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中日韓「新三國演義」台灣如何應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美國送蔡政府的禮包,打開是民主或冷戰?
◆  聯合報黑白集/黑鷹為何接連出事?
◆  經濟日報社論/中日韓「新三國演義」台灣如何應對?








經濟日報社論/中日韓「新三國演義」台灣如何應對?


2020-01-04 01: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第八屆中日韓領袖峰會日前在四川成都舉行成都是三國演義蜀漢都城,中日領導人也自然借題發揮日本首相安倍認為中日韓不是魏蜀吳,應要共同建構新的三國關係中國總理李克強則說要學習「三國演義」智慧與誠信。不過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最後結局都不好,智慧與誠信之外更吸引人的是布局及權謀,以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名言,似乎更接近中日韓的前景
本次峰會三方簽署「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文件,宣示要以對話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致力於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強化現有國際規則、支持WTO世貿組織改革,並將在RCEP基礎上,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FTA)談判,進而打造「和平友好、互利共贏、引領未來的合作模式」。
RCEP今年簽署後,中日韓藉此架構所建立的三邊自貿關係,已經是RCEP對台灣造成的最大威脅。若再以此為基礎加碼簽署中日韓FTA,台灣壓力無疑更大。近十年前經濟部曾估算中日韓FTA生效後,台灣無論在GDP或進出口增長都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受害者。台日韓對中國大陸出口的重點非零關稅產品,都是電機產品、光學及精密儀器類產品,未來中韓FTA降稅時程走完(許多產品都尚未降為零),若日本也獲免除關稅,對我國影響不容樂觀。
但是中日韓合作及洽簽FTA前景仍充滿變數包含今年,三國峰會過去八年來舉辦四次,停開四次。停辦的四次中,前二次(民國102、103年(2013、2014))肇因於釣魚台及日韓獨島領土爭議,後兩次(民國105、106年(2016、2017))則跟薩德事件及中日關係緊張有關。前二次日本首相是安倍晉三,中國領袖是習近平及李克強;後兩次日、中領導人依舊是安倍晉三及習近平╱李克強。這些過去的冤家對手,如今齊聚一堂大談新三國模式,讓人看到的恐怕不是智慧與誠信,而是布局及權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再看中日韓FTA,也恐怕是勾心鬥角的舞台。三國之間中國對日、韓都有顯著逆差,而且從平均關稅稅率到服務業及投資限制,都遠高於日韓,也就是說中國大陸是中日韓FTA中唯一需要大幅開放的成員,未來對日、韓逆差也預料會擴大。中國可能不擔心開放及逆差,而更在意能否增加取得日韓科技的管道;然而日韓與美國充滿各種正式、非正式協調機制,算盤能否如願尚有變數。
第二,中日韓之間過去有許多協定生效卻實質無效的經驗。民國101年(2012年)中日韓簽署三邊投資保障協定沒多久,就發生因釣魚台而打砸日資企業及抵制產品的案件。薩德事件後各種限韓令,也都發生在民國105年(2016年)1月中韓FTA正式生效後。從此之後,日韓兩國對大陸的投資大幅衰退迄今尚未恢復。簡言之,日韓應該都很清楚,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協定,僅限「關係好」時使用。
第三,韓國已有中韓FTA作為進入中國優惠待遇的管道,但對日本卻處於貿易逆差關係,是否有洽簽中日韓三邊FTA的誘因不無疑問。
WTO改革合作感覺也是客套之言。日本自民國107年(2018年)起就跟美國及歐盟發表過數次「三國貿易部長聲明」,對中國產能過剩、產業扶植與補貼等扭曲政策高調抨擊,並指出這些才是WTO改革重點。安倍需要超越三國演義的遊走功力,才能在不破壞美、歐的信任下跟中國合作改革。
不過就算三國虛情假意,台灣仍須謹慎以對。隨著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蔓延,不止美中,兩岸貿易與投資也出現分解」(de-coupling)現象。兩岸政治氛圍恐怕只會加速此一趨勢。但中國依舊是世界經濟第二強,不可能視而不見。日韓布局威脅如何化解,兩邊結盟作法可否效法,都值得台灣新領導人深思。













聯合報黑白集/黑鷹為何接連出事?


2020-01-03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空軍一架UH-60M黑鷹直升機2日在新北、宜蘭交界處墜毀,造成八死五傷。記者柯毓庭/翻攝

