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降稅競賽 衝擊全球投資與貿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1624/web/

.聯合報社論/看社運的「反綠抗體」何時長成
.聯合報黑白集/內政部果然天下第一
.經濟日報社論/降稅競賽 衝擊全球投資與貿易






經濟日報社論/降稅競賽 衝擊全球投資與貿易


2017-12-26 03: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國會甫通過的「減稅與促進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TCJA)」,是川普「美國優先」的重要政策工具,不僅影響美國經濟,也勢將對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造成衝擊。日前本報社論已析論了美國稅改對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的風險,事實上,美國稅改對全球實體經濟中的投資、貿易也將帶來巨大衝擊,這對緊密鑲嵌於全球經濟的台灣而言,當然必須密切注意。
首先,幾乎可以斷言,此項稅改可望帶動美國及全球經濟成長。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其經濟表現左右全球經濟走勢。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11月上修了2018年美國與全球經濟成長率,主因之一即為預期川普提出的財政政策可望落實。此外,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11月也預估2018年美國經濟成長率提升0.44%,未來十年每年GDP平均增加0.29%;但也值得注意的是,租稅政策中心 (Tax Policy Center, TPC)近日發布的總體經濟評估報告則指出,稅改法案雖可促進美國2018年經濟成長率提升0.8個百分點,惟效果將會隨著時間逐年遞減。
其次,隨著美國的企業所得稅將從35%下調至21%,將有利於企業轉往美國投資,對美國的投資磁吸效應將會加速。中國大陸近年雖大量吸引外人投資,尤以製造業投資為大宗,但企業稅費負擔水準偏高,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公布的資料,2016年中國大陸企業租稅負擔占利潤比率約67.3%,遠高於美國的43.8%,因此受到美國稅改的衝擊將最為顯著。此外,企業在歐盟面對的平均有效稅率為20.9%,其中德國更高達28.2%,美國稅改案通過勢必激發美歐間的租稅競爭,對投資的競逐也更加激烈,預計歐洲與美國間的外人直接投資將有顯著位移,尤其德國對美投資預估會增加四分之一。
因此,美國稅改將進一步使全球租稅競爭壓力升高。OECD指出全球各國隨著財政改善,已更有能力採取以成長為導向的租稅改革。今年已經有許多國家投入降稅的行列,如英國、日本、義大利、斯洛伐克等國均修法降低企業租稅負擔以吸引國際資本。美國現行企業所得稅以35%的稅率高居OECD首位,此次大幅減稅將使未來排名降至第13名,也必迫使其他國家競相推出類似措施,形成國際降稅競賽,長期恐導致各國財政狀況惡化與所得分配更形不均的結果。
再者,美國稅改也將使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增溫。隨著美國景氣復甦,美元走強與利率上漲已是趨勢,此次稅改著眼於吸引企業將海外營運資金與盈餘匯回,將促使美元更進一步升值。雖然如此,依據雷根總統減稅的經驗,稅改對促進進口的效果更為顯著,且美元走強也將不利美國出口,因而Ifo經濟研究所所長Clemens Fuest認為,美國的貿易經常帳逆差問題可能因減稅而惡化。果若如此,這波川普政府主導的貿易保護主義風潮可能更為高張。
事實上,英、法、德、義及西班牙等歐洲五大經濟體的財政部長已公開致函美國財長,指出美國稅改方案中有關「稅基侵蝕和反濫用稅」(Base Erosion and Anti-Abuse Tax, BEAT)、無形資產海外銷售所得稅 (Foreign-Derived Intangible Income, FDII)等條款,試圖防止企業將利潤移往海外,有補貼出口之虞,也將影響國際供應鏈,恐違反WTO協議,可能在國際社會掀起爭端。
綜合而言,美國除了此次稅改方案外,包含頁岩氣帶來的低廉成本、退出巴黎協定及智慧生產的長足發展等,均已為美國發展強大製造業奠定基礎。日前川普發布的《國家戰略安全報告》中,更強調將「藉由智慧財產權被竊盜,以及避免自由社會創新被不公平運用來保護國家安全創新基礎」,看來川普確已朝向建構新而強大的美國逐步邁進。然而,新而強大的美國很可能將以全球投資貿易的失衡為代價,這對全球經濟與人類未來是福是禍,目前實難逆料,卻不容輕忽。

