透視/芒果乾勝選 然後呢?


2020-01-18 23:31 聯合報  趙建民/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蔡英文總統大選後接受BBC專訪,蔡總統呼籲中國大陸面對事實,尊重台灣。蔡總統表示「我們不需要宣布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台灣」。 圖/取自BBC網站

總統選舉最大驚奇,毋寧是執政失能政黨,居然能借助香港動亂,成功扭轉局面。但選戰中,將「九二共識」等同「一國兩制」,選後卻要求大陸展現善意,民進黨變臉功夫了得,能擦得出火花嗎
兩岸方面,蔡英文面對三大危機,情勢不容樂觀
雖然得票率空前,但蔡總統卻是史上最弱勢總統,從來沒有候選人,能在聲望如此低迷時,起死回生贏得選舉。八百多萬張選票,並不代表對蔡英文肯定,更多的是被她描述情境震懾;激情過後,必須回到低支持度現實。面對空前強勢的習近平,台灣對策從匪軍不敢越雷池一步,到強調民主制度優勢,再到目前對人民恫嚇!弱勢總統態勢一目了然
其次,在執政黨長期教化下,台灣人民一片仇中,對大陸的恐懼和厭惡,壓過民生訴求,而大陸民意對民進黨敵視及武統聲浪,也已到無以復加地步,要想創造有利交流環境,談何容易。
其三,台海風險高漲,不僅ECFA可能中斷,雙方能否避戰維和,是重大考驗。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報告,建議美國緊急應變,避免台海危機智庫學者易思安最近在國內媒體發表文章,稱台海已是全球最危險引爆點,未來情況還會惡化。對此,蔡總統似乎有所體悟,日前接受英國媒體BBC訪問中,直稱任何時候都不排除戰爭可能性
蔡英文能繼續靠香港動亂度過危機嗎?
過去四年兩岸成績,從外交雪崩到解放軍步步進逼,兩岸交流急遽萎縮,讓人難以樂觀。在尊嚴、和平、發展三大國家目標中,蔡英文唯一選擇尊嚴,然而,現實條件下,此一突出主權戰略行得通嗎
一般言,國際交往並不需要刻意強調主權,何況在民族主義國力對比下,主權是陸方強項,在BBC訪談中,蔡拒絕將此敏感問題模糊化,選擇直球對決。弔詭的是,口口聲聲守護主權,但未來四年中華民國國際法人地位是否從此消失,台灣人民剉著等!為降低敵意,中日兩國是否針對台灣簽訂第五份公報?川普總統是否會以台灣為籌碼,以便在美中經貿談判中取得有利位置?外交驚悚永無寧日!
其次,蔡英文講的主權,究竟何指?當家的自己操作亡國感,豈不是對主權的終極傷害?BBC訪談中,蔡承認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如何解釋選舉期間「香港的今天就是台灣的明天」自我矮化?訪談稿連國名都搞不定,從ROC, Taiwan 變為ROC (Taiwan),讓人懷疑在蔡心目中,中華民國究為何物?
面對中國大陸壓力,執政黨緊縮管制,對經濟開放措施如設自由貿易區談虎色變,加上包含反滲透法在內各種壓制人民權利的立法,使得台灣在兩岸制度競賽中,優勢漸失,中華民國光環何在?如何展現戰力?
其三,日昨中美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方承諾未來兩年向美方採購兩千億美元商品,盡力維護美國在大陸市場的智慧產權,日韓澳等國也將在下個月和大陸簽訂RCEP自貿協議,可見國際強權對陸政策,都是經貿合作政治提防雙向避險。相形之下,經貿實力日小的台灣,如何強化主權?
選舉已結束,焦點移回施政及競爭力提升。令人失望的是,蔡利用香港勝選在訪談中要求中國當局接受選舉結果,將兩岸和平責任輕鬆推向對岸。看起來兩岸繼續空轉四年,已難避免。










