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司法界的反潮流

.CPTPP新情勢 台灣當自強
.誰的將進酒?李白怎是中共專賣?
.聯合筆記/司法界的反潮流
.沒任期 習能否留下美麗身影?
.數據是新的石油!請蔡總統好好研究安倍
.植樹不護樹 草木只能枯
.把杜絕酒駕的心化成選票






聯合筆記/司法界的反潮流


2018-03-11 23:41 聯合報  蕭白雪
性騷擾女助理,前法官陳鴻斌再審從免職改判罰薪一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下半年起,因美國影劇圈知名製片哈維.溫斯坦被爆性侵多名女星案,從網路社群發起的「#MeToo」反性侵、性騷擾運動,襲捲各國。
沒想到,台灣司法界最近在一起法官被控性騷擾女助理的懲戒案,合法性遭質疑的合議庭,不只輕判結果引起譁然,以加害人事後幫受害人找對象,作為加害人深具悔意的理由,更引發各方議論。
老一輩的男法官,或許拿過去喝花酒、養小三的司法官懲處案作比較,除非被抓到收賄實證,法官、檢察官過去很少遭到免職重懲,相較之下,男法官性騷擾女助理,強吻被拒,又不是霸王硬上弓,未必影響審判業務,尊崇又受憲法保障的法官身分,豈能如此輕易被拔掉
殊不知,就是過去淘汰不適任法官的功能不彰,總不願對「自己人」下重手,讓司法公信力頻頻滑落;也因特異見解,讓法官披上恐龍外衣。
看看國外例子,二○一五年,英國有法官被發現用辦公室電腦看色情影片,隨即被下令解職當時英國首席大法官表示,這種行為對司法職務者而言,「完全無法接受」
去年底,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一名法官被十五名女子指控性騷擾,他主動宣布請辭法官職務
相較之下,台灣司法界淘汰法官、檢察官的標準,能不汗顏?更不用說有幾人是勇於認錯、主動請辭
台灣常取經的韓國,最近同樣有檢察官跳出來上電視指控過去遭性騷擾,投訴卻反遭打壓的痛苦過往。
韓國的女檢察官在電視上公開談到,隨同法務部長到訪的一名男檢察官坐在她身邊,對她毛手毛腳,其他在場的檢察官卻視若無睹。
韓國法務部對這樣的指控,原本處理態度消極,引來各界批評,如今連律師出身的總統文在寅都不得不出面指示,國家應營造讓被害人能無所恐懼提出問題的環境,並列為改革工作項目之一
台、日、韓法界保守,過去類似案例多有所聞,只是,在全球正刮起反性騷擾的風潮下,司法院職務法庭這次輕判的標準,究竟是想要反潮流,還是要證明法界仍活在舊時代







誰的將進酒?李白怎是中共專賣?


2018-03-11 23:57 聯合報  吳建國/退休大使(新北市)
最近大陸山東一位國文老師激情朗誦李白「將進酒」的影片在網路上暴紅。台灣對「將進酒」本來就熟,圖為二年前南投縣國小老師廖育德以經典行草板書寫「將進酒」的情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一直認為,中國文化元素不僅與我們血脈相連,可藉以安身立命,可靠著豐富性靈,可用來拓寬視野,可彰顯文明優異。當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大陸瘋狂大搞文革,摧毀中國文化時,台灣在老蔣總統治理下,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所以從一九六六到一九九○,台灣掌握中國文化的話語權,成為中華文化掌舵者。那時候,東南亞的僑生湧進台灣升學,台灣的流行歌曲在東南亞與美加華人社會被熱烈傳唱,鄧麗君的歌聲在大陸枯槁的藍螞蟻社會中,成為人民最滋潤的安慰,與鄧小平的統治竟可白天、晚上分庭抗禮。
卅年過去了,民主改革讓台灣三度政黨輪替,台灣先前幾十年累積的資財卻似一點一點揮霍殆盡。最不可思議的是,現政府打擊反對黨窮盡洪荒之力,竟外溢成反蔣與去中國化
兩蔣功過史家終會給予公平評斷,去中國化卻是將台灣心靈文化的根連根拔起。三、四年前在海外看到大陸電視春晚節目中,高舉自己是中華文化的掌旗者,而台灣當時卻為課綱紛擾不休,內心沮喪沉重無以復加。憑什麼台灣辛苦累積的文化財富,自己要連根刨掉,把機會拱手讓對岸?
中國文化怎麼會和中國共產黨劃上等號?那是舉世華人中國老祖宗所遺留的瑰寶,台灣曾經保留完整,舉足輕重,成為海外數千萬僑胞的心靈所繫,也成為共黨大陸許多人私底下的精神號召。那時,我們與對岸雖然面積、人口不成比例,但是我們的底氣夠,可以向國際友人誇稱,中國文化最好的完整地保留在台灣
「來看、來學、來欣賞!」我民國七十年進外交部,親睹外賓當時對台灣的好奇與尊敬。我們曾被稱為「台灣奇蹟」、四小龍之首,憑藉的不僅是長達廿多年經濟兩位數的成長,更是我們的溫厚、勤奮、好客、熱誠、體諒的文化底蘊。
現在我們自己將「中國」兩字妖魔化,好像中國相關的都變成毒蛇猛獸,要撇得乾淨才能凸顯台灣的主體性與獨立性,但怎麼割得斷呢?我們的姓氏,不都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的中國姓氏嗎?我們的廟宇供奉的不都是關公、媽祖、王爺、土地的中國神明嗎?我們的族譜不是一路上溯到百千年前中國的某朝某代嗎?唸過的唐詩、宋詞、孔孟老莊早在我們生活中發酵,漢唐盛世雄風、明清宮廷故事,一再在我們的電影、小說、戲劇中重現,家喻戶曉、魂縈夢牽,這樣,中國的文化元素要怎樣割捨?怎麼刨掉?
最近大陸電視節目對「將進酒」重新演繹、包裝,可以在大陸轟動,可以在全球華人世界流傳;它是文化藝術,也是文創商品。那是唐朝李白的千古佳作,絕不是中國共產黨的私營專賣,我們以前本來就熟,如果我們願意,如果我們用力,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讓它更亮麗魅惑、更風靡全球,這才是台灣應該爭取和把握的利基及賣點。
醒過來吧,台灣!







