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諸侯的吃相
.經濟日報社論.發揮在地優勢 產業聚落創新成形
經濟/發揮在地優勢 產業聚落創新成形
2016-01-22 02:1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2012年至2014年的「產業群聚」項目均名列全球第一。然而去年底發布的新版報告中,本項評比卻落至全球第五,這象徵著過去因國土面積小,交通效率高、產業聚落密集所帶來的群聚優勢,已逐漸因區域發展不平衡而鬆動。
根據國發會公布的人口推計報告顯示,我國總人口數零成長時間為2021年,之後總人口數將反轉下降,可以投入產業的人口逐漸減少;進一步探討人口移動態勢,中、南部人口外移至北部情形顯著,雖然全國總人口數將減少,但預期至2030年,北部區域總人口仍呈上升走勢。人口移動對北部環境乘載能力的衝擊,或是對維持中、南部競爭力的挑戰,均將更加劇烈。
過去人口增長,經濟活動熱絡,進而有稅收擴大、國家財富持續積累的效果,政府有足夠資源推動行政服務與公共投資,進而再帶動經濟活動的發展;但在人口負成長的挑戰下,可以預見高齡少子化社會將使得經濟活動趨緩,連帶讓各種年金保險醫療等社會保障負擔增加,不僅稅收減少,國家財富亦持續流失,此時公共投資更會讓國債、地方債增加,使得政府財政持續緊縮。換言之,未來針對各項政策的規劃與推動,不能再以過去人口成長的思維進行。
在此前提上,建議新政府後續於區域發展之規劃,可透過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及以產業園區為區域推動核心等三項策略來進行:
大處著眼,跨域整合規劃:由於如節能減碳、災害防救、產業群聚建立以及許多公共建設的投入,均屬跨行政區的課題,非單一地方政府可獨自應對。未來可以打破行政區界的限制,依民眾生活圈、環境治理、產業發展等實務角度,評估各地區的資源稟賦,立基於區域發展的各項優勢及缺口,協助強化及鏈結該區域所需的產學研與民間能量,建立溝通與合作平台,發揮區域特色競爭力。
小處著手,空間單元統計資料之整備:為有效提升各項跨域規劃及資源運用的效益,具體而微的空間單元統計資料益顯重要。國內各式統計資料,除所得、人口等少數項目有村里別的統計之外,多數公開的政府統計資料中,有關縣市、鄉鎮市區層級的內容,其可用性於跨區規劃時便相形受限。若能在不觸及個資的前提下,針對如晝夜、移動、人與物分布、能資源使用行為等,以建築物、商家、家戶甚至個人為單位的資料進行掌握,將有助區域發展規劃的設計與推動。
以產業園區為區域創新發展推動核心:過去50年,中央、地方與民間在各縣市開發了150個以上的產業園區,園區間常因自身定位與發展策略不夠明確,彼此產生激烈競爭,除降低發展綜效之外,產業群聚也相對不易形成。另由於過去產業發展策略與產業用地供給,向來屬於不同政府部門的權責而分開規劃,這也增加了產業群聚化與高值化轉型升級上的難度。
然而,這些園區雖然陳舊,但仍是目前各區域就業與人口匯聚的核心,在區域發展思考下,藉由重新建構園區、學研機構、產業群聚及產業鏈等區域創新主體的聚合,讓學研機構導引園區創新、園區帶動產業群聚升級,進而促進就業與中、南部人口回流,提升在地競爭力、進一步確保賦稅穩定,以達成區域平衡與特色發展之目標。
蔡英文選前曾提及新政府執政後將更強調產業創新與研發的「聚落化」,希望在國內各區域打造一個又一個完整、成熟的產業聚落。在產業群聚國際競爭力評比逐漸下滑的時刻,如何努力重建以恢復過去的榮景,絕對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鍵。
聯合/諸侯的吃相
2016-01-22 02:1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勝選,在第一時間,民進黨地方首長拆遷政府之聲四起。陳菊率先發難,主張總統成立南部辦公室,部會及國營事業總部南遷;林佳龍跟進,主張將立法院遷到台中;賴清德則要求總統府遷至台南。
蔡英文目前只是「總統當選人」,要到五月才正式成為總統;民進黨諸侯現在就急著分贓,搶著瓜分中央政府,不怕引來「吃相難看」的批評嗎?姑不論這些主張是為了反映地方民意,或為了給蔡英文一點下馬威,抑或是覺得這樣的盤算合情合理,但在選舉剛剛結束的此刻提出,顯不合宜。
丟掉八年政權的民進黨,方才取得重回執政的授權,眼前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思考如何端出一些政績,讓人民有感,才是頭條大事。何況,勝選之夜,蔡英文下達的第一道指令是「謙卑、謙卑、再謙卑」,民進黨員難道當作耳邊風?如果什麼事都還沒做,眾諸侯滿腦子就是想要拆了中央政府,把某個中樞機構搬到自己轄下,滿足自己的驕傲;那麼,中央機關再多,也不夠各地瓜分吧!
