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順勢合作取代對抗 找到強台之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5195/web/

.聯合報社論/從輕佻招募看國軍的「人力黑洞」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與勇哥的對話
.經濟日報社論/順勢合作取代對抗 找到強台之路




經濟日報社論/順勢合作取代對抗 找到強台之路


2018-04-02 00: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2月中國大陸公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31項措施),是近年大陸對台經濟、文化與教育上的最大開放。對台商而言,惠台31項措施上路讓台商期盼多年的準國民待遇向前邁進一大步,在兩岸政治處於冷和的低盪期中,也凸顯這股經濟暖流的不易,我政府與企業必須做好準備,迎接兩岸經貿往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惠台31項措施在產業面上最大的亮點,是給予台企和陸企相同待遇,其政策以「中國製造2025」為核心,提供台商在大陸研發中心稅賦與融資等優惠,台商可以特許方式參與大陸能源、交通、環保等公共工程建設;台商可參與大陸官方的採購案,另可通過合資、併購與重組等方式,參與大陸國有企業改革。相關規定形同讓台商享有準國民待遇,在大陸政策支持下,對符合資格的台商亮出綠燈。
惠台31項措施與過去大陸吸納台商方式的最大差異,在於大陸不再以稅賦、土地與勞動力的優惠吸引台商,而是看中台商在個別產業的研發與創新能力,希望台商參與大陸從製造大國變成製造強國的計畫。惠台31項措施支持台商發展高端、智慧與綠色製造等產業,這部分與近年我企業積極布局的領域與方向一致,若能搭上這班順風車,台商可在此過程中獲益,大陸亦可結合內外資,達到產業轉型與升級的目標。
在大陸公布惠台31項措施相關計畫後,我官方批評這些多數是舊瓶裝新酒,背後目的仍是統戰,看似惠台,實則為窮台惠陸,淡化惠台31項措施對台灣的影響。
大陸確實希望靠結合內外在資源,加速達成產業轉型的目標,而大陸以經促統的戰略目標從改革開放以來也從未轉變,我方在兩岸互動中除了考量政治的現實面,也必須正視兩岸經貿的實際狀況。
大陸是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與最大貿易順差來源,近年兩岸經貿結構逐步由垂直分工轉向水平競爭,對岸在推動產業轉型時,我方產業必然會面臨新的競爭環境與磁吸效應,但挑戰與機遇是相伴相依,台商亦可在大陸轉型製造強國的過程中,找到企業發展的新利基。
台積電與鴻海這兩家台股市值第一大與第二大的企業,已看到了大陸成為製造強國的潛力,前者在南京設立了12吋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後者推動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在上海A股上市,這些布局都是看好大陸要推動產業升級邁向製造強國時,政策上的扶持將有利企業降低投資成本與拓展市場。
從市場對台積電與鴻海的大陸布局反應來看,外界並未認為這兩家龍頭企業在大陸的投資會造成窮台效應;相反的,市場多數認為這是企業全球化布局重要的一環。
由雁行理論來看,台商曾參與了美國與日本的產業革新,搭上了製造業起飛的順風車,美、日在推動產業升級時,台商均從中得利。近年台商在大陸發展遇到瓶頸,過去依靠低廉土地、勞動力生存的台商,逐漸淡出大陸市場,大陸推動2025年轉型為製造強國,將會是台商第三次重要的機遇
惠台31項措施提供台商站上大陸經濟轉型舞台的契機,但台商能否在舞台上發光發熱並獲得掌聲,仍須回歸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唯有在人才、技術與資金三個面向握有優勢,才能爭奪大陸經濟轉型時的各項商機。我官方與民間必須齊心合作,積極應對惠台31項措施上路後的新局,面對挑戰,找到機遇,在惠台措施中找到強台之路。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與勇哥的對話


2018-04-01 23:3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陳水扁(右)利用「新勇哥物語」放話,蔡英文親上火線回應,前後兩任總統隔空叫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水扁利用「新勇哥物語」不斷放話撩撥,蔡總統親上火線回應,說此舉對扁保外就醫「不是好事」。民進黨前後兩任總統如此隔空叫陣,讓人看傻了眼。
陳水扁這麼囂張,原應由台中監獄約束其言行;再往上,至少還有矯正署及法務部負責,不該由總統出來應戰。而今,陳水扁愈來愈不把中監放在眼裡,甚至以挑戰紅線為樂;蔡英文一怒親自跳出來回應「勇哥」,除暴露台灣民主之荒謬,也暴露民進黨價值的梁歪柱斜
但是,縱容陳水扁如此得寸進尺的,不正是蔡英文和她的民進黨同志嗎?蔡英文不斷放縱扁趴趴走,又利用權位來討好挺扁人士,除弄得社會大眾認知混淆,更搞得司法體系不知如何「依法行政」。例如,她任用主張陳水扁「特赦」的賴清德出任閣揆,她又提名揚言清算「辦綠不辦藍」的司法官的陳師孟出任監委,後者並堅稱阿扁「無罪」。這些,難道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勇哥」是當年陳水扁養在官邸的黑狗,他借用這隻狗的名義不斷對現任總統狂吠,在民眾看來,總是一場政治好戲。但政治難道只要熱鬧就好,而不問是非黑白,不問法理體制?
阿扁最近抖出蔡英文在官邸私會柯文哲,說陳菊為了入府任秘書長而放棄劉世芳;真真假假,也顯示官邸另有「眼線」向他通風報信。這點,必然踩到了蔡英文的痛處。蔡英文和勇哥的對話,終究只是雞同鴨講,民進黨的價值也散失了一地。





