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經濟╱保障單屋族 別肥了多屋族

.聯合報社論..從民眾下跪到台灣的自我中心主義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這麼怕釋憲?
.經濟日報社論.保障單屋族 別肥了多屋族









經濟╱保障單屋族 別肥了多屋族


2017-03-31 04: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北市政府最近提出自住房地持有稅制的改革方案,有意針對所謂的「單一自住」的房屋給予房屋稅減免或補貼優惠,也就是不限夫妻、父母、子女名下是否有房產,只要每一成年人名下僅一間房屋,並實際設籍於台北市,即可享有房屋稅稅率由1.2%降至1%,或降低稅基,或由市府補助房屋稅的六分之一等優惠。此項方案聽起來好像是對單屋族雪中送炭,但受惠的範圍遠超過真正的「單一自住」,而且也沒有講出給予減免的道理,反而像是對多屋族錦上添花,值得商榷。
根據北市府的說法,房屋稅按自住稅率的79萬戶中,地價稅未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近17萬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因為當初財政部對於房屋「自住」的定義太寬鬆,也就是夫妻和未成年子女「一家三房」也算自住而地價稅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只有1.7萬戶,但房屋稅未按自住用稅率近11萬戶,顯示民眾大多以房屋現值高者申請自住房屋稅以適用優惠稅率,也顯然是因為自住的定義太寬鬆所致
因此,當前房地持有稅的問題應該是自住的定義太過寬鬆所致,解決之道就是將房屋「自住」的定義限縮。而北市府一方面認為財政部的定義太過寬鬆,卻另一方面又提出更寬鬆的「單一自住」定義竟然是「每一成年人全國以一戶為限,未成年人除外」,亦即夫妻各擁有一房,加上兩名未成年子女兩房,乃至於「一家四房」也算單一自住,若父母也另有兩房,則「一家六房」也算自住,完全超乎常理
從持平的角度思考,真正的單一自住,當然是指「夫妻及未成年子女一家只有一屋」,才不會有投資、炒房的問題,也才有給予房屋稅減免的需要。因此,北市府提出的「單一自住」根本就是名不副實,給予這類優惠,根本就是對多屋族補貼,完全與公平正義理想背道而馳
第二個問題,就算用最嚴謹的「單一自住」定義給予房屋稅減免,也應該設定金額上限,才符合公平。例如,房屋評定現值為1億元的高級住宅,照北市府的方案即可享有減稅利益20萬元,和現值100萬元的一般房屋減稅利益只有2,000元相比,相去太遠。更何況,以鋼骨建材為例,目前房屋稅的稅基為標準價格,相對於真實市價(台北市103年提出的都更造價)的比例而言,一般住宅約為48%,但高級住宅只有36%,亦即高級住宅的房屋稅稅基比一般住宅還要低。因此,針對單一自住房屋的減免,實有必要設定金額上限,才算公平。
至於北市府針對房地持有稅制合而為一的建議,我們的看法是大可不必因為理論上本來就應該輕課房屋,重課土地,房、地本來就應該分離課徵,外國的合併課徵稅制就難以給予房、地輕重的差別待遇而有先天的缺陷目前我國自住房屋的稅率1.2%,高過於地價稅的0.2%並不合理,如何相對調整稅率結構才是正辦,而針對單一自住房屋給予稅率的調降,應當是正確的第一步。更何況持有稅已經行之60餘年,稅基的評定作業和稅率的訂定標準本來就不相同,硬要合併恐怕先要回答幾個難題,包括稅率該如何訂定?稅基(占市價的比率)該如何評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權限分際何在?一旦設計不當,改制恐怕會衍生更多的政治衝擊,必定是治絲益棼。
總之,北市府的方案,若是只對真正的「單一自住」,也就是「夫妻及未成年子女一家一房」給予房屋稅適度調降的優惠,各界當然支持若單一自住的定義太過寬鬆,又沒有減免的上限,則只讓稅制變得更不公平,建議北市府再好好想清楚

聯合╱民進黨這麼怕釋憲?


2017-03-31 04:2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監察院會日前通過監察委員劉德勳和仉桂美的調查意見,認為不當黨產處理條例有違憲之虞,將向大法官聲請釋憲。 聯合報資料照片


監察院就《不當黨產條例》聲請釋憲,民進黨反應激烈行政院一天連批兩次,說了八次遺憾,指監院破壞「權力分立」綠委更嗆監察院才是應該「被轉型正義」的對象顧立雄則直接說,大法官不應受理這個案子
套句阿扁的名言,釋憲「有那麼嚴重嗎」?這個條例被質疑涉及違憲的爭議一直未曾中斷,監察院提出之理由,並未超越先前外界所提的違反法律安定性原則、有罪推定違反司法核心精神等。這麼重要的問題難道不該釐清?
民進黨如此激動,主要是看到半路殺出程咬金。本來,綠營吃定國民黨在國會連三分之一釋憲門檻都達不到,得等行政訴訟結果確定才能聲請釋憲。如今竟是監院出招,難怪綠營要跳腳。
事實上,民進黨若對「轉型正義」如此自信,透過釋憲,更能強化討黨產的正當性,何必暴怒何況,蔡英文已經補提了五名大法官和司法院正副院長,民進黨更不必怕這場憲法官司被「藍營把持」。既然如此,如此急著搶先帶風向、論是非,不免好笑。
說穿了,道理很簡單。民進黨上台後,幾乎所有政績全都押在「轉型正義」一注上。儘管轉型正義,早已變成「正義轉型」,民進黨仍樂此不疲,用來麻醉支持者。萬一釋憲有什麼閃失,等於拆穿民進黨的「國王新衣」,政績怎麼辦
現在,大法官要小心了若真的作出違憲宣告,下一個要「被轉型」的對象,就是你們

