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中科技戰談台灣三個應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6887/web/

◆  聯合報社論/台灣警察若遇上香港亂局,如何執法?
◆  聯合報黑白集/吳敦義的「同昏層」
◆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中科技戰談台灣三個應變







經濟日報社論/從美中科技戰談台灣三個應變


2019-11-15 02:0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即使近日各界正期待美中貿易戰第三度休戰後,能儘快完成「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但對於最關鍵的結構性問題,始終沒有共識,使美中雙方至多能讓關稅戰火不再升溫,科技戰等面向的爭戰仍難消停。
眾所皆知,美國之所以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乃是認定雙方存在公平貿易」,而這主要是中國國家資本主義體制所造成的結構性問題」,包括政府對國有企業的大量補貼、迫使跨國公司做技術轉移、不尊重智慧財產權等,中國網通大廠華為便是顯例。
回顧華為自民國76年(1987年)設立以來的發展過程可知,提供價格相對低廉的同質產品是其無往不利的關鍵,但長久以來其盜竊技術的國際官司持續不斷,且受政府補貼以進行不公平競爭的指控亦未停歇。更弔詭的是,這樣一家需要投入大量研發經費的科技公司竟然不是公開上市公司,在在都凸顯出華為是中國國家資本主義體制的典型產物
近年來,華為5G技術發展大幅領先全球,超越易利信、諾基亞等百年歷史的通訊巨頭,也讓向來在科技領域稱霸的美國備感壓力。
總統川普上任後遂對華為展開大動作防堵,像是今年5月,華為及其子公司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貿易黑名單),意指未經批准的美國公司不得銷售產品和技術給華為,使華為將無法取得美國科技公司的關鍵零組件。
面對供應鏈斷鏈危機,華為雖在硬體及軟體各方面加快「去美國化」進程,例如投入10億美元於鴻蒙作業系統的開發,試圖取代智慧型手機上的Android作業系統。但目前華為要真正去美國化的難度頗高,且短、中期可能因為無法使用美國較高技術含量的關鍵零組件,導致華為產品的品質與競爭力下滑,或是國際業務及市場占比明顯損失。
即便如此,市場專家預料,在當前中國民眾與科技業普遍存在科技民族主義techno-nationalism),且同時擁有無比巨大的內需市場,如中國工信部門預估到今年底,中國5G基站裝設將達13萬座;GSM協會更預估,民國114年(2025年)中國5G用戶將達到6億戶,占全球5G使用人數的40%,加以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華為的韌性或許會出乎美國商界及政界的意料之外
由此可知,隨著美中兩國未來產業的發展確定將走向脫鉤而非合作的路徑,中國將持續為產品的全面去美國化做準備,美方也勢必思索其供應商的國家組成,亦即未來官方將更重視大中華地區供應商在輸美各種資通訊電子產品的技術含量占比。
在這樣的資通訊產品經貿版圖巨變下,台灣又該如何自處?首先,短期內,美中貿易戰讓台灣享受大量的轉單效益,但長期而言,中國政府及企業無疑會積極加大研發能量,提升自我技術,以期從「去美國化」走向全面「自主化」。
若此,當前享有短期訂單成長的台灣企業,能否經由利潤增長持續加大研發、維持或提高技術領先度,將是重要關鍵。
其次,未來在美中爭霸勢必愈演愈烈下,台灣能否持續左右逢源?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政府正說服台灣政府要求台積電不要再供貨給華為,以加強其對中國科技輸出管制的影響力
由於台灣科技業技術研發大多和美國合作發展,且以中國為最大的出口市場,此一結構將使台灣陷入平衡技術取得與市場的兩難窘境,亟需政府予以廠商充分支持。
最後,隨著中國科技自主化步伐加快,中國對技術人才需求也呈現爆發性成長,將吸納為數可觀的科技人才,最近華為不計代價地展開全球人才招募,對持同樣語言的台灣人才磁吸效應更不可小覷。台灣要如何設計出一套可行的計畫並有效落實,留住並爭搶全球人才乃是當務之急。
要言之,美中貿易戰雖提供台灣難得的轉單機會,但各界也不應忽視整體局勢所帶來的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吳敦義的「同昏層」


2019-11-15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藍不分區立委名單引發爭議,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右)一度與支持者相擁而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藍軍不分區立委名單難看,遭外界譏嘲,幾名青壯派更串連在中央黨部前靜坐抗議。主席吳敦義前一天落了淚,第二天還跑去爭辯,質問:「以我的資歷,選總統過分嗎?」
吳敦義這樣問就太外行選總統除了看資歷,還得問程序,通過初選競爭才行。吳敦義太自恃「資歷」,以為主席是「人上人」,所以罔顧黨內外意見擅自拍板不分區名單,搞得天怒人怨吳主席聽不進外界諫言,可能也與身邊拍馬小人包圍有關,讓他失去了原有的聰明
一般人都喜歡同溫層」,因為感覺舒適但有時過度舒適,就忘了外頭世界充滿挑戰更嚴重的就是同昏層」,會讓人舒適到忘記理智,然後一起昏頭,一起墮落,一起變弱智。說來殘酷,那天在中央黨部門口與吳敦義相擁而泣的支持者,看起來彼此惺惺相惜,卻恰恰是陷他於「同昏層」的幫凶。
若不健忘,去年底選舉,吳敦義以一句粗俗的「母豬」說,差點毀了韓國瑜的市長選情。這次選舉,吳敦義又因自己的私念,把黨內總統及立委情勢搞得坎坎坷坷不分區名單說服力太差,其實不僅因他的個人排名,而是太多沒戰力、沒知名度、立場與黨不符的人夾雜其間,這只有減分效果
若不想提前毀了這次選舉,吳敦義必須慎重考慮重提名單,拿出更醒目的人選。這無關個人顏面,關係的是國民黨形象和選情,吳主席必須跳出「同昏層」,察納雅言是有益的










