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經濟/川普是台灣的照妖鏡

.聯合報社論..「恨」文化與朴槿惠必須下台的理由
.聯合報黑白集.落跑勇士的真相
.經濟日報社論.改革獨董 避免「既不獨立、又不懂事」








經濟/川普是台灣的照妖鏡


2016-12-08 03: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 美聯社資料照片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台灣及世界各國都對未來的全球經濟秩序感到憂慮及不安。這種不安感不僅來自川普強調的美國優先與保護主義,更與其強烈的「反智主義」有關。諷刺的是,川普的所作所為台灣應該感到無比親切,因為「台灣優先」下的保護主義及反智主義,早已四處蔓延,根深柢固。
川普的「美國優先」及保護主義表現在許多面向上。例如其揚言要退出處理全球暖化問題的巴黎氣候協定、質疑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意義,還要遣返非法移民。與此同時,川普認為美國是全球化的受害者,所以宣布要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威脅要修改北美自貿協定,更準備祭出高關稅來懲罰中國、墨西哥,因為他認為這些只讓外國人、少數人獲利的全球機制,把美國變成弱國,剝奪了美國的工作機會。
簡單的說,川普的美國優先立場,就是當全球、長期利益與美國當下的利益牴觸時,要以維護美國利益作為唯一的考量。任何國家都應該維護國家利益,但第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是,美國優先感覺是一種「有你無我」的零和關係;只要能滿足美國利益,即便要破壞現有的國際秩序及規則,要減損盟友的信任也在所不惜。而第二個不安的來源,是擔心「美國優先」意味著只看短期利益;即使歷史經驗清楚顯示,現有國際秩序及區域穩定絕對有助於提升美國乃至於全球的整體長期利益,但在民粹主義作祟下,這些抽象、不易理解的長期利益,都絲毫沒有維護的價值。
台灣不是美國,很少需要面對全球秩序與本國利益衝突的問題,但在許多問題的處理上,卻也充斥著「台灣優先」的思維。糾纏我們許多年的美豬美牛、基改食品及日本食品爭議,就是最好的例子。美豬美牛、基改及日本食品當然有其風險,但要在討論如何管理這些風險時,卻可以完全罔顧世貿組織(WTO)所建立的基本規則,絲毫不考慮以貿易立國的我們,是否有本錢採取保護主義,更遑論思考按照國際規範處理問題,以及強化與美、日等重要盟友的長期利益。相對於美國優先主義,這種只要食安零風險,只要能保護本國業者,其他都可以不計代價、不管規則,不顧關係,這種「台灣優先」的態度,絲毫不遜色川普。
川普政見更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充滿了「反智主義」的特徵。所謂反智主義,是指對知識、科學、數據的懷疑及不屑,認為自身經驗勝過一切,以主觀直覺取代事實的態度。川普直指墨西哥非法移民都是犯罪者、iPhone可以輕易移回美國生產,中國、台灣及韓國都是就業殺手,甚至於選舉一定舞弊,都是憑直覺得出的結論,無法經過檢視。
例如中國巨大貿易順差的背後,某種程度根本是美國品牌利用了中國的廉價勞工及環境的結果。又任何產品的生產線當然都可移回,但如何繼續維持競爭力?還是未來只賣給美國人?「反智主義」使得這些研究及舉證都不再重要。
反智主義對於公共政策的風險,在於只看立場不看事實,因此無法糾正政策的錯誤,無法建立超然於政治的社會長期認同及價值。
台灣近年來的「反智主義」其實更加嚴重。前述食安問題的討論基礎,應該是科學風險評估,不合格比重、或是各國開放及管理方式。但眾所周知,我們的討論一直是主觀直覺勝過證據事實;名嘴政客的發言也從不考慮舉證責任。這種反智態度在陸資來台等兩岸問題上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我們嘲諷、擔憂川普之餘,更要理解川普其實是台灣的照妖鏡:所有對川普的負面感受,其實也都是一直以來台灣給其他國家的感受。更重要的是,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第一大軍事強國、第一大人才庫,很有本錢落實美國優先政策。這些本錢台灣沒有絲毫,若也跟著繼續起鬨,只怕會大難臨頭!

聯合╱一張更難答的北京考卷


2016-12-08 03: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在廣西桂林表示,可在九二共識之外,另建民共兩岸新共識。 中新社


大陸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放話稱,可在九二共識之外,另建民共兩岸新共識。乍看,蔡政府似乎可以擺脫九二共識那張「沒有完成的答卷」了,但新的試卷會不會更難答?
首先,北京已經指明,九二共識的文字表述有「可替代性」,但一中原則、反對台獨及反對去中國化的核心元素,卻仍不可替代。然則,這究竟是要蔡政府答卷,還是聽寫?
周志懷並指出,蔡團隊屢申的「維持現狀」,是十分空洞與模糊的低廉承諾,不具討論價值。這又好像在告訴蔡政府,不正確的答案,已沒有再重複的價值。
蔡政府最應警覺的是,北京現在改口說,不要九二共識也罷,換個說法也可以;蔡政府恐怕不可直覺地見獵心喜,而必須查看其中有無貓膩。
種種跡象顯示,政黨輪替後北京似想抹掉一中各表,而終結一中各表的釜底抽薪之計,就是乾脆甩掉九二共識。一旦九二共識被「替代」了,一中各表也就成了失棲之雁。
周志懷甚至不說「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而改稱「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一中」也改稱「兩岸一國」。這些用語均是首見,看似想要用以沉澱「一個中國」的混沌,進而避開「一中各表」的糾纏。
還好,周志懷的意思,若想不出替代新共識,那就還是九二共識。其實,九二共識的卷子可以拖延不答,但若換了張新卷子,就恐怕連一中各表也沒指望了。

