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

聯合筆記/霧霾元兇 化石能源

.奈及利亞代表處被驅逐…還會更糟?
.郝柏村:局部抗日行動 非全面對日抗戰
.聯合筆記/霧霾元兇 化石能源
.日本抗中 台灣如何自處?
.遼寧號過台海 不是無害通過
.飛機航母繞台 誰願在台投資?
.大考招生爭議 宜回體制討論
.電力市場質變 改革邁大步









聯合筆記/霧霾元兇 化石能源


2017-01-12 23:48 聯合報  李春

重度霧霾持續籠罩華北多個城市,能見度少於兩百公尺。圖為河北省燕郊鎮的霧霾景觀。 (歐新社)


中國大陸好多問題都「跨年」,其中本來就廣受關注,又因今次「跨年」折騰成為焦點話題的,是籠罩小半個中國的霧霾。今年要大戰霧霾了,但其成因卻說得七嘴八舌,揪出元兇,成了當務之急。
說霧霾跨年,中國氣象局最新公布統計,說去年中國出現了八次大範圍、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其中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的霧霾過程,是華北、黃淮等地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汙染程度最重的霾天氣過程。
京津冀地區從來就是霧霾重災區,去年最後日子北京的大霧霾圍城,以空氣重汙染橙色預警會為標誌,延續至今年。這種最長最重,令一向樂天知命的北京人痛苦不堪。總理李克強都忍不住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部長現身給百姓一個說法,環保部長兩天後才親身開記者會。
記者會後,中國環保部牽頭召開「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確定今年環保工作九大重點,首要是「堅決治理大氣、水、土壤汙染」,要確保完成「大氣十條」中規定的今年PM2.5年均濃度達到六十微克/立方米的任務。
官方部門在那裡喊「堅決治理」,中國環保專家指出,過去常喊「防治」,但未來的生態環境保護應從促進綠色發展的角度出發,要強化源頭防控,實施全過程風險管控。
以霧霾而論,要治理出名堂,得治源頭,而主要源頭在哪裡,至今仍爭個不休。倒是中國汙染大省或稱霧霾大省河北,有汙染調查組成員最近揭祕霧霾來源,是「化石能源燃燒」。
專家披露,從二零一五年開始,就河北省提高能效和大氣汙染治理,中國和德國開展了一項合作研究。專家定論霧霾主要來源,是「化石能源燃燒」,因河北去年用了一億噸煤,煉了二億噸鋼二億噸鐵。
而「化石能源燃燒」不只是煤,按埋藏的能量的數量的順序分還有石油、油頁岩、天然氣、油砂以及海下的可燃冰等。而中國環保專家揭露,罪大惡極的是被遮遮掩掩的「石油焦」。它是石油精煉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副產品,因便宜被大量進口。
新年後、霧霾中,多篇揭「霧霾真相」的文章網路流傳,矛頭直指「石油焦」,指其是比煤炭更骯髒的燃料,是中國霧霾元兇。官方沒有承認,但去年底已悄悄禁止進口和自建生產項目。

郝柏村:局部抗日行動 非全面對日抗戰


2017-01-12 23:47 聯合報  郝柏村/行政院前院長(台北市)


八年抗日戰爭公認八十年,現在大陸將改為十四年,即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起算抗戰開始。
日本軍國主義基本國策,首要目標是中國。日本侵華的基本戰略,區分蠶食與鯨吞,而以蠶食為主,逐次局部完成對中國侵略;鯨吞則為一舉滅亡中國,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中華民族面對日本侵略,採取不同形式的反擊,大致可分為下列三種:
一、民間抗日,如抵制日貨、台灣霧社事件。
二、局部的戰爭或抗日行動,諸如: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實際為局部戰爭,甚至大多數中國人不知此事;一九二八年的五三濟南慘案; 一九二八年的皇姑屯事件,張作霖由初期親日到晚期的反日,被日本暗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將領馬占山、馮占海編組義勇軍,自發武裝抗日行動;一九三二年上海淞滬戰爭,為局部抗日行動;一九三三年各長城口戰爭。
以上各次行動,為日軍蠶食侵華階段,中國均以屈辱簽停戰協定收場。
三、一九三七年的盧溝橋事變,為全面對日抗戰開始,全國軍民「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東南西北」,全力抗擊日本的侵略。
八年抗戰乃指全面對日長期戰爭,絕非局部戰爭中途妥協停戰,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取得最後勝利,這是八年抗戰的第一個重要特質。
抗戰的第二個重要特質,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係,歐美學者基於「重歐輕亞」觀念,常以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入侵波蘭為二次大戰開始,以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國投降為二戰結束日期,其實僅是歐洲戰場的結束,這是錯誤的。事實是從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國全面對日抗戰為二戰開始時間,迄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才是二戰結束日期。
中國是二戰期間,亞洲戰場主角,成為四強之一,不但恢復失土,取消不平等條約,且與英美蘇,同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中國八年抗戰是二戰開始,也是二戰勝利結束的戰場,是同盟國對付軸心國作戰的要角,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如以九一八事變為抗戰開始,是自外於二次大戰,實為自貶抗戰的光榮。
所以,必須瞭解,局部抗日行動與八年全面對日抗戰,不可混為一談。