大屋頂下/尚未重開機 竟然已當機?九二共識的活化優化進化


2020-01-18 23:34 聯合報  黃年 (本欄為周刊,下篇起改不定期刊出)
國民黨黨內有檢討九二共識聲音,青年團要辦兩岸路線大辯論。圖為國民黨代理秘書長曾銘宗張貼黨主席補選公告,他表示改選和改革不相違背,且改革要加速進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後各方尚期待兩岸「重開機」之際,不料,是否竟當機了。
一月十六日,BBC專訪蔡英文刊布。蔡說:「一個中國」這套說法已行不通。這是她首次公開且直接否定一個中國
為回應中國施壓,她說將致力貿易關係多元化及鼓勵大陸台商返台投資。且說,「任何時候都無法排除戰爭的可能性,但問題是你必須做好準備」。亦即,蔡形同宣示將為其否定一個中國的兩岸立場,做好迎對經濟或軍事衝擊準備
「一中原則」是北京底線,此為蔡英文所確知。她公開直接否定一個中國,是不是把重啟互動大門關上?
同日,國台辦記者會,重申「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並稱「撼山易,撼九二共識難」。
經此大選,反九二共識成民進黨神祖牌,現北京仍稱「撼九二共識難」,是否形同也把重啟大門關上?
重開機,是否已當機?
大選決戰日不在一月十一日,而在去年元月二日習近平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掛鉤。蔡藉此營造「亡國感」,成致勝因素。
但是,國台辦選後仍稱「撼九二共識難」。因而,若不解決九二共識爭執,兩岸恐不可能重開機。
民進黨萬萬不接受九二共識,北京則稱九二共識不動勝過山。可能出路,似應在九二共識有無活化、優化或進化可能性其實,所謂活化、優化、進化,即在回復九二共識原貌
一、九二共識必須包含一中各表,亦是以一中各表為基礎的九二共識
習近平去年元月二日談話,使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掛鉤。但元月十六日國台辦記者會上,已重新引據「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台方立場。如今,若要九二共識活化,北京至少必須回到去年元月十六日準據。亦即回到一中各表
二、北京必須放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非此,一中各表即無基礎,亦無意義
國台辦選後記者會稱,「九二共識是源自雙方規定,不是大陸單方強加於台灣」,此說被認為是回到民國105年(二○一六年)王毅「憲法說」。
北京既知,九二共識精神是源自中華民國憲法,則北京必須先接受此憲法,及此憲法所承載的中華民國。同時,也接受源自此的一中各表,將之容納在一中原則範疇。
北京若將九二共識建立在中華民國憲法論上,當然是九二共識優化
三、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但兩岸在一中各表原則下,應當是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這不是兩國論,也不是一邊一國
過去東西德,即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今日南北韓,亦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唯北京當局以「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對台灣。
在今日已演成「台獨不消滅中華民國,統一要消滅中華民國」氛圍,若多數台灣人民選擇「台獨」,而不選擇「統一」,一點也不奇怪。
因此九二共識不可消滅中華民國,要維持中華民國基礎即一中各表
四、兩岸「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可建立在「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過程論),及「共同締造論」(目的論)。大屋頂中國(泛邦聯論),即凌駕過程論及目的論上的共同政治基礎。這就是九二共識進化
五、綜上,九二共識活化、優化及進化,均以一中各表為基礎無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就沒有理由存在
誠然,九二共識的存或廢,對藍綠紅皆是難題
國民黨:有取消九二共識之議。因為,「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印象已造成,國民黨不能再揹這包袱。但是,丟掉九二共識,形同承認過去兩岸政策是錯的,即承認民進黨是對的何況,否定九二共識,不啻也失去一中各表載具(指四字蘊含的精神)。無一中各表,兩岸政策即無其他出路
民進黨:如廢掉九二共識,當然是蔡英文及民進黨暫時勝利。民進黨是因反對一中各表(因一中各表也是一中原則),所以反對九二共識;卻說成是「因九二共識無一中各表,所以反對九二共識」。
這種顛倒論述,混淆視聽。因此,必須創造一個「九二共識包含一中各表」情境,再看民進黨如何表態。
民進黨可能視此次大選為台獨理論進化,形成殼獨及華獨混合體。但如果台獨不能走到正名制憲,只要丟不掉中華民國國號、國歌、國旗及憲法標題等,那就終究擺脫不掉兩岸的中國聯結」。因此,大選能否解讀為台獨路線進化仍是疑問,反映的反而是台獨的天花板,亦即終究不可能正名制憲、擺脫兩岸聯結,否則蔡就不會主張「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拉近距離/互惠互利」。
如果民進黨甩不掉台灣的中國聯結,就不能丟掉一中各表戰略工具,也就不能輕率否定九二共識
所以,只要北京仍說「撼九二共識難」,蔡英文就甩不掉九二共識;另方面,若無九二共識為共同政治基礎,蔡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拉近距離/互惠互利」皆無可能。
中共:北京稱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若棄九二共識,是自認失敗,並承認蔡英文勝利。因此,北京不可能丟掉九二共識。何況,倘若沒九二共識,等於根本廢掉一中各表,兩岸未來就很難找到其他更佳緩衝器及出路。若等到國民黨也丟掉九二共識,那麼,台灣反台獨大平台也就真正面臨完全解構終局。
因此,對綠紅藍來說,九二共識都有維持理由,亦有使九二共識活化優化進化必要但是,若無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根本不能立足
我是九二共識鐵粉但九二共識若無一中各表,我反對
我反對民進黨不接受「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也反對國民黨接受「沒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至於北京若因沒有一中各表,而失去九二共識」,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之事