聯合╱川蔡熱:抓穩潮流,勿成泡沫


2016-12-08 03:4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通話,引發國際媒體關注。 美聯社


蔡英文和川普一通電話,在美中台之間捲起千堆雪。可以確定的有二:一是川普及其團隊是「自走砲」作風,根本不在乎與中共正面衝突;二是川普完全無意追隨歐巴馬的亞太政策,華府那一套外交規範也管不住川普團隊。接下來要問的是:台灣在這樣的變局中,該如何抓住自己的角色和利益?
從第一印象看,「川蔡電」引起如此熱烈的國際關注,對台灣而言,這次外交出擊可謂斬獲不菲。包括:第一,放大了台灣的能見度;第二,建立了未來與川普新政府溝通的管道;第三,由於美中的拉扯,或使台灣在兩岸關係中有出現新空間的機會。這些,都可說是正面的成果。
然而,正因為煽起這次「川蔡熱」效應的主角是狂人川普,儘管野火狂燒,各界對這種操作的一致性及可能後果不免抱持懷疑。其中關鍵,不在川普是否有意識地利用台灣向中共挑釁,或者他是否受到幕僚誤導;而在他過度輕率且易於反覆的性格,加上其商人本能的利益取向,他對台灣的支持絕對不會有「義」的考量,而將只有「利」的盤算。而若要談利,中國大陸能夠提供的誘因,絕對比台灣大上千百倍。這點,是蔡政府必須認清的現實。
觀察川蔡通話後的發展,美中台三方的態度均堪玩味。川普陣營方面始終未脫亢奮狀態,對北京的抗議直接反擊,其經濟顧問更粗話開罵「去他的」。歐巴馬政府則對川蔡通電難掩震驚,一方面憂心歐巴馬的亞洲再平衡政策將盡付東流,一方面則不斷重申「一中原則」安撫北京。相形之下,北京的反應則顯得有所選擇,並未大力指責川普,卻歸咎「台灣搞小動作」,中共外交部甚至進一步要求華府勿讓蔡英文下月出訪尼加拉瓜時過境美國。至於蔡英文,則在接受美國記者訪問時說,那通電話只是表達台灣對美國選舉的尊重,並不代表政策轉變;言下,顯得相當保留。
從民進黨第一時間的喜不自勝,到蔡英文後來轉為低調,可以窺知看不見的外交壓力已經泉湧而至。三日前,蔡英文出訪尼加拉瓜等三國的行程原稱要「過境紐約」,政壇甚至猜測她將在那裡會見川普。最新的消息則說,她不會過境紐約,而是過境休士頓和舊金山,同時也不會有「川蔡會」。這樣的變化應是不難想像:目前美國還是歐巴馬當家,在正式交接之前,華府當然不會讓「川蔡電」的意外重演,讓歐巴馬提前破功。
更讓政界擔心的,是中共除了干擾蔡英文的中美洲行程,會不會下重手以「奪取邦交」的方式作為報復,來使她難堪?尤其,尼加拉瓜近年屢傳外交生變的可能,若非馬政府的「外交休兵」政策,早就投靠對岸了。因此,蔡政府此刻除了小心為上,保持低調也是必要的。否則,為了一通電話,快樂不到一天,接下來可能要面對連串的報復,將得不償失。
長期以來,由於台灣外交上的孤立,人們似乎已習慣仰賴若干點狀或淺層的儀式交鋒來計算得失。例如:台灣代表在國際組織拿到了什麼頭銜,某場國際賽事又亮了幾面國旗,宋楚瑜在APEC和誰照面,元首過境外交又前進了什麼城市;小小的形式得失,一再牽動國人的心。這類儀式性交鋒不能說不重要,但放在台灣生存發展的戰略脈絡中看,其實點綴性質大過實質。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一套涵括面更大、政經縱深更厚、有效性更持久的策略,作為指引國家前進的方針,而不需要動輒因受到恐嚇、挫折、或慫恿而浮沉不定。這也是我們一再強調兩岸政策非常重要的原因所在。
以川普的自大狂暴,他主政後的美國恐怕不會有清晰、穩定的路線。他對中國採取對抗策略,或許能提供台灣多一點國際空間;但以他的投機與善變,也隨時可以棄台灣於不顧。明智之計,台灣必須審慎評估,把握潮流,但千萬小心,別淪為浪尖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