奈及利亞代表處被驅逐…還會更糟?


2017-01-12 23:46 聯合報  嚴震生/政大國際中心研究員(台北市)

漫畫 季青


蔡英文總統出訪中美洲四邦交國,外交部上下可說是戒慎恐懼,擔心總統過境美國或是出訪期間,北京是否會挖一兩個我邦交國,讓民進黨政府難堪。在聖多美去年底與我斷交、並和中國大陸「恢復」邦交後,這當然是合理的憂慮。
個人長期研究非洲,知道中共外長每年一月份第一個出訪行程,就是前往非洲鞏固邦誼,因此在得知王毅外長在一月八日出訪馬達加斯加、尚比亞、坦尚尼亞、剛果共和國、及奈及利亞等五國之行後,個人判斷蔡英文總統出訪期間,中國大陸應當無意挖我邦交國,因為即使這樣的決定應該來自於更高的層級,但外交部長人不在北京進行協調,還是有些不妥。既然王毅沒有延遲出訪時間,或許意味這方面的擔心可能是多慮了。
然而就在昨天,奈及利亞政府宣布為了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將我國駐該國的商務代表處,從首都阿布加逐出,回到十七年前的第一商業大城拉哥斯。我國外交部在獲知消息後,發表看法,「對於奈國政府的無理行徑表達嚴正抗議與譴責」。我們是否要吞下這個氣,為了維持與該國的經貿關係與互動,接受這樣的安排,值得深思。
如果我們認為奈及利亞是非洲第一大國,有鑒於過去在非邦交國如埃及或肯亞等想要設立代表處都有困難的情況下,就不應將現有的代表處撤出該國,而是選擇遷到拉哥斯。畢竟拉哥斯確實也是第一商業大城,而我國代表處的全名是「中華民國駐奈及利亞共和國商務代表處」,如果真的是為商務需要而設,拉哥斯就是一開始代表處的所在地,回到該城,還可以勉強接受,只不過我方的外交官當年將代表處遷往首都的努力,將會付諸流水,一切回到原點。
我們當然可以很有骨氣的選擇乾脆關閉這個代表處,撤出奈及利亞,但未來更重要的國家發生類似情形時,又該如何處置?如果奈及利亞因為石油收益銳減出現財政出口,亟需獲得中國大陸的經援,因此才會做出這個決定,北京是否會對我國在其他非邦交國的代表處採取類似的打壓行為?以兩岸之間經貿及政治實力差距的逐漸擴大,而我們能夠討價還價的籌碼越來越少之今日,中華民國是否能夠有效防止這樣的外交衝擊?難道北京真的在進行對台灣的三光政策—「把台灣的邦交國挖光、把台灣的國際政治生路堵光、把台灣與中共爭對等的籌碼擠光」?過去我們擔心的是被對岸挖走邦交國,但從未想到過在非邦交國的代表處,也有被迫要穿小鞋的可能?
兩岸外交休兵結束,大陸對我方國際空間的限縮,似乎已採取更為積極的作為,而他擁有的資源較過去更為豐富,可使用的工具及手段也更為多元,如果我們不願意進行這樣一個全面的外交競逐,而希望回到外交休兵的情況,唯一的方式當然是接受「九二共識」,但這個選項早已不再可能,看來我國駐外單位,無論是在邦交國或非邦交國,都得繃緊神經,要嚴加戒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