聯合報社論/從輕佻招募看國軍的「人力黑洞」


2018-04-01 23:2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軍渾身解數募兵,還打出「美人牌」宣傳,顯示人力黑洞亟待填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軍中傳出多起女兵在社群網站打「美人牌」宣傳募兵,搭配「想找人來陪我」、「讓我為您服務」等引人遐思之語句。這樣的招募術是否有效仍不得而知,卻已招來「物化女性」之譏,顯示國軍兌現募兵支票困難已落至竭澤而漁的窘境。
國軍總員額廿一.五萬人,扣除文職人員與學生、受訓人員、臨時職務等「維持員額」,正式的「編制員額」為十八.八萬人。若以九成的「編現比」(編制人數與現有人數之比)為目標,代表現有員額不可低於十六.九萬人,才能維持有效戰力。但軍方實際的募兵成效卻遠低於此,國防部最近承認志願役總人數至去年底僅十四.六萬人,編現比尚不足八成,距離其宣稱的「最低需求」還差二.三萬人。
進一步探究,九成編現比只是維持戰力的「低標」,國防部卻將其當成招募「天花板」,偷偷將門檻降低了一.九萬。何況,現有志願役官兵中有些正因受訓等因素只能列為「維持員額」,部隊真正人力還不到十四.六萬人。尤其,第一線戰鬥部隊的缺口遠比辦公室單位嚴重,根據立院預算中心調查,陸軍主力的機械化步兵編現比甚至不足六成。
對此,軍方聲稱今年可將志願役提升至十五.一萬人,編現比突破八成,一○九年則可達九成的目標。事實上,國防部去年八月就宣稱志願役已達八成,一○七年即可達九成;數字兩相對照,顯示先前根本是吹噓。何況志願役成長曲線已趨飽和,前兩年均只增加兩三千人,今年如何可能一舉突破五千?未來三年又再增一萬八千?這些數字,都只在虛應故事。
最大的危機是,國軍今年元旦起停徵義務役,許多部隊下半年就可能面臨連衛兵派遣都吃緊的窘境。為填補人力黑洞,國防部先取消了志願役官兵的國英文口試,又把志願預官役期降至一年。既然高層不惜削足適履,基層單位也上行下效把腦筋動到女性士官兵頭上,要她們擔任「招募花瓶」,也就毫不足怪。
這些光怪陸離的現象,主要須歸因於兵役政策背離現實,軍方只得配合演出「國王新衣」的戲碼。扁馬蔡三朝都為討好選民而競畫空中樓閣,試想:廿一.五萬的軍人幾近人口一%,比率超出歐美國家至少一倍以上,遑論國軍的待遇與社會地位遠不如歐美,如何達成不可能的任務?何況,蔡政府的兩岸政策已使得對峙愈發嚴重,民進黨奢談「年輕人不必當兵」的本錢到底在哪裡?
面對近年中共軍力大肆擴張,我方國安高層動輒將「不對稱作戰」掛在嘴上,彷彿祭出此一法寶,劣勢即可變成優勢。事實上,這只是自欺欺人的狂想曲。蔡政府若堅持實施志願兵制,就得承認十五萬已是可募人力的天花板;若為落實去蕪存菁,並考慮少子化趨勢,數字更須再下修。規模若要如此精簡,即須對陸海空三軍比例作革命性的調整。問題是,國安團隊能否保證,經此劇烈改造,國軍應戰能力不會削減?
要解決「兵力懸崖」危機,最務實的辦法,是停止不切實際的全募兵政策。問題是,這樣的想法在專業上合理,在政治上卻須冒著「失去選票」的風險;以台灣政治的高度民粹化,不會有任何政黨敢於貿然轉彎。進一步看,國軍的「人力黑洞」和能源政策的「電力黑洞」其實如出一轍,執政者只會把問題一天拖過一天,直到問題爆發的時刻,才讓民眾去承受後果。政治人物根本不會想要提前去拆解引線,讓自己置身在危險之中。
選票政治與現實專業背道而馳,正是當今社會最大問題,也正是台灣整體實力江河日下的關鍵。軍方輕佻的招募手法,映照的是巨大的國軍人力黑洞待填。而這個政府不斷挑戰兩岸關係,卻說不出自己應戰的軍力要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