國軍發生歷來最嚴重的空難,造成參謀總長沈一鳴殉職,共八名軍官罹難,令人驚慟。我們除了向逝者致哀,也要求政府徹底查明這次黑鷹直升機墜機的真相,給國人一個清楚的交代。
這場悲劇除造成多名將級軍官身亡,更值得重視的是,國防部斥資八百多億元向美國購買六十架黑鷹直升機,甫於去年十月編隊成軍正式編隊不過兩個多月,號稱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的黑鷹直升機卻在尋常的勞軍任務中墜毀,造成高階將領重大傷亡,怎不令人痛心
出事當天,北台灣氣候良好,直升機駕駛也回報「能見度符合進場標準」;誰料,一分鐘後,飛機光點即從雷達畫面消失。這樣的驟變,究竟是因為機械故障,抑或受山區突如其來的亂流突襲,或者因航道不熟悉而受其他因素干擾,以致飛機失控墜毀,都必須謹慎客觀地調查,釐清前因後果與真相,絕不容含糊帶過。
兩年前,另架空勤黑鷹直升機在蘭嶼執行接送病患時,起飛三分鐘即墜毀。去年運安會調查出爐認為原因出在機組人員飛航環境威脅管理狀況警覺不足,未使用適當的起飛模式,且未維持安全的爬升姿勢及速度,導致在修正機頭方向時失控。運安會並認為,空勤總隊未編撰完整的標準作業程序飛組人員未依規定執行檢查程序,都有嚴重危害飛安的可能性。
接連兩架黑鷹在例常任務中出事,是極嚴重的警訊,請練好基本功吧!













聯合報社論/美國送蔡政府的禮包,打開是民主或冷戰?


2020-01-03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不斷誇大「中共介選」,事實上,美國在這場選戰的角色比起對岸並無不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境外勢力介選」,是這次大選的主要議題之一。民進黨不斷誇大「中共介選」,事實上,美國在這場選戰的角色比起對岸並無不及。從美方高調宣示助台反制中共,到宣示對蔡政府的友好關係,以及在台協會提醒美僑上次高雄遊行可能的衝突,皆顯示美國不想在台灣這場選戰中扮演「局外人」。
美國的介選」,一方面是針對中共「介選」而進行的「反介選」,強調大陸企圖干預台灣政治,並利用假訊息影響台灣選舉;因此,美台合作能強化台灣應對能力。然而,「反介選本身即是實質的介選」,不僅讓國民黨很難抗拒,更提供蔡政府和民進黨操作抗中護台的主權牌
王立強共諜案」,是美國介選操作的明顯傑作發生在澳洲的王立強案,卻由美國的主流媒體率先發動輿論戰儘管王立強的真實身分可疑,美國在台協會臉書粉專仍分享了王立強的訪談新聞。對於台灣的選戰,川普政府不只是「消極支持」,而是扮演攻城鎚的角色,希望影響選舉結果。
另一方面,美國從《台灣旅行法》到《國防授權法案》等一系列友台法案,包括國務院和國防部官員發表挺台談話,推升台美關係,也強化美國對中「反介選」和對台「介選」的正當性。但在實質面,美國除了口惠」,實際作為不多:官員互訪層級並無明顯突破,蔡總統過境也未見更多禮遇,軍售則是多年爭取且仍非最先進武器,蔡政府外交屢遭挫敗亦未見美國更有力支持。
儘管如此,面對美國送來的「大禮包」,蔡政府喜不自勝,不斷宣揚台美情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同是境外勢力介選,中共的介入是邪惡的,美國的介選則是正義的蔡英文多次強調,台灣是「捍衛民主的第一線」,和美國共同對抗中共,是為了捍衛民主價值;民進黨近日通過的《反滲透法》,也具有配合美國「抗中」政策的影子。無論如何執法,《反滲透法》都將為兩岸交流戴上「緊箍咒」,舉凡政治、文化、教育各領域的交流都將受到影響。
蔡政府的論述,其實和國際現實有很大落差。美國將中共當成首要假想敵,雖與川普總統的政策有關,但究其根源,仍是大陸經濟實力崛起、國際影響力提升,危及美國的霸主地位。因此,美國必須削弱中國的力量,使之難與美國抗衡。美國的印太戰略,即是此一思維下的產物印太戰略要圍堵中國、俄羅斯和北韓等國,其中綜合實力和影響力最大的,就是大陸。在此框架下,台灣只是美國圍堵中共的一顆棋子,美中貿易戰則是此架構下的一場「看不到子彈的戰爭」。
西方學者將這場對抗形容為冷戰」,美、中雙方都想透過經貿力量壓制對方,台灣因此能在其間扮演某種棋子作用;若台灣不唯美國之命是從,美國的印太戰略便出現破口。換言之,美國對蔡政府的「義助」,蔡英文美其名為「守護民主第一線」;事實上,美國是要台灣站在「新冷戰第一線」。若置換成戰爭的概念,就是戰場最前線」。以川普的霸道,說「守護民主」,未免可笑。
美中貿易戰若持續升溫,受到傷害的不會是美國,也不會是中國大陸,而可能是「戰場最前線」的台灣。如果經貿戰、科技戰、網路戰升級成局部熱戰,台灣更將首當其衝。一旦情勢惡化至此,台灣只能寄望美國會不顧一切「搶救前線」,否則就只能淪為棄子。
在蔡政府以「親美仇中」取代馬政府的「親美和陸」後,美國送給蔡政府的「大禮包」裡裝的是什麼,恐不如宣傳般美好。舊冷戰時期,台灣還能從兩極結構下獲得經濟和軍事紅利;但身處新冷戰體系的「第一線戰場」,台灣要小心,切勿落到連「被保護國」地位都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