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廢止印花稅的三個疑慮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3409/web/

◆  聯合報社論/當節制不再被視為美德,惡意便傾巢而出
◆  聯合報黑白集/蘇貞昌的「硬花稅」
◆  經濟日報社論/廢止印花稅的三個疑慮







經濟日報社論/廢止印花稅的三個疑慮


2019-08-08 23: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工商協進會5月底向行政院長蘇貞昌建議廢除印花稅,蘇揆當場指示財政部,在「財政有餘裕且不影響財政紀律」下,朝取消方向研議,一個月內提出方案。當時立即引發地方政府尤其六都質疑是「中央請客,地方埋單」,而群起反對。
財政部於6月底提出三種方案的報告,一是廢止印花稅,但併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處理;二是廢止印花稅法,由中央編列預算補助地方;三是維持不取消。蘇揆直接核示同意廢止,將於立法院下會期送出「印花稅法」廢止案,在綠委占絕大多數的優勢下,可望順利完成三讀。
由於廢止印花稅幾已成為定局,中央如何彌補地方的損失仍然含糊其詞,財政部說「廢止印花稅法後,財政部會再找地方政府共同研商」,更讓地方政府覺得中央不可信賴,都強烈表態反對,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更直指中央政府存有私心,衝著有15個縣市長是國民黨籍,加上台北市長柯文哲,「一殺要殺16個」。眼看廢止印花稅即將演變為政治風暴,我們建議行政院最好還是先和地方政府溝通,釐清疑慮,並確保地方政府在權和錢上面的損失可以獲得十足彌補,再考慮廢止或是做一定程度的修正。
第一個疑慮,就是中央政府廢止印花稅法可能侵犯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權。憲法第107條提到國稅與省稅、縣稅之劃分是中央立法並執行之事項,印花稅既然已被劃分為地方稅,則依憲法第110條的規定,縣財政及縣稅是「縣立法並執行之事項」。因此蘇院長一口答應廢止印花稅,其實已侵犯了地方政府的財政立法權而有違憲之虞;將來地方政府據此和中央打釋憲訴訟,恐居於不利地位。
其次,印花稅是否與營業稅重複課徵,本屬見仁見智,應否廢止,也是各有所本,但財政部此次未建議維持現制或宜修不宜廢,可想而知是揣摩蘇揆的意旨所致,因為5月底工商協進會提議廢止印花稅時,財政部長蘇建榮說印花稅收是地方政府重要收入,依據財劃法,在沒有籌妥替代財源前,不宜廢止,蘇院長即插話說「地方沒錢,還不是會向中央要錢,中央可以扛啊!」當場還下了朝取消方向研議的結論,財政部再想寫專業的報告,又豈敢據理力爭
第三個疑慮就是,過去關於廢止印花稅的建議未能付諸執行,就是卡在不知如何籌妥財源。蘇揆可能以為只要彌補地方政府一年的損失而已,殊不知以107年印花稅的稅收來看,代表地方政府以後每年至少損失120億元,加上印花稅長期呈現成長近九年成長率在3%至4%之間),因此未來應是每年彌補至少120億,且必須將潛在的成長率納入補助公式,才能讓地方政府心服口服。問題是,蘇院長敢打包票嗎?
再說,中央政府本身連如何彌補地方政府損失都沒答案,一下說用特別統籌分配稅款彌補,一下說納入計畫型補助款這邊說併入財劃法修法,那處說要編預算。修財劃法的問題在於蔡政府本身,蔡總統、從選前到選後,賴清德院長和財政部長蘇建榮屢次都將大談要修訂財劃法,最後都因政治考量而不了了之,加上扁政府時代國民黨立院黨團曾提案修法三讀通過,卻遭到政院覆議而未成功的前車之鑒,地方政府寄望蔡政府修正財劃法來籌措財源,根本就是緣木求魚。
即使蔡政府敢修正財劃法,無論是用統籌分配稅款或補助款來彌補印花稅的損失,如果沒有白紙黑字確保足額的方式把餅做大,對地方而言仍是空白支票。而且淪為依靠中央補助,等於降低地方政府自主財源的能力和權利,還不如印花稅維持不變,操之在我,無須坐立難安。因此,印花稅何去何從,以及如何確保地方財源,行政院最好趕快召開公聽會集思廣益,在未取得各地方政府的同意和信任之前,切忌一意孤行,壞了大事