聯合報社論/台灣警察若遇上香港亂局,如何執法?


2019-11-15 00:1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香港警方連日進入多所香港大學校園,與香港學生發生暴力對峙。(法新社)


近幾天,台灣和香港兩地同時面臨警察處理群眾事件的執法尺度問題。兩地的問題本質迥然有別台灣方面,是台北地院判決警方處理太陽花運動驅離事件須賠償百萬,重挫警察執法尊嚴,並引發退休警察上街抗議。香港方面,則是港警進入大學校園強力追捕學生,造成滿目瘡痍,中文大學因此提前休業,我政府並協助撤回就讀該校的台灣學生
同樣是處理青年學生的抗爭事件,台灣警察的公權力受到壓抑,香港警察則入侵校園強勢執法;後者太過,而前者不及,兩者形成強烈對比。香港情勢演變成今天不可收拾的局面,讓人唏噓;相對的,台灣警察尊嚴遭政治力貶抑,同樣讓人感慨。人們不免好奇:一旦台灣遇到香港那種社會秩序遭全面挑戰的局面,警察將如何應對?
照理說,在既有制度規範及行政和司法權的監督下,警察處理群眾事件應有一定的程序可循問題在,政治人物為討好特定對象,動輒干預或扭曲警察權的行使,不僅造成第一線執法員警無所適從,也使社會秩序的維持充滿變數。台北地院判決北市警需對太陽花案國賠上百萬元,不少民眾並不苟同此舉,認為是「羞辱警察」。為此,近千名退休警察上街頭抗議要討回尊嚴,並向現場執勤員警喊話,要他們行使「警察退避權」。此一場面,可謂諷刺至極
行政院是憲政機關,亦是集會遊行禁制區,卻被兩千多民眾強闖入侵、破壞公物。警察除了行使公權力排除不法,還有什麼方法可讓民眾散去?其間雖有數十民眾受傷,但也有近百名員警受傷,且根據各方影像資料皆無法證明警方施暴。在這種情況下,法院竟要求警方賠償,難怪會引發不滿。最近屢有民眾不服執法,在街頭與警察對嗆,正是警察尊嚴不斷遭到政治侵犯的結果。對此,內政部長徐國勇聲稱,妨礙公務者「推一下警察,立即逮捕」;這不是「雙標黨」的作風嗎?
香港社會動盪,港警甚至進入大學校園開槍逮人,也引發熱烈議論。民主國家向來把校園視為警察權禁地,遑論大動干戈與學生對峙。然而,香港正處於脫序及失控狀態,除了街道被擋、商店被砸、公共設施遭破壞,這次港警強闖中大,據傳是為防止學生向鄰近校園的鐵路投擲雜物妨礙火車通行。亦即,事態已危及公眾安全,不能不作為。對此,民進黨一味譴責港警無理進攻,恐怖攻擊校園;但若換作蔡政府面對這樣的混亂狀態,又有什麼良方應對?
民國59年(一九七○年)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槍擊事件當時反戰學生反對美軍前進高棉,抗議騷動由校園蔓延至整個大學城;後來國民兵進校排除,導致四名未持有攻擊武器的學生被槍殺。但最後國民兵並無人獲罪,僅以道歉及州政府賠償了事。這個例子雖和太陽花事件不同,但情節和因果或可供國人參考。
蔡總統或許以為,香港的反送中示威仍能讓她繼續「撿到槍」;但任何認真的領導人,都應該審慎思考那個混亂情勢應如何收拾的問題,而不只是隔岸觀火。例如,香港許多百貨、商店、餐廳乃至外資企業遭到示威者砸搶,如果發生在民進黨執政的台灣,警察要如何合理執法?是看顏色分別處理,或是依法排除非法?再如,香港的地鐵、機場、車站及銀行等公共設施,不斷遭到示威者縱火、破壞或毀損,如果換成在台灣,員警要不要制止或逮捕?如果執勤遭到群眾或暴民攻擊,員警又應如何反擊和自保?
法治的建立,必須在太平時期培養危機狀況的處理能力,才足以因應混亂年代的脫序但台北地院的判決卻缺乏這樣的瞻矚,只想著討好一小撮人;當警察的執法尊嚴遭到抹殺,將來遇到棘手難題,要期待誰奮勇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