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經濟/推動創業家簽證 先找政策盲點

.聯合報社論..州官放不完的火,業者嚥不下的咖啡
.聯合報黑白集.十字架丟給人民揹?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創業家簽證 先找政策盲點








經濟/推動創業家簽證 先找政策盲點


2017-01-12 02: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年來國際間創新創業活動蔚為風潮,為了競逐國際人才,許多國家開始推出「創業家簽證 (Entrepreneur Visa)」制度,藉以吸引外國人士至當地創業。我國政府為了引進新創事業人才,提高外國創業家來台創業的誘因,也參考國外經驗開辦「創業家簽證」。
行政院早於2015年5月即核定了《推動創業家簽證之規劃》案,計劃以前兩年為試辦期,每年核發2,000名。此一規劃歷經舊、新政府,兩年的試辦期即將於今年5月到期,但截至本月初,真正申請的人數僅有41人,通過簽核者也僅有33人,與兩年4,000人的目標實有天壤之別。
近來行政院重視此案,要求各部會通力合作,至少達到每年核簽200人的目標。新政府願意延續舊政府政策,足見對此計畫精神之認同。其實,新政府重視此案乃理所當然,蔡總統多次力陳新政府經濟突圍的新經濟模式,便是以創新驅動經濟。創業家簽證規劃既已集所有能想到的政策誘因以吸引外國人士前來創業,新政府所能做的最好決策,當然就是延續、改良、落實此一規劃。
然而,獲核發創業家簽證的外國人士寥寥可數,顯示此一立意良好的政策在執行上必然有可議之處。觀諸目前政府規劃的重點工作,大致包含四個方向:鬆綁法規、單一服務窗口、強化宣傳、創造誘因。其中單一窗口及強化宣傳無需多做說明,鬆綁法規主要包含簽證流程簡化、放寬簽證申請資格等,創造誘因則包含眷屬來台居留配套、研議創業競賽與相關補助納入外籍創業家之可能等。
對於上述策略做法,當然不能說無益於創業家簽證人數目標的達成,但我們認為這些做法最多只是計畫成功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檢視過去成效不彰的原因,即使現今目標縮減到僅為200人,都必須有更宏觀的思維與更前瞻的做法才能成事。
首先,要吸引國外創業家來台,台灣已有的產業環境與優勢當然是必要的基礎誘因,若要天馬行空的創業創意,他們大可不必來台灣,因此國發會宣示的「使國際創意與本土資源結合」不但正確也必須落實。落實之道在於讓國內產業界也能融入此一計畫,共同執行規劃、攬才、合作方案。台灣雖有許多產業表現不錯,但供應鏈也存在許多缺口,特別是下游最終產品日漸稀少,導致中上游產品缺乏最終出海口的保障,此外,產業界向來對國際市場的通路管道掌握不足,如何藉由國外創業家來台補足這些缺口,也有賴國內產業的投入合作。
其次,鬆綁法規不應僅限於移民相關法規。國際創業家之所以願齊聚矽谷,除了因矽谷有良好的創新環境外,更有良好的創業支持系統,例如募資與IPO的方便性。因此,要成功吸引創業家來台,政府也必須做好讓其得以便利募資與IPO的相關法規鬆綁,讓可能的商機有實現的機會,才能形成有效誘因。政府既已宣示要全力推動金融監理沙盒機制,這或許正是一個最好的開端。
再者,當政府欲透過外館宣導、爭取可能的創業家時,也不可過度迷信傳統的創新創業大國。以色列、美國等創新創業大國固然有不少人才,但也已具備良好的體制,來台創業的可能性其實不大。反之,東歐與中東諸國近年來在既有或來自俄羅斯的科研基礎上,有愈來愈多的創新創意表現,或許才是最佳的創業家人才庫,值得政府重視。
最後,新政府力推的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已經掛牌上路,也是希望打造台灣成為創新創業基地。因此,此二計畫實是相輔相成,應該併同考量:透過創業家簽證以引聚外國創業家來達成亞洲.矽谷的目標,以亞洲.矽谷的動能來協助創業家簽證目標的達成,兩者無可偏廢。

聯合/十字架丟給人民揹?


2017-01-12 02:2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交通部長賀陳旦說,不要將春節北高輸運當成是交通部單獨來扛的十字架。 記者雷光涵/攝影