CPTPP新情勢 台灣當自強


2018-03-11 23:50 聯合報  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材課以高關稅,成為全球矚目焦點。 (歐新社)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已經在智利正式簽署,是今年區域經濟整合最重要的亮點。雖然少了美國的光環,但CPTPP十一國GDP仍占全球百分之十三,也算是一個大型自由貿易協定(FTA)。而且包括台灣已有不少國家表達第二波加入的意願,顯示未來CPTPP還會持續擴充,與成員不增加甚至縮減的其他區域貿易協定,例如歐盟,CPTPP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日本堪稱是最大的贏家,除了CPTPP本身帶來的經貿效益外,日本成功將因美國退出而瀕臨瓦解的TPP轉換為CPTPP,日本成為全球推動區域經濟整合的中堅力量另外日本—歐盟FTA也會在今年簽署,日本也正在談判幾個雙邊FTA,與以往保守的立場大不相同。
川普總統推動美國優先的公平貿易政策,使美國幾乎與全世界所有國家為敵,全球貿易烽火四起。各國必須應付美國排山倒海的措施,建構與美國新的雙邊經貿關係。各國雖然有諸多不滿,但目前只有大型經濟體如歐盟、中國大陸敢與美國相抗衡,可能會有具體措施報復;其他國家在忌憚美國影響力下,大多仍然只是抱怨並維持觀望的態度。
美國貿易政策趨向保護,各國為了降低衝擊,積極尋求其他區域結盟機會,反而催化出更多的FTA,形成另一波區域經濟整合的高潮。另外,對於過去已經生效的FTA,由於許多規定已經過時,也沒有納入對新興產業及新型商業模式的規範;所以不少國家也開始啟動重新修訂FTA的談判,希望可以打造與時俱進的FTA,未來FTA在質與量方面均會同步提升。
台灣不能在此波區域經濟整合下缺席,對此政府應有整體性策略。台灣當然希望在準備充分下,一舉可以順利加入CPTPP,成為區域經濟整合的受益者。但未來CPTPP開放第二波成員加入,新成員估計最快也要二○二○年後才可能加入,所以台灣應先妥善因應CPTPP的衝擊。
CPTPP生效開始降稅,首先會影響到台灣出口,台灣目前出口約有廿二%集中在CPTPP十一國,如何降低貿易排擠效果並提振出口,必須有所評估與因應。
CPTPP極為重視強化區域內產業鏈發展,台灣產品在亞太產業分工體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是區域中間材及零組件的重要供應來源。但台灣因為國際政治因素,建構FTA會比其他國家挑戰性更高,若短期無法加入CPTPP,台灣恐將因關稅弱勢而影響在產業供應鏈上的地位。政府應如何進行損害管控,將對國內產業及經濟傷害降到最低,也應該有完善規畫。






沒任期 習能否留下美麗身影?


