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經濟/蔡總統執政第二年的成敗關鍵

.聯合報社論..經濟,你的名字叫「無感」
.聯合報黑白集.當個像樣的反對黨
.經濟日報社論.蔡總統執政第二年的成敗關鍵











經濟/蔡總統執政第二年的成敗關鍵


2017-05-22 02: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執政已進入第二年,面對的國內外挑戰有增無減,在歷經顛簸的第一年執政後,能否走出民調低迷困境,否極泰來,不僅攸關蔡總統能否鞏固領導,帶領執政黨迎向2020年連任之路,更將影響台灣未來發展及人民生活福祉。
過去一年台灣的變化,雖不能說是翻天覆地,但小英挾著高民意支持度及民進黨國會過半的強大政治優勢,多路齊發,推動歷來涵蓋面最廣、影響極其深遠的各項改革,如果這些改革不能順利成功,甚至成為小英及民進黨執政的致命傷,則台灣接下來的可能變化,恐怕不只是「翻天覆地」所能加以形容。
執政第二年,蔡英文總統首須克服的難關,就是改革的「成敗」,而「成敗的定義不是法案的通過與否及執行進度,而是人民的支持和信任。過去一年,政府推動改革眾多,包括:5+2產業創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經濟結構調整;年金改革、社會住宅、長照2.0等社會安全網改革;不當黨產追討、公產私有化問題解決、原住民權益等轉型正義改革司法改革;堅持「維持現狀」、「三不」的兩岸政策主張,「親美聯日」的外交政策、推動新南向政策等,再加上蔡政府心中最痛的「一例一休」、同婚等爭議性政策改革,可說徹底翻轉了馬政府時代甚至長期以來國內僵化不變的政、經、社會結構
針對外界的各種質疑,蔡總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這一年她的深刻體驗,就是「戰士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在19日接見海外華文媒體人士參訪團時更表示,她選擇在第一任、第一年就推動最困難的改革,因為她是在民主政治下,有堅強改革意志的領導者;未來,政府會堅持下去,為台灣做事,也會不計毀譽幫國家解決問題,將台灣帶往更好的方向。
蔡總統做出這樣的宣示和展現堅定不移的意志,是國家領導人應有的氣度和風範,值得肯定,但各項改革的推動及落實要能可長可久,必須獲得人民的支持及信任,否則,若因為不孚民意而導致政權不穩甚至再一次的政黨輪替,則改革勢必中斷甚至被完全推翻。馬政府執政時期很多以改革為名的重大政策,最後都無疾而終或遭到推翻,就是蔡政府的殷鑑
所以,設定符合社會多數人期待的改革目標,遵循並堅守民主政治的原則和程序,並選任能孚眾望、有調和鼎鼐及執行力的首長擔起推動責任,才是改革順利成功的保證。我們也期盼,在進入執政第二年後,蔡總統對重大改革的目標、推動程序及用人等各層面,都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熟、圓融及突破性的作為,拿出符合人民期待的亮麗成績單。
另一個蔡總統必須克服的難關,就是如何讓人民感受到民進黨執政可以帶來實質生活的改善,而不只是改變了馬政府的各項政策,卻讓經濟繼續空轉。5+2產業創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新南向政策等經濟新政,大方向都很正確,但是,更關鍵的問題是:這些經濟新政如何能跟改善人民的生活連結在一起?如何能改善國內就業及薪資水準?如何能夠讓年輕人對未來感到有希望?
日前行政院長林全在視察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進度的幾句談話內容,如「短期內無法解決低薪問題」、「鼓勵學生要追求興趣、成就感」等,因觸及年輕人敏感神經,引發很大批評,但激烈反應無疑提醒蔡政府必須體察民心,若經濟新政只是照顧特定利益、只是進行利益重分配,甚或有太多政治考量,而與普遍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標愈來愈脫節,則勢必引發人民強烈反彈,甚至波及各項改革的進程
我們期許蔡總統執政第二年,不是只有建設,而是將民生擺在第一,這也是人民最大的期待。

聯合/當個像樣的反對黨


2017-05-22 02:2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黨主席當選人吳敦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先恭喜國民黨:能在第一輪投票就產生新主席,這顯示藍營多數人具有危機感,願意盡速整合凝聚。再提醒新主席吳敦義:請帶領國民黨扮演好反對黨的角色,並好好調整國民黨的結構和方向,別只盤算著下次大選。
過去一年,台灣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均陷於失速的混亂狀態執政黨橫衝直撞,一意孤行在野黨落魄失魂,找不到可以著力之處簡單說,蔡政府施政表現欠佳卻能執意硬拗,與在野黨茫然失措有很大的關係,國民黨必須扮好在野黨以找回民心。
洪秀柱自是女中豪傑,但她臨危受命出任黨主席,卻未能有效統合全黨的資源與戰力,以致在視野、格局、戰略各方面的表現都受到局限。尤其,她的兩岸路線未能贏得黨內同志的認同,不斷引爆路線之爭,甚至使黨中央和黨團各行其是。這次她失去支持,主因在此
吳敦義的歷練和人脈,使其路線看起來比較具有現實的跨接作用,這是他能一舉奪下過半選票的主因否則,一旦進入第二輪選舉,醜陋的省籍及路線之爭糾纏,勢必使國民黨內傷更重。問題在,吳敦義的社會形象不新,政治論述亦顯得陳舊;他必須在人事及戰略上大膽推陳出新,積極協助黨內中生代露臉,才能幫國民黨打造新風光。
老實說,選出吳敦義,只能說國民黨出現了團結的轉機,但仍無法和國民黨一新形象畫上等號。目前民眾更在乎的,是你能不能扮好在野黨。