畫中有話/畢業,望向何方?


2020-01-18 23:35 聯合報  杜建重
圖/杜建重

椰林大道上,大學生穿畢業服拍合照,為踏出校園留下回憶,也為即將走進社會就業,預作準備。
大選結束,專家探討成敗關鍵,首投族與年輕選票成關鍵;候選人可以擘畫願景,但卻無法根除年輕族群對國家未來的徬徨與恐懼。原來,年輕人已不再汲汲營營眼前的個人欲望,安定生活反成為最大公約數
和年輕族群同方向還不夠,還必須透析他們渴望的視野;追根究柢後,也就不難理解選舉成敗的緣由了。












一個中國,幾個台灣?


2020-01-18 23:51 聯合報  鄭紹成/大學教師(台北市)
台灣每逢選舉,不同價值觀的對立就顯現出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際現實認同「一個中國」,而台灣有幾個呢?
選前這三年多來,台灣有不同意見群體(年改/反年改、同婚/反同婚、反核/擁核、促轉/反促轉、用愛發電/用肺發電、勞工是心裡最軟一塊/一例一休,這不是跟我說,去跟你老闆說)。選舉時期,藍綠總統候選人互被譏為:草包/空心菜;選舉造勢場合是:滿場國旗/滿場綠旗;投票前選民私議:選中國/選美國。
當選後,領導人疾呼「放下對立,擁抱我們的家人」,而藍營名嘴分析國民黨恐再無機會執政,因為主要支持族群會漸老去,卻吸引不到年輕族群。難道藍綠選票背後,不是因為政見有異,還有年齡層差異?或是省籍差異?台灣很小,但台灣有很多個?
年輕人被稱「天然獨」,我不認為,那是「教育獨」。我出生在台灣,但我不認同台灣具獨立國際條件,我認同國名是「中華民國」;我的孩子在現行課綱和制度下,不論國文、歷史、地理,都在跟中國做切割。以前中小學每天的升旗典禮、唱國歌,現在對他們而言,是間歇舉辦的耗時儀式。五年級年長世代會唱國歌、有國旗、有國號叫中華民國,但年輕一代自認台灣人,中國是另外一國
我的一位八十六歲山友說:「從歷史上看,台灣有屬於中國嗎?」我知道這是台灣自獨於中國外的史觀,就像有學者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以上種種清楚顯示,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台灣有自認日本人的,也有要反攻大陸的;台灣有擔心成為香港的年輕人,也有不排斥武統的,更有支持台灣獨立或支持中國統一的,還有很多支持維持現狀民眾。
不同意見的人民,平時安居樂業每到選舉時,候選人就會挑起族群對立,一家人可以在餐桌上對幹,甚至有人說挺韓父母要把投蔡的子女逐出家門。
最該被大聲撻伐的,是選舉政客們,他們的幕僚市場區隔觀念,找出要爭取的選民結構,切割出不同區隔的「政見/訴求」,藉此鞏固基本盤」,再爭取游離票確保勝選
有沒有實質政見不重要,「發大財」、「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芒果乾」、「下架吳斯懷」…只要能激化選情獲取選票,無所不用其極,分裂台灣撕裂族群在所不惜。台灣民主有助團結嗎?只要台灣繼續有選舉、候選人繼續用分化,台灣永遠是分裂的
當候選人選前用言語刺激族群,選後就不該期望「雙方會擁抱」、「大家都是一家人」,因為族群對立已挑起,平靜一、兩年後,下一場選舉又一樣台灣只要有選舉,想團結成一個台灣,無異緣木求魚
一個中國是國際現實,但台灣到底有幾個?八一七萬和五五二萬的票數告訴我們:台灣其實有很多個











