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經濟/速解半導體困境 別讓企業哀號

.聯合報社論.. 「文青政治」終須面對的冷酷現實
.聯合報黑白集.「文化傳統」的迷思
.經濟日報社論.速解半導體困境 別讓企業哀號








經濟/速解半導體困境 別讓企業哀號


2016-12-07 03: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5)日出席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時指出,科技會議只剩下政府、學界在溝通,「企業卻在外面哀號」。 (中央社)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全國科技會議提出建言,希望政府重視企業轉型,不能只有政府和學界在溝通,卻讓業者自己找方向,企業在外面哀號;張董事長日前也呼籲政府不應忽視半導體等舊產業。「半導體教父」這番擲地有聲的建言,政府聽進去了嗎?事實上,台灣半導體業雖然已很成熟,但實際上台積電、聯發科等少數公司的高成長,卻掩蓋不住整體產業衰退的事實,產業政策絕對不能輕忽。
的確,台灣半導體業已然茁壯,不需再以政策扶持,但如今侵蝕產業根基的問題不斷出現,卻需要政府拿出魄力儘速解決。從張董事長提出的用地、用電等老問題外,半導體業還普遍面臨人才不足,以及與大陸企業合作投資等兩大問題。
過去幾年,半導體業最擔憂的是人才缺口日益嚴重,這在台積電一線大廠中或許並不嚴重,但對一般業界來說卻是普遍的困擾。以IC設計工程師為例,目前國內電子、電機研究所博士班學生,已出現連續多年招生不足的現象,也導致全台每年畢業的研究生及博士生大約只有1,200至1,500位,但產業需求則達2,000至2,500人左右,人才短缺近千人。
不僅IC設計人才青黃不接,台灣整體資通訊產業人才在質與量上都有明顯不足的情況。事實上,目前台灣僅在少數幾個領域如半導體有一些領先,但在許多新興領域如互聯網、雲端大數據、電動汽車、人工智慧、航太、國防等,都已落後世界水準,未來產業加速整併融合,一旦專業領域人才不足,勢必波及半導體的領先優勢。本地人才無法支持產業發展,如何吸引國際人才為我企業所用,是政府的重要大事。目前半導體業界只能個別到印度、越南找尋人才,未來則期盼對大陸人才更大幅度開放,以解決人才荒的問題。
至於第二大問題則是與大陸企業的合作與投資。早年台灣半導體資金充沛,問題不大,但如今大陸市場愈來愈重要,限制大陸資金來台投資半導體業,對企業的中國布局有很大衝擊,如果明確禁止陸資來台投資IC設計業,對於企業發展大陸市場並與企業合作聯盟,都是很大的限制。
其實,政府對於大陸來台投資,不應該完全禁止,只要做好規範有條件開放,對產業發展絕對是相當正面。例如,可以限定大陸資金來台投資時,企業不能賣老股,必須限定以新股發行,增資金額也可以限定用途,只能用在員工加薪或投入研發之用,此外,在認購比例上,要求不能超過全部股權的三分之一,最多只能取得一席董事。以新股出售、限定資金用途、規定認購比例及董事會席次等,都可用來防範台灣企業被大陸資金掌控的可能性,加上企業本身就會保護自己的智財權與人員,台灣產業實力不會有被掏空的疑慮。
至於認購價,可以要求至少是市價的三倍,因為目前兩岸資本市場已出現差距,大陸半導體股本益比動輒五、六十倍,上百倍也所在多有,但台灣平均只有十五倍,拉高認購價格門檻,更符合現實條件,長期也有拉高台股本益比之效,值得政府一試。
其實,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與企業應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政府為維護產業自主發展,因而設定高門檻的規範,雖有影響自由市場運作之嫌,但值此非常時期,兩岸資本市場明顯傾斜,若能讓企業拉高談判籌碼,其實是幫企業一個大忙,也間接解決了台灣資本市場逐漸式微的問題。
方法是人想出來的,在兩岸政治氛圍不佳之際,政府更應想辦法解決產業所遭遇到的難題,設定高門檻,比完全不准好;否則,所有的合作不可能發生,甚至還會逼迫資金移轉海外,在政府管不到的地方運作,加速台灣的空洞化。小英政府如何解決半導體業的難題,也將是台灣產業轉型再造最關鍵的一步。

聯合╱「文化傳統」的迷思


2016-12-07 03:2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小6年級男童日前因誤觸土製獵槍扳機,造成一死一傷。 頭份警察分局/提供


近日一悲劇新聞,原住民小學生在家玩獵槍出了意外,造成在場親戚一死一傷,孩子闖禍嚇得發抖,恐怕一輩子擺脫不了這陰影。與此同時,一樁原已定讞的原住民官司正進行非常上訴,一布農族男子以「孝親」為名辯護獵殺保育動物的行為,要求「獵槍除罪化」。
當代思潮強調多元主義,保護少數族群的文化傳統,避免主流文化霸權宰制。不過,「文化傳統」說來籠統,隨時代變遷和開明觀念影響,早已發展出進化軌跡。封建中國的女子裹小腳,婚姻制度「一茶壺配多個茶碗」,女兒不得繼承父家財產,這些陋習豈能以「文化傳統」包裝之?少數社會殘酷的殺女嬰、獵人頭等習俗姑且不論,就算民主立國的美國,婦女參政投票權不過百年,黑白不得同桌吃飯、同車上學直到上世紀才改變。若這類種族歧視行徑亦視為「文化傳統」,豈有當今歐巴馬、希拉蕊叱吒風雲的餘地?
台灣原住民的狩獵文化應該尊重,但也有網友問,曰「文化傳統」不是應使用竹製弓箭嗎?何時變成了火器砲彈?以法律來保護保育類動物雖屬近代概念,但以環境變遷和思想進步之必然,已成普世價值。
正因普世價值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集體成果,所以孩童應受保護,不使之在家中接觸包括土製獵槍在內的危險物品。以此推論,某些所謂「文化傳統」,當碰上了看重人權、珍惜生態的普世價值,是否必然理直氣壯,不值得深思討論嗎?

