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英國選擇做自己?

.中研院「解甲歸田」 併入大學
.好好投資自己 提升競爭力
.大齡女子 幫台灣贏在感動力
.聯合筆記/英國選擇做自己?
.公投騙局 脫歐領袖的髮夾彎
.最會溝通政府 引來罷工潮?
.自稱「台灣總統」 傷害國家尊嚴
.打垮軍公教 國家還有希望?
.關懷代替驅離 溫暖街友身心
.咖啡是最好的國民外交







聯合筆記/英國選擇做自己?


2016-06-28 02:04 聯合報 游其昌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再次提醒世人,不要鐵齒相信什麼是「不可能的」。連脫歐派最初都不相信勝利是如此容易,一向保守成性的英國人,也會很衝動地做出「爽就好」的決定,至於聯合王國的未來,世界金融秩序的穩定,那是「他家的事」,反正就是不爽歐洲人來管「我家的事」。
這樣的「不爽」不是英國獨有。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更是個中翹楚,他也從美國政壇的笑話逐步要變身成白宮的主人,這回沒有人敢篤定押寶說「不可能」,美國人不見得比英國人冷靜高明。
反而是德國梅克爾要大器得多,不急著把英國趕出歐洲家門,做為歐陸「大當家」,她還得掂量掂量未來和法國的關係,她還需要不列顛扮演著平衡的籌碼,也需要些時間,穩住歐盟連鎖骨牌效應的惡局。
英國人的選擇,或多或少都是「大歐陸單一國家」的忌憚,所以要奉行遠離歐陸的孤立主義。百年前,不是因為德國逼進了比利時,威脅到英國國門,英國是始終不願管這場後來又叫做「歐戰」的戰爭。而後,德國戰債危機,經濟大蕭條,貌似文明的英國也始終不想管希特勒的擴張,張伯倫的綏靖政策鼓勵了法西斯的擴張,更種下日不落帝國變成日落王國的命運。
歷史輪迴景象極其恐怖,但人類始終學不到教訓。中亞、巴爾幹戰火不斷,百年前如是,今天也如是;二戰起因是德國戰債,如今為了歐債危機,歐盟面臨各成員國不願共同承擔的危機,完全是歷史重演,經濟不景氣,難民流入加劇失業問題,貧富差距擴大,年輕人找不到未來希望,世代鴻溝加深不列顛的分裂,政壇上丑角當道,猶如當年希特勒、墨索里尼當權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民族主義」、「閉關自守」成為王道,歐盟統合論反而是歷史逆流,理應「多元、開放、分享」的新世紀,卻是當年孤立右翼的法西斯幽靈再現。有人說,英國每每孤立主義抬頭就是大戰的前兆,這種預言當然過於簡化,翻開歐洲史卻真是殷鑑不遠。
最關鍵的是,連英國這樣的百年老店公投都會充滿激情,出盡狀況,在在說明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畢竟是政客煽惑人心的詞令,無恥政客濫用所謂民主手段,真可能會把整個國家搞垮。歐盟是人類文明極了不起的設計創見,世人理應用更弘遠高度與耐心來維護甚或改善這套設計,不能讓它輕易崩垮,「爽就好」的簡單公投未必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招致災禍,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甚至掀開英國日落的序幕,這不會是民主政治的典範,反而可能是民主履踐的反面教材,著實讓人心痛。

中研院「解甲歸田」 併入大學


2016-06-28 02:04 聯合報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新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

這幾個月來中研院因浩鼎事件及新院長的遴選,鬧得滿城風雨,直到最近新院長底定並辦理交接,爭議才暫告一段落。各界,包括中研院院士們,對院內評議會的存廢有頗多意見,而我卻想針對中研院的制度及功能提出一些看法。
中研院是中華民國最高的研究機構,雖然院士為榮譽職,不支領薪水,但中研院每年享有百億元的預算,且因直屬於總統府,沒有明顯的監督機制。院內研究人員享有充沛的研究經費,且多在大學兼課,卻不像一般大學教授,要接受定期的評鑑。在經費爭取上也比一般大學更具優勢。同樣屬於學術研究,但中研院和大學卻是兩套系統,儼然是學術界的「一國兩治」。
早年中研院的設立,乃借鏡蘇聯經驗,成立一個國家專屬的研究機構,除補足當時大學研究的不足,也符合中國傳統對士子的尊重。中研院士為國家學術最高榮譽,世界各國均有類似的無給職,以彰顯個人在學術上的成就及尊榮,但院士都分散在大學或其他研究機構,並無專門集中起來,成為獨立於校園外的「自治區」。
事實上,中研院的研究功能和大學有所重疊,很多項目更需要學生的參與。兩者如果能整併,不但可以使我們的高等教育每年增加百億以上的研究經費,同時這些學者分散在校園中,也可增加各校的研究實力。就如同美國一樣,所有院士均為其他大學或公司的人員,只在開院士會議時應召,提供建言或報告。有無「殼」無損於其專業及獨立。
目前台灣各大學每年所能分配到預算不多,以台大而言,一年約一六○億,相較於北京清華達九一○億台幣,台大僅占其六分之一。這幾年在全球頂尖大學的排名上,台灣的表現相較於亞洲各國並不理想,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最優的台大從二○一四年的一四二、二○一五的一五五,如今退步到一六七名,是十二年來最低的名次。而北京清華為四十七,北大為四十二,都在進步中。台灣的教育資源本來就不多,中研院有來自總統府的科技預算,本就壓縮了高等教育的經費,甚至研究員還會至各部會申請研究資金,更加搶食了有限的資源大餅;對於同樣致力研究,還要辛苦栽培學生的大學教授而言,無疑是一種挫折。同時,現在全球大學的競爭愈來愈激烈,很多國家都快速且大量的投資高等教育,台灣如不加快腳步,將會越來越落後。
以台灣的規模,總統府實不必有專屬的學術機構,事實上總統府也無能力去審查或稽核中研院的預算及成效,因此倒不如仿效美國的作法,維持院士的崇高名譽及無給職,每年固定召開院士會議,或國家有需要時隨時召開臨時會議,但將旗下的研究機構「解甲歸田」,併入各大學,等於是「藏富於民」,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打垮軍公教 國家還有希望?


2016-06-28 02:05 聯合報 陳榮洋/全國公務人員協會顧問(台北市)

沈富雄先生昨天「年金改革,奪財之恨下的假議題」一文,筆者必須予以回應。
沈說公務員大言不慚說自己是國家棟梁?沒錯,國家的運作機器就是公務員,沒有公務員,總統職權行使不了、立院無法開會、法官不能判案、戰機飛不上天、社會秩序無人維護、學生不能上學…全世界都一樣,公務員就是國家棟梁!
沈又說政府年花近四千億給退休軍公教,是沒有財政紀律的首惡。軍公教是國家制定了任用法、服務法、俸給法、退休撫卹法等法定條件契約,而公開公平招考後,依法任用、支薪、退撫。軍公教的退休金是國家雇主依法律契約的必要支出,退休金本質是法定權利,絕不是福利或施捨,何來「首惡」?
今天國家財政若有隱憂或顯憂,也不是軍公教退撫支出造成的,而是財政沒有紀律,例如為選舉利益,支出無度、舉債無限;核四建了停、停了建、建了又封,而且沒完沒了,形成財政黑洞!這些都是財政紀律問題,都是當政者幹的事,怎麼說公務員是「首惡」?
軍公教是國家雇員,國家要有信用,使武官不貪生不怕死,為國奮戰;使文官不貪財不偷懶,忠勤廉能。一生為國為民服務,退休兩袖清風,得以安養,才是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