新年新希望:把握每一天 努力前行


2020-01-19 00:17 聯合報  洪太/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迎接鼠年,釆盟免稅店日前在桃園機場第二航廈舉辦新春揮毫活動,一位外國小朋友興奮地展示自己拿到的春聯,下方還畫了一隻象徵鼠年的「小老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再過幾天就是春節,配合庚子鼠年,有人捎來祝福「有鼠不盡的幸福、快樂」、「鼠一鼠二的表現與發展」,但也有簡單的:未來一年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看到這些,想到小時候過年前爸爸會買附鎖日記本給我,第一篇要我寫下新年新希望,不管過去有何懊惱挫敗,都在新的開始有嶄新希望,那是樂觀的期望,與自我鞭策目標
隨著年紀增長,新希望或許仍在,但總帶有些許質疑、或感慨與無奈。
有個朋友罹患絕症,雖治療但不樂觀;過去自豪是稱職一家之主,總說是家裡靠山,能替老婆和兒子遮風擋雨;他的老婆確被他寵得嬌滴滴,沒想到這一病,過去自豪變成憂慮,「我希望我老婆能堅強起來,…」,他不擔心自己,只擔心老婆是否會不支倒地;於是得空他就交代一些事,老婆難過地哭泣:「沒有你,我該怎麼辦?」他心疼外,也自責無法再當靠山。
「如果重來一次,我仍會當妻兒的靠山,但我會讓他們一起幫忙」,帶著遺憾的他,只能許下心願,好好聽醫囑治療,能多活些時日。她老婆也遺憾過去對老公的照顧太視為理所當然,現在只希望能盡量多為先生做些事。
年前,和高中同學聚會,有好些人無法參加。一問大多是為照顧父母或公婆,我談到去年母親往生事,感慨這個年沒母親就少了年味,因為吃不到媽媽做的年糕、發糕等,但慶幸媽媽生前,用心陪伴沒有遺憾;現在新年新希望就是好好陪老父,珍視每一天。
誰都無法預料未來,與其留下遺憾,不如留下每天的用心回憶。有同學笑說我們都老了,才會想著要抓住時光留下回憶;年輕人的希望可是加薪,換好一點工作、成家、置產…。他這一說,我們開始談起,昔日年輕的奮鬥時光;當初的辛苦,轉換成今天甜美回憶。
「不管新希望如何,若不付諸行動,都無濟於事,只會變成年底時感慨後悔」,說得沒錯,我想到有位校長總是忙碌,大家都說她太衝了;但她說被遴選一任四年,希望盡量幫助孩子,「時間有限,總不好帶著遺憾結束任期」,她希望能為偏鄉弱勢生引進更多資源,即使被嘲弄好表現,她都無所謂。
「洪太,時間有限呀!我會為自己的希望繼續往前衝,不會因他人停滯」,她這麼對我說。
說得真好呢!不管新年新希望,是陪伴照顧家人、成家立業、服務助人…,既是自己許下心願,就該把握每一天,努力前行;不要讓希望落空,更不要淪為日後遺憾呀!












