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只見作秀不見戰略的政府新組織
.聯合報黑白集.許淑淨 謝淑薇 陳葦綾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突圍 重新思考用人之道
經濟/政府突圍 重新思考用人之道
2016-08-09 01:5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肩負著選民期待的新政府上任已逾二個月,離承諾的司法國是會議等改革起點也愈來愈接近,但隨著重啟核一、勞工一例一休等爭議不斷,再加上五大創新計畫的領跑者「亞洲矽谷」,遭新創圈強烈質疑而叫停,退回行政院「重新定義」、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引發司改及人權團體、本土社團反對的聲浪,讓各界開始對新政府的執政能力產生疑慮。
平心而論,新政府接下的擔子不輕,不只外在政經形勢嚴峻,國內因結構性沉痾盤據,使經濟長期低迷不振,民怨便愈發沈重的此際,更難忍受相關官員的失言而沒作為。因此,總統及新政府如何「用人」就顯得特別重要。過往,政府及企業的決策思維多先從解決問題出發,但此思維雖能紓解當下之難,卻未必能走長遠之路。管理學大師柯林斯(J. Collins)在其名著《Good to Great》中曾言,組織轉型要成功就必須先找到對的人,再談做什麼事(first who…then what),而非定義打什麼仗,再去組軍隊(not first what…then who)。其次,要讓這些對的人貢獻出好的想法,並進行激烈辯論、彼此碰撞,再從中歸納出最佳可行的策略,加以執行;反之,若先有目的地及路線,再找位駕駛上車,成果往往受限,甚至面臨外在變化加劇,衝擊既有方向時,這位駕駛將難以適應新路況,使車子只能歪歪斜斜地勉強行駛。
何謂對的人?或許因管理者主觀差異,會有不同看法,但能讓組織無論面臨何種環境與挑戰,都可發展得更加卓越的人才,則是無庸置疑的共同標準。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因應金融自由化的人才策略,便是頗值得參考的範例。1970年代初期,美國銀行業者多半認知到1933年訂定的銀行法與實務脫節的情形會愈來愈嚴重,一場翻天覆地式的法制變革必將到來。然而,這樣巨變究竟是會在五年或十年後來臨?它會從哪個方面開始?對業界衝擊有多大?無人可預估。
面對這種情況,最普遍的做法是等變革開第一槍後,再集結人才擬定出一套完整的因應方案。但富國銀行的做法不同,它早在1970年代初期,便積極網羅最優秀的人才進入管理團隊,為無法預知發生時點及樣態的變局提前做準備,且遇到經營環境變化,這群對的人可以不停激辯,直到找出最好的策略為止。事後證明,當巨變襲至,富國銀行不只比同業有能力因應,更有長達十多年的優異表現。而這群對的人之後都位居美國商業銀行、美國合眾銀行等各大企業執行長。
由此可知,當組織的領導群是由對的人組成,前進的動能就是源自內在驅動(internally driven),且對的人本身具有追求卓越渴望的DNA,自然會關注外在環境的變化,以及不斷思考超越他人的可能性。所以,當組織策略是經由這樣一群人的腦力激盪而生,它的周延性和完整度必定較高,定案之後,各人自然能摒除異見地實踐決策,使其有面對變局的能力,也有助於放眼更長遠的未來。
可惜的是,台灣政策的形成模式,多不屬於此,政府用人模式也傾向於找個有相關經驗的人來解決階段性問題,以致於面對不同變局的反應力偏差。誠然,囿於政治現實,台灣兩大政黨的有識者多忙於先取得大位後,再細琢其改革的內涵。但此一行徑,實有輕重緩急不分之虞,且欠缺國家永續發展的思維,經濟陷入長年成長停滯的困境,似也難稱意外。如今,新政府上任時短,尚有機會重新思考「用人」之道,先將對的人匯集在領導決策團隊中,再針對國政進行深度討論後,才擬定出發展方向。這樣一來,當蔡政府四年任期結束之時,才能有些成果可供盤點。否則,空有改革志向,卻沒有對的人參與其中,只會讓台灣民眾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政治人物們索討,那些說好的改革、說好的正義呢?
聯合/許淑淨 謝淑薇 陳葦綾
2016-08-09 01: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許淑淨奪得奧運女子舉重金牌,領獎時,她一手抓著自己的外套,一手指著上面繡著的梅花形中華隊徽,表示深以為榮。看到這一幕,不知稍早宣布罷賽的謝淑薇作何感想?
