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公/大學改革從學分開始 工作坊可以不只是輔助
.羅智成/流沙或流水—尋找執政的正當性
.王健壯/當審議民主碰上代議民主
.馬家輝/林鄭的第一份差事
.朱宗慶/過程的價值
.葉丙成/台灣好教學,改變亞洲課堂風貌!
.王文華/「休耕」,為了「深耕」
.嚴震生/技術官僚:瀕臨絕種的動物
.葉銀華/台灣股市的問題在哪裡?
.李清志/橋下大叔的城市改造
劉維公/大學改革從學分開始 工作坊可以不只是輔助
2017-07-04 02:57 聯合報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允許學校可以採取更活潑的人才培育方式,大學才有可能打造出更完善的創新生態環境。圖/本報資料照
為了培養學生的提案力與實作力,我特地在這個暑假的一開始,舉辦一個為期六個整天歷時三個禮拜的訓練工作營。該活動的執行單位是東吳大學新成立的組織「明日聚場」,其成立宗旨在於教導學生如何「用手思考」,成為既有想法又有做法的創新人才。
報名參與工作營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院系所。人們常以為,只有特定學系的學生,例如商學院、設計學院等,才有必要接受提案與實作專業技能的訓練,包括田野工作、趨勢探索、創意思考、敘事表達、科技應用、集體智慧、協同合作、社會智能等。事實上,面對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提案力與實作力將會是所有大學生能否在職場上生存的重要技能。
除了基本的課程內容(例如提案所需要的視覺傳達技巧等)之外,這次的工作營邀請到提案與實作的典範人物,包括社會設計領域的周育如、策展領域的蘇瑤華,以及地方風土領域的洪震宇,擔任營隊講師。由於這些講師本身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不僅能夠傳授給學生深具啟發性的觀念與案例,同時也可以與學生分享他們所親身經歷過的工作內容。
為了讓參與的學生能夠進行具體的技巧操作,工作營選定萬華新富町文化市場及其周邊作為田野工作的場域,要求學生依據我們所設定的主題,亦即菜市場器物誌、景觀圖騰誌、城市色彩學,以及常民行銷術,用文字、錄像、相片等方式,去採集未來可以提案的在地素材。
提案家與實作家的工作營不是一般歡樂的夏令營。我們有明確的推動理念與方法論,並且設定工作營最終的產出,將是可以發行的內容產品,例如與新富町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的文化觀光指南手冊、在明日聚場自媒體上傳的一系列敘事影片等。
之所以介紹東吳大學的工作營,是要凸顯一個迫切的大學改革議題,那就是現行的學分制度規定。根據「大學法施行細則」第廿三條的規定,「大學學分之計算,原則以授課滿十八小時為一學分。實習或實驗學分之計算,由各大學定之」。在此一規定的框架下,現今各大學一堂課都是以十八周上課為常態。
現行學分制度認為,一整天的工作坊是輔助性的教學工具,是運用例假日的非常態課程。然而,工作坊卻是教導學生創新與創意技能的必要上課型態。老師與學生全心全力的投入,卻往往只能得到一個學分的認證,只因為其時數不到十八小時。
學分制度是大學無形的基礎設施之一。大學競爭力的強化,常將焦點放在有形的基礎設施上,因而忽略台灣高教危機的解決之道藏在無形的基礎設施上。只要解放學分制度,破除「一堂課一定要上十八周」、「工作坊只是輔助教學」等舊時代觀念,允許學校可以採取更為活潑的人才培育方式,大學才有可能打造出更為完善的創新生態環境。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