期盼總統 帶台灣突破困局


2020-01-19 00:10 聯合報  許滄治/農(台南市)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陶淵明詩云:「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需盡,無復獨多慮。」大選圓滿完成,雖然結果幾家歡樂家愁,但見當選笑,哪見落選嘆。我們國家土地狹小,資源有限,面對複雜國際社會千頭萬緒,內政也無法令人人叫好。如何突破困局,有賴當選的領導人及其執政團隊。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人描述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選舉既結束,選舉期間的種種不快就該相忘;祈求未來國泰民安,各行各業自立自強,使我們成為民主長城。











罷韓是公民權利 但勿激化衝突對立


2020-01-19 00:06 聯合報  楊富勇/大學職員(桃園巿)
發起罷韓的高雄市文化局前局長尹立。 記者楊濡嘉/攝影

選舉過後,幾家歡樂幾家愁,國人習以為常。政治立場不同造成父子反目、夫妻不和狀況也並不少見,不過選後希望慢慢平復,因為不管誰當選,日子還是要過。
然而今年大選傷痕,還在持續擴大。有年輕人在臉書社團「韓粉父母無助會」中寫出遭受韓粉父母傷害經歷,從言語、精神到肢體暴力,以及經濟控制或趕出家門等,引發議論。
俗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有立委當選人表示,這些韓粉父母已構成「家庭暴力、精神暴力」,會與社福團體合作協助受害年輕人。看似關懷,但所提方式只會加劇家人間敵意,對解決事情可能毫無幫助。
大選後又有罷韓延長賽,網路轉傳的一些韓粉父母情緒化言行,立刻讓他們撿到槍,製造年輕人對韓粉乃至於韓國瑜巿長的厭惡,能像骨牌般提高罷韓案的機率但這種激化家人矛盾以獲取政治利益行為,實不可取
罷免縣巿長是公民的權利,發起人可論述巿長哪裡施政無方、或是其他不適任原因,沒必要攻擊支持者,更不該挑起世代對立及衝突蔡英文總統多次談話強調團結,難道只是口頭說說而已











長輩「踩煞車」 放手不是放棄


2020-01-19 00:02 聯合報  邱瑞珠/主婦(桃園市)
挺韓國瑜的民眾揮舞著國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是屬戰後嬰兒潮四年級,出生鄉下經歷過家中米缸無米,母親去借貸的愁容;也看過「十大建設」後產業升級經濟脫胎換骨,讓中華民國躍升「亞洲四小龍之首」;而今,光環褪盡啃老本,只因政黨國家觀念意識形態爭鬥失去更多,族群、階級、世代對立也加深
今日連家庭也捲入選舉風暴中,年輕人口中的「下流老人」,只是想為下一代政治「衝撞戰車」踩一下煞車,避免失速釀禍,明知難為而為之。
上世紀,國際間爭權奪利戰爭傷痕猶未遠;中東地區仍進行中,歐洲難民畫面更歷歷在目,我認同和平無輸家,戰爭無贏家」,要為年輕人尋職場,不是戰場
長輩因經驗與歷練,觀點與看法常和初生之犢者有不同。年輕人喜愛獨立、自由、自主之思想,也受同儕互動牽引;長者為守護年輕人成長而高興,年輕人也不能擇己有「利」而選擇性考量。
孩子,也許我們「放手」時機點不是很好,然而許多重大觀念轉變,不夠「痛」是無法開悟的。「放手」並非「放棄」,未來年輕世代「承擔」也非易事,然大部分長者「放手」也絕非意氣用事或賭氣喔!













藍營唯一出路:世代交替 重建核心價值


2020-01-18 23:55 聯合報  吳展良/台大歷史系教授(台北市)
世代交替是國民黨唯一的出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連兩次大選挫敗,我相信藍營唯一出路在世代交替,同時必須重新確立核心價值,否則不僅難挽人心,且將為時代淘汰。
這些年,國民黨與藍營日益喪失自己的價值、格調與論述能力,此所以危機較之前深重許多。兩岸政策文化取向年輕世代唾棄。藍營原本政治文化菁英形象,被韓式低俗好利面貌取代。結果是,年輕族群厭惡國民黨、親民黨萎縮、新黨崩盤,這樣的藍營如何有前途?
藍營仍有四成多基本盤,這些人在兩岸政策與文化取向上,都與綠營有基本差異,卻缺乏良好領導階層價值論述。藍營的核心價值必須重塑,但我想至少應強調「和平保台」與「自主的中華民國體制」。正藍營存在,對於台灣生存與兩岸和平與發展,至為重要;必須徹底反省,進行世代交替,重振理想性與道德性,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論述,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