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經濟/打造共享經濟 先跳脫Uber迷思

.聯合報社論..落跑主席反映民進黨的虛矯
.聯合報黑白集.南海護漁的三個要領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共享經濟 先跳脫Uber迷思






經濟/打造共享經濟 先跳脫Uber迷思


2016-07-23 04:0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前上百輛計程車包圍立法院,抗議政府放任Uber載客。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前一陣子,上百輛計程車司機包圍立法院,要求遊走在法律邊緣的Uber撤資。協調會上經濟部投審會官員表示,回應計程車工會訴求,交通部於一個月內提供Uber相關違法事證以及訴願決定,投審會將根據資料,依外人投資條例規定,最重可要求Uber撤資。
Uber是近來成長最快速的新創公司之一,透過手機App的下載,服務遍及數十個國家,版圖不斷擴大,公司價值預估已超過600億美元,但也因其遊走在法律邊緣,爭議不斷,在其向全球擴張之際,造成傳統計程車業的衝擊和政府無法可管的尷尬,引發不少抗議行動,加上適法性的問題,許多國家或者透過專法,或者進行管制或禁止。
像這類所謂「共享經濟」模式的新創企業並不少,由於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受到許多消費者的肯定與接受,許多國家政府也在努力輔導推動。但仔細檢視這些企業,真的是共享經濟嗎?它真的帶給社會更多更美好的價值嗎?在不少宣稱是共享經濟服務的新創企業黯然收場之後,不禁讓大家思考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共享經濟?
事實上,共享經濟目前並沒有各界一致認定的定義與範圍,但從sharing字義來看,大家一定同意,理想的共享經濟是指個人或組織將原本「閒置資源」分享予他人使用並獲取適切的回報。閒置資源包括物品、空間、知識、時間、甚至金錢等。
這裡所以要特別強調「閒置資源」,是因為如此才能因活化而產生額外的經濟效益。例如為了提供乘載服務而購置的汽車是生財工具,所以計程車載客不在共享經濟的定義中,而私家車利用工作之餘提供乘載服務則適用共享經濟定義,但是以私家車為工具,絕大部分時間用來提供乘載服務,則該私家車並不是閒置資源,而只是規避法規的計程車業務,例如傳統的白牌車,就不應該被歸入共享經濟範疇內。同樣的,把自家多出來的房間讓短租客租用是共享經濟,但購買房產裝修成公寓出租或經營民宿為業,就不應該被歸類為共享經濟。
亦即,若只是將原本就存在的經濟活動利用行銷話術包裝,但實質上並沒有提升多少效率,或者只是將利潤從甲轉移到乙,這樣的模式對經濟或社會並沒有太大的實質效益,自然就不需要大肆鼓吹或者運用政府資源去推動。
若依分享的本質來檢視目前被視為共享經濟的企業,如Airbnb、Lyft、Uber等,這些服務似已偏離共享經濟的理想,而只是藉助科技改變既有商業模式而已。例如Airbnb目前網頁上大部分的出租物件都是既有民宿業者或者是出租公寓,真正業餘的把家裡多出來的房間上網出租,比例並不高,而這種透過網路仲介短租公寓、民宿的服務長久以來就一直存在。
Airbnb從理想性的共享經濟出發、行銷,但如今大部分提供的物件卻回到傳統短租公寓、民宿仲介服務,早已脫離共享經濟理想的本質,因此嚴格來說,Airbnb是成功的網路服務平台,卻難以說是成功的共享經濟模式;Uber也是如此,真的下班後開一兩個小時的Uber司機並不多,反而是以此為業的司機較多,因此這只是傳統白牌車營運模式的改變,並以共享經濟來包裝行銷而已。
因此,回到共享經濟的本質與初衷,亦即期望透過閒置資源的有效分享,創造新的經濟機會、恢復民眾間的信任關係與減少資源浪費,從而解決經濟、社會、環境等問題,為國家整體創造更大的價值。準此,建議政府應致力於提高各界對共享經濟本質的正確認知與社會的瞭解與接受,並透過公平合理的法規管制,來推動共享經濟;也應思考透過資金援助,啟動真正的共享經濟的相關計畫與平台,以促進國內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

聯合/南海護漁的三個要領


2016-07-23 04:0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屏東縣漁民自力組織船隊,出發前往太平島宣示護土護漁場。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劉學聖/攝影


