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合理調漲電價 改善資源錯置問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組「扁政府2.0」前,先想想六成民意
◆  聯合報黑白集/MIT遭罪記
◆  經濟日報社論/合理調漲電價 改善資源錯置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合理調漲電價 改善資源錯置問題


2024-02-04 03:14  經濟日報/ 社論
台電表示,去年累計虧損超過3800億元,主因是近兩年天然氣價格暴漲,連帶拉高發電成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彭博新聞社近日報導,去年底台電公司累積虧損3,826億元,故傷害台積電對世界各國的吸引力。彭博也認為,台電公司因政治壓力而維持低電價,今年恐繼續大幅虧損,而韓國國營電力公司也有類似困境。不過,韓國去年第3季已轉虧為盈,故台電公司至今仍持續大虧,屬全球特例。

全球許多電力公司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大幅虧損,但因不斷調高電價,故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多已轉虧為盈。彭博所採用的資料,類似經濟部去年8月所公布的資料。為凸顯台電公司虧損和使用的燃料無關,當時經濟部指出,核電使用比分別達60%及30%以上法國及韓國國營電力公司,其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的每度發電成本及售價間的差距,以及導致的虧損,皆高於台電公司。

然而,法國國營電力公司從民國一O九年(2020年)迄今,已持續調高電價160%,因而去年7月時,公布上半年獲利58億歐元去年11月時,韓國國營電力公司亦說明,由於從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4月上調電價五輪共39.6%故去年第3季已擺脫連十季虧損並獲利6.3億美元反觀台電公司只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7月及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4月分別調漲電價8.4%及11%漲幅顯然落後其他國家

經濟部過去常以台電公司扮演通膨消波塊角色,來強調其虧損的功能。過去兩年我國通膨率雖顯著低於中國大陸之外的其他東亞鄰國,但卻付出了兩個代價。其一是央行微幅調升重貼現率至1.875%造成國內房價維持在高檔。再者,人為壓抑通膨,只是延緩通膨到來;這是因為民眾預期台電公司終須調漲電價,才能永續經營。一旦民眾形成此種預期,反延宕解決通膨問題的時機。

電價上調固然增加通膨壓力,但可緩和台電公司財務惡化減少電力需求,以及淘汰經營績效不佳廠商。首先,台電公司是一家公開發行公司長期陷入虧損不符合常規。另一方面,台電公司在電力供給上具壟斷地位,因此,理應出現盈餘以彌補政府稅收之不足。

為緩和調整電價對各行各業的衝擊,台電公司可上調電價至正好弭平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虧損,以使今年起不再虧損。台電公司去年每度電售價3.07元低於成本0.88元或28.7%,故可按此幅度調高電價。類似這樣的調幅有先例可尋;在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7月馬英九總統初執政時,曾上調電價12.6%,而到了當年10月又再上調累積調幅達25.2%。至於台電公司累積至去年底的虧損,不妨以今年超收3,617億元稅收來弭平

其次,一旦台電公司調高電價,則國內電力需求及碳排量都會減少。台綜院在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時曾進行評估,發現電價每上漲1 %,則全國用電量約減少0.3%。因此,若電價上調28.7%,則國內電力需求會減少8.6%,且預期碳排量也會有類似減幅。

最後,台電公司調高電價會減少廠商利潤,因而加速各產業內廠商的汰舊換新。以台積電為例,可以看出調高電價對獲利的影響。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台積電使用211億度電,因此,若每度電價調升0.88元,則其淨利會減損186億元導致每股盈餘減少0.72元過去兩年台電公司的大幅虧損,有大部分可歸諸於補貼廠商電費。因此,一旦取消補貼,一些生產效率低的廠商會關門大吉。不過,取而代之的會是那些生產效率高新進廠商

去年以前,政府考量今年1月總統大選,故對電價調漲投鼠忌器。然而,台灣99%以上能源來自進口,但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時,民生及工業用電費率分居全球倒數第五及第三顯示國內電價偏低。因此,在目前距離下次縣市長選舉尚有二年十個月的情況下,不啻是經濟部調高電價好時機










聯合報黑白集/MIT遭罪記


2024-02-04 03:14  聯合報/ 黑白集
華郵報導指台灣工具機持續輸俄,並被轉售給俄羅斯國防產業以製造武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賽鴿與台灣工具機,本來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現在卻同時遭罪。鴿子被懷疑是間諜鴿工具機則被點名發俄烏戰爭財都凸顯了 MIT 在國際政治詭譎氛圍中的無奈

華盛頓郵報報導,俄烏戰事多國對俄出口設限,但俄國防工業卻持續進口可用於製造武器的台灣精密工具機,台灣業者恐違反去年對俄祭出的出口技術禁令。美聯社則報導,印度警方將一隻鴿子「拘留」了八個月,因其腳環上有中文字,懷疑是「中國間諜鴿」,但最後發現只不過是隻從台灣飛來的賽鴿。

賽鴿被控間諜或可一笑置之,但台灣工具機名揚全球,事涉台灣生存命脈,此番遭罪讓人笑不出來。美國老大哥點名,我經濟部雖查無實據,仍以「合理懷疑」將涉入公司列入觀察名單。不過,工具機業者無奈表示,即使與土耳其等國合約切結要求不得轉運俄羅斯,但對方是否遵守,賣方如何了解指控台灣業者發戰爭財,實在太沉重

其實大發俄烏戰爭財的,除烏克蘭貪官外,就屬美國最厲害。尤其歐盟極力擺脫對俄能源依賴,美國卻趁機大漲天然氣價格德國大罵美國賺取災難財法國也痛批這不是真正友誼國際政治角力中,台灣賽鴿和工具機都備嘗「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滋味不過,戰爭財,美國能,世界不能;德法懂了,台灣也該懂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組「扁政府2.0」前,先想想六成民意


2024-02-04 03:14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主席、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賴於開票當晚表示,面對新國會結構,台灣須走向「溝通、協商、參與、合作」,未來很樂意與在野黨領袖共商國是,也將依據憲政體制籌組民主大聯盟,用人唯才、不分黨派。記者曾原信/攝影


民進黨面對總統、立委「雙少數」,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說未來內閣組成,會秉持民主大聯盟精神,以「跨黨派、跨世代、跨領域」為原則,閣員將「不完全是民進黨內的成員」。這種說法讓人有了賴政府將打造聯合政府的想像,但民進黨否認要組聯合政府。難道賴清德又想組少數政府,再現「扁政府2.0」?

民國八十九年(二○○○年)首度政黨輪替,民進黨贏得政權,但在立法院卻未能掌握過半席次。當時總統陳水扁的解決之道,是任命國民黨籍的唐飛為行政院長,以及包括新黨郝龍斌在內的若干非民進黨籍閣員,營造聯合政府假象宣稱走新中間路線」。

然究其實,這種模式只是用拉伕個人名義方式,組成少數政府。後來扁政府運作不敵朝小野大現實陷入永無止境紛爭中。至執政中後期,陳水扁更索性「不演了」,扁政府充斥各種基本教義派與酬庸的綠營人馬,政策脫序、政治亂象更甚。雖然民進黨卸責給「在怎麼野蠻」的在野黨,但歸根究柢,就是蔑視多數民意結果

現在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明白說,「民主大聯盟」和「聯合政府」不同,聯合政府是為了維持國家穩定,聯合在野黨組閣;而民主大聯盟則是用人唯才,只要符合民主大聯盟的優秀人才,都可能納入內閣團隊。換言之,民進黨優先考量的,不是穩定政局,而是認同民進黨政策與理念。至於「用人唯才」云云,不過是掩人耳目。

如此來看,賴政府的走向,愈來愈有當年扁政府的影子。賴清德的民主大聯盟,等於是當年陳水扁「新中間路線」的翻版。雖然也提到了「全民總統」、「全民政府」,但民進黨顯然還是想用拉伕方式招降納叛,以官位吸引非民進黨人士入閣。因此,近日傳出民進黨有意找民眾黨卸任立委入閣,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不過,有扁政府失敗經驗在前,如果賴政府組成亦採取相同模式,結果也不難預料。而且,賴清德的民主大聯盟,已經證明不堪檢驗,他支持的「跨黨派」非民進黨候選人,只是一眾變色小綠,有的在登記前就退選,繼續選的亦無一當選;而賴清德本人,也只獲得四成選票。這都證明民主大聯盟訴求,只是民進黨的選舉話術,而且選民並不埋單。

其實,比起在新閣人事上表演「跨黨派」,民進黨更應思考的,是如何在政策上做到真正的「跨黨派」,才符合全民利益。從四年前蔡英文總統囊括近六成民意,到如今賴清德只獲得四成選票,顯示選民從「六成支持民進黨」,變成「六成反對民進黨」。如果民進黨無法理解這巨大的變化從何而來,而只是想在人事上搞拉伕小動作,必將繼續沉淪

其中關鍵因素,就是民進黨一黨獨大專斷獨行。不管再多的選民不滿,再多的不公不義政策,甚或不管如何濫權施政,民進黨都肆無忌憚一意孤行。於是,兩岸關係緊張加劇,各種獨立機關成為附庸,諸如「高端」、「雲豹」等更是「綠能你不能」。如果無法說服選民自己會改正錯誤,賴政府作再多人事的權謀布局,也無法收獲民心。

選前多位學者就預言「雙少數」政府的憲政困境,並提示了聯合政府、閣揆國會同意等解決之道不過,民進黨不願讓閣揆任命權旁落國會,又拒絕聯合政府,卻想打扮成跨黨派;在六成反對民意前,民進黨還是想「贏者全拿」,組成一個可以完全掌控、只點綴幾個非民進黨籍閣員的「民主進步黨大聯盟」,未來賴政府恐怕是步步驚心的「扁政府2.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