聯合報黑白集/內政部果然天下第一


2017-12-25 23: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役政署長林國演(中)座車闖軍營,被批「自以為當官了不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內政部役政署長林國演強闖軍營,衍生出「內政部不歸國防部管」的議題。林署長好大的官威,若不擺出此等派頭,不是老虎被人當病貓嗎?內政部號稱「天下第一部」,果然威風!
其中,還發生司機幫腔罵衛兵「吃狗屎」,司機立刻被調職了。有人評論,駕駛是「看主人」的;由此,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就更清楚了。林國演本沒沒無聞公務員,是否受到部長葉俊榮大發威風的影響,才有樣學樣起來。
話說葉部長近來表現令人刮目,「學而優則仕」之後,風采果然不同。葉部長處理婦聯會事件,出手凌厲,完全不存在法治思考的障礙,對「轉型正義」政策配合度百分百。
葉部長的威風,外界早有見識。世大運後台北市警察局長忽然換人,據稱,乃中央「不循慣例」強力主導所致。柯文哲為此氣得拒出席交接典禮,事後並吐苦水,稱自己在這宗人事案中「被通知」、「被偷襲」。柯文哲明言,葉俊榮到他辦公室談換人,他表達不同意見,但部長「出去就發布新聞了」。能讓柯文哲也無可奈何,可見葉俊榮的威力,而新局長也果然在日昨驅離勞團事件中立功。
有部長帶頭示範官威,難怪署長敢自詡「我比你指揮官還大」。有學者批說,「自以為當官了不起」,呼籲蔡政府「把他轉型正義掉吧」。學者之見果然淺薄,轉型正義是對付在野黨和老百姓用的;只有當官的,才有本錢「自以為了不起」啊!

聯合報社論/看社運的「反綠抗體」何時長成


2017-12-25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反勞基法修惡大遊行」群眾屢驅不散,多次與警方發生衝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季青漫畫


勞團和青年學生周末的「反勞基法修惡大遊行」,一路衝突不斷,群眾屢驅不散,並與警方多次發生衝突,甚至傳出律師控訴被捕及「丟包」事件。示威群眾一句「不甘心」,訴說的不只是修法反覆之惡,更是遭到背叛之怨。這場行動,一方面反映勞團無力回天的掙扎,另一方面也隱隱看出社運和民進黨分道揚鑣的線索。
這次反勞基法修法大遊行,由一百多個工會團體發起,原本聲稱要號召萬人上街;但依警方估計,實際僅有五千多人參加。其中,還有不少是自發前來聲援的學生和一般民眾。由此可見,不論是勞工團體的動員能力不足,或是「反修惡」的號召力不夠,都無法激出廣大勞工上街行動。也因此,遊行甫結束,民進黨立委立刻對這場示威迎頭痛擊,耀武揚威地宣稱「修法不變」。一向把民進黨當「盟友」的勞工團體,這次只能眼睜睜看著政治力顯威,自己卻無力回天。
然而,這次抗議最受矚目之處,卻不在遊行活動的主場,而在場外的狂飆。尤其,主辦單位在下午六點宣布活動「解散」之後,一些激情群眾仍然不肯散去,繼續在街頭流竄、突擊,甚至占據街道,阻止車輛通行。後來台北市長柯文哲下令,警方才分批將示威者隔離、管束、驅散,甚至帶到郊區「丟包」;直至深夜,才將活動現場「清理」完畢。這批群眾以大學生、研究生及社運青年為主,他們明顯缺乏組織與指揮,卻表現出更強烈的不滿,不滿勞團「把上街當上工」的運作。這些具有「綠色抗體」的憤青,極可能成為下一代社運的新元素,為「只反國民黨、不反民進黨」的台灣社運帶來質變。
社運團體「反藍不反綠」,有其歷史因素。早年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態勢下,不同的反對運動往往因應形勢與民進黨結盟,以擴大自身的活動能量,久而久之便形成盟友關係。然而,在民進黨首次執政後,這樣的關係立刻面臨考驗;許多社運團體監督政府的能量迅即弱化,甚至幾淪為民進黨的「附隨組織」。也因此,扁執政時,民進黨仍發起不少街頭遊行,社運團體只能跟隨在後,完全失去了主體性。馬英九時代,社運團體再度「復活」,戰得有聲有色,卻忘了要「自我轉型」;而今蔡英文一執政,不少社運團體又重新面對了自己色厲內荏及一面倒的窘境。
這次「反修惡」大遊行,正是一面照妖鏡。表面上,勞團聲嘶力竭反對,甚至連工運出身的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都上街表態;實質上,許多工會只是做做樣子,並非具有抗爭決心。最後,只剩下一些經太陽花洗禮的學生,還殘留著「公民不服從」的憤怒,在街頭作最後的奮鬥。值得玩味的是,有清大研究生在網路上慨嘆,三年前一起參加太陽花學運的同志,如今多位同學已進入政府工作;言下,對這次「反修惡」遊行的失敗不勝唏噓。無論如何,如果抗爭運動只能在「今日造反,明朝為官」、「今天憤青、明天文青」之間擺盪,社運如何維持自己的獨立體質?
那些坐在政府辦公室裡撰寫講稿的文青,今天究竟如何看待他們還在街頭遊走的同學和同志,讓人感到好奇。那些根本叫不動勞工上街的工會團體,是否意識到自己抗爭的對象已經不同而必須調整戰略和目標,也同樣讓人感到好奇。更令人好奇的是,面對當初把自己送進政府的青年學生和勞工,蔡英文和柯文哲今天卻只能以一波波警力和一層層拒馬來對付他們,這又是什麼感受?
政黨已經三度輪替,不論是工運、社運或環運,都應該揚棄「反藍不反綠」的僵固思維,重新找回自主性;否則,將注定成為政治擺布的工具。事實上,從「功德院」貼紙事件,已看到具有「反綠抗體」的一代在冒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