聯合報黑白集/蘇貞昌的「硬花稅」


2019-08-09 00:37 聯合報  黑白集
政院拍板廢印花稅法,六都反彈。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半年多來,蔡英文不斷撿到槍,蘇貞昌則似乎不斷撿到銀子,拚命撒錢。從育兒三補助開始,到單身青年租屋補助,到國內旅遊擴大補助,還有電價凍漲。撒這麼多銀子,無非是為了創造人民的「幸福感」,但有嗎?
蘇貞昌最近向工商界送出百億元大紅包,要廢除印花稅;他的目的是要向企業界示好,卻惹得地方首長很不高興。原因是,印花稅是地方稅,蘇貞昌此舉是掏地方縣市的口袋,去做他個人的功德。地方的財政缺口要怎麼辦,他卻沒說。
去年全台的印花稅收入為一二一億元,其中台北市就占了四十九億元。也難怪柯文哲市長很怒,酸說選舉快到了,「大家都要當聖誕老人」。其餘新北、桃園、台中、高雄四都印花稅一年約十億多元,台南市少一點,但也有五億。這回六都口徑一致,要求中央懸崖勒馬,別再「中央請客,地方埋單」。包括民進黨「自己人」的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喊話,要求中央提出配套措施,彌補原來的財政額度。
中央如此霸王硬上弓,把地方的「印花稅」當成自己的「硬花稅」,花得好順手。這種手法,和政府最近宣布撒錢補貼國民旅遊其實如出一轍都是拿別人的錢來充大爺,面子他賺走,後果則留給別人收拾
內閣前不久才強行修法,讓四萬家農地違章工廠就地合法。這回,他又不惜廢百億元印花稅去討好工商界,卻把難題留給地方。竟因為這樣,他比賴清德更受信任








聯合報社論/當節制不再被視為美德,惡意便傾巢而出


2019-08-09 00: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大陸繼禁止陸客自由行並緊縮來台陸客團後,又宣布金馬禁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繼禁止陸客自由行並緊縮來台陸客團後,大陸當局又宣布禁止影視人員來台參加今年的金馬獎。人們彷彿聽到兩岸間連串的裂帛之聲響起,而這還只是前奏,未來半年的撕裂勢必更深。兩岸間如此,台灣內部則更嚴重:藍綠對峙原已無日無之,最近又因柯文哲組黨刻意拉高腔調痛批「總統身邊每個人都貪汙」,和蔡英文叫罵,把「三腳督」的煙硝噴到最高點。
內外氛圍雙雙惡化,並不令人意外。去年底民進黨大敗,蔡總統卻利用嗆中戰略扭轉頹勢,除逼垮黨內挑戰者賴清德,並帶動蘇內閣的嗆辣行政風格,不少民眾居然埋單。如此一來,不啻鼓勵蔡政府不必做實事,只要盡情發動口角攻勢,不斷噴發火藥,即可坐收仇中落果,這顯然要比絞盡腦汁創造政績容易得多。
北京當局當然不會不知道蔡政府的伎倆和盤算,也知道只要自己一出手,就等於送槍砲彈藥給民進黨撿去用。然而,面對得意洋洋的蔡英文,中共顯然無意再按捺,也顧不得台灣人民的感受,各種無差別待遇的重手便接二連三推出。如此你來我往,「惡意的循環便形成了,而且一波飆得比一波凶
當節制不再被視為是一種美德,當放縱或任性反而獲得更多掌聲,各種惡意便會蠢蠢欲動,彼此勾引,傾巢而出。目前的情況,正是如此。以金馬獎的情況為例,許多兩岸影藝界人士都希望維護這個平台,希望電影競技能和運動賽事一樣,免於政治的干擾。但去年最佳紀錄片導演傅榆上台發表得獎感言,說出「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時,她就破壞了這個「節制」的默契,把與會大陸代表推到一個窘迫的處境,也讓大會主席李安陷於難堪。正因為她的唐突,使得中共今年有藉口拒絕參加金馬獎
傅榆的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母親是印尼華僑,嚴格而論,她在金馬獎典禮上的感言不應被解讀為「台獨宣言」,而比較像是她對影片的情感投射。但無論如何,這類涉及認同的政治宣示具有強烈的爆炸性,尤其在那麼敏感的場合;因此不管是善意或無意,她都使其他與會者噴濺了一身煙硝,也使金馬獎的交流意義變質走味。少許人缺乏節制,便可能引發惡意,這是最明顯的例子
傅榆不過是個年輕導演,她不尊重別人的處境和感受,頂多破壞了金馬獎的氣氛和格局。但真正決定兩岸關係吉凶的,是那些擁有決策大權的高官,他們又做了什麼以蔡總統為例,她的反中戰略不過是為了替自己積攢政治資本,當觀光、民宿、夜市經濟受到重創,她何曾在乎?當我邦交國被奪,出席國際活動受阻,在她眼中似乎都只是又一次「撿到槍」的機會,她何曾為國懊惱?再如,綠委余宛如譏諷中共的金馬獎禁令說,「金馬獎晚會終於不必成為懷著政治目的的中國電影人撒野的舞台」。如此犀利的口舌,除了引發更多敵意,又有何用?
當有權力、也有責任解決問題的人,卻在那裡四處撿槍,既不表現為政者的節制,還帶頭煽動仇恨情緒,我們的社會如何不充斥惡意?蔡英文把「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畫上等號,這不僅扣藍營的紅帽,也在封閉兩岸的可能出口,更是向台灣人民發出互相懷疑、仇恨的動員令。也因此,麵包師吳寶春表態支持九二共識,旋遭台灣網民抵制;蔡總統在美買了八十五度C的咖啡,導致該公司市值數日蒸發卅六億元;現在,同樣的煎熬又發生在一芳水果茶。企業如果只能在兩岸政治鬥爭的夾縫中游移,如何走出國際化的大道
大陸發出金馬獎禁令,總統府回應說:「這不是聰明的決定」。的確,這很不聰明;但蔡政府何不想想:自己三年多來,做了多少這類不聰明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