聯合/經濟,你的名字叫「無感」


2017-05-22 02: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就職滿周年,民調低迷。 記者王騰毅/攝影


針對蔡英文就職周年而做的各項民調中,有兩個顯著的趨勢值得討論。其一,在各項民調中,民眾最不滿意的施政幾皆指向經濟表現,不滿意度高達六成以上。其二,在不同的年齡層中,年輕族群對蔡總統的不滿意度迅速飆升,一項針對年輕人所做的民調,青年給蔡總統施政的分數平均僅四十六分;包括民進黨自己所做的民調,也僅七十歲以上的民眾滿意度高過不滿意度。
一年來,綜觀外界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憂心,大約可歸納為下列幾項。第一,兩岸關係的惡化,嚴重衝擊觀光、旅館、餐旅等產業,這是政治帶衰經濟。第二,一例一休的僵化決策,不僅推升物價,更導致許多服務業和中小企業人力周轉失靈,甚至因而關門歇業,這是決策粗暴。第三,蔡政府過度強調「分配」卻漠視「發展」,包括各項年金改革均強調「繳多領少」,這些均可能導致台灣的「均貧化」。第四,蔡英文承諾解決青年低薪的問題,卻未見任何進展。第五,前瞻建設花費八千億元的大手筆,卻用在未經謹慎評估或非國家急迫需要的項目上,是亂慷人民之慨。第六,鴻海、台塑等大企業頻傳出走美國,但國內投資環境遲未改善,導致民間投資止步
上述各界對經濟施政的質疑,範圍極為廣泛,涵蓋了兩岸政策、勞資關係、經濟理念、投資環境、施政理念和態度等。亦即,影響台灣經濟的因素,絕非單一產業政策或一時的決策失誤,而是各種政治因素包山包海地牽制著經濟發展,而這些「非經濟因素」卻揮之不去。這個問題,其實已羈絆台灣經濟廿年,但始終沒有解方而今,蔡政府的執政模式卻使問題變得愈發凸顯
面對外界的質疑,府院和民進黨也陸續提出各項說明,諸如: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已見上修、台股站上了萬點、外資持續匯入與新台幣升值等,藉以反駁外界對蔡政府經濟施政成績欠佳的批評。然而,這些冰冷的數字,卻溫暖不了民眾心頭的失望;問題在,國人對這些數據完全「無感」。
基本上,有些數據的變化與蔡政府施政無關,而是外部經濟環境使然。例如,今年外資大舉匯入導致新台幣升值,這主要是川普上台後壓低美元走勢,加上美國財政部點名台灣操縱匯率,我央行因此被迫減少干預。這項「成績」,其實應「歸功」於川普,而非蔡總統。此外,過去一年全球經濟緩步復甦,全球市值最高的蘋果公司股價頻創新高,帶動台灣供應商如台積電、鴻海與大立光等股價走高,讓台股演出萬點行情。這是蘋果幫台股上萬點,不是蔡總統努力的結果
回顧這一年蔡總統在經濟政策上的失分,其實並非如她自辯的國人「沒有耐性」,而是民眾對政府施政的失序感到不滿。以能源政策為例,國人多半同意漸進式減核,但蔡政府行事輕重緩急不分,尚未到除役年限的核電廠廢棄不用,卻改用汙染較高的火力發電替代,這是思路錯亂。前瞻建設計畫的推動亦如此,號稱八年的重大建設,卻在短短數月內倉促拼湊上路,真的花人民的錢都不心疼?
正本清源,台灣經濟的沉痾,主要癥結在於各種非經濟因素的橫加干擾,包括勞資關係的挑撥、兩岸政策擺盪、藍綠的政治惡鬥、不合時宜的法令、各種假藉環保或社會名義的惡性抗爭等。這些,在在導致經濟無法正常發展,認真做事的人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年輕人低薪翻不了身。而其中始作俑者,民進黨的政治意識形態作祟更難辭其咎。因此,要蔡英文一年之內搞好經濟,不啻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如果蔡英文不設法從源頭解開這些糾結,只想藉片段的改革寫下自己的治國功績,勢必徒勞而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