蔡政府施政無起色,官員伶牙俐齒倒是一流。交長賀陳旦說,春節期間國道繼續實施夜間免費,但不對北高輸運六小時作出承諾,交通部「不想揹這個沉重的十字架」。
聽聽這話,多傲慢的官員才說得出口。賀陳旦不願對負責的業務作出承諾也就算了,竟把一個自我挑戰的目標稱為「十字架」,還說不想揹。這個十字架,顯然就是要丟給人民揹了。
沒錯,賀陳旦對這點也作了萬全準備。他提醒:用路人要自己注意路況,「分散上路」。這句話翻成白話文,是說:「民眾最好別出門,如果碰到塞車,別怪我沒提醒!」一個部長如此滑頭,把事情推得一乾二淨,把問題全都丟回給用路人;請問,這麼一來,我們還要交通部長幹嘛?
春節年年在過,政府的輸運承諾有時跳票,挨K一下又有什麼大不了。但到了蔡英文執政,春節交通突然就變成揹不起的「十字架」,這是賀陳旦身體虛弱,還是民進黨的「謙卑」哲學與眾不同?再說,民眾要如何「分散上路」,難道政府連提供即時路況的工作都可以省了?
這就跟一例一休併發症一樣,政府的處理也是全都怪到別人頭上,卻不檢討自己的失策。依徐國勇的邏輯,如果漲價,那是商家不應該;如果員工領不到加班費,則是資方的錯;如果民眾散播亂象,那是故意抹黑;如果消費者抱怨,那是不懂政府美意。
台灣人民要幫政府揹的十字架,看來還真不少!

聯合/州官放不完的火,業者嚥不下的咖啡


2017-01-12 02:2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林全(中)昨天與全國中小企業主茶敘,說明政府對一例一休的態度。 記者陳柏亨/攝影


一例一休政策果真「野火燒不盡」,各式各樣料想不到的後果鋪天蓋地而來。一個商家接著一個商家,一個產業接著一個產業,全都淪陷於林全所說「漲價是必然的」困境。有人譏諷,漲價的後果原來是由行政院長「掛保證」的;有人擔憂,全面性通膨已然啟動。
社會反應如此強烈,行政院遂大動作回應,豈料,不是對始作俑者的政策有所修補或加強配套,反而是針對業者下手,放話譴責漲價的商家乃「搭便車,抹黑一例一休政策」,宣布要找業者「喝咖啡」,以查明是否有哄抬或聯合漲價等行為。這是作賊的喊捉賊嗎?造成物價波動的始作俑者是誰,當今民智不足以理解嗎?面對輿論譁然,自由市場經濟學者出身的閣揆林全,心底深處能無一絲「孰令致之」的自我反省嗎?
於是,行政院一面放軟姿態,改口不再請喝咖啡,只要求被點名的業者自行送交書面報告說明;但另一方面,也並未放棄行政權力的揮舞,政院消保處仍然嚴正宣布開始查價行動。約談也好,「喝咖啡」也好,查價也好,執政者的邏輯都是一樣的:作官的我「政策有理」,業者你「漲價有罪」。「只准州官放火」,莫此為甚!
一例一休現在被視為「惡法」的典型,並不是社會集體喪失理智、喪失良心,竟同意資方可剝削勞工;而是政府對勞動市場、經濟現況、及政策影響評估,毫無理解,毫無知識,更毫無專業判斷,全憑著漂亮的口號治國。蔡英文總統亟欲拉抬她本人「站在勞工這邊」、「提高勞動人權」的形象,從一開始「高端指揮」遠通及國道收費員事件、華航罷工事件之後續處理,即可看出端倪。但這次一例一休的政策後果,除了引致通膨使弱勢勞工階層直接承受百物皆漲的衝擊之外,最令執政者始料未及的是,標榜嘉惠勞工的政策,最大的受害者竟是勞工本身。
台灣本來困在景氣不佳、企業經營困難的處境已久,多數勞工真正需要的是多放假那種「小確幸」,或是穩定的工作機會以保生計,其實不問可知。小英總統上台以來種種影響經濟發展走向的政策,使得資方出現財經專家所謂「企業對政府心死」的反應。這次一例一休政策,主要反映出少數強勢勞團、青年勞工代表、社運出身的勞動主管官員的主張;但企業界來不及因應人事成本陡升,不得不籌謀各種應變手段,包括強迫減少加班時數,減少產出(例如客運減班),停止聘雇低技術性工人,用兼職或派遣取代正職員工,甚至提前自動化作業時程,加購機器人取代人力作業。
這些現象,並非出於區區少數「為富不仁」的財團企業主只顧私利,而是全面性地從小吃攤到電子大廠不得已的共同選擇。而凡此種種,不都由勞工首先受害,且越弱勢的勞工受害越深嗎?很多原先尚有加班費可領的如司機等行業,收入不增反減;本來還有周末工作機會或低技術性的工人,馬上面臨生計更艱窘的苦境。
政策後果如此,如果民進黨尚在野,會饒得了這種「無能的執政者」嗎?但民進黨今日執政大權在握,不圖補救自己一手製造出來的混亂,反而濫用行政權力威嚇民間。最近以來,主管機關指揮的勞檢、金檢、查價、罰款、約談等手段,密集頻繁,無日無之,不但已繁苛到擾民的程度,且官僚無知卻顢頇,令民間業者瞠目結舌無言以對。行政處罰猶嫌不夠,還有「找業者喝咖啡」這種「名為道德勸說,實則行政恐嚇」的手段祭出。一再折騰之後,不妨試問徐旭東對蔡英文是何感受?張忠謀對林全是何感受?等著被約談的鬍鬚張、手搖茶業者是何感受?所謂「對政府死心」,可不是少數一二業者的心聲而已!
州官放火,人民遭殃。咖啡走味,老百姓誰嚥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