2018-03-11 23:47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針對中國修憲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引發倒退到文革時代的質疑。 (新華社)


依據中國憲法規定,國家主席為虛位元首,其任期限制為兩任,此次修憲取消任期制甚至被外界批評為「稱帝」。事實上,國家主席在中共政治體制運作中並非核心掌握黨權的總書記及控制軍權的軍委會主席並無任期制,故此次修改國家主席任期限制頗有融合黨權、軍權及政權於「三位一體」,強化黨對國家的集中且全面領導。修改「職務任期制」限制,可能為政治強人掃除持續掌權的制度障礙,有滑向「職務終身制」之風險。
首先,任期制是否需要限制並非民主政體的唯一判斷標準。內閣制並無任期限制,民主體制尚須政黨政治、大眾諮商、責任政治及獨立司法配套,德總理梅克爾即將任第四任總理。總統制任期一任或兩任限制皆有,俄總統普亭任四任總統、但有任期中斷再重選。習可能續任第三任國家主席,卻不同於前述案例。《經濟學人》批評這是從威權政體重新走向獨裁體制,中國並沒有發展為市場經濟體,強化民主自由、權利和法治。
其次,以實現「中國夢」達成復興民族及建設強國、國家統一目標,作為持續掌政之由,可能因壓制民意及違反民主政治運作原則,降低民眾的認同。美國CNN記者雷普利認為,習將成為無任期限制的「大帝」,導致在中國播放的CNN畫面被切斷
中國內部亦有異議,傷痕文學作家老鬼公開反對取消任期制,認為修憲勾起公眾對文革傷痛回憶,毛澤東因實行終身制始出現文革。當前習近平修憲原因在於「建設國家」,與毛澤東為建立理想共產主義社會並無不同。
最後,習權力合法性基礎不能僅是建立在反腐倡廉,還必須從事全面政治、經濟、社會改革,以獲取公眾認同。民調顯示,公眾高度支持習近平運用反貪腐行動,避免陷入「亡黨亡國」命運。習利用反貪腐及建立國家監察體制,整肅潛在競爭對手以掌握黨權政權;整肅解放軍高層人事以強化軍權控制;監禁維權律師、打壓媒體網路對黨國之批評,控制民間政治言論。事實上,一個國家若欠缺成熟健康公民社會,就無法建立抵擋威權體制復辟的自由民主堡壘
中國的和平崛起及經濟高速增長,坐穩第二經濟體並逐漸挑戰美國霸權地位,這為全球政治提供「全新選擇」之可能,展現所謂「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典範模仿作用。但中國政治發展的「特殊國情論」,仍與西方政治文明的「普世性價值」存在衝突、調適與對話。
然而,取消任期制,最終可能衍生職務終身制。若干媒體批評習近平以修憲方式「稱帝」,此種稱謂固然引喻失義不妥;然觀之東亞地區威權國家各國領袖上台,無不懷抱重大國家變革願景;但在權力政治過程中,卻產生權貴資本主義、不當政商權力關係、貪汙腐化、擴大社會不平等及壓抑自由民主言論。習近平以建設「美麗中國」,賦予自身偉大歷史使命;但能否在功成後避免前車之鑑,成為民主轉型的開創者,留下卸任後「美麗身影」,這需要極致高超的政治智慧。







數據是新的石油!請蔡總統好好研究安倍


2018-03-12 00:04 聯合報  彭啟明/台灣開放資料聯盟會長(台北市)、張維志/Op
國發會目前正利用電子發票來分析消費行為,結合其它總體經濟變數,來判定當前景氣狀況。未來這些相關資料應開放結民間使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賴院長及政界領導人都應該多研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安倍六十三歲,四度當選首相,預期將成為日本二戰後最長任期的首相,卻獲得年輕人近七成支持度,這在全球政治領導人是少有的現象。
主因可能是一項正讓日本進行大轉型的政策二○一六年安倍公布「官民的數據運用推進法規」,運用人工智慧、IoT等先進IT技術,結合國家、地方、民間等資料,發展地方與創造新商機,這就是日本的開放資料政策。由內閣資訊長率領,制定開放資料的規格、順序及如何運用,並和民間合作,建立生態系,創造產業商機。同時強化地方政府的資料開放,避免浪費,政府必須根據數據決定政策。
也因此,日本年輕人在這一兩年激盪出大量創意與動能,不少民間組織或企業,近期陸續公布詳細的即時人潮擁擠地圖、即時犯罪地圖、即時氣象及防災資訊等。這些不是政府主動對民眾或企業服務,也不是政府辦黑客松來和年輕人搏感情,而是做好資料準備,讓民間可運用資料做比政府更創新的事,進而創造產值。最近日本許多中小企業更積極南向到台灣來,已不是傳統產業,而是新的資料服務。日本政府主動和民間區隔,建立共同的生態系,這就是賴院長常提到的公私協力機制
但這牽涉到資料如何治理、那些資料可以開放、誰來決定不能開放、隱私及個資的保障、政府與民間業務的分工與切割、政府與民間的生態系建立等。目前台灣缺乏法令、政策形塑的作為緩慢、自我感覺良好,這兩年在台灣的資料開放評比號稱世界第一的光環下,忽略了基本功及緊追全球的競爭趨勢,不少部會的開放資料諮詢小組,績效不彰形同虛設。資料更無法成為長官的決策依據,常常是政策決定後,才用數據來行銷包裝的懶人包
蔡總統曾說到開放資料與轉型正義的關聯,總統府也主辦「總統府黑客松」;賴院長在台南市長任內,開放資料與智慧城市、公私協力,做了公私連結與創新,更是當年全國創舉。現在更應在國家領導人都有經驗的條件下,提出更有力道的政策作為,才能贏得年輕人認同。政府要扶植民間獨角獸,但自己絕不能變成大怪獸,更要靠螞蟻雄兵一起合作,台灣才有轉型成功機會。
資料是新的石油,創造的產值已經超過石化產業,看看日本,想想我們,很多事情不是慢慢做,而是方向如果錯了、全民沒共識,只有好大喜功的計畫,沒有基礎的資料依據,如同沙灘上的豪宅,遇到颱風很快被摧毀。
國際上資料競爭,沒有地域壟斷性,台灣民間許多產業都受到很大衝擊,當別國進步比你快,落後了連追趕的條件都沒有。






