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經濟/如何突破出口連17黑的困境

.聯合報社論..孤狼攻擊:社會安全與行政效能補破網
.聯合報黑白集.刷油漆的禁忌
.經濟日報社論.如何突破出口連17黑的困境



經濟/如何突破出口連17黑的困境

2016-07-12 03: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不出意料地,我國出口連17個月衰退,再創紀錄。面對出口連黑,國人反應似也漸趨淡定,除了習慣成自然之外,主要還是因為國際大環境不佳,對出口表現自難以樂觀期待,難道我們就束手無策嗎?
有史以來,全球貿易除了在世界大戰及嚴重的經濟衰退期間之外,都可維持明顯成長,但是全球貿易自去年起開始衰退,且去年衰退幅度高達14%,實屬罕見,未來也難樂觀看待,使得全球經濟極可能成為L型的「新平庸經濟」。台灣的貿易依存度在全球名列前茅,去年出口衰退10.6%,幅度較全球為小,單從數字上來看,似乎不宜苛責。然而,面對出口連黑,還是有值得深思之處。
首先,各界對出口何時轉正的關心程度似乎遠大於出口內容。財政部官員表示「6月出口雖然持續衰退,但減幅已較5月小,黑暗中已見曙光,隨著電子業出口旺季來臨,就會由負轉正,下半年出口動能可望回升」。
我們必須說,儘管出口仍是目前我國經濟成長最主要的驅動力,但若僅致力追求出口數字,則不但無益於改善出口結構,甚至有可能帶來隱患。的確,iPhone手機的新機出貨,向來是占台灣出口比重最高的資訊產業最重要的出口業績來源,我國前年的出口表現不錯,即是受惠於iPhone 6,如今則又高度寄希望於iPhone 7。然而,這種高度單一依賴的本質其實與觀光業高度依賴中國大陸觀光客無甚差異,高度依賴會帶來高度風險。我國的產業與出口結構高度集中於資通訊的中上游產業,但也因此在全球經濟衰退時承受難以分散風險之害,如今卻又將出口改善的希望寄託於這些產業,豈不矛盾?
因此,面對出口連黑,應該是一個體檢出口結構是否健康的好時機,若一味緬懷舊日榮光,甚至挹注大量政府資源來「維持既有優勢」,期待力挽出口連黑的狂瀾,恐怕並不是永續性的良策。
其次,若僅將出口衰退歸責於國際大環境不佳,甚至認為南韓的出口衰退幅度較我國為大,因而耽於思考出口對於我國經濟的意義,則更令人憂心。我國的貿易依存度目前約為120%,高於南韓的約100%,更遠高於中國的約50% 及日本的約30%,全球貿易衰退對我國的衝擊自然較大,更何況我國的出口衰退幅度還較日、中等國為大。
面對日趨不確定的全球市場,各國其實早有警惕與預防。大陸在習李上台後,即不斷強調外需轉內需的經濟成長策略;韓國政府的《2016年經濟政策方向》中,根據新的經濟政策基調,將全力拉動內需,讓民眾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中、韓的貿易依存度還不及我國,都已明確將內需定為未來經濟成長的主軸,其主要思維一來是避免讓國家經濟過度暴露於不穩定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二來即是「讓民眾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反觀我國,至今猶不敢主張以內需為主軸的經濟成長策略。過去唯有在出口嚴重衰退的2009年曾以發放消費券的非典型手法來「提振內需」,此後有關內需的政策多是蜻蜓點水、聊備一格,從未被嚴肅思考。儘管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指出未來「應內需與外需並重」,但內需與外需的條件(如薪資高低)常屬相互扞格,如何「並重」,考驗新政府智慧。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則說「經濟部會先從內需市場切入,由於國際經濟狀況不佳,『只能』從內需市場著手」。由這一段話可看出在官員心中,內需還是一個迫不得已的次要選擇。
我國如此依賴貿易,表面上的理由是國內市場太小,非得將產品出口不可。但西、北歐諸多人口遠較我國為少的國家,貿易依存度都遠較我國為低,經濟成長主要的動力其實是內需,足供我們反思。真正的理由其實是,我們過去透過貿易嘗過的甜頭太多,以至於形成依賴、難以自拔、耽於改變。如今面對出口連黑,應該參考中、韓,嚴肅思考發展內需市場的必要性。