風蕭日烈,東港漁民船隊開往太平島水域,宣示維護主權及漁權。國人盼船隊平安,卻也要問:政府在作什麼?
蔡總統在國安會議裁示的「四原則/五作法」,避重就輕,顯未切中當前情勢的要害。此時漁民主張,政府應宣示劃設太平島二百浬經濟海域,一以確立太平島是島,一以站穩我在南海爭議中的基本立場。
這類海域爭執,有三個要領。一、至少必須確保「爭議狀態」。各方相持不下,「不下」是無奈,但「相持」則絕不可退縮。北京與日本在釣魚台的角力即如此。二、鬥而不破。「不破」是願望,但「鬥」不可示弱;其實,「不鬥」就是未戰先降。三、縱橫捭闔。引入有利因素,分化不利因素。馬政府在釣島善用北京因素,化解台日漁業糾紛;及菲律賓發動仲裁,引入美日勢力皆是範例。
蔡政府若不劃設經濟海域,即是放棄了「確保爭議狀態」的基本立場。至於一開始就撤回百噸巡防艇,若因害怕留在太平島將淪為遭挾持之人質,更是「未戰先降」的畏怯心態。而與北京的關係,從初始不提十一段線,到端出「南海諸島位置圖」,現今又不肯說出U形線,則不見縱橫捭闔之道。
南海周邊國家自本土劃設經濟海域,且覆蓋太平島水域;倘太平島不劃設經濟海域,即是自認為礁,放棄了四十三萬平方公里漁場的聲索權。因此,建立三要領遂成必要;若失此三者,萬一發生事變,恐就噬臍莫及。

聯合/落跑主席反映民進黨的虛矯


2016-07-23 04: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審查一例一休,卻因召委林淑芬「神隱」導致會開不成。 中央社


立法院審查政院版「一例一休」的《勞基法》修正案,卻因擔任主席的民進黨召委林淑芬臨陣落跑,喧鬧半天即宣告散會,勞動部長郭芳煜亦因此被迫從現場落荒而逃。落跑主席與逃跑部長,寫下了新政府行政、立法兩院互動最難堪的一頁。
林淑芬的臨陣脫逃,說明了三項事實:第一,民進黨政府的黨、政部門各走各的,黨政協調顯然無法發揮作用,導致「完全執政」虛有其表。第二,執政本來必須權衡輕重,調和各方利益,但民進黨在野時唱了太多高調,如今執政卻難以順利轉彎,這是自食其果。第三,民進黨立委至今仍未認清自己身為執政黨立委的角色,林淑芬又要卡位又扮逃兵,又要權力又要名聲,唯獨不願負責,暴露投機政客的本質。
林淑芬擔任衛環委員會召委,有責任主持這次審查會議,卻臨時請假,又不依法指定代理人,導致會議空轉。更可議的是,她遭到同黨同志質疑與時代力量立委「串通」,讓對方霸占主席台,使會議無法進行。這種行為不僅違反黨紀,其實也是玩弄國會、癱瘓體制,導致絕食中的勞工團體愈發不信任執政黨。因此,民進黨團必須處理林淑芬的行為,對其以私害公、浪費納稅人血汗的行徑,給予處分。至少,她已失去再擔任召委的正當性。
如果林淑芬是一個懷抱理想、維護勞工權益的立委,她拒絕接受行政院的「一例一休」版本,其立場也許就值得敬佩。但是,她在事前的黨團協商中同意支持政院版,其後代表黨團到行政院進行政策協商,再將定案決議帶回黨團拍板。在這種情況下,她突然臨陣反悔,宣稱自己支持「二例」,不願「一例一休」版本在自己手中過關;這種出爾反爾的行徑,若非個人英雄主義作祟,就是「兩面光」的便宜心態使然。
深一層看,林淑芬的機巧擺盪,何嘗不是反映了民進黨長期以來善於投機討好的虛矯本色。以這次勞基法的爭議為例,一開始,就是新政府為了討好勞工,未經深思熟慮,即決定多給勞工七天國定假日,以示有別於馬政府。但在發生教師節教師不放假、勞工卻放假,不承認台灣光復卻放光復節,加上資方不滿等問題後,閣揆林全隨即又收回七天國假,轉向「一例一休」擺盪。政府決策如此出爾反爾,別說勞工無法接受,資方心中又是何感受?
新政府上任兩個月來,勞基法在政黨及勞資各方角力下,內容不斷往復修改。然則,執政的民進黨想要討好勞工,在野的時代力量和國民黨當然更進一步,跟著往上加碼,「兩例休」的版本於焉誕生。要比民粹,執政黨比得過在野黨嗎?民進黨在野時飽嘗過民粹的甜頭,而如今主政必須面對全局,滋味隨即由甘變苦。當初新政府為扯國民黨後腿而奉送給勞工的七天假,林全若不站出來公開說清楚,能這麼輕易就收回去嗎?
勞基法修法之爭,兩個月來紛紛擾擾,浪費多少社會資源,全因民進黨政府「庸人自擾」所致。不僅如此,當初民進黨黨團在初嘗「完全執政」的快意下,要求林全撤回前政府送到立院待審的一一五個法案,必須重新研擬後再重新送審,以凸顯新政府的威風。此舉,就跟勞基法如出一轍,勢必徒增在野杯葛的紛擾。試想,如果一個新政府推倒的東西比建設多,製造的紛擾比解決的問題多,這要如何讓人民感受到革新的氣息?
林淑芬落跑後昨天現身,竟以一句「電鈴壞了」解釋她神隱的理由,真是藉口有輕於鴻毛,謊言有不打草稿。歸根究柢,立委個人的投機事小,而國政決策的拿捏事大。已執政滿兩個月的民進黨政府,現在仍是政不信任黨、黨不配合政,各行其是;立委更把虛名私利放在國家公益之上,動輒大話連篇而不知自身責任何在。這教民眾如何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