聯合╱從民眾下跪到台灣的自我中心主義


2017-03-31 04:2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副總統呂秀蓮赴泰,兩度遭拒發簽證。 聯合報資料照片

台灣警消聯盟等各界抗議團體在大直忠烈祠春祭現場抗議,當總統車隊經過時抗議民眾紛紛「跪地」。 記者蘇健忠/攝影


前副總統呂秀蓮受邀赴泰,卻兩度遭拒發簽證,因而大罵泰國是「不入流國家」。同日,柯文哲出訪東南亞,在泰國被問到台灣對香港的觀光優勢時,竟信口說出:「香港很無聊,一個小島有什麼好看的?」兩人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但這種睥睨天下、鄙夷萬方的說法,也反映出台灣不可救藥的「自我中心主義」心態
然而,也是同一天,台北街頭卻上演了民眾下跪的場面在退休軍公教抗議年改方案的活動中,一群在忠烈祠陳情的退休人員竟集體下跪,希望遞交陳情書而蔡總統的車隊來回奔馳,均未予理會,抗議者只能憤而撕毀陳情書。在台灣民主化卅年之後,被稱為「頭家」的人民竟至要在街頭下跪,還無人理睬,這何等諷刺!
當政治人物越來越傲慢,人民卻越來越卑微,這樣離譜而突梯的景象,除顯示台灣民主的倒退,也反映新台灣的國族建構越來越難保持表裡如一。早年的台灣,政府和人民努力在凶險的國際局勢中維持生存,靠著勤懇打拚營造經濟奇蹟,從而壯大自己的實力和信心今天的台灣,政府靠著大話和牛皮來展示自己的威風,靠著分化社會來販售改革的秘方,靠著侵討他人的財產來營造自己的政績,靠著藐視鄰國來凸顯自己的尊嚴,人民則被踩在腳下試問,如此畸形的台灣中心主義,真是國家生存發展的最佳戰略嗎
呂秀蓮拿不到泰國簽證,柯文哲卻進得去,顯示泰國政府選擇性對待但在馬來西亞,柯文哲這次見不到吉隆坡市長這與去年馬英九往訪卻被拿掉了「台灣前總統」的頭銜,則是一樣的處境可以想見,這些外交杯葛背後,必定都有中共的因素。問題是,面對這樣的情勢,大聲開罵就能扭轉局面嗎?貶損別人,自己就能扳回一城嗎?
當然沒用!動輒開罵,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只能掩飾自己的進退失據,暴露政府高呼「南向」卻四處受阻的窘境。政治人物色厲內荏,只能發洩內心的不滿,和支持者互相依偎取暖,卻無法扭轉現實外交的不利處境。這些政治人物愈是誇張自大,就愈顯示其內心的虛弱與淺薄道理很簡單如果民進黨要把兩岸關係視為一場硬戰,那就得拿出實力來以硬碰硬如果缺乏硬碰的實力,又缺乏因應的智慧,卻只會控訴對手以強凌弱,甚至把應該交好的友邦都扯進去罵,這樣的外交怎麼可能走出活路
台灣自我中心主義的心態已存在多年,且越來越誇張,越來越變態例如,台灣的詐騙集團足跡遍及全球,政府似乎全不以為可恥,總是等到詐欺犯即將被遣送中國大陸,才出來作勢「搶人」一番把事件化為兩岸之爭,人們情緒「反中」一上來,焦點就不見了再如,文山社區大學教授李明哲遭到中共有關單位拘留,至今音訊不明,令人擔憂但如果問問月初我調查局逮捕所謂的「陸生共諜」周泓旭,遭拘押已逾三週,如今下落如何,是否依人道原則准許其家屬探視,蔡政府又將如何作答?一位是教授,一個是陸生,分別被兩岸疑為間諜,情況半斤八兩再說,若非民進黨將兩岸關係搞僵,並為了《保防法》爭議而故意逮捕共諜,李明哲會身陷險境嗎?兩岸的聯通管道會變成「已讀不回」嗎
與外交上的自我中心主義相對,台灣民主精神的消退,同樣令人擔憂。陳情民眾公開向執政者下跪,彷彿又倒回了從前。第一次政黨輪替,陳水扁高聲宣布「人民當家作主」;第三次政黨輪替,卻換成「人民頭家向主政者下跪」,這是多麼可悲的現象。蔡政府剝奪軍公教的退休金,反對者本來可以據理力爭,有什麼必要如此卑微?
傲慢的政治人物,喪志的升斗小民,自我蒙昧於國際現實的心態,台灣自我中心主義的政治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