植樹不護樹 草木只能枯


2018-03-12 00:08 聯合報  周玉娟/教(台中市)
為保護環境,植樹也要護樹。圖為南投縣植樹活動,家長帶著孩子一起植樹,美化環境。 圖/南投林管處提供


每年三月,各地方各單位都會舉辦植樹、贈苗活動,喚醒民眾綠化減碳護地球的環保意識。台中市為保留西區千年茄冬,更停掉民間建案、拆婦幼活動中心,斥資一億規畫生態公園,搶救老樹也傳遞護樹觀念。
可是筆者發現近來道路分隔島和人行道旁,很多枝葉茂密高大濃蔭喬木,因馬路重整而被砍挖截段,炙陽罩頂、暴雨直落,似在悲鳴「一樣樹、兩樣情」。
社區附近新興道路,前不久也剛整地綠化,原本生態豐富樹種多樣的自然景觀,全被單一品種的金露花和矮仙丹取而代之,看似綠意盎然整齊畫一,卻因疏於養護,如今野草叢生掩天覆地,許多剛植綠苗枯的枯、死的死,想來再不久,又會送來另批生力軍,若草木有情,也會嘆息「來不及長大」。
種樹容易護樹難,不論經費人力資源的挹注額多龐大,倘若未用心去維護照顧,「枯死的」總比「存活的」來得更多。
政府和學校應該帶頭做起,以身作則力推綠色資源永續性,呼籲愛樹莫砍樹,種樹勿棄樹,不管它是老樹新樹、大樹小樹,打卡網紅樹或過街人人喊打樹種。
植樹節全民多關心周遭既植綠樹栽苗,讓它們安身立命,平安長大、健康茁壯,遠比年年植樹更有意義。






把杜絕酒駕的心化成選票


2018-03-12 00:06 聯合報  林佑謙/前市議員助理(台南市)
台中警方取締酒駕。記者游振昇/翻攝


十日台中又發生酒駕撞死人的悲劇。在台灣酒駕撞死人的新聞彷彿呼吸一樣的自然。每次酒駕事件發生後,民眾總是疾呼要求政府提高刑責、增加鞭刑等。但政府總是輕輕一句台灣酒駕刑責還算嚴格帶過。事實上政府只說出一半事實,對的是台灣罰則的確很重,沒說的是政府是以最怠惰的方式去面對酒駕問題,而立委也根本不在乎
以美國加州為例,如果第二次酒駕至少得面對十天到一年的刑期,出獄後,政府也會在你的車上安裝防酒駕系統,每次要發動前都必須對儀器吹氣,酒測值超標車子就不會啟動。更甚者,如果酒駕累犯發生事故致人於死更有可能被依一級謀殺罪起訴。這些我們可以做嗎?當然可以,那為什麼總是做不了?
再以美國槍枝管制為例,民調顯示有超過六成的民眾支持加強槍枝管制,但是為何法令無法施行?好萊塢電影「攻敵必救」當中點出一個概念,政治人物最主要的考量不在於代表民眾,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職位。但民眾總是健忘的,每當槍擊案過後,槍枝管制的支持度總是升高,但這些意見並不會轉化成選票。
同樣的,每當台灣發生酒駕致死的案件,民眾就會疾呼要求修法加強刑責,但只要熱潮一過就忘了。反過來說,只要讓立委跟政府感覺到如果不處理就會影響到選票,那麼政府就會很積極處理。
每年酒駕肇事多少人死傷,對於政府或民代來說都只是數字,根本沒有影響。但是年底就要選舉,只要讓政治人物感受壓力,甚至可能落選,就有機會避免下一次酒駕造成的痛,只要這一次我們不再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