聯合/刷油漆的禁忌

2016-07-12 03: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海牙仲裁法庭今天將宣布南海爭議仲裁結果。據報導,新政府有意改變南海主權論述,捨棄「U形線」及「固有疆域」等說法,主要目的,在撇清我和中共「聯手」的疑慮。
新政府要有新論述和新政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於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歷史,一個任期四年的執政者能提出什麼開創性論述,則令人存疑。再說,提出新論述的目的,是擴充或強化我國的活動空間,以便在國際上更靈活運用;如果新論述將縮減或削弱我國立場,甚至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有些看起來「沒用」的東西,擺在那裡未必「有害」,不必急著把它丟掉;說不定有朝一日,就能派上用場。就像十一段線,中共已經減為九段線,固有疆域已不再固有;就像南海有些島嶼,我國曾經得而復失,但迄今仍宣稱擁有主權,目的就在保持他日聲索的權利。
再說,以目前兩岸的漸凍關係,熱線電話都中斷許久,誰還會質疑兩岸在南海問題上「聯手」?既然如此,這麼明白的兩岸關係,新政府又有什麼必要大動作「撇清」?除非新政府喜歡庸人自擾,沒事找事,或覺得兩岸的心結還不夠深,還可再雪上加霜;但是,這也得考慮後果。
西諺說,「不要把自己刷進角落」,意思即是如此。刷油漆是為除舊布新,但若不規劃好施工方式,最後可能把自己刷到牆腳,動彈不得,那就得不償失。蔡政府的南海新論述,切勿犯粉刷大忌。

聯合/孤狼攻擊:社會安全與行政效能補破網

2016-07-12 03: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鐵車廂爆炸案導致廿五人輕重傷,引發社會不安,幸而警方迅速排除恐怖攻擊,並掌握關鍵證據鎖定嫌犯,在廿三小時內宣布破案。然而,這起孤狼式的自殺爆炸攻擊仍然留下一些謎團未解,也凸顯社會安全網破洞的補綴已刻不容緩。
一九八二年台鐵也發生過一起炸彈自殺事件,主嫌也是與妻離異,工作無著,攜二名幼子搭乘北迴列車引爆炸藥自殺,造成四人死亡、十三人輕重傷,父子三人當場慘死。前後兩起炸彈自殺事件的主嫌,部分背景類似。在當年兩岸對峙背景下,還有立委認為可能是共產黨幹的;現在國際籠罩恐怖攻擊陰影,這次台鐵爆炸案一開始也引起恐攻的疑慮。如果台灣持續經濟低迷,分配不均,政治對立,社會撕裂,族群歧視,民粹高張,將滋生更多仇恨犯罪,能不戒慎以對?
近年來,多起隨機殺人案件已造成社會驚惶;在大眾運輸工具上隨機殺人,更使恐慌迅速蔓延。而針對大眾運輸進行孤狼式的爆炸攻擊,則不僅立即產生恐攻聯想的國安疑慮,且讓社會倍加驚懼,如果形成模仿效應,社會將付出極大的代價。
相對於雄三飛彈誤射事件暴露出國安體系群龍無首、泄沓渙散的「系統性失靈」危機,這次台鐵爆炸案,國安體系的反應敏捷許多。國安會於案發後即啟動緊急應變機制,與國安局及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聯繫,國安會高層徹夜留守坐鎮,行政院則成立緊急應變小組,國土辦並進駐設於松山車站的指揮中心,直到排除恐攻。
國安體系的反應是否過猶不及,也引起不同評論。不過,排除了恐攻可能性後,林嫌犯案動機仍待釐清。與林嫌「玉石俱焚」的絕決態度形成反差並顯得諷刺的是,其遺書卻要求代償銀行債務與捐款,甚至所留愛犬也不忘託付早餐店代養。嫌犯努力交代後事,顯示其責任與道德認知仍未泯滅;其子雖然與其失聯多年,也認為父親「思想正向」。如果說林嫌只是個人「厭世」,為何不在棄車的山間自盡,卻舟車勞頓遠赴台北,在容易引起社會恐慌的大眾運輸工具上進行激烈的自殺炸彈攻擊?可見,警方偵辦仍不能輕忽他的反社會心理從何而來,否則若率爾宣布破案,卻未能偵知其真正動機,破案只能說破了一半。
僅就嫌犯的背景而言,罹癌久病,離群索居,缺少朋友,家人失聯,工作不定,身無分文等,大致符合「孤狼犯案」的特性。這個孤鳥炸彈客,不僅是社會邊緣人,也是掉出社會安全網的漏網孤鳥。
蔡英文總統上任前,台北內湖發生女童「小燈泡」命案,震驚社會。蔡總統五二○演說,特別針對近年數件兒少安全及隨機殺人事件談到新政府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強化台灣的社會安全網。蔡英文允諾,新政府將提出解決的方法,要從治安、教育、心理健康、社會工作等面向,把社會安全網的破洞補起來。這當然是一個跨部會的龐大社會工程,問題在於其執行與落實的程度。
林全內閣上任後迄今舉行過兩次治安會報,首次治安會報時,林全即關切隨機殺人案件的防處作為,但日前第二次治安會報,各部會仍然沒有清楚地提出解決方案,報告冗長,答非所問,令林全非常失望。林全難掩不悅之情,相關提示言猶在耳,但等不到下次治安會報,孤狼已經發動攻擊,社會再度震盪。
台鐵車廂爆炸案,幸而很快破案,撫平社會驚疑;但這起孤狼式的自殺攻擊事件也明白揭示:公共運輸與公共場所安全的提升,刻不容緩;社會安全網的補綴,更要標本兼治。而在修補社會安全網的破洞之前,林全內閣行政效能的破洞也亟待縫補。標舉「解決問題」的新政府,首先要解決自己的問題,才能解決龐大的跨部會社會工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