舉重是一種寂寞的運動,日復一日只有槓鈴相伴,雙手長滿硬繭,不斷向自己的體能和意志挑戰。當謝淑薇怒稱她永不再接受國家隊徵召,她「只為粉絲而戰」時,這「粉絲」二字,對許淑淨而言,恐怕是很奢侈的欲望。正因為舉重運動無法奢談「粉絲」,所以許淑淨反而更能反求諸己,更謙卑質樸,更專注於自身的素質。
許淑淨這次是帶傷上場,靠著教練戰術運用成功,出奇奪金。賽前三週,許淑淨大腿拉傷,一度舉不起槓鈴,所幸醫療團隊調理得宜,可以出賽。遭遇大陸勁敵時,教練蔡溫義運用智取,在挺舉部分先開出一二三公斤的規格,誘使對方追高;結果,對手被判失格,讓許淑淨輕取金牌。
舉重場上另一個感人鏡頭,是曾在北京奧運奪銅的陳葦綾,在退休多年後重出江湖,挑戰睽違八年的奧運。儘管陳葦綾在挺舉一百公斤時因手肘彎曲被判不成功,最後僅奪得第七名,但她奮力舉起槓鈴時全身揮汗血脈賁張的神情,令人久久難忘。
除了技能,選手的毅力、膽識和拚勁都能感染人的奮起,這是運動賽事重要的一環。相對於謝淑薇家族為獎金和待遇斤斤計較並輕易棄賽,舉重選手的沉默耕耘和昂揚鬥志,讓人喝采。
聯合/只見作秀不見戰略的政府新組織
2016-08-09 01:5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巴奈等原住民代表,聚集總統府前的凱道召開記者會,質疑蔡英文總統道歉過程中有許多爭議,並表達不要「假的」轉型正義。記者林俊良/攝影
馬政府時代剛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政府組織再造,新政府上台短短三個月,又在府院增設了不少組織,疊床架屋日形嚴重。蔡英文日前向原住民道歉,又宣布在總統府設置「促進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委員會」;算起來,這已是總統府在「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國家資通安全辦公室」和「南向辦公室」之外的第四個增設機構。國家面對的問題固然繁多,但動輒增設高位階組織來處理,果真是合理的體制運作之道嗎?
以設在國安會下的「國家資通安全辦公室」為例,蔡總統在競選期間曾說要成立「第四軍種」,亦即「資電戰部隊」,這雖可見民進黨對資訊安全的重視,卻也鬧了大笑話。馬政府時代,張善政即計畫在行政院成立「資安科技中心」;不料在蔡政府上台前夕,民進黨因時代力量之提案而草草將之廢除。如今,新政府又匆匆在國安會和行政院成立換湯不換藥的資通部門,簡直把單位的廢立當成兒戲。
再看,馬政府推動組織精簡,把一級部會等級的「體育委員會」併入教育部,成為「教育部體育署」。令人不解的是,行政院最近卻又逕自宣布成立「行政院體育運動發展委員會」,至於這個委員會未來如何與體育署分工合作,則絲毫未見說明。這不禁令人質疑:難道要兩套人馬各做各的?或者這只是對蔡英文政見的虛應故事,為的是在奧運年表現政府對體育的重視?
類似的情況還有原本要在七月掛牌的「海洋委員會」,由於若干民進黨立委跳出來反對,而頓遭廢止。民進黨一向主張「海洋立國」,為何卻要扼殺「海洋委員會」,令人不解。有消息說,有些綠委將再提案成立「海洋部」,其組織與功能和「海洋委員會」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如此一來,更令人不知當時綠營「廢止海洋委員會」用意何在。
從「體委會」和「資安辦」的死而復活,到「海洋委員會」不知為何而亡,在在證明民進黨政府對於何者該廢、何者該立,根本缺乏完整的戰略規劃,只是基於一時衝動或情緒,就躁動妄為。認真而論,體委會不是不能砍掉重練,但絕不能變成雙頭馬車;海洋委員會定位不是不能檢討,但究竟要一步登天或逐步積累擴大,都應有更細密的考量。
新政府對體委會、海委會等單位反覆不定,但對於所謂「轉型正義」相關的功能性單位,則顯得毫不猶豫。例如,在《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通過後,行政院即將成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總統府下設「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則已經開始運作;俟《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後,府院還將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不難預知,此類以「轉型正義」為名的新組織,將層出不窮。
問題在,新政府急於將各種「轉型正義」掛牌,究竟是基於施政的迫切需要,或者只是為了討好部份特定選民?進一步說,從一個政府的基本功能看,如果不能運用體制所授予之權限做好國家政經發展建設的規劃,卻動輒在體制外疊床架屋、搭設違建,進行無關人民重要福祉之事務,這樣的政府不怕施政走偏嗎?
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組織存廢戲碼,除了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浪費,還有幾點令人擔心:第一,政府對於「作秀型」的組織改造,顯然比「功能型」施政作為興趣要大得多,這是目的偏差。第二,各種組織、委員會的設置完全取決於執政者之好惡,沒有法源根據,卻凌駕於法定部門之上,這有濫權的危險。第三,新政府無論府院的施政表現迄今皆難如人意,行政效能已顯得力有未逮;如果官員又要把大量心力投注在這些違章機構上,未來施政成績豈不更堪憂慮?
新政府迄今找不到方向感,主因就在執著於政治算計而非正常行政。從這些組織增刪的紛擾不定,已一覽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