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經濟/人行放手 人民幣波動風險升高

.聯合報社論..是否改由蔡政府護持一中各表
.聯合報黑白集.落漆的美國大選
.經濟日報社論.人行放手 人民幣波動風險升高









經濟/人行放手 人民幣波動風險升高


2016-11-08 03:2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一個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弱勢,貶多升少,迭創六年來新低。這種現象與大陸央行一再強調將保持匯率平穩、不以貶值促進出口的政策宣示不符,是否意謂大陸的匯率政策已改變,引起市場上議論紛紛。
造成這一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跌不休的原因,一般認為與大陸經濟基本面表現沒有直接關係,主要是外在因素造成,尤其是因美元走強。今年以來,美國升息預期的強弱,一直是影響美元指數的主要因素;英國脫歐公投後、全球避險情緒和其他主要貨幣的波動,逐漸成為主導美元走勢的重要因素。近期美元指數上漲,再加上美國升息預期加溫、海外避險情緒上升、日圓對美元牽制減弱等因素,使得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大增。
其次,近期人民幣持續貶值,也可能是大陸央行主動減少干預的結果。G20峰會已過,且人民幣也已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SDR)的國際儲備貨幣之列,大陸維持幣值穩定的必要性不再,近期即期匯率貼近中間價的決策模式顯示,大陸對人民幣貶值的容忍度似在提高,這樣的氛圍更增強了市場上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此外,有專家指出,自2014年間美國退出量化寬鬆(QE)、重啟第一次升息預期開始,美元進入強勢週期,兩年來,歐元、日圓、英鎊等主要貨幣貶值幅度在15%~25%之間,部分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幅甚至超過30%。不過,同期間人民幣匯率受到大陸央行干預,貶值幅度相對小了許多,高估的人民幣對大陸出口和資本流出造成壓力,因此,近期人民幣持續走貶,其實是大陸央行減少干預的結果,補貶的用意昭然若揭。
關於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勢,觀察近期離岸匯率持續下滑及無本金遠期外匯(NDF)交易的表現,顯示市場上押注人民幣弱勢者居多,只是各方對貶值幅度的看法不同。有人認為,美元升值的周期可能已近尾聲,人民幣繼續貶值的空間不大,今年內最多再貶0.3%,明年進一步貶值的幅度約0.7%。不過,部分外資機構的看法相對悲觀,譬如美銀美林預期,2017年底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貶至7.25,貶幅可能達5%。
今年初,大陸曾經微調匯率形成機制,改以上個交易日收盤價相對中間價的變化,與過去24小時籃子匯率不變所需的中間價變動二者之平均,決定下一個交易日的中間價,宣稱這套新制度兼顧了市場供需變動和籃子匯率穩定。其實,外匯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一直存在,按照市場供需決定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趨向貶值,而在籃子貨幣中,美元對其他世界主要貨幣匯率變化難測,變動的期望值是零,因此,在這個新機制下,美元呈現弱勢的時候,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化很難確定,但當美元強勢的時候,會加強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這套新制度表面上似較過去更透明化,且充分考量市場供需變動,但實施以來大陸央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並未間斷,甚至加強對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管控,因此,迄今不到一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貶值了3.5%。這段期間人民幣持續貶值並沒有引起國際社會的責難,甚至在美國財政部最新的報告中,大陸不僅未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反而受到「盡力阻止人民幣大幅貶值」的肯定,其中的意涵耐人尋味。
近期人民幣匯率不再是國際社會攻擊的焦點,強化了大陸央行不再強守人民幣匯率心理關口的信心,匯率政策似乎已出現一些微妙變化,有序貶值或已成為當前大陸匯率政策的主流思維。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匯率中間價定價機制下,只要美元兌其他國際貨幣的匯率出現波動,就會導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變動,短期內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可能增加,涉及人民幣匯率的企業財務調度及民眾投資理財不可不慎。

聯合/落漆的美國大選


2016-11-08 03:24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登場。 (美聯社)

