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7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躲得過「中等收入陷阱」?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藍白合關鍵:彼此「同理」,走出「同溫」
◆  聯合報黑白集/無腦補貼,肥了誰?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躲得過「中等收入陷阱」?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躲得過「中等收入陷阱」?


2023-10-07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學者分析,大陸如果能持續中高速發展,當然有可能跳過中等收入陷阱,但很大變數是債務問題。大陸地方政府近年債務沉重,成為阻礙崛起的主因。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說,中國現在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宛如一枚「定時炸彈」,此話雖不免誇張,的確也反映了相當事實;因為據說,習近平在親近人士面前抱怨,他是在替前朝收爛攤子,說明問題確實麻煩。國際貨幣基金IMF中國部門負責人賈恩對中國經濟前景並不樂觀,他表示 IMF 已將民國一一三年到一一七年(2024到2028年)的預測下調超過1個百分點,到民國一一七年(2028年)預估經濟只有3.4%的成長。這樣的形勢,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中國經濟是否將掉入或甚至已掉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銀行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發明的術語,是指一個國家因某些優勢達到一定收入水平後,就停留在該經濟水平的情況。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世界銀行以人均 GDP 在1萬至1.2萬美元,界定為中等收入,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中國大陸人均 GDP 為12,741美元,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之上,但並不能因此確認就跨越過了「陷阱」,因為有不少國家在一度跨越之後又重新掉入「陷阱」。

一國經濟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理論上可以找到的理由不外兩大類,一是單純的統計解釋:發展初期基數低,故成長率高;成長至一定程度後,基數已高,成長率自然減緩。另一類,則是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很容易進入到一些發展的誤區,產生各種發展的問題或麻煩,從而影響或拖累了發展,最常見的發展誤區,主要如:(1)環境汙染與生態破壞;(2)市場經濟下很容易出現的貧富差距拉大;(3)由於政治體制改革滯後,因尋租或權錢交易而產生腐敗問題;(4)因土地價格勞動工資上漲競爭力弱化而出現的製造業外移;(5)因忽視貨幣紀律和財政紀律導致巨大經濟泡沫;及(6)因工業化城市化生活成本提高導致生育率下降後人口問題

所有以上問題都跟發展有關,是發展後遺症,為了解決或舒緩問題的嚴重,自然會延緩進一步發展的速度,使經濟在「中等收入水平前後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終於掉入了「陷阱」。

對中國而言,以上六大誤區,在過去40多年快速發展過程中,無一不入,且其中不少在相當程度上。無可避免地,遲早總得要面對解決的問題,所幸,除了最後兩個,在北京執政當局的處理下,基本都已得到妥善地因應或相當程度改善了。

環汙及生態問題一度曾極為嚴重,但明顯已得到有效控制,改善之效率遠超過一般國家,青山綠水已在恢復之中。貧富差距一度也曾是相當頭疼的問題,但有社會主義基因中共體制也相當成功地基本實現全面脫貧,如能順利邁向共同富裕,無疑也有利於擺脫陷阱

至於腐敗問題由來已久,應該說,從鄧小平改革開放伊始就埋下了種子,並隨經濟發展而益形嚴重,直到民國一O二年(2013年)習近平上台才認真面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徹底根治自非易事,這個反腐過程自然不利於短期經濟成長,但也是避免落入陷阱必要手段

北京執政當局真正要嚴肅面對的是最後兩個誤區。

忽視貨幣與財政紀律而產生經濟泡沫化問題,其後遺症正是當前習近平政府面對的最大挑戰,其實這個可以稱之為「凱因斯陷阱」的麻煩,美、日各國都遭遇過,嚴重程度不一,當前中國大陸的問題不輕,但中共體制具有無需討好選票勢,假以時日,終將獲得改善。

對中國而言,也許真正的難題是人口,不過人口影響的是一個更長期的問題,必須以更大智慧好好面對。總的來講,當前中國經濟的困境更多的是階段性麻煩,是否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產生立即影響,我們認為中、長期無須過於悲觀










聯合報黑白集/無腦補貼,肥了誰?


2023-10-07 00:2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農委會為解決蛋荒,從今年三月起執行專案進口雞蛋計畫,截至七月為止,進口帶殼蛋逾一點四億顆,以農業發展基金補貼進口蛋價差近五點七億元。記者林俊良/攝影


蔡政府的農業政策,最強本事就是補貼。農漁產品滯銷,補貼解決;強制休耕,政府補貼。發生蛋荒,進口雞蛋補貼關稅;花了六億元公帑,結果五千多萬顆蛋要銷毀。最近發生美豬「洗產地」的偽標事件,其禍源仍是畜產會採補貼進口豬肉所致;花了三億元,結果讓民眾吃下不想吃到的美豬。

五月到九月,台灣進口豬數量增加了七倍;原因無他,政府對每公斤進口豬補貼六元。畜產會的理由很瞎,說是為了平抑國內豬價。這是鬼扯,若要平抑,開放進口就行,哪需補貼?何況,從結果看,豬價依然高掛,根本沒有平抑效果。