利用遷都來平衡區域發展,並打造新的政治契機,當然是可以討論的議題。但主要必須考慮的是:國家行政效能會不會受到影響,因遷移衍生的財政支出及人員流失是否划算,以及希望的目標能否達成。
觀察各國的例子,德國從波昂遷都柏林,具有兩德統一的高度象徵;緬甸軍政府從仰光遷都荒遠的奈比多,依然無助保住政權;南非擁有獨步全球的行政、立法、司法三都,政府效能未必更佳。何況,台灣面積僅南非的七十分之一。
事有輕重緩急。民進黨應先把政權拿穩,做出成績,再從長計議遷都之事。至於國營事業南遷問題,也許從修改稅法下手就能找到出路。
聯合/蔡英文如何走出美中日的大網
2016-01-22 02:1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還來不及開趴慶功,外國政要已前往敲門。日本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及美國前副國務卿伯恩斯選後相繼拜會蔡英文,名為道賀,實則要確定蔡英文對兩國的外交路線與政策承諾,也試探她上台後的兩岸關係走向。日本媒體更直接呼籲:盼蔡英文修正國民黨過度「傾中」的政策。
與此同時,北京國台辦在選後第一時間發表聲明,以「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向蔡英文喊話。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則搬出「亞投行協定」條文,稱我國為「不享有主權或無法對自身國際關係行為負責的申請方」,因此入會事宜應該由「對其國際關係行為負責的銀行成員」同意或代為申請。這串繞口令,將台灣加入亞投行之路變得又硬又冷。這種態度,當然也是針對蔡英文而來。
也許是蔡英文選前在兩岸政策上表達得太過曖昧,這讓美日兩國出現不同的政治想像。美國認為,不承認「九二共識」只是蔡英文的選舉語言,選後應有轉圜空間;因此,伯恩斯此行旨在確保蔡英文在兩岸議題上不會輕率躁動,以免增添美國的麻煩,就如當年陳水扁甫上台時美國即時給予節制一樣。相形之下,日本則認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將大幅修正馬英九的路線,使日本在對中政策上享有更大的操作空間;因此,大橋此行主要是試探未來「聯台抗中」的可能性。
可以預見的是,心懷憂慮的美國及見獵心喜的日本,由於對蔡英文兩岸政策的不同解讀,均將對民進黨的立場產生拉扯。美日的拉力與推力,再加上北京轉趨強硬的態度,都將牽動民進黨對外路線的變化;而對外路線的變化,又可能升高內部執政的難度。
從另一方面看,蔡英文選前也許因為在若干議題上作出太具體的表態,以致讓美日兩國產生高度的預期心理。美方的期待是,民進黨為了達成加入TPP的目標,未來勢將比照日韓標準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日方則認為,安倍與蔡英文同樣具有反中的天然基因,民進黨上台之後必定會解除福島災區五縣的食品管制,以交換《台日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也因此,大橋此行可能把解除日本食品管制議題當成檢視民進黨是否重視對日承諾的指標。
不難看出,在開放美豬及日本食品的議題上,美日兩國對於蔡英文履行其政策承諾的意願都懷有高度的期待;但這些期待,卻未必與台灣內部的民意潮流吻合。其間的落差,將讓蔡英文在執政後,在外國壓力及國內民意下出現進退失據的兩難局面。如何撫平國內民意的強大反作用力,將是蔡英文上台後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
不僅如此,美中在東亞區域衝突的擴大,以及日本在南海角色的日益吃重,都讓美日兩國更急於爭取台灣的政治表態,也讓它們在兩岸關係上的操作空間變大。蔡英文執政後,也許不像陳水扁一樣率爾以「烽火外交」及「入聯公投」等作為破壞兩岸關係;但是,蔡英文「聯日抗中」的思維,以及在南海政策上可能與美國聯手合作,卻可能危及兩岸既有的互信及穩定。亦即,蔡英文上台後,影響兩岸關係的最大變數,未必在國內政治,而是在國際議題上。
蔡英文一向重國際、輕兩岸,主張從世界走向台灣,以擺脫對大陸的經濟依賴,這將使民進黨在對外政策上少了兩岸關係的這項籌碼,以致失衡傾側。民進黨執政後,為了要進入TPP並與日本攜手南向,其政策走向極可能高度遷就美日。若蔡英文一味地迎合國際,而忽視國內民意,難保不會重蹈馬政府的覆轍,失去民意支持。亦即,未來衝擊民進黨民意支持度的因素,未必在兩岸,而在國際問題及其引發的經濟效應及心理感受上。
可以預見,執政後的民進黨要面對一張巨大的網,那是由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及國內民意四方所交織而成的一張大網,這四股力量之間的拉扯、角力,將構成蔡英文的鉅大挑戰,若不審慎以對,將難以動彈。然而,構築這張巨網的始作俑者,其實正是民進黨自己,是它既要「維持現狀」又要「聯美日抗中」等思維不斷吐絲交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