二○○八年,非裔歐巴馬選上美國總統,他在以白人為主體的社會能夠勝出,不禁使人對美國的民主政治發出讚嘆。但是,今天投票的這場美國總統大選,在世人眼中卻儼然成了一場鬧劇和醜聞。
整個美國因這場大選對國家的政經建制產生撕裂,而整個世界甚至因這場選舉而對民主政治的價值與操作產生質疑。
日裔美籍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在蘇東波階段發表「歷史終結論」,認為民主政治和自由經濟已是人類文明的極致,此後再也不可能超越。美國當然是民主政治與自由經濟的表率,但這場大選卻把民主政治和自由經濟的反面形象充分暴露;歷史不應到此終結,人類的政治和經濟體制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
本世紀四個歷史事件,激發了世人的反省。一、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二、二○○三年的侵略伊拉克。三、二○○八年華爾街的金融海嘯。四、二○一六年川普掀起的民粹狂潮。川普只是掀開地毯下面的景象讓大家看到;大家都在指責川普的粗魯,但現今真正的課題卻是在如何收拾地毯下的狼藉場面。
民主政治有許多珍貴的價值,但如今全球的民主政體幾皆陷於沉淪與撕裂。自由經濟也有許多無可取代的機制,但連英國都脫歐,美國都反TPP。可見,民主政治和自由經濟仍有許多反省和改進的空間。
不論柯林頓或川普當選,都是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療傷止痛的開始,歷史尚未終結。

聯合/是否改由蔡政府護持一中各表


2016-11-08 03:24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洪習會上,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左)致詞時以「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實質表述「一中各表」。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周志豪/攝影

洪秀柱說「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此句已近「一中各表」;但其效用其實是要以拖泥帶水的這十四個字,取代容易上新聞標題的那四個字。如此,也就等同於廢掉了「一中各表」。
如果國民黨放棄一中各表,蔡政府有無可能取而代之,接替擔負起護持一中各表的任務?有人視此議為狂想癡念,但蔡政府或許可以認真思考此一可能性。
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但迄未公開反對一中各表;而其不接受九二共識的主要理由,正因「只有一中/沒有各表」。
近來發生了若干值得玩味的事件。閣揆林全在立院答詢說,大陸講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原則,沒有一中各表;另扁政府時代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接受紙媒訪問也說,九二會談的核心爭議就是北京要一中原則,我方要一中各表。再者,蔡總統也反覆指出,中國大陸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蔡政府應當回答的問題是:一、如果有一中各表,蔡政府接不接受九二共識?二、蔡政府若不接受一中各表,要北京如何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三、北京若未明確接受一中各表,蔡政府應不應倡議北京接受?
「反對台獨」與「一中各表」是九二共識的銅板兩面。蔡政府當前面臨的兩岸難題,其實不在「反對台獨」,因為台獨若已是無可能之事,反對就聽其反對,且即使沒有九二共識,北京亦同樣會反對台獨;因而,蔡政府面對的最大損傷其實是失去了「一中各表」的槓桿。
沒有一中各表的槓桿,就無可能在兩岸間護持「中華民國的存在」。然而,兩岸當前的詭譎情勢,正是「一中各表」的發展可能終結。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最近在《求是》發表專文,重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並說「解決台灣問題的核心是實現國家統一」。經過二○一六的波折,北京不太可能再忍耐文火慢燉的「不統/不獨/不武」,而可能重提以實現「統一」為台灣問題的「核心」。而重提「一國兩制」,「一國」當然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也將使「一中各表」失去空間。如此,北京將降低「過程論」,而指向「目的論」。
正在此際,國民黨出現了「一中各表」與「一中同表」的爭議。國民黨若丟掉了一中各表,將使兩岸騎驢看唱本走著瞧的「過程論」更失憑藉,而北京以「統一為核心」之「目的論」勢將更形升高,這對蔡政府是唇亡齒寒。
如果北京與國民黨共同拋棄了一中各表,蔡政府若想抵拒、放緩或制約來自北京的「以統一為核心」的壓力,其唯一的政策選項就是主張一中各表,要北京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如果坐視「一中各表」在兩岸終結,台灣即無路可走。
此時,由於國民黨可能拋棄一中各表,使蔡政府更有質疑並重建九二共識的理由;也由於北京可能甩掉一中各表,因而亦較有可能儆醒蔡政府回頭搶救一中各表。兩邊包夾,民進黨應知所進退。
我們認為,北京不可輕易拋棄一中各表。一、無一中各表,「一個中國」的概念在台灣即無以立足。二、無一中各表,台灣反台獨及非台獨的勢力即告解構。三、無一中各表,將使民進黨沒有退路。以上三點,無一對北京的兩岸政策有利,所以不可輕試。
北京對一中各表,至少仍應採馬習會「公開暫保留/閉門可議論」的立場;即使一中各表像台北捷運文湖線,有時冒出,有時潛入,亦不宜遽然廢止。倘廢了一中各表,將毀了國民黨,也封死了民進黨的退路。但若能以「一中各表」引導蔡政府轉型,即是兩岸世紀功業。
至於國民黨,洪秀柱說「一中各表」不能解決問題,但丟掉一中各表又能解決什麼問題?不過,如果國民黨丟掉一中各表,而由蔡政府來接手主張;這或許是兩岸關係的大突破,則國民黨的邊緣化也只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