聯合╱ 「文青政治」終須面對的冷酷現實


2016-12-07 03:2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勞基法修正草案一例一休昨天闖關立院成功,勞團2016工鬥在場外馬拉松抗議近12小時後宣告散場,絕食774小時活動也一併結束,
參加絕食的抗議民眾在得知結果後,在投下贊成票的民進黨立委頭像貼上「砍假兇手」。 
記者高彬原/攝影

在總統「一例一休非過不可」的命令下,立法院昨天重兵部署:院外是重重鐵柵及員警戒備,防堵示威勞工;院內則是藍綠立委衝突叫罵,爭奪主席台。歷經九個月拉鋸,一例一休之爭仍須以如此粗暴的方式完成立法,除反映政府的社會溝通失敗,也說明「文青政治」假裝溫暖的腔調應付不了冷酷的現實。
轉眼已至年底,國假問題若再不解決,不僅民間連行事曆都印不出來,廣大的勞工和企業雇主也將無所適從;因此,政府急著通過修法,外界不難理解。這次修法鬧得如此狼狽,主要是肇因於民進黨的討巧操弄:一方面是在野時一味蠻橫托大,到了執政後竟繞不過這個髮夾彎;二方面是喜歡向勞工賣弄交情,卻在必須決斷時不知如何求取平衡,最終只能訴諸蠻幹。
今年三月,勞動部前部長陳雄文以「降低每周工時」的方式換取刪除七天國假,希讓勞工和公教人員休假同步;然而,此政策卻在立院遭民進黨攔下,認為損及八百萬勞工權益。當時,剛剛取得完全執政的民進黨躊躇滿志,自以為可以加碼演出討好勞工,因而誇下繼續放假的海口。誰料,九個月來,勞、公、教國假不一的問題弄得社會紛擾不斷,蔡政府最後仍須食言砍掉這七天國假。這場九個月還繞不過的髮夾彎,正是民進黨自食其果的官場現形記。
更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對待勞工的態度,已陷入一種前恭後倨的窘境。民進黨在野的拚搏,一直有勞團相伴,也因此蔡政府將勞團視為友軍,一上台就向勞工示好。例如,總統以超乎法制的手法約見遠傳老闆,要求和政府共同出資解決國道收費員問題;這種法外施恩作法,打開了鼓勵勞工抗爭的潘朵拉之盒。再如,華航空服員罷工時,蔡英文在專機上喊話:「不會讓你們感到孤單」;結果,造成何煖軒在和空服員談判時照單全收,一個月後,專機空服員卻遭工會除名。
政府對勞工友善,原是值得肯定的事;但在複雜的決策過程中,如不妥善拿捏,或者流於針對性、偏向性的討好,甚至信口開河,都可能引發難以收拾的後遺症。例如,先前民進黨強硬反對陳雄文刪除七天假,到後來就變成自食其言的苦果;先前一再向特定團體示好讓步,就得到了「會吵才有糖吃」的效果。更有甚者,當政府疲於奔命、乃至釋放善意亦無補於事時,竟只能祭出冷酷手段以收拾殘局。就像這次,勞團絕食近月,而執政者幾乎不聞不問。
回顧過去數月,蔡英文頻頻對勞工喊話,稱「勞工是民進黨的夥伴」,「勞工是我們心中最軟的那塊」,充滿了「文青腔調」的拉攏意味。遺憾的是,到頭來,立法院仍必須以重重鐵柵拒勞工於千里之外;勞工要求七天國假,政府卻用「新勞工三天特休」搪塞,不僅雙方白忙一場,更留下難以消除的心結。從這點看,「文青政治」長於修辭卻拙於現實應對的窘境,已一目了然。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勞基法修法事件,因一直被聚焦在「一例一休」及「七天國假」的焦點上,至於整體修法的結構性得失,則似乎完全未受到應有的討論。例如,在一例一休討價還價的過程中,雖然執政黨提高了不同加班工時的累進加發乘數,然而,這是不是每個勞工「看得到、也吃得到」的果實,恐怕還有很大的疑問。原因是,許多地方政府根本不進行勞動檢查,官員如何知道勞工未依法休假應享有的加班待遇,能夠如實落入他們的口袋?
擾攘了九個月,一例一休事件也到了該落幕的時候。問題在,民進黨是否從中學到了審慎與謙卑,是否學到了避免「庸人自擾」及「兩套標準」的一課。蔡英文的「文青政治」,顯然已應付不了社會現實,在必須以理說服民眾的時候,請不要再用矯柔做作的喊話來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