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廿二日與工商團體對談,以及昨天電視辯論時,都提出要組成關鍵產業的國家隊,並表示政府力量不能在自由市場中缺席,展現準執政的企圖心。
候選人關心產業政策是好事,尤其台灣正面臨中國大陸以國家資金登台收購的壓力,有了政府力量的支持,可以維持一定的產業秩序。
只不過,國家隊該由誰來主打?該不該由國家來選將?是一個必須嚴肅深思的課題。
二○○九年,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台灣兩兆產業之一的記憶體產業出現巨幅虧損,藉由合併以維持生存的聲浪不斷,政府順勢推動成立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希望透過整合與引進日本技術,維持台灣記憶體產業的競爭力。
然則,當時與台灣高度連結的記憶體產業,分成以美國美光與日本爾必達為主的兩大技術陣營,兩大陣營牽動台灣產業的重要發展,如何選擇,成為一大難題。
不僅如此,韓國的三星、海力士,也在一旁虎視眈眈,與台灣、日本及美國的競爭不斷。
在這樣的國際競爭局勢中,台灣的「國家隊」要如何成軍、比賽,直接牽涉到民間個別企業幾千億元的投資,以及數萬人的工作權。
國家隊最終沒能成軍,隨後經濟景氣復甦,個別企業因為自身力量與策略良窳的分別下,走出了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如果當時國家力量強行介入,或許仍可以整合出一隻國家隊,但產業面貌肯定不會是目前的狀況。
整合出來的國家隊,是否真能面對全球產業的大競爭仍是未知數,但整合過程中,勢必有利一方陣營,而損及另一陣營的利益,這種非市場力量的抉擇,對產業是福是禍,實難預料。
中國國家隊的力量無疑是強大的,但看看美國市場,即便沒有國家隊,臉書、谷歌、蘋果等經由市場洗鍊出來的世界隊,卻仍不斷靠著創新的技術與經營智識,屹立在世界市場的大聯盟中。
可以說,不論是國家隊或是自由市場大聯盟隊伍,都有其發展利基。
根本是,兩種發展都是在一個大市場,中國與美國市場都提供足夠的養分與舞台,讓世界級的隊伍成長。
也就是說,政府要做的是,讓企業有一個更大的舞台,在大舞台上競技,靠著國家提供的良好環境與公平的遊戲規則,由企業以自身的競爭力決勝負。
國家更重要的是扮演啦啦隊的角色,給企業充足的創新環境,從台灣隊長大成世界隊,讓優秀人才可以組成好的企業,一起打世界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