農業部長陳吉仲畜產會主委林聰賢上月因進口蛋風波雙雙閃辭,可惜走得太快,否則這次美豬變身加豬英豬事件,他們還得灰頭土臉一回。到底是什麼樣的無腦官員,會把補貼當成萬靈丹?既平抑不了市場價格,又傷害本土產業,更讓消費者在無知之中被騙。陳吉仲和林聰賢雖已下台,監察院仍得追究兩人的責任。

更令人好奇的是:這些補貼只是單純「無腦」,或者其實另有所圖?以進口巴西蛋的「超思」為例,一人公司卻能奪下六成專案進口配額原本報價三.四億元抵台變四.七億;誰在玩「中飽」的把戲,畜產會迄未交代在野黨必須追一追,進口豬補貼究竟肥了誰!













聯合報社論/藍白合關鍵:彼此「同理」,走出「同溫」


2023-10-07 00: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藍白是否能合,兩黨仍在各自叫價,未見具體進展。右為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左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明年總統大選,仍停留在侯友宜和柯文哲「分則爭第二,合則大有可為」的形勢。藍白是否能合,兩黨仍在各自叫價,未見具體進展。隨著時間越來越緊迫,所有希望下架民進黨的選民也越來越感焦慮。

國民黨與民眾黨的關係,與過去的「連宋配」或「國親聯盟本質並不相同。宋楚瑜及親民黨基本上仍屬「泛藍」範疇,而柯文哲原為「深綠」,一些民眾黨成員理念也較接近民進黨。但這並不意味藍白無法合作,事實藍白合進展不佳,癥結也不在理念差異

追根究柢,兩黨缺乏互信,過度執著於政黨本位,才是合作缺乏進展的主因。舉例而言,近來兩黨彼此放話,國民黨傳出只接受「侯柯配」;民眾黨和柯文哲大為反彈,除重話批評,也拋出「民調決定」和「輸者退選」兩條件。這些喊話除平添彼此猜忌,對於推進合作只有反作用。

兩黨的追求不同,各有道理,但無論如何,也必須思考候選人及政黨的總體實力。國民黨希望「侯柯配」,主要是侯友宜支持度雖未必高於柯文哲,但論政黨實力,國民黨擁有更多立委席次,並掌握絕大多數縣市版圖執政經驗也更厚實。在柯文哲的立場,民眾黨是小黨,若合作缺乏清晰的規則,極可能「合作」變成「被合併」,因此必須把底線踩死絕不輕易退讓

更關鍵的是,儘管主流民意期待下架民進黨,也希望透過藍白合達成此一目標;但由於過去國內政黨缺乏類似經驗,藍白合該如何著手並無範本可循,兩黨內部的歧見也不小。以民眾黨為例,黨內有主戰派和主和派,主戰派甚至樂見國民黨敗選瓦解,認為如此一來民眾黨即可取而代之。至於主和派,對合作是要上至總統層級或僅限於立委,也各有看法。

國民黨的情況則更加為複雜。有人主張兩黨談判應由黨中央主導,有人則認為應由侯友宜競總主導;包括是否堅持「侯正柯副」,也意見紛歧。此外,黨內若干重量級人士迄今按兵不動保持觀望,似乎要等國民黨敗選再伺機攫取個人利益。換言之,黨內仍未一致把「下架民進黨」當成最大目標。

很顯然,無論國民黨或民眾黨,對黨內「藍白合」決策影響較大的,都是這類只顧自身政治利益的「同溫層」,其中心所想並非主流民意下架民進黨渴求。因此,有人一方面高談闊論說合作,一方面對於對方的疑慮卻無法從同理心表示尊重,並合理回應。在這種情況下,要達到可以執行的「藍白合」,當然始終欠缺臨門一腳。

從這個角度看,藍白要如何放下歧見,談出可以落實的合作目標,就是兩黨主事者須要各退一步,先降低對方對合作的疑慮,試著從對方立場來思考問題。例如柯文哲擔心國民黨會併吞民眾黨,國民黨應有具體回應與承諾;對於國民黨本於政黨版圖的訴求,民眾黨當然也應尊重,並提出合理的建議方案。

有人擔心藍白合會招致「政治分贓」的批評,是杞人之憂。政黨在選舉中談合作,選後合組聯合政府,是多黨制國家合縱連橫必要過程;只要動機正當過程和結果透明為國為民合作自能獲得民眾支持

最近,侯友宜競辦執行長金溥聰公開表示「未堅持侯友宜正或副」,柯文哲則將「民調輸的退選」修正為「民調輸的推副手」,若干立委選區藍白已有「未明說的合作」。這顯示,藍白之間有合作的善意,有化為行動的可能。時間緊迫當然是個問題,但明知道藍白合很有勝選